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45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杭西高2018年12月高一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的诗句。

“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A选项错误,周公之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西周分封制的要求;C选项错误,鲁国是王系血亲;D选项错误,鲁国遵守的是西周的分封和宗法体系。

点睛:

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

2.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A.十三部刺史

B.御史大夫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A项正确。

B项是秦朝的中央官制,排除;CD项是宋朝的中央官职,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进行分析,结合“《汉书》记载”和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

“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

A.唐代门下省

B.宋代枢密院

C.元代中书省

D.清代军机处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介绍来看,首先这个机构是“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的,而且这个机构虽是临时的,但是却是权力的核心所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清代军机处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B、C选项与此无关,故排除。

点睛: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材料中所说的“三无”机构:

“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由此就可以得出这个机构一定不是正式的部门,而A、B、C选项都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故排除,直接选出D选项。

4.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

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C.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D.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答案】D

【解析】从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中有协定关税的内容,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故ABC项理解正确,不合题意。

D项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朝鲜东学党起义,并非为《南京条约》的签订,符合题意。

点睛:

关键信息是“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中分析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5.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

“和议割台,全台震骇。

……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

……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

A.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

B.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

C.组织领导义军,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

D.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可知,反映的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中,丘逢甲组织领导义军,故C选项正确;A选项是甲午中日战争;B选项是刘永福的行动;D选项抗日战争中的战役。

点睛:

本题考查台湾人民反割台战争,需要掌握丘逢甲的行动。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判断出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6.下图黑色线框部分①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

B.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

D.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①处于武汉地区,题干图示的内容可知,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的形势,因此主题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应排除。

7.“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

”该宣言发表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故A项正确。

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BCD三项。

8.下图是《申报》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太原会战

C.八一三事变

D.淞沪会战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因此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故C项正确,BD项不符合题意;A项是1931年发生的,排除。

9.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①是1947年战略反攻;②是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③是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④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依据时间排序A项正确。

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

A.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故C项正确,BD项排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1954年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命完成,故排除A项。

1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90年代”,A项是198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是1999年,符合题意;C项是198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点睛:

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9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2.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

该方案的提出

①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②③④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时,故①错误。

所以答案选D项。

1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日本和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正确;BC明显不符合有关主旨,故排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

14.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期,对于这一阶段外交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

B.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超越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限制

D.结伴外交使中国外交更灵活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

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说明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972年中日建交,起推动作用的是日本民间团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1953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符合题意。

20世纪70年代中国坚持一大片、一条线,体现中国外交更灵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梭伦改革在经济上推行“解负令”,该举措有利于

A.贵族

B.奴隶

C.平民

D.外邦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

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故C项正确,A项排除;BD项是被统治阶级,排除。

16.“不会有人同意水手或者建筑师或者音乐师或者其他人通过抓阄方式成为城邦的首领。

”苏格拉底批判抽签选举是因为抽签选举

A.促使贵族再度垄断权力

B.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使得妇女能够参与政事

D.破坏了雅典公民参与政事的积极性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通过抓阄方式”可知,反映的是雅典民主通过抽签方式使不同素养的人成为执政官,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故B项正确;A项错误,雅典是民主制而不是贵族制;C项错误,妇女不享有民主权力;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通过抓阄方式”的理解;从中分析出雅典民主抽签方式的弊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掺杂一些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肢体,又未和解的,则本人应遭受同样伤害,这保留了原始“同态复仇”的做法,故D项正确。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选项ABC都符合教材所学,但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18.《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中在描述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表述。

“进口的国王”是指

A.查理一世

B.詹姆斯二世

C.威廉三世

D.查理二世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进口的国王”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进口’的国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英国“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是从荷兰迎接回国执政的,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9.2016年4月21日迎来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寿辰,她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下列有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权利说法错误的是

A.女王“统而不治”

B.世袭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

C.王权受法律限制

D.拥有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是世袭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受法律限制,没有实权,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

《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A.《莱茵报》的核心文章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指毛泽东思想,排除;D项早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

21.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指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即最根本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状态,即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故A项正确;B项是其阶级基础,C项是其产生的理论来源,D项是其诞生的主观原因。

22.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该讲话

A.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便利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

C.有助于欧洲稳定与发展

D.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答案】A

【解析】材料“1947年3月杜鲁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故A项正确;BC项是指马歇尔计划;D项错误。

点睛:

材料“1947年3月杜鲁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是关键信息。

23.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服曼对外宣布:

“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接受马歇尔计划

C.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D

24.因西欧国家纷纷减持美元,2002年美元在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占比由2001年的71.4%下降到67%,西欧国家减持美元是因为

A.美欧关系彻底恶化

B.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用

C.美国霸权不得人心

D.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2002年”和材料“西欧国家纷纷减持美元”,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国家减持美元是因为2002年欧元启用,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误在“彻底恶化”;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点睛:

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时间“2002年”和对题干材料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25.1992年,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

以下是对该会议的报道,其中正确的是

A.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B.正式接纳中国作为其新成员

C.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D.铁托、尼赫鲁是主要推动者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AD两项是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应排除;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而是观察员国,故B项错误。

点睛:

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92年,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26.下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

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A.走向整体的世界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项不符合材料中的“阶级条件”,排除;D项是20世纪初发生的,排除。

27.有法学家指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之前是习惯法,排除A;公民法是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的统称,故选B;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抽象的法律观念,是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故排除C。

28.与梭伦改革相比,伯里克利时代被称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担任官职的范围扩大,消除了财产资格限制

②民主机构拥有最充分权力

③解决平民参政之忧使民主政治落到实处

④机构设置更加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代,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没有财产资格限制,符合题干要求,①正确。

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拥有充分权力,同时这些机构的公职人员,抽签选举产生,商定城邦重大事务,②项正确。

发放津贴解决平民参政之忧使民主政治落到实处,③正确。

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的运行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无法体现机构设置更加完善,④错误,排除BC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29.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

这一事件说明

A.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B.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C.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D.最高法院大法官拥有最高司法权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可知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A项正确。

美国总统有权签署入境限制令,B错误,排除。

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排除C。

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30.下列关于“华沙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组织

②其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③成立时的成员国包括蒙古、朝鲜和越南

④解散于苏联解体前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华沙条约组织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组成的军事政治组织,成立于1955年,它的成立意味着两极对峙的格局最终形成,最终解散于苏联解体之前,其成员国不包括亚洲国家,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正确答案为D。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约的建立

3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用石斧和骨镰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后用火焚烧,故①③都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A选项正确;耧车属于西汉时期的农业工具,故②错误;曲柄锄属于铁农具,也在西汉时期,故④错误,故BCD都排除。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难点在于对“刀耕火种”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正确认识到“刀耕火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业耕作方式,并与相关的农业工具相联系,同时,对于其它时期的农业工具能够正确再现并加以区别。

32.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

【答案】C

【解析】题图片都是使用牛耕,不能说明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排除A;图片都是使用两牛耕地,B说法错误;畜力代替了人力,牛耕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C正确;耦犁适合小农经济,排除D。

33.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等词或词组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A.“井渠法”

B.郑国渠

C.都江堰

D.高转筒车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关中地区的井渠法,故A项正确,BC项排除;D项是唐朝的灌溉工具,排除。

34.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下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李冰主持的水利工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工程是指都江堰,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35.龙泉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素有“世界青瓷看龙泉”之誉,建国后周恩来特批“首先恢复龙泉窑的生产”。

其窑址在今

A.河北省境内

B.陕西省境内

C.江西省境内

D.浙江省境内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它在今浙江省境内,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龙泉窑在浙江省境内而非河北省境内,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龙泉窑在浙江省境内而非陕西省境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龙泉窑在浙江省境内而非江西省境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6.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故选A。

汉代和古罗马时代相同,但汉代没有绒棉,唐代和元代时代不符,排除BCD。

【名师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