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52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x

配套K12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1.注重朗读,在扫清生字词读音的基础上熟练朗读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3.文章故事性强,可让学生在讲故事中了解人物形象;

  4.建议使用2课时。

  知识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能讲述故事,了解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情怀与开朗机智的性格。

  1、了解庄子

  庄子是人,名周,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是家

  学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世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2、生字词注音

  鹓鶵醴泉鴟

  濠梁鯈鱼循其本

  3、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惠子相梁或谓惠子曰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安知鱼之乐

  固不知子矣请循其本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用自己的话复述两则故事。

  1.惠子无端猜疑庄子,可见惠子是怎样一个人?

  2.庄子以鹓鶵自比,以鴟比惠子,含蓄表达出了庄子的思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庄子的意思直接说出来吗?

  3.你认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这种“无为”思想与淡泊名利的情怀在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谈谈你的想法。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在第二则故事里,庄子机智敏捷的思维体现在哪里?

惠子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又体现在哪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非梧桐不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是鱼之乐也

  2.在本文中“鹓鶵”是怎样一种鸟?

“鴟”又是怎样一种鸟?

庄子用他们比喻什么?

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两则故事中选择一则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文故事的基础上补充情节。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相(Xian)梁鹓雏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3、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第一课时

  1、《涸辙之鲋》故事

  2、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文章特点:

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

  想象奇特,寓意深远;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

  2、解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4)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6)于是鸱得腐鼠

  (7)鱼出游从容(8)是鱼之乐也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1、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

  2、想象奇特,寓意深远;

  3、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

  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

‘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

‘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2、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教学设计  ①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②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③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①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②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师讲述《庄子·秋水》中寓言故事《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

“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

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

“海有多大呢?

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

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

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庄子语言的机敏、幽默与

  诙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他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世称“老庄”。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学生找出还无法理解的句子进行质疑,教师析疑。

  ※注意下列词的读音。

  相梁鹓鶵 醴泉鸱

  濠梁鯈鱼从容吓

  ※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的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1、概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

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

说明了什么?

  3、庄子对此的反应如何呢?

  4、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5、《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6、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7、《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很能体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想想:

课文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

  1、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教师引申:

《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

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

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

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3、讨论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①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知道”。

  ②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律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③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

他只是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

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

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可以知道鱼快乐。

  4、讨论探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也富有趣味。

很能体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想想:

课文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

  5、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总结: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

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徐无鬼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①郢:

楚国的国都。

郢人,是位泥水匠人。

垩:

白灰。

漫:

涂。

②匠石:

人名,木匠。

斫:

砍。

③斤:

斧。

④失容:

失色。

⑤宋元君:

宋国的国君。

⑥质,质对,对象。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

‘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

‘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自从先生去世。

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提示: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

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

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

非庄子莫能为之。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你能说出几个出自《庄子》的寓言或成语吗?

  望洋兴叹呆若木鸡邯郸学步每况愈下沉魚落雁朝三暮四东施效颦

  大相径庭踌躇满志无中生有迎刃而解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栩栩如生

  失之交臂学富五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者英雄败者寇……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

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4、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

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鹓()醴泉

  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

庄子,名,相传为时期国人,是家,家代表人物。

  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听写词语。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

⑴、庄子,名周,宋国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2)、《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如螳臂当车、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

注意把握语气。

  2、读懂文意。

要求:

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解释下列词语:

  相梁:

或:

搜于国中:

止:

醴泉:

  于是:

而吓我:

濠梁:

是鱼之乐也:

  安知: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全:

云者:

  翻译下列句子:

  ①欲代子相。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④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⑥请循其本。

  ⑦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阅读《惠子相梁》,思考:

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阅读第二则,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4、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言简意丰,生动传神。

试举例分析。

  示例: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明确:

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气氛骤然紧张。

  学生讨论交流。

  拓展阅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

深入理解庄子对待名利的态度。

  训练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①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③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其生而曳尾涂④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①使:

派。

②累:

劳累。

③曳:

拖。

④涂:

泥。

  思考: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事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1、给加点字注音。

  相梁()鹓()醴泉

  2、填空:

①庄子名周,时期,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鹓的品性。

③《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鼠”比喻。

  3、下面对文章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腐鼠,讽刺了惠子的目光短浅。

  B、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借讲故事讽刺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的效果。

  C、庄子向惠子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即无心于功名利禄,不屑于争夺惠子的相位。

  D、从文章中可看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心胸狭窄、无端猜忌别人的人。

  4、课内语段:

阅读《惠子相梁》回答文后问题。

  庄子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文章哪几个词语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

  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

……”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假如你是惠子,听完庄子的话,会有什么反应?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5、课外语段: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③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④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①垩:

白色的土。

在这里做状语用。

②慢:

通“墁”,涂抹。

③匠石:

名叫石的木匠。

④质:

箭靶。

引申为对象,此指那位郢人。

  ⑴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臣之质死久矣。

  ⑵从文中庄子的“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这句话中,流露出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