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8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练习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A.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皇帝爱惜自己的臣子

C.明朝叛乱较多

D.皇帝小心眼,臣民不规矩

2.《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布衣超过二分之一,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制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

除了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举制体现了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流动的增强

B.科举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制一定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D.科举制促进了宋代文化教育的昌盛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改变古代读书人命运的科举考试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我国古代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被称为书圣诗圣的是()

A.王羲之  李白

B.王羲之   杜甫

C.颜真卿   李白

D.柳公权  杜甫

5.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  

②白瓷   

③青瓷

④青花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著作有

①《伤寒杂病论》

②《天工开物》

③《农政全书》

④《本草纲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澶渊之盟"体现的是哪两个政权力量平衡?

A.辽——西夏

B.北宋——辽

C.北宋——金

D.北宋——西夏

8.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9.在《鉴宝》栏目,有位收藏家出示了一座彩陶马,上面有黄、绿、青等多种颜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

这件藏品制作的年代最有可能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0.阅读下图,发出如此感慨的是()

A.辽军

B.金军

C.蒙古军

D.突厥军

11.假如你在XX搜索引擎中输入“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达•伽马到达印度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郑和下西洋

12.明朝建立后曾多次修筑长城,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就是那时修筑的,它东起鸭绿江、西至

A.玉门关

B.嘉峪关

C.居庸关

D.山海关

13.学习历史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绘制历史知识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图所示四张示意图中,设计有误的是

A.

B.

C.

D.

14.元朝的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窝阔台

C.忽必烈

D.阿保机

15.五代十国时期,五代相继统治的区域位于

A.东北地区

B.岭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16.《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期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这部巨著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光启

D.沈括

17.“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法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特点:

豪放风格;成就:

文学家、书法家;朝代:

北宋”。

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9.朝代更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

下面的空格处应该填写的制据局面的名称是

A.前蜀

B.吴越

C.五代

D.北汉

20.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21.中国古代政治史就是一部君主专制强化史。

下列加强君主专制措施开始于明朝的是()

①郡县制度②科举制度③行省制度④厂卫特务制度⑤废除丞相制

度⑥八股取士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

22.隋朝大运河大部分流经今山东境内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邗沟

C.通济渠

D.江南河

23.以下是小李同学对辽宋夏金元这一历史时期发展进程的概括。

最恰当的一项是

A.繁荣与开放

B.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全国统一

C.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24.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和国际性大都市,唐都的城市布局(如下图)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区(东市西市)与住宅区(坊)分开。

这座都城是() 

A.大都

B.应天府

C.临安

D.长安

25.若要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锦衣卫东厂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中书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①禹

②周幽王

③商鞅

④李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两句诗反映的是谁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2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未达到的是()

A.乘龙舟游江南

B.沟通南北交通

C.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D.将长江水引入华北干旱地区

29.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

唐朝各“盛世”的相同点是()

①政治比较清明 ②边疆得到巩固 ③大力发展殿试 ④国力比较强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下图是新加坡出版的一枚邮票。

结合所学判断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A.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二、综合题

31.识读地图,回答问题。

图中A、B、C代表不同政权。

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ft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十余年,跋涉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

645年,他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专门译经、讲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唐朝名僧鉴真,专修戒律,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

双目失明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后在日本广传佛教,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1)玄奘西行是沿古代的哪一道路前往天竺的?

(2)据你所知,日本的哪些文化、习俗是受中国影响而沿袭下来的?

(3)根据所学知识,你能归纳一下玄奘和鉴真高僧的共同之处吗?

三、辨析题

33.   材料判断题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请回答:

(1)请问: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什么朝代?

(2)小李认为:

“经济重心南移是从汉末期开始的,而长江以南这些地方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人们开始往南方迁移躲避战祸。

到南北朝的时候,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4.它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它又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拟题》

(1)材料一中两句诗描述了作者的兴奋与感叹,它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2)材料二中的“焚书”和“咸阳之郊所坑者”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

1、

2、

三、辨析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