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3821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精编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错误操作与产生的后果不相符的是()

A.

标签受损

B.

集气瓶底破裂

C.

读数偏低

D.

收集不到气体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读液体体积

B.

过滤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称氯化钠质量

3.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

x

2.56

7.20

0.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可能是催化剂

B.表中x为4.64

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

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4.为了证明某种金属可能和铁一样具有磁性,有同学提议“拿磁铁来吸一下”。

“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有明显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

CaCl2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B

H2气体

HCl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C

铜粉

CuO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并干燥

D

CO

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6.在我校开运动会时,100米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五氧化二磷

D.氧气

7.下列四幅坐标图分别所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分别将等质量的铝和铁放入足量的盐酸中,放出H2的量的变化

B.

做溶液导电性实验: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过量,则通过溶液的电流变化

C.

将足量的硫点燃后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并塞紧瓶塞,瓶内压强的变化

D.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8.如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PH

9.下列是某同学总结的一些化学规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后应,但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排在氢后的铜、汞等金属都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成

10.铁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如图是与铁有关的两个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B.实验甲中细铁丝弯成螺旋状为了减小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C.实验乙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

D.实验乙中通过对比试管①②的现象,说明铁生锈要有氧气参与

1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

A.氢气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12.下列词语描述的内容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冰雪消融

C.死灰复燃

D.土崩瓦解

13.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乳

B.大理石

C.消毒酒精

D.胆矾

1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熄灭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15.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拨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请从食盐、氧化钙、氦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称为“绿色能源”的是_____;

(2)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3)其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是_____。

17.哪些事实或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请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8.中国航天科技一直以来备受世界瞩目。

2017年9月2日,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

铼及其合金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

金属铼硬度大,熔点很高,在高温下能与硫化合形成二硫化铼。

如图为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结合图5回答:

(1)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2)二硫化铼的化学式是______,七氧化二铼(Re2O7)是铼最常见的氧化物,其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上述信息中,属于金属铼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以下两个方案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方案一)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a和图b所示的传统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所用的红磷、木炭均过量。

(1)甲同学连接好仪器后,立即点燃红磷开始实验,老师说他的操作顺序不严谨,你认为他忽略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甲同学改正后,点燃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写出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若乙同学的操作顺序和步骤均正确,当他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c)。

(5)指出图c所示装置的一项优点:

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0.小红对暗紫色粉末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符号(化学式)表示③、④反应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色粉末C在②和③反应中的作用都是___________作用.

五、科学探究题

21.勇往直前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探究活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活动)同学们分别取不同用量的药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分析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探究实验)同学们实验时没有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取各自所得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收集证据)小城实验时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无_____(填化学式)存在,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分析2)小美同学实验时发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小美认为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没有反应,请你评价小美的分析_____。

(反思评价)小丽认为:

小美的实验,无论溶液中有没有白色沉淀,都可以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说法是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总结归纳)大家经实验讨论后总结到:

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不仅可以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以_____。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22.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在钟罩内燃烧镁条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发现测定结果明显偏高。

(1)(猜想):

除与氧气反应外,镁还可能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推测):

空气中的________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可排除。

(2)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很低,应该可以忽略不计。

(推测):

镁可能跟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一):

获取氮气。

工业上利用蒸发液态空气来获取氮气。

液氮沸点低,应______(填“先、或后”)被蒸发出来。

此法在实验室中不适用。

(3)下方是实验小组获取氮气的三种方案,其中可得到较纯氮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

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A

B

C

(4)(实验二):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后引燃,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瓶内壁附着一层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是______。

(5)(结论):

镁燃烧时消耗了钟罩内的氧气和氮气,使测定结果偏高。

此实验也可得出氮气性质的一点新认识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