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82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docx

中小学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届高三语文摸底调研测试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金观涛先生发表了题为“反思‘人工智能革命’”的文章,文中表达的结论大致是今天面对信息文明高度繁荣的学者们的共识:

科学与人文的隔阂甚至对立,对人类科技进步中社会性因素的忽视,导致了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

这个视角,从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来看却似乎不成立。

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人们对智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是比较重视的,也有过多次重大的争议和讨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强弱各不相同的立场,从而反映出它们在智能基础问题上的重大差异。

人工智能具有工程和科学两种不同的维度,前者并不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据等资源通过算法加工来完成人类实践生活中的任务;后者别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来实现人工智能。

例如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是放弃传统的计算机,改为从结构上模仿人脑来开发芯片,从而希望从结构仿真的功能涌现中来产生智能。

对人类智能的认识是科学家当今面临的难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原理的不了解,不得不在工程上进行简化,即不对智能做任何明确的定义,而是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的过程中来逐步了解和解释智能的本性,这是任何具有工程和科学双重性质的技术性科学中不得不采取的务实态度,没有这种务实态度,简单地特工程实践和原理在认识论上对立起来,可能会对知识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虽不是理论物理学那样高度成熟和形式化的科学,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是其经验性定律及其使用的概念框架、假设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

因此当这些定律和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中的表述不一致时,往往会形成冲突,但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对其定律、理论假设和模型的科学解释,来弥补表达日常经验的常识语言与其定律解释之间的差距,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理论的成熟。

问题是对于经验定律或理论模型的科学解释是依赖于语境和具体实践的,这种语境反映了解释者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金先生就是从传统控制论的背景出发,将当前人工智能和社会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还原到了错误的概念辨析中,而忽视了在人工智能历史的实证研究中,智能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维度和演化过程。

从早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对“智能”概念的朴素性认识开始,经过长期的争论以及工程实践后,科学家已经对“智能”概念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不仅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智能的重大影响,而且也意识到当前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认为实现人工智能的目标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因此,现在我们对“智能”的认识不仅没有退步,反而可能比历史上更加成熟和完整。

(摘编自陈自富《我们对“智能”的认识退步了吗?

——与金观涛先生商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有学者认为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使得科学与人文隔阂甚至对立。

B.人工智能的工程观以完成人类生活中的任务为前提,其科学观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

C.对人类智能的认识至今是个难题,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中必须务实。

D.在研究中由于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原理的不了解,对智能无法做出任何明确的定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的多次争论,以及人们对智能基础问题的不同认识,来质疑金先生的观点。

B.文章用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为例,论证了人工智能科学维度的实现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

C.文章分析了科学界对“智能”概念的认识是有发展变化的,批评了金观涛先生依赖具体实践的研究方法。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以立为主,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脑计算研究,从结构上模仿人脑开发芯片,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传统计算机终将被取代。

B.人工智能现在虽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在实证研究中.终将获得成熟的学科理论。

C.人工智能的经验性定律及其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有时会形成冲突,这种冲突可以通过科学解释来解决。

D.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会对人类智能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的目标实现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

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胁骨。

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

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

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

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

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

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

“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

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

“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

“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

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

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

脱离目标!

”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

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

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

”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

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

”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

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

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

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5.文中划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

(6分)

6.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1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l033。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

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

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

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

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

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2017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

“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

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

”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文:

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

材料三

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

未来历史”的书。

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预言未来。

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

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

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

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

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

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

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

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摘编自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来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常用的度量单位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会失去价值,人们将速度和距离结合,创造出“光年”来度量宇宙中的距离。

B.地球处于宇宙之中,但它并不是宇宙的典型代表,行星、恒星或星系在空旷、寒冷的宇宙典型环境中数量稀少。

C.永恒暴胀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是一个暴胀暂时停止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暴胀在某些区域内永不停止。

D.在霍金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未来,但这些预言大多是错误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预言未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永恒暴胀理论进行假设,如果宇宙中的若干局部区域发生了暴胀停止,恒星、星系、生命以及宜居的“口袋宇宙”或将出现更多。

B.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取决于宇宙的现有密度,而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多重宇宙是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的趋向。

C.霍金认为,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验,其差异性也就难以验证。

D.定律允许人们预言未来,而初始状态微小的改变对后续行为会产生快速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实际上不能对宇宙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言。

9.围绕同一话题,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

年十五,父抃死。

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

“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

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

“卿必居此。

”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

丁内忧去职。

服未除而从兄彖卒。

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

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

“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

此恩此爱,毕壤不追。

”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

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

“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

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

昂奉启谢曰:

“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

”不许。

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

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

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

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

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

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

复曰:

“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以此阖棺,无惭乡里。

”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昂事亲至情。

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

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

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

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

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

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鲍照南北朝诗人。

②蹀躞:

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15.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又怎么会灭亡呢?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美俄双方在国际多边机制问题上往往各执一词。

最近,美国刚刚宣布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退群”,俄罗斯就申请“入群”。

②当“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时,把长期居住在漏洞百出的低矮农房里的居民进行异地扶贫搬迁,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③离别之际,农大校长振振有词地寄语2018届全体毕业生:

“农业农村是你们建功立业的主战场,农大人要做新时代农业的先行军。

④近日,历时一个月的“文明校园大家谈”征文活动进入收尾阶段,有118篇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等奖。

⑤今日头条和腾讯的“头疼大战”进一步升级,从相互指责的口水战演变为各自向公安机关报案,甚至朝着对簿公堂的态势发展。

⑥每到用餐时间,小区一楼十多家餐馆私设的几十根大型排烟管道就开始对着中庭吞云吐雾,呛得所有住户着实难受。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次南博会上,昆明大健康综合展区以“1+6”模式盛装亮相,让观展宾客充分领会到昆明这座“中国健康之城”的独特魅力。

B.6月12日,朝鲜和美国双方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了历史性会晤,但却没有就外界关注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取得一致性意见。

C.近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了最新形象宣传片《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从“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等不同角度展现了大美云南。

D.针对当前网络视频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主管部门以约谈、下架等一系列“组合重拳”,为一路狂飙的网络视频行业踩下“刹车”。

19.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2018年世界杯F组最后一轮小组赛,韩国队()住了德国队的凌厉攻势,在反击中战胜了对方,取得了一场历史性的胜利。

②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和壁垒,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④许多来华的苏联志愿队队员用的都是假名假姓,这给今天的历史研究者()他们的来龙去脉增添了难度。

④现在的很多智能手机,只要在系统设置功能中的“智能辅助”里点击对应的手势控制,即可实现屏幕()等功能。

A.遏制界线厘清翻转B.遏制界限厘清翻转

C.扼制界限理清反转D.扼制界线理清反转

20.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我诞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年18岁,从小涉足艺术,在钢琴方面有造诣,同学们以后如果在艺术方面叨扰到我,我一定不吝赐教。

同在屋檐下,祝愿我们共同进步。

21.下面是驾驶员在遇到堵车时的常见心态及对应做法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写成一段话,并补充出这些心态及对应做法可能产生的结果或反应。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河豚肉柔和细腻、鲜美无比,自古就有“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说法。

但河豚体内含有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一块小小的河豚鱼肝就足以毒死几十个成年人。

科学家研究发现,刚孵化出来的河豚鱼苗原本是无毒的,生长过程中,河豚只喜欢滤食有毒的海藻,经年累月摄入的毒素沉积在河豚体内,致使其体内毒性越来越大,以致根本无解。

为了享受到美味的河孵肉,又避开中毒丧命的风险,人们在河豚幼苗时通过网箱养殖,把它们和海藻深度隔离,并投喂小鱼小虾。

失去天然食物之后,小河豚一开始横冲直撞,试图冲破网葙束缚,以致头破血流,浮尸海面。

但最终,为了生存,河豚接受了人们为它选择的食物。

经过几代的培育驯化,人工养殖的河豚终于彻底改变了亘古不变的食性,体内的毒素也逐渐随之消失。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