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91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地理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安徽省舒城县桃溪中学2017-2018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60分)

1.浙江省在2016年底全面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取消户口性质区分。

这种户籍改革有利于

A.促进人口迁移

B.减轻城市环境问题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加大城乡差距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现代型和传统型

C.原始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3.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4.每逢我国传统佳节,许多旅外华人喜欢聚集在一起。

这主要受  

A.国家政策的影响B.民族文化的影响

C.交通条件的影响D.地形气候的影响

5.世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后D.20世纪80年代后

6.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个地区人几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下图为我国2005—2030年不同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到2030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A.58%、23%B.19%、23%C.23%、19%D.19%、58%

8.国家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容量增大B.短期内出现人口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C.养老压力增大D.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下图为我国“单独二胎”、“全面二胎”政策提出实施后我国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算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据上图分析,2013-2020年,下列有关我国的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A.少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下降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10.实施“单独二胎”“全面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我国

A.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B.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C.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

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利,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12.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于经济发展落后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14.与目前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最接近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读某城市2013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

16.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7.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A.都为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B.都为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主要为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

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

18.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频繁的战争②资源开发③新大陆开发④经济因素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

A.①与②B.③与④C.②与③D.①与④

20.图中a、b、c、d四个区域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aB.bC.cD.d

21.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一直向东北走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

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

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2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

23.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4.使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下图是“理想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图中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布规律是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6.图中A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温带草原

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目前全球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完成下列各题。

27.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①东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减少②沿海农田土壤盐碱化加剧

③中国冬小麦分布的北界南移④各地农作物生长期都延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8.下列应对全球变暖的农业生产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调整农业种植制度B.改良培育作物品种

C.革新农业生产技术D.扩大粮食种植向积

2004年7月28日,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考察站取名为“中国北极黄河站”。

黄河站位于挪威西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

这是继长城站(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中山站(南纬69度22分,东经76度22分)之后的我国第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北方向D.东南方向

30.黄河站到北极点的球面距离约为

A.1100千米B.2100千米C.1230千米D.2340千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每空2分)

31.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国家,B表示__________国家。

(2)A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型,B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型。

(3)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来看,A类国家主要是迁____地,B类国家主要是迁____地。

(4)A类国家人口年龄构成容易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_______等。

(5)B类国家面对其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

32.读图“甲乙两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人口年龄结构,分析甲国人口自然增长   (快或慢),由此判断该国是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2)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3)“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两国中,“空巢老人”现象最严重的是      国。

33.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达的概念是。

(2)图中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3)图中处于E阶段的国家最容易出现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任答两条即可):

 

【参考答案】

1.A【解析】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取消户口性质区分,有利于人口迁移,大量人口迁入会导致城市环境变差,取消落户限制,不会缓解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城乡差距缩小,故选A。

2.C3.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发展特点。

原始型的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模式,是早期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模式。

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现代三低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好,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2.a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模式,是传统型。

选C正确。

3.c区域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增长模式,多是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好,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选A正确。

4.B【解析】移居国外的华人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是由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故选B。

5.B【解析】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故世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即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为二战后,二战结束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经济发展快,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快,故选B。

6.C【解析】试题分析: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

考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

7.B8.D【解析】试题分析:

7.到2030年,我国0~15岁人口比重将略有下降,约占19%,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略上升,达到23%,B对,A、C、D错。

8.国家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新生婴儿人数增加,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D对。

人口下午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A错。

由于人们观念变化,短期内出现不会出现人口大幅度增长的现象,B错。

最终养老压力减少,C对。

考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口政策调整的影响。

9.C10.C【解析】试题分析:

据上图分析,2013-2020年,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下降,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10.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总人口规模不会达到峰值,达到峰值,应是最大人口容量,10年内达不到,十年内,新增人口不会成为劳动力,却增加了抚养费用,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大,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用工荒”问题十年内不会得到缓解。

考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

11.B12.C【解析】试题分析:

11.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1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

13.B14.C【解析】.乙国的人口出生率约4.1%;死亡率约1.3%;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符合“高—低—高”模式。

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故与丙点相似。

【点睛】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15.C16.D【解析】.读图,根据木桶效应理论,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是由短板决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城市的短板是劳动就业人口是97.3万人,所以C正确。

结合前面分析,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就业,是木桶的短板,其它因素不是短板,所以D正确、。

【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7.C18.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的中东国家。

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由发展中国家迁往中东地区主要是为了资源的开发。

【点睛】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19.B20.D21.C【解析】从经纬网图看出,①点的经纬度是(180°,40°S),②点的经纬度是(140°E,20°S),③点的经纬度是(180°,10°N),④点的经纬度是(140°W,50°N),从四点的经纬度知道,①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②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③、④两点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20.根据经纬线的长度分布特征,四地跨经纬度度数相同,故经线长度相等,而纬度越高,纬线长越短,故图示d区域所在纬度越高,其纬线上的实际距离越短,则实际面积最小。

甲地(70°N,80°E)和乙地(70°N,150°E)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球面上最短距离是走大圆的劣弧,故画出北半球的俯视图,确定甲地和乙地的位置,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最近走法,从东西方向看,从甲地80°E到150°E,始终向东运动,从南北方向上看,从甲地到乙地先接近北极点,再远离,反映先向北再向南。

【点睛】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成地球的模型,称为地球仪,地球仪可以方便的我们学习地球的地貌,了解地球表面地理事物分布,并且能够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状况、昼夜长短和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22.A2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空气中水汽含量、照射时间长短等。

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选择A。

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没有相关性。

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①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②对;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云层厚,消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D.正确。

24.B【解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点睛】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能多,气温就高,离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能少,气温就低,所以近地面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5.A2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我们要记住理想大陆的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就容易完成本题。

图中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布规律是东西更替,主要受水分的变化导致导致植被从森林到荒漠的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

图中A区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

27.A28.D【解析】试题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有机质分解快,可能导致东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减少,①对。

沿海农田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盐碱化加剧,②对。

中国冬小麦分布的北界北移,③错。

各地农作物生长期不变,适宜作物生长期可能延长,④错。

A对,B、C、D错。

28.应对全球变暖的农业生产措施中,不可行的是扩大粮食种植向积,会加剧全球变暖程度,D不可行,选D。

调整农业种植制度、改良培育作物品种、革新农业生产技术等都可行,A、B、C可行。

【考点定位】全球变暖的影响,可行的农业生产措施。

29.A30.C【析】读图可知,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属于东经度,且小于90°E,长城站位于南极地区,属于西经度,也小于90°,因此可判断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根据材料,黄河站的纬度是78°55′N,与极点相隔11°05′,纬度每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所以与极点相差约1210千米。

【点】根据离南北极远近确定南北方向,离北极越近的点越位于北方,离南极越近的点越位于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选择小于180°的一段弧(即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180°),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方,处于箭尾一端为西方。

31.

(1)发达、发展中(2分)

(2)现代、传统(2分)(3)入、出(2分)(4)人口老龄化,(1分)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费用高,老年人生活孤单,国防兵源不足(2分,任选两点)(5)实行计划生育(1分)

【解析】试题分析:

(1)A表示发达国家,B表示发展中国家。

(2)A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B表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

(3)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来看,A类国家主要是迁入地,B类国家主要是迁出地。

(4)A表示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费用高。

(5)B表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考点:

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

32.

(1)快发展中国家

(2)现代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3)乙【解析】依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得出甲国人口自然增长快,由此判断该国是发展中国家。

依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得出乙国人口自然增长慢,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两国中,“空巢老人”现象最严重的是乙国。

33.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3)人口老龄化①国内:

鼓励生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适当延迟退休、发展养老产业等②国外:

吸纳移民,补充国内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以上相关要点任答两点都给分)【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呈现信息,侧重人口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斜线部分表达的概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特征是出生率极高、死亡率极高、自然增长率极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E阶段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该阶段的国家最容易出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为此需要鼓励生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适当延迟退休、发展养老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