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03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届高考模拟

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6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2012•广州模拟)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酶、果糖、脂肪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

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

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D.

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考点: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糖类的组成元素;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

本题是对糖、核酸、脂质、ATP、DNA和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对糖类的分类和组成元素、核酸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脂质的分类和组成元素及功能、ATP的结构简式和含义、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果糖、脂肪中只含C、H、O三种元素,不含有N元素,A错误;

B、ATP中的“T”代表“三个”而不是代表胸腺嘧啶,B错误;

C、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结构的主要成分,因此核糖体中无磷脂,C错误;

D、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

D.

点评:

对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6分)(2011•石家庄模拟)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

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

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

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等.

图示曲线有温度和PH值两个自变量,在分析曲线时,确定单一变量.如:

在相同温度条件(如35℃)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即此时酶活性最强;在相同PH值条件(如PH为8)下,温度为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即此时酶活性最强.

解答:

解:

A、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A正确;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C错误;

D、当PH为过酸或过碱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温度、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曲线时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解题,并且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活性会丧失.

 

3.(6分)(2013•广东模拟)如图表示基因人和基因和和人体红细胞间的关系,图中M、X分别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基因突变的过程

 

B.

②、③表示转录、翻译过程

 

C.

M1、M2是由A、U、C、G组成的单链结构

 

D.

形成X1、X2的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等不相同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基因和人体红细胞间的关系,其中①表示基因突变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所以M为mRNA;③表示翻译过程,所以X为蛋白质.

解答:

解:

A、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的过程,A正确;

B、图中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B正确;

C、M1、M2为mRNA,是由A、U、C、G组成的单链结构,C正确;

D、形成X1、X2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氨基酸种类相同,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结合基因和人体红细胞间的关系图,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6分)(2015•武昌区校级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时,因胡萝卜素在提取液中溶解度最高而处于滤纸条的最前方

 

B.

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被染色的脂肪,实验材料可选紫色的洋葱和花生子叶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散开

 

D.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是否产生酒精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最好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含有颜色,如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脂肪的实验中,需要采用染色剂进行染色,因此所选的实验材料最后无色或接近白色,以避免颜色干扰.

3、解离用的是解离液,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和酒精,主要起分离和固定细胞的用处.

4、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鉴定二氧化碳,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解答:

解:

A、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A错误;

B、紫色洋葱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泡,可以用来观察质壁分离,花生子叶富含脂肪,可以用来观察脂肪,B正确;

C、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以便于观察,C错误;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茵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素色的分离、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实验、有丝分裂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选取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6分)(2015•漳州二模)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解答:

解:

A、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错误;

B、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错误;

C、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以具体的实例为背景,考查神经调节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准确理解反射弧的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6分)(2013•徐汇区一模)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

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

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

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

分析题图:

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A地区生物逐渐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只有生殖隔离形成后,才会形成新物种.

解答:

解:

A、在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能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但不是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A错误;

B、甲、乙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故B正确;

C、乙、丙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无法进行比较,故C错误;

D、甲、丙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结合题图,考查生物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以及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9分)(2015•武昌区校级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B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

(1)图中,图 A 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其中的 蛋白酶和磷脂酶 (酶)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如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B、C (填代号).

(3)D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 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用箭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4)C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是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

(5)A、B、C、D细胞中的哪些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A、B中的全部基因,C、D中的质基因 .

(6)图C所示细胞是否是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否 .为什么?

 该细胞中含有颜色较深的叶绿素,对显色反应有遮蔽作用 .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

分析图解:

图中A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细胞含有光合色素,并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C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表示植物细胞;D细胞没有细胞壁,表示动物细胞.

解答:

解:

(1)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因此可以用图中A表示.由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因此蛋白酶和磷脂酶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图中B表示蓝藻,C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因此两种细胞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C细胞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二三两个阶段)和叶绿体(光合作用).

(5)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因此A、B中的全部基因和C、D中的质基因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6)在还原糖鉴定时,利用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材料选择时应选择无色或浅色的材料,防止影响颜色反应.

故答案为:

(1)A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蛋白酶和磷脂酶

(2)B、C

(3)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4)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5)A、B中的全部基因,C、D中的质基因

(6)否该细胞中含有颜色较深的叶绿素,对显色反应有遮蔽作用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原核生物中虽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少数

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和有氧呼吸(蓝藻、硝化细菌等);识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掌握还原糖鉴定时材料选择的原则.

 

8.(13分)(2015•武昌区校级模拟)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面)的中国沙棘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中6:

00﹣18:

00间的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Ⅳ中18:

00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

(2)一般情况下,比较曲线Ⅰ中8:

00和12:

00两个时刻,暗反应固定的CO2量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原因是 这两个时刻下温度不同,导致呼吸强度可能不同,故总光和强度可能不同,暗反应固定的CO2的量不一定相等 .

(3)12:

00﹣14:

00之间,Ⅰ、Ⅱ两条曲线都在下降,导致Ⅰ、Ⅱ两条曲线下降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 CO2 、 光照 (填“CO2”或“水分”或“光照”).

(4)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14:

00﹣16:

00之间,雌、雄株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的大小情况是:

雄株 > 雌株(填“>”或“<”或“=”).

(5)由图中数据可知,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中国沙棘 雄株 (填“雄株”或“雌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在分析曲线图时可分组进行分析:

曲线Ⅰ和Ⅱ均在沟底,含水量丰富且相同,因此可以看出雄株的净光合速率高;并且在12:

00﹣14:

00之间,Ⅰ、Ⅱ两条曲线都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原因不同.曲线Ⅲ和Ⅳ均在坡面,含水量较少,图中可以看出雄株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另曲线Ⅱ和Ⅳ也可作为一组对照.

图中曲线的纵轴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光合速率均大于呼吸速率.

解答:

解:

(1)曲线Ⅳ中18:

00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说明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图中可以看出曲线Ⅰ中8:

00和12:

00两个时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于这两个时刻下温度不同,导致呼吸强度可能不同,故总光和强度可能不同,暗反应固定的CO2的量不一定相等.

(3)由于Ⅰ、Ⅱ两条曲线均为沟底植物,因此水分相同;12:

00﹣14:

00之间,Ⅰ、Ⅱ两条曲线都在下降,但是曲线Ⅰ在12点之前就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供应减少的缘故.而中午12点之后光照逐渐减弱,导致曲线Ⅱ逐渐下降.

(4)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14:

00﹣16:

00之间,图中可以看出曲线Ⅱ的净光合速率高,因此雄株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大于雌株.

(5)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水分充足时,雄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但是在坡面,雄株的净光合速率比雌株低,因此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中国沙棘雄株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

故答案为:

(1)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不一定这两个时刻下温度不同,导致呼吸强度可能不同,故总光和强度可能不同,暗反应固定的CO2的量不一定相等

(3)CO2光照

(4)>

(5)雄株

点评:

本题以“中国沙棘”作为素材,考查了叶肉细胞中ATP的产生场所、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9.(8分)(2015•武昌区校级模拟)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 ABC (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 神经﹣体液 调节.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 促进 、 抑制 .

(3)D代表的激素是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 血糖浓度变化 .

(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 ① (填序号)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 0 .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突触的结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据图甲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分泌的相关激素.

2、据图乙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

解答:

解:

(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血液中ABC三种激素都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同时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加,所以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分析题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作用,B是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抑制作用.

(3)分析题图可知D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因素是血糖含量的变化.

(4)分析题图乙可知,①是突触小泡,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突触小炮中;Ach进入③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过程,不属于跨膜运输,因此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0.

故答案为:

(1)ABC神经﹣体液

(2)促进抑制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变化

(4)①0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形成知识的内在联系.

 

10.(9分)(2015•武昌区校级模拟)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染色体同型ZZ为公鸡,异型ZW为母鸡.当显性基因A存在时,鸡的羽毛可表现为芦花斑纹或非芦花斑纹,而基因型aa的鸡总是白色羽毛.羽毛的芦花斑纹(B)对非芦花斑纹(b)为显性,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此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1)纯种的芦花公鸡和纯种的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个体互相交配,子二代中芦花鸡:

非芦花鸡= 3:

1 ,其中非芦花鸡的性别是 雌性(或母鸡) ,说明该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 分离 定律.

(2)现有一只纯合非芦花公鸡与纯合的白羽母鸡交配,F1芦花与非芦花各占一半,F1自由交配得到F2.请回答:

①亲本中纯合非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 AAZbZb ,纯合的白羽母鸡的基因型为 aaZBW .

②F2中非芦花:

芦花:

白羽的比例= 3:

3:

2 .

③某蛋场欲从F2中选取种鸡,在后代中从雏鸡的羽毛颜色就能分辨雌雄.则应从F2中选择表现型 非芦花 的公鸡与表现型 芦花 的母鸡作为种鸡,交配产生的后代雏鸡中能被直接识别的母雏占全部雏鸡的比例是 

 .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母鸡为ZW,公鸡为ZZ.羽毛的芦花斑纹(B)对非芦花斑纹(b)为显性,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此基因.母鸡基因型为:

ZBW(芦花)、ZbW(非芦花);公鸡基因型为:

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解答:

解:

(1)纯种的芦花公鸡和纯种的非芦花母鸡交配,即ZBZB×ZbW,得到子一代ZBZb、ZBW;子一代个体互相交配,即ZBZb×ZBW,子二代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W(芦花)、ZbW(非芦花),其中芦花鸡:

非芦花鸡=3:

1,其中非芦花鸡的性别是雌性(或母鸡),说明该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①一只纯合非芦花公鸡与纯合的白羽母鸡交配,即AAZbZb×aaZ﹣W,F1芦花与非芦花各占一半,因此纯合的白羽母鸡基因型为aaZBW.

②AAZbZb×aaZBW得到F1为AaZBZb(芦花公鸡):

AaZbW(非芦花母鸡)=1:

1.F1自由交配得到F2,即AaZBZb(芦花公鸡)×AaZbW(非芦花母鸡)得到F2,Aa×Aa→A_:

aa=3:

1,ZBZb×ZbW→ZBZb(芦花):

ZbZb(非芦花):

ZBW(芦花):

ZbW(非芦花),则芦花:

非芦花=1:

1.因此F2中非芦花:

芦花:

白羽的比例=3:

3:

2.

③某蛋场欲从F2中选取种鸡,在后代中从雏鸡的羽毛颜色就能分辨雌雄.则应从F2中选择表现型非芦花的公鸡与表现型芦花的母鸡作为种鸡,即A_ZbZb(非芦花)×A_ZBW(芦花),其中Aa均占

,交配产生的后代雏鸡为ZBZb(芦花):

ZbW(非芦花)=1:

1,白羽aa=

×

×

=

,其中能被直接识别的母雏占全部雏鸡的比例是(1﹣

)×

=

故答案为:

(1)3:

1雌性(或母鸡)分离

(2)①AAZbZbaaZBW

②3:

3:

2

③非芦花芦花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三、【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2015•武昌区校级模拟)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及其技术的问题.

(1)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毛霉 .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 肽和氨基酸 , 脂肪酶 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腐乳,关键在于 卤汤 的配制.

(3)在制作腐乳、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 制作果醋 .

(4)苹果醋是受现代人所青睐的健康饮品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则利用了代谢类型

为 异养需氧型 的 醋酸菌 (填生物名称)发酵作用,该过程需要控制的温度条件是 30~35℃ .

考点: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制作泡莱.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

6CO2+12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