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及其运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05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95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地壳及其运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壳及其运动.docx

《地壳及其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壳及其运动.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壳及其运动.docx

地壳及其运动

《自然地理学Ⅰ——地壳及其运动》

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层,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最为紧密。

地壳运动使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参与地壳外部形态的塑造,从而奠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骨架。

具有刚性特点的地壳,可抑制岩浆不致大量无规则地涌出地表,对自然地理环境起着调节和保护作用,从而使人类获得一个较为安宁的自然环境。

2、矿物的晶形按形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单形和聚形。

如果两个以上同种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称为双晶。

最常见的双晶有:

接触双晶、穿插双品、聚片双晶。

3、结晶习性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一向延伸型、二向延伸型、三向延伸型。

4、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矿物光学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

矿物力学性质含硬度、解理、断口、延展性、脆性等。

矿物其他物理性质还有比重、磁性等。

5、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

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6、据反射光亮程度,光泽可以分为: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屑光泽(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特殊的光泽(如在石英的不平坦断面上的油脂光泽;闪锌矿断面上的松脂光泽;具纤维状集合体形态的石膏和石棉呈现出的丝绢光泽;白云母、滑石等片状矿物表面上的珍珠光泽;粒分散集合体的高岭石的土状光泽,这种光择最弱,易称无光泽。

矿物的光泽也表现出各个方面的差异性。

7、矿物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质点间连接力的强弱。

德国莫氏(F.Mohs)选择了常见的10种矿物,将硬度由小到大排列,分为10级,这就是习称的莫氏硬度计,其中,滑石硬度为1,石英硬度为7,刚玉硬度为9,金刚石硬度为10。

野外鉴定矿物时,如找不到标准矿物,可利用一些代用品测试,如指甲(硬度2-2.5),铜钥匙(约3),小钢刀(约5.5-6)。

通常,可以将矿物硬度略列划分为软(其硬度<指甲)、中(指甲-小刀)、硬(>小刀)和极硬(石英刻不动)四类。

8、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乎面称解理面。

解理一般沿着晶体内部构造联系力量弱的方向发生。

根据裂成光滑解理面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

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无解理。

9、矿物断口依其裂面形状分为:

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锯齿状断口等。

解理完善程度与断口发育程度是互为消长的,解理极完全则无断口,反之断口发育,则无解理或者解理极不完全。

10、按比重,矿物可以分为四级:

轻矿物——比重<2.5;中等比重矿物——比重2.5-4;重矿物——比重4-7;极重矿物——比重>7。

对极重矿物来说,比重是鉴定的重要标志。

比重不仅对于鉴定矿物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古代沉积环境、查明物质来源亦是重要的。

11、类质同象表示方法是将相互置换的两种离子用括弧括起来,中间加一逗点,并把含量较多的一种写在前面,如橄榄石化学式(Mg,Fe)2SiO4表示Mg,Fe两者可以相互置换,且前者含量多于后者。

1.矿物的分类

12、按品体化学分类将矿物分为5个大类:

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矿物。

其中含氧盐矿物又包括硅酸盐类、碳酸盐类、磷酸盐、硼酸盐、钨酸盐等。

地壳岩石主要由此类矿物组成,约800多种,占已知矿物的1/3左右,为地壳总重量的3/4,如将SiO2重量计入,可为地壳总重量的87%以上。

13、任意举出10种常见矿物的名字:

(1)石英、

(2)磁铁矿、(3)赤铁矿、(4)褐铁矿、(5)软猛矿、(6)黄铁矿、(7)黄铜矿、(8)方铅矿、(9)闪锌矿、(10)方解石、(11)白云石、(12)石膏、(13)磷灰石、(14)萤石、(15)正长石、(16)斜长石、(17)云母、(18)高岭石、(19)石榴子石、(20)角闪石、(21)辉石、(22)橄揽石、(23)石墨、(24)辉锑矿、(25)铝土矿、(26)滑石、(27)蛇纹石、(28)石棉、(29)孔雀石、(30)黑钨矿。

14、石英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晶体。

颜色不一,如果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称“水晶”,紫色的称“紫水晶”,黑色的称“墨品”等。

一类是隐晶体,主要由Si02胶体溶液沉淀而成。

15、云母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为钾、镁、锂、铝等的铝硅酸盐。

在地壳中分布较广泛,占地壳重量的3.8%。

晶体常呈假六方片状或板状晶体,集合体通常为片状或鳞片状。

颜色随成分而异。

玻璃及珍珠光泽,透明或半透明。

硬度2-3,具一组完全解理,比重2.7-3.1。

根据其成分和颜色可再分为白云母、金云母和黑云母等。

16、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是由钠长石Na[AlSi3O8]和钙长石Ca[Al2Si2O8]所组成的类质同象混合物,两者之间可以任意比例组合,并据此将其分为3类(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6种。

17、按成因,岩石可以分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8、岩浆是一种粘稠的熔浆,粘度与硅酸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硅酸含量少者称基性岩浆,粘性小、易流动;硅酸含量多者称酸性岩浆,粘性大,不易流动。

根据近代火山口逸出的熔岩流测量结果,岩浆温度大约800-1250℃,人们推测地表3000km以下的岩浆温度可达1500-2500℃。

19、岩浆活动包括2种方式: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在地壳中冷凝,结晶,称岩浆的侵入作用。

由此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其在地壳深处(地表以下3-6Km处)和浅处(地表以下0-3km或近地表)形成的岩石分别称深成岩和浅成岩。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即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功(挥发成分大部逸失),这种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20、岩浆岩化学成分复杂,几乎包括地壳中所有元素。

含量差异明显,以O,Si,Al,Fe,Ca,Na,K,Mg,Ti等元素含量最多,占岩浆岩化学元素总量的99%以上。

若以氧化物即这些元素与氧结合来计,也同样占99%以上,其中SiO2含量最高,占59.14%,其次是Al2O3,含量为15.34%,因而可以认为,岩浆岩实际上是一种硅酸盐岩石。

21、依硅酸饱和程度,可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型:

(见下表)

表岩浆岩分类(依硅酸饱和程度)

岩类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SiO2含量%

<45

45%-52

52%-65

>65

22、岩浆岩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矿物,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是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其总和占岩浆岩矿物平均总含量的92%。

这些被称为岩浆岩造岩矿物。

长石、石英、白云母等富含硅铝,色浅,称硅铝矿物或浅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富含铁镁,色深,称铁镁矿物或暗色矿物。

23、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以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沉积后,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一些时代年轻的疏松的沉积,如广泛分布于地表的第四纪沉积,虽成岩作用较弱,亦被包括在广义的沉积岩范畴。

沉积岩在产状上,一般说来是成层的,在成因上是外生的,故富含有机质及生物化石。

不过只有成层的产状并不一定都是沉积岩,某些喷出岩、变质岩也是成层的。

但总的说来,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的特点。

24、各种先成的岩石碎屑及溶解物质是沉积岩的主要物源,但最基本的是来源于地壳最先成的岩石——岩浆岩,故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和岩浆岩基本相似。

由于沉积岩形成的环境与岩浆岩完全不同,所以在化学成分上并不尽一致。

两者间差异主要是:

沉积岩中Fe2O3>FeO,Al>Ca+Na+K,K>Na,而岩浆岩恰恰相反;沉积岩中富含H20和CO2,而岩浆岩中则很少。

其原因主要是沉积岩的氧化条件有利于Fe2O3和Al聚集,地表植被和岩石风化所形成的胶体矿物对K的吸附作用以及地表和大气中H20和CO2的参与。

25、沉积岩中矿物约有160余种,常见矿物仅20余种。

其中,石英、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可占该类岩石矿物总量的93%以上。

沉积岩与岩浆岩在矿物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很大差别。

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与沉积岩形成时的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特别是生物化学风化和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有关。

26、根据结构类型,沉积岩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与生物化学岩。

依据粒级和粒度,沉积碎屑岩再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等类型。

火山碎屑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火山集块岩。

根据粘土岩构造和固结程度等可将其进一步分为粘土、泥岩和页岩。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按其化学分异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儿类:

铝土岩、铁质岩、锰质岩,硅藻土、燧石岩、磷块岩,碳酸盐,可燃有机岩,可燃有机岩包括煤、石油、油页岩及天然气等。

27、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温度一是主要由地球深部放射性元素的蜕变产生的地热;二是岩浆侵入对其围岩产生的热能;三是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摩擦热,但对岩石变质影响较小。

温度一方面使发生重结晶作用,另一方面产生新的高温变质矿物。

压力有静压力和定向压力两种,静压力可以产生体积减小而比重增大的新矿物,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破碎和变形,还可以使其中的柱状或片状矿物垂直压力方向定向排列,形成岩石中的片理构造。

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导致岩石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变质矿物。

28、常见变质岩有:

(1)板岩、

(2)千枚岩、(3)片岩、(4)片麻岩、(5)石英岩、(6)大理岩、(7)角闪岩及角闪片岩、(8)硅卡岩等。

29、矿床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其质和量均可供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的富集地段。

矿床的概念中包括成矿作用和经济技术并发因素的变化,故矿床的范畴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大的。

矿体是矿床中具有一定形态、大小和产状的矿石聚集体,它是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开采的对象。

一个矿床可以由一个或若干个矿体构成,也可由几十至几百个矿体组成。

30、根据地质条件,可将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及变质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分别叫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31、岩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以硅酸盐熔浆为主体;一部分是挥发组分(主要是水蒸汽和其他的一些气态物质)。

随着岩浆所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两部分物质发生分离。

岩浆不断冷却凝固,不断形成不同岩浆岩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各种相关的内生矿床。

32、依据岩浆的发展顺序和冷凝成矿阶段,内生矿床分为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和火山矿床四种。

33、在外力作用下使有用组分聚集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外生成矿作用,主要指风化作用、沉积作用及生物堆积作用。

这三种作用分别形成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及可燃性有机岩矿床,统称为外生矿床,包括铁、锰、铝等金属矿产及能源矿床等。

34、岩石或原有矿床在热力、动力特别是区域变质作用下受到改造,使之某些成矿组分集中和重结晶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变质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变质矿床。

主要包括变成矿床、受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矿床三类。

35、燃料矿床即可燃性有机岩矿床。

它是在过去地史时期的某一阶段,地球上极为发育的生物群死亡后,在适宜环境中堆积起来,经特定的物理、化学作用和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又称“化石燃料”,包括固态的煤和油页岩,液态的石油和气态的天然气。

35、煤是一种固态的,可以燃烧的或用作工艺原料的可燃有机岩。

它是古植物遗体堆积在一定环境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的。

煤矿的有机组分右C,H.O,N等元素组成,主要由植物遗体转化而来,燃烧后便挥发逸失;无机组分燃烧后变成残渣,称为灰分。

煤矿中的灰分一般在30%以下。

煤是主要的能源,世界使用的能源大约1/4从煤而来。

煤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更占70%以上。

36、暖湿的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第三纪等地史时期系植物生长茂盛的时期,因此为最重要的成煤期。

在这些时期,大量的植物遗体个断堆积,并遇空气隔绝的封闭环境,处于以下降为主的地壳运动背景,在湖盆中便能逐渐形成含煤地层。

37、最早形成的初生石油呈分散液珠状态分布于生油层中,这些分散的油气在某些外力的作用下往隆起处发生迁移,转入储油层。

油气迁移到储油层内,当遇到盖层与圈闭条件时则形成油气藏。

同一隆起构造中的油气藏的总和就称为油田。

38、构造运动主要按时间分为(古)构造运动——发生于第三纪末期以前,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末和第四纪;现代构造运动——五六千年前至现代。

39、无论古、新构造运动或者是现代构造运动,其表现的形式主要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日益增多的证据证明,水平和近水平运动是主导,而垂直运动是派生的。

40、确定地壳运动的方法有:

沉积岩相分析方法、厚度分析方法、岩层接触关系分析方法、其他方法。

4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与火山活功带大体一致,主要处于各大板块构造边缘,可以分为四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③大洋中脊火山-地震带、④大陆断裂谷火山-地震带。

42、按地震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按震源深度又可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按地震发生的地表结构形态可分为海洋地震和大陆地震二大类。

43、火山构造含火山通道、火山锥和火山口。

火山喷发类型分为裂隙式和中心式两种类型,中心式又分宁静式、暴烈式、斯特龙博利式。

火山喷发物分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类型。

液体喷出物分熔岩流、熔岩被和熔岩锥。

固体喷发物按颗粒大小可再分为火山灰、火山渣、火山弹。

44、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叫地震。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源至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会因震中距不同而有不同的烈度。

一般说来,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

45、地震的能量是以波的形式输送出来的。

强烈地震发生所引起的种种地面破坏现象,都是地震的强烈冲击波所造成的。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纵波在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传播速度最快,能量散失也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能量的散失也慢,故影响范围比纵波大。

面波传播速度最慢、频率较低,引起的震动最强烈,破坏作用最大。

46、地球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构造运动为:

阜平运动——其时代大致相当于太古代(Ar);五台、吕梁和晋宁运动——相当于元古代(Pt);加里东构造运动——早古生代(Pz1);海西构造运动——晚古生代(Pz2);印支及燕山运动——中生代(Mz);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Kz)。

47、岩层包括沉积岩、层状火山岩以及由这两者轻度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通常由若干个层所组成。

48、岩层产状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

49、辨认褶曲类型,不能单靠褶曲形态,而尤为重要的是对比构成褶曲岩层的新老关系。

.若所形成的背斜或向斜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可分别称之为背斜山和向斜谷。

若地形上背斜部位侵蚀成谷,向斜部位发育成山,则可分别称之为背斜谷和向斜山。

这种地形与构造不吻合的现象称为地形例置。

50、断层两侧相当点之间滑动的距离,叫真位移;断层两侧相当层之间的错动距离,叫视位移。

后者不能代表断层的真正滑动的距离,但可以有效确定断层。

51、非构造节理是指岩石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如风化、山崩、地滑、岩溶塌陷、冰川活动以及人工作用下产生的节理。

非构造节理分布于地表较浅的岩石中,其几何规律性较差,无矿化现象。

非构造节理不包括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如侵入岩体的原生节理和玄武岩中柱状节理。

构造节理指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节理,常成组成束成群有规律地出现。

这种节理往往和其他构造如褶皱、断层等有一定的组合关系和成因关系。

依据节理力学性质所表露的形态特点,通常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两类。

张节理是由拓张形变造成的破裂。

剪节理是由剪切形变所造成的破裂,常成群出现,两组交叉者称为“X节理”,或称“共扼节理”。

节理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

其分布与褶皱、断层等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往往是在同一构造作用下形成的。

52、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学说能全面完整地解释各种问题,因而可以说各家提出的多还是一些假说。

有关地壳运动及其成因的假说很多,有收缩说、膨胀说、均衡说、对流说.波动说、大陆漂移说等等。

53、板块构造学说是60年代末兴起的,它是在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学说基础上,综合大洋和大陆的地质研究资料发展而来的,所以又称全球构造理论,是现今世界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

54、在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以及弄清了几种类型板块边界之后,一些学者就进行板块划分,其中以法国学者勒皮顺的划分最为大家接受。

他把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55、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

太平洋板块虽然几乎全是水域,但也包括北美圣安德列斯断层以西的陆地及加利福尼亚半岛。

所以板块的划分不受陆地和海洋限制,只根据板块边界而划分。

56、绝对地质年代是通过对岩石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并据其蜕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例如铀铅法、铀钍法、钾氩法、铷锶法、碳同位素

57、对比年代地层系统单位与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表年代地层系统单位与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对比

年代地层系统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

58、各地质年代单位对应的符号分别是:

太古代Ar、元古代Pt、早古生代Pz1、晚古生代Pz2、中生代Mz、新生代Kz、震旦纪Z、寒武纪Э、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第三纪R、早第三纪E、晚第三纪N、第四纪Q。

59、原始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是生命起源的孕育条件。

原始的大气圈和水圈的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等,并含其他多种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正是细胞的主要组分,为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

当大气圈分解出氢和游离氧,并形成臭氧层之后,就为生命的出现形成了条件。

60、生命起源于无机界,其过程可概括为如下的简单模式:

从无机物→简单有机物(氨基酸等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最原始的生物。

61、植物界的演化与发展:

(1)元古代是藻类植物时代;

(2)早古生代是海生藻类植物继续发展时代;晚古生代是孢子植物时代;(3)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时代;(4)新生代是被子植物时代。

62、动物界的演化与发展:

(1)元古代晚期,从古老的原生生物中已发展出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2)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时代;(3)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的兴起及其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4)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5)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

二、名词解释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亦称元素丰度。

2、晶质矿物——凡组成矿物的质点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体,都称晶质矿物。

自然界绝大多数矿物是晶质体。

3、单形——指矿物晶体由一种同形等大的晶面所组成,单形数目仅47种。

4、聚形——是由两种以上单体组成的晶体。

聚形特点是在一个晶体上具有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晶面,其种类成千上万。

5、双晶——如果两个以上同种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称为双晶。

6、穿插双品——两个相同的晶体按一定角度相互穿插。

7、接触双晶——两个相同晶体以一个简单平面相接触。

8、聚片双晶——两个以上晶体,按一定规律彼此平行重复连生。

9、结晶习性——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结晶习性。

10、晶簇——岩石空隙或孔洞壁上发育的完整的结晶合成体,是一群完整晶体。

11、杏仁体和晶腺——充填岩石空洞的矿物集合体。

从空洞壁向中心层层沉淀,最后充满。

<2cm的称杏仁体,>2cm称晶腺。

12、结核和鲕状体——产生于多孔或疏松岩石中的圆球状、透镜状、团块状或姜状的矿物集合体。

结核一般直径>2mm,有的甚至大于20-30cm;<2mm如同鱼子者称鲕状体。

13、被膜——不稳定矿物受到风化后形成在矿物表面的皮壳,由次生矿物组成。

14、假化石——岩石中由氧化锰等溶液沿裂隙发育而成的酷似植物的矿物集合体。

15、矿物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所留下的痕迹颜色,即不透明矿物粉末的颜色。

16、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

17、硬度——矿物受到刻划、研磨等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械强度,称硬度。

18、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

解理一般沿着晶体内部构造联系力量弱的方向发生。

19、极完全解理——矿物晶体极易裂成薄片,解里面光滑平整,如云母。

其他如石墨、辉钥矿等也有极完全解理。

20、完全解理——晶体可裂成规则的解理块或薄板。

解理面光滑,很难发生断口,如方解石、方铅矿、岩盐等。

21、中等解理——晶体裂成的碎块上既有解理又有断口,解理面常具小阶梯状,或某一方向有不太平滑的解理,如长石、角闪石等。

22、不完全解理——晶体破裂时很难发现平坦解理面,常为不规则断口,如锡石、磷灰石等。

23、无解理——矿物碎块上都是断口,如黄铁矿、黄铜矿等。

24、断口——矿物在受力后,并不是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而是沿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这种断面称为断口。

25、胶体——指直径大小为1-10um的微粒在另一些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分散而成的混合体。

此种类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