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06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字词解释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校本作业32

制作:

高二语文组审核:

高二语文组建议完成时间:

45分钟2019年月日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一、《桃花源记》解释词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 )者。

二、翻译以下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19分)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

少孤,依族父伯仁。

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

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

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

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

“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

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诸葛恪、羊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权甚器之,谓祎曰:

“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还,迁为郎中,亮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

以奉使称旨,频频至吴。

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

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亮卒,祎为后军师。

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

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

敏曰:

“向聊观试君耳!

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

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十一年,出住汉中。

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

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践位,文中指后主刘禅承继皇位。

与“践位”意思相近的还有“履至尊”“君临天下”等词语。

C.刺史,官职,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D.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祎出生于江夏鄳地,小时候父亲死了,靠族父伯仁拉扯成人。

后来,刘璋召见费祎,伯仁就将他带人蜀地。

B.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

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从前请先上”,始终无怨言,神态泰然自若。

C.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

费祎对他们直言劝说,晓以利害,让两人都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费祎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政绩名望堪比蒋琬,即使在地方任职,朝廷重要的事情也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决断,深受后主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权甚器之,谓祎曰:

“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5分)

 

(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5分)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校本作业33

制作:

高二语文组审核:

高二语文组建议完成时间:

45分钟2019年月日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陋室铭》刘禹锡

一、解释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

“社稷臣。

”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②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④乎?

”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

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刀锯余人:

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即宦官。

上林:

秦汉时皇家苑囿。

④“人彘”之祸:

西汉吕太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砍断手脚,剜去双眼,残害成没有人形的“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D.坐姿有多种:

“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

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

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C.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

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

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5分)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5分)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校本作业34

制作:

高二语文组审核:

高二语文组建议完成时间:

45分钟2019年月日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核舟记》魏学洢

一、解释词语: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

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

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

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

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

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

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

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

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

群臣皆从凤议。

左将军商独曰: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

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上乃止。

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

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

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

“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

肜素善吏,宜以为后。

”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

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

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

“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

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

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

其赦商罪。

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

昏同婚,姻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B.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C.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D.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

我国古代等级制度,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卒”,大夫死日“薨”,士死日“不禄”,庶人死才称“死”。

下文汉元帝刘爽死用“崩”。

B.郡:

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秦汉沿用。

贾谊《过泰论》有“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

C.三公: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其职责是辅佐天子,治理国家。

三公历朝说法各异。

西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东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D.谥:

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商肃敬敦厚。

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同父异母的弟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

B.王商明辨是非。

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

琅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

在左将军杨彤、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2)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校本作业35

制作:

高二语文组审核:

高二语文组建议完成时间:

45分钟2019年月日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一、解释词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峡》

一、解释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翻译以下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恢字弘达。

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

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

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宣武之难,逃在京师。

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

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

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

二年,出为使持节、征虏将军。

四年,改授后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

义兵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及恢下车,遽命埋掩。

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

十三年,迁散骑常侍、益州刺史,使持节如故,便道之镇。

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资其骑乘,有用则以次发之,百姓赖焉。

普通五年,进号骠骑大将军。

七年九月,薨,时年五十一。

遣中书舍人刘显护丧事。

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来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遑,便度寝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后又有目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

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至。

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

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

“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

”众未有对者。

顾谓长史萧琛曰:

“汉时王侯,藩屏而已,视事亲民,自有其职。

中山听乐,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于侵官。

今之王侯,不守藩国,当佐天子临民,清白其优乎?

”坐宾咸服。

  (节选自《梁书·萧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B.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C.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D.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兵,指反抗残暴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也指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的军队。

B.出,指京官正常外调,而《<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的“出”指因罪贬谪。

C.中书,当时所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简称,舍人是其主要官员的称呼。

D.藩,有屏障的意思,古代用封建诸侯来屏障王室,所以称诸侯的封国为“藩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恢聪颖好学,深受朝廷赏识。

他童年就通晓一些儒家著作并善于解说疑难,长大后又涉猎史书;后来遭逢乱世,走上仕途,得到了明帝和高祖的重用。

B.萧恢倾心为民,治政卓有成效。

他刚到郢州就命人及时埋葬病死者,并派使者巡查辖区;在益州又巧妙化解了官府与百姓在交通方面的矛盾,深受爱戴。

C.萧恢恪遵孝道,乐于救济他人。

人们都认为,正是因为他的精诚所至,才治好了母亲的眼疾;他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务,所得的俸禄常常用于行善施舍。

D.萧恢谈古论今,富有政治眼光。

他在荆州时曾表示,汉朝的王侯应当亲自帮助天子治理百姓;现在的王侯情况不同,更应当注重保持自身清白廉洁的品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2)既觉忧遑,便废寝食。

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校本作业36

制作:

高二语文组审核:

高二语文组建议完成时间:

45分钟2019年月日

高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jxfz0064_0197_1。

青林翠竹,四时()jxfz0064_0197_2俱()备。

晓雾将()歇()jxfz0064_0197_3,猿鸟乱()鸣;夕日欲颓()jxfz0064_0198_0,沉鳞()竞()跃jxfz0064_0198_1。

实是欲界之仙都jxfz0064_0198_2。

自康乐jxfz0064_0198_3以来,未复有能与()jxfz0064_0198_4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jxfz0064_0198_6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jxfz0064_0198_7,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jxfz0064_0198_8。

怀民亦未寝(),相与()jxfz0064_0198_9步于中庭jxfz0064_0198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jxfz0064_0198_12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jxfz0064_0198_13如吾两人者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式,以荫为太子正字,擢贤良方正科,累迁殿中侍御史。

大中中,为晋州刺史,饰邮传,器用毕给。

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