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1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住宅建筑电气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50440-20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2000年版)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64-2008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GB/T17468-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5-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2326-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2-2008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3-2008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49-9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CECS45:

9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200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深圳市绿色建评价规范》          SZJG30-2009

2、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红线范围内的如下内容:

2.1、供配电系统设计

2.2、电力及照明(包括智能照明)系统设计

2.3、电气安全(包括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设计

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2.5、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

3、变配电系统

3.1、负荷等级及各类负荷容量

本工程按一类高层建筑设计。

一级负荷: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电话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

走道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用电,安防系统用电,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用电、客梯用电、排污泵、生活水泵用电。

三级负荷:

其它动力负荷及普通照明。

各类负荷总安装容量:

16525kW,其中:

住宅:

15842kW

商业:

683kW(包括空调系统电力)

以上负荷中消防负荷:

963kW,重要负荷:

1614kW

变压器总安装容量:

6630kVA;

项目单位面积安装功率:

30.8VA/m2

1、2栋:

1000kVAx2台

3、4栋:

5、6栋:

630kVAx1台

发电机安装容量:

1614kW。

各部分负荷构成及变压器、发电机选型详见附件:

负荷计算书。

3.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电源数量(回数)、引入方向、电缆/架空引入等

由白龙路侧市政电缆沟引入一路10kV电源进入项目10kV公共开关房。

3.3、备用电源与应急电源容量确定原则及性能要求,自备发电机启动方式及与市电关系;

应急电源及备用电源:

采取一路10kV电源引入,同时考虑设置备用柴油发电机供市电失电情况下消防电力及重要负荷用电,应急照明等采用EPS提供发电机启动过渡时段电力。

自备发电机容量确认原则:

按重要负荷及消防负荷两者中之最大者考虑。

自备发电机检测到变配电所市电失电后经0~10s延时后,发电机自启动,30s内恢复对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供电。

市电恢复30~60s后,发电机停机,改为市电供电。

机组应配备电压自动调整装置、快速自启动装置。

发电机电源与市电采用四极PC级开关切换,保证不向市网倒送电。

发电机房设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8小时的需要量。

3.4、中、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形式及运行方式、正常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关系,母联开关运行及切换方式;

变压器之间低压联络方式;

重要负荷的供电方式;

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结线。

低压部分根据负荷性质及小区规划设置四个变配电系统(三个住宅、一个商业)。

分别供电给各栋塔楼及地下室负荷用。

每个住宅配电系统内设置成组(两台)的变压器,商业配电系统设一台变压器。

住宅配电系统低压采用单母线分段形式,低压母线之间设置母联断路器,与两路低压总进线断路器联锁,正常供电时母联断路器断开,两台变压器互为备用。

一台变压器检修或故障时断开相应的进线断路器,合上母联断路器,供电给失电母线段上的负荷。

消防设备及重要设备用电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电话、网络、监控、重要的设备等极重要负荷除采用双电源外同时配置UPS/EPS电源。

低压供电方式采用放射式结合树干式供电,配电级数不超过三级。

3.5、变、配电站位置、数量、容量等;

本项目共设置一个10kV配电所,三个10/0.4KV变配电室,各配变电所的位置、数量、容量见下表:

变配电站序号

变配电站位置

供电范围

变压器容量

电容补偿容量

1

1B栋地下一层

1、2栋及地下室

1000KVA

300KVAr

2

3B,4A栋地下一层

3、4栋及地下室

3

5A栋地下一层

5、6栋及地下室

商业

630KVA

210KVAr

 

负负荷计算详见附表。

3.6、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10kV采用微机保护,进线回路设置速断、过负荷、零序(接地故障)、延时失压四种保护,出线回路设置速断、过负荷、变压器超温保护、零序(接地故障)四种保护。

低压主开关采用四段保护,低压出线回路设置三段保护。

3.7、电能计量装置及监测仪表的配置情况;

电量计量按深圳市供电局及公共建筑节能条例要求设计。

10kV采用专用计量柜计量,为供电局主用计费表计,低压总进线设置参考计量点。

住宅部分在各层竖井内设置电表计量。

住宅公共部分低压各出线回路和商业10kV及低压各出线回路配置智能多功能表监测回路的各种电力参数,同时预留城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接口。

3.8、功率因数补偿方式:

为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采用低压集中进行无功补偿的方式,选择不燃性电容器组进行无功补偿。

各变压器补偿容量见(5)条中附表,补偿前后功率因数见附表:

负荷计算表。

3.9、操作电源和信号;

10kV采用110V直流操作。

低压部分采用交流操作。

3.10、工程供电:

中、低压进出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式

10kV进线型号:

YJV22-8.7/153x300,采用电缆埋地进入地下一层,然后沿桥架敷设至10kV配电室,10kV出线电缆采用YJV-8.7/15型,截面根据工作电流确定,同时复核其动、热稳定性。

低压出线型号:

采用B级阻燃无卤低烟电力电缆(WDZB-YJY)(普通电力用)及B级阻燃耐火无卤低烟电力电缆(WDZN-YJY)(消防负荷用)。

其它末端消防电缆采用相应的耐火电缆/电线(WDZN-YJY/WDZN-BYJ)。

大电流回路(包括竖井)采用密集式母线(应急电力用母线采用防火型)。

敷设方式:

电缆集中处按应急/普通电力电缆分别采用带盖防火槽式桥架/梯架敷设,末端电缆/电线部分采用穿管敷设,密集式母线采用吊架直接安装,应急电力桥架在电缆敷设完毕后外涂防火漆。

3.11、电源引入、电压等级、配电方式;

对重要负荷、特别重要负荷及其它负荷的供电措施;

本项目采用一路10kV电力电缆引入,低压采用400/230V供电,供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形式。

对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方式供电;

特别重要负荷同时配备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应急照明等在发电机启动前的过渡时间内采用EPS相对集中供电,方便维护。

其它普通负荷按三级负荷供电。

3.12、选用导线、电缆、母干线材质和型号、敷设方式;

10kV采用交联铜芯电缆YJV22/YJV-8.7/15、低压母线-铜母线;

低压电缆-B级阻燃无卤低烟电力(耐火)电缆WDZB(N)-YJY等,采用桥架安装,普通、消防电力用电缆分别敷设;

低压电线-C/D级阻燃无卤低烟电力(耐火)电线WDZC/D(N)-BYJ等,采用线槽或套管敷设;

密集母线-XL-D型,直接安装;

3.13、断路器、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断路器-MT系/E系或同类、NSX系列或同类;

插座-B系列或同类;

配电箱、控制箱-标准箱/非标箱,按设计定制;

3.14、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

水泵—大于22kW变频启动,潜水泵等直接启动,流量及水位控制,同时可由BA控制或手动控制;

风机---大于22kW星/三角启动,其它直接启动,根椐空气质量自动控制,同时可由BA控制(非消防用风机)、消防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4、照明系统

4.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

4.1.1照明种类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等,采用一般环境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使用要求。

4.1.2本工程定位为按绿色建筑设计,照度标准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要求的功率密度值及眩光指数等指标设计。

具体指标如下表:

  房间  名  称

照度值(lx)

功率密度值(w/m2)

统一眩光值UGR

普通办公室

300

11(9)

19

起居室

100

7(6)

卧室

75

餐厅

150

厨房

卫生间

一般商业

22

门厅、电梯前室

7(4)

变配电房、发电机房

200

8(7)

泵房、风机房、空调机房、变压器室

5(4)

车库

5(3)

注:

括号内为设计值

4.2、光源、灯具及附件的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

4.2.1光源-T5电子镇流器光管、紧凑式荧光灯、金卤灯等;

采用高显色照明灯具,

一般场所光源显色指数≥80,门厅、电梯前室、变配电房、发电机房、车库等场所显色指数≥60,

4.2.2灯具-高效荧光灯盘、筒灯等;

标准层走道灯具采用吸顶安装,地下车库采用链吊或壁装,楼梯间内吸顶安装;

洗衣房、开水间、卫浴间、消毒室等潮湿场所,宜采用防潮型灯具。

4.2.3控制方式:

设备房、办公室,商业、门厅、走道等——就地翘板开关控制;

车库-智能控制;

地下室设备房-就地翘板开关控制。

4.3、室外照明的种类、电压等级、光源选择及其控制方法等;

室外照明分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灯、夜景照明等。

庭院灯、草坪灯部分采用24V太阳能直流无极灯,其它灯具采用220V交流供电。

控制方式:

所有室外照明可采用自动时控。

4.4、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室内照明线路采用BV线,穿管/线槽敷设。

室外照明线路采用ZR-BV线,穿金属管敷设;

采用TN-S系统独立PE线接地。

5、防雷

5.1.确定防雷类别;

 根据计算,本项目年预计雷击次数N=0.31,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设施。

5.2.防直接雷击、防侧击雷、防雷击电磁感应、防闪电电涌的措施;

5.2.1各单体建筑物屋顶设置热镀锌圆钢带作接闪器防直击雷,屋面敷设的接闪网格不大于10x10m,45米以上部分按规范要求采取防侧击雷措施,电源进线、天面处配电设备、弱电机房及贵重电子设备机房配电箱、弱电线路等设置浪涌保护。

同时10kV电源进线等处设置避雷器防止闪电电涌入侵。

5.2.2高度超过45m的建筑物,除屋顶的外部防雷装置应符合《50057-2010》第4.3.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1.对水平突出外墙的物体,当滚球半径45m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

垂直下降接触到突出外墙的物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5.2.2.2.高于60米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米的部位防侧击,防侧击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米的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按屋顶上的保护措施处理。

b.在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米的部位,布置接闪器应符合对本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接闪器应重点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物体上。

c.外部金属物,当其最小尺寸符合《50057-2010》第5.2.7条第2款的规定时,可利用其作为接闪器,还可利用布置在建筑物垂直边缘处的外部引下线作为接闪器。

d.符合《50057-2010》第4.3.5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和符合《50057-2010》第5.3.5条规定的建筑物金属框架,当作为引下线或与引下线连接时,均可利用其作为接闪器。

5.2.3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及每三层,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

5.2.4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

5.2.5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应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5.2.6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主钢筋,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主钢筋,从屋顶避雷带经引下线引至接地体采用焊接连成可靠的电气通路。

5.2.7凡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和构架均应与防雷接地系统连通。

5.2.8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及每三层与防雷装置连接。

5.2.9防雷接地系统、保护接地系统及弱电的接地系统采用共用接地体的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5.3.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详见第15节。

6、接地及安全措施

6.1.各系统要求接地的种类及接地要求;

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安全接地、保护接地等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否则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

本工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干线选五芯电缆。

6.2.总等电位、局部等电位的设置要求;

在电源进线处(低配及无配电室建筑单体进线处)作总等电位联结。

浴室、带淋浴的卫生间、游泳池、喷水池、金属门窗及栏杆、设备房等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应就近与接地系统连接,弱电系统的接地采用一点接地方式,弱电房间的接地网采用绝缘导线穿管敷设至变配电所内的总等电位联接箱。

高压配电设备采用避雷器作过电压保护,低压配电设备采用SPD作过电压保护,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建筑物内所有金属设备外壳、金属管道、金属构件等均可靠接地,并作总等电位联接。

对接手持式设备的插座回路采用漏电保护开关(办公室计算机设备集中的场所采用A型漏电保护开关)。

下列位置安装浪涌保护器防止设备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损坏:

低压总进线柜、电话网络机房配电箱、消防控制中心配电箱、屋顶照明箱、电梯机房配电箱、屋顶风机配电箱、屋顶人防配电箱、与变配电房相对独立的建筑进线总配电箱、弱电总进线处。

装置外可导电部分及装置内正常不带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

6.3.电磁屏蔽设置要求;

在各变配电室(包括单独的变压器室)采取电磁屏蔽措施减少对人和其它设备的影响。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详见消防设计说明篇;

8、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包括周界防范、视频安防监控、可视对讲、电子巡查、停车场管理等子系统。

安防监控中心位于4B栋地下一层的消防控制室,分别管理和控制室外公共区域和整个小区建筑物内外的所有安防设施。

8.1、周界防范系统

根据安防管理要求在小区周界设置红外对射装置。

系统由报警主机、前端探测器、

传输网络和声光报警器等构成。

采用大型总线式报警控制主机,在各出口处等区域设置紧急按钮;

室外周界设置探测距离50米的室外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4对、探测距离100米的探测器4对。

在设防情况下,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报警情况时,由报警主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安防值班人员存在警情,联动相关部位安防监控摄像机摄像,同时在监控主屏显示现场摄像机监控图像。

探测器引线采用AVVR4*0.5,防区扩展模块采用AVVR2*0.5,通信总线采用VVR6*1.0,室外线缆外套DN20镀锌线管,经通信管沟进入室内后沿线槽敷设,接入消防控制室;

室内前端设备穿镀锌线管沿楼板或沿墙壁直接引至弱电线槽。

探测器采用DC12V电源,由消防监控室统一供电,供电线缆为RVV2*1.0。

系统主机由UPS电源供电,末端机由就近消防电源供电。

8.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为加强安全管理对小区周界、出入口、主要道路、建筑物公共区域系统等处设置摄像机监视环境变化,供物业管理公司巡视及管理。

系统由前端摄像机、传输网络、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硬盘录像机、电视墙、控制台等设备组成。

划分为各楼栋、地下室和室外等监控区域。

采用模拟/模数结合进行视频采集。

电视墙21吋LCD监视器为16画面格式与摄像机匹配,另配两台46吋LCD显示单元作独立调用画面使用。

系统选择信号采样速率25帧/秒、PAL制式,具有信息存贮功能,且在供电中断或关机后,对所有编程信息和时间信息均能保持,监视的图像等信息具有原始完整性,系统记录的图像信息包含图像编号、日期和时间,所有信息不能被编辑。

室内监控点位主要分布在出入口、大堂、电梯厅、电梯轿厢和地下停车场等,室外主要分布在主出入口、周界、重要路口等处。

根据监控点位位置和监视范围采用不同规格的摄像机;

室外、室内大堂采用一体化高速/匀速球型摄像机实现大范围的监控,其它位置采用红外枪式或半球机实现24小时昼夜监视。

系统与其它安防子系统及应急照明装置联动,当出现报警时,监控中心自动切换相应区域的摄像机采集画面,同时联动/开启相关区域的应急照明,要求系统达到图像声音同步复核功能。

室内半球/电梯专用摄像机/匀速球摄像机天花吸顶安装,球机支架安装,室外摄像机不锈钢立杆(3.5米)安装。

摄像机视频信号采用75欧姆视频同轴电缆传输,控制线采用RVVP2x1.0,线路沿弱电线槽敷设,部分穿镀锌线管沿楼板或沿墙壁敷设。

系统设备工作电源按一级负荷设计,配备UPS电源给主机供电。

摄像机电源由消防监控室集中供给或就近竖井内消防供电电源引来,采用RVS2x1.5穿镀锌线管敷设。

8.3、可视对讲系统

为方便客人来访及加强小区安全设置。

系统采用总线结构,由管理员机(设于消防控制中心)、围墙机(小区主要出入口)、客人机(设于一层及地下室等各层单元入口)、住户机、解码器、电锁、系统电源等设备组成。

围墙机、客人机与相应入口处电锁相连,供住户门禁卡解锁及客人呼叫受访者用,提供双方对话、客人图像给受访者,并可在住户机解锁,开启相应入口大门,同时客人机可联络小区管理中心对讲主机,实现双向通话并解锁等。

住户可通过住户机与管理员机双向对话,遇紧急情况时住户按下紧急求助按钮发送求助信号到管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住户机预配置可扩展接口,允许接入紧急报警按钮、入侵报警信号及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信号,同时可上传到管理员机(主机)。

线缆采用阻燃电线,集中处线槽敷设,末端穿阻燃硬塑料管暗敷。

系统应预留接口以备与车库管理系统合用IC卡管理,主机需配备UPS电源,其它管理机就近自消防电源取电。

火警时应确保所有疏散通道电锁解除,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8.4、电子巡查系统

采用离线/在线式电子巡查方式,在预先设定的巡查线路中,用电子巡查器采集巡查点信息,对巡查人员的巡查线路、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增强建筑物的安保措施。

系统由信息钮、巡查器、传输器和管理工作站等组成。

巡更点主要设置在各主要出入口及主要通道、各紧急出入口、主要部门、地下停车场、地面一层外围等处。

住宅每三层楼梯间内设置一点。

设备工作电源由UPS电源或就近竖井内消防电源供电。

8.5、停车场管理系统

为方便物业管理公司对进出小区的所有车辆进行管理,在车辆出入口设置相应的入口发(读)卡机、出口收(读)卡机、收费机、控制道闸、管理主机等配合相应的摄像机综合实现对车辆通行的出入控制、监视、引导、停车计费及车辆防盗报警等管理。

采用网络数据传输、视频监控和图像识别技术,将场内各种设施及车辆进出完全置于统一监控之下,对整个停车场车辆的出入、保安等进行综合管理。

在小区外围车行主出入口设置1进1出停车场管理系统2套、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1进1出停车场管理系统2套,每一套系统均由入口读卡出票机、入口闸门机、管理收费机、出口读卡验票机和出口闸门机等组成;

具有防砸车、语音提示,自动取卡、呼叫对讲等功能;

在出入口附近设置值班岗亭,配备管理工作站,对进出车辆图像进行人工识别。

地面、地下停车位数量大,管理工作较为繁重和复杂,在物业管理办公室设置车库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