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265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浙江省杭州二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理科数学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磋商/挫折绮丽/旖旎延宕/档案创伤/怆然泪下

B.拂晓/佛像感喟/岿然懦夫/偌大粳米/情不自禁

C.悭吝/铿锵古刹/叱咤舷梯/垂涎颠簸/居心叵测

D.狡黠/偕同酿造/踉跄轻佻/挑拣花翎/模棱两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世事纷扰,人生坎坷。

在这纷繁芜杂的现实中,独处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从喧哗转向宁静,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遨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B.口蜜腹剑、绵里藏针的人,不是你的朋友;向你兜售卑劣、奸诈和鬼计的人,不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把你推向鲜花托起的舞台后悄然隐退、令你踮足翘盼的那个人。

C.明媚的春光总是追逐着凛冽朔风的尾巴,那些覆盖湖面的冰层黯淡下去,断裂的冰块漂移消融……憋闷了一冬的大鱼,激情难捺,打着挺儿跃出水面。

D.如果哪天,你看到一位安详端坐的老人容光焕发,他一定是沉湎于过往的岁月,叩开了青春的门扉。

这就是怀念赋与人的魅力,也是岁月镀给每个人的光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TCL、银泰百货、富士康等传统制造领域的企业纷纷进军电子商务市场。

面对行业的高速成长,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电商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叙利亚、土耳其边境冲突不断升级,对地区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无情的炮火下,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中秋国庆8天长假,对于欧美一些零售商和奢侈品牌而言,是名符其实的“黄金周”。

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给以当地低迷的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D.2012年9月25日,灌注着几代人心血的“辽宁舰”顺利交接入列,中国海军正式迈入航母时代,这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所在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使人体表皮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这一发现为研究和治疗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帮助。

B.自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以来,有效遏制了广电节目中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催生了一大批如《中国好声音》这样的形式活泼、内容健康的优秀节目。

C.调查显示,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避免交易安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网店实名制的实施能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健康发展。

D.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小说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天马行空般的叙述以及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了一个既现实又神秘的世界。

5.请大胆想象联想,写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其中必须包括“稻穗”、“谦卑”“天空”三个词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6.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语意连贯,表达明确。

(4分)

①。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濒危语言图谱可知,全世界大约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21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内灭绝。

②,但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十三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③,而不在于④。

小的语言可以富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

比如中国如今有1000万满族人,但会说满语的人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

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7.请看下面一幅公益广告图片,根据要求答题。

(5分)

 

(1)根据以上画面材料,为这则公益广告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

要求:

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分)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画面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知识分子

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

要批判得好,必须有批判的武器——专业知识和缜密逻辑,而公共知识分子显然有掌握这种武器的本领,因为他们有专业和逻辑的长期训练。

而且,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能在批判别人的同时,兼顾批判自己。

这种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公共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良心最重要的理由。

要批判得好,得让公众明白,而公众要明白,必须具备理性素养。

这种理性素养绝不是在“保钓游行”中打、砸自己的同胞以及他们的轿车,绝不是抬出伟大领袖的名号回归极“左”的政策路线上去,绝不是动不动就骂人、约架、暴力相向,它应该是在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有多种角度的看法,应该合乎事物的本来面貌,合乎历史事实,无论何种批判,何种意见,都应该持之有据、论之有理,遵循理性推理的基本逻辑。

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人遗传了一种人情、伦理、道德基因,而少了一些科学理性精神,由此形成了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所论证的观点:

中国人重内向超越,而缺少西方人重外向超越的精神。

由于普通民众缺乏理性精神,公共知识分子就必须依靠自身的理性训练和理性储备向民众源源不断地提供、传递、引路,于是,公共知识分子就有了一种传道士的责任和使命。

只要公共知识分子能在传道的过程中,坚持应有的理性,循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向前走,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权,从道不从利,那他们就有存在的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理性的批判,并不是一些人口中所谓的“骂政府”、“骂体制”行为。

政府的行为、体制的运行需要民众的监督,有了监督,就有了批判,而不是简单的谩骂、攻击和暴力威胁。

骂是解决不了中国社会的弊端的,必须有理性的批判和理性的建议,中国社会才有良性运转的将来。

而有的人直接将理性的批判一概贬斥为“公知”言论,只能说明他的理性素养低下和暴力情绪的泛滥。

在公共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的社会批判和理性呼吁下,民众已经认识到中国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同时,改革的共识正在中国各个阶层中凝聚。

有了这种共识,推动改革就有了民意基础,而改革的步骤和措施就属于技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了。

今天,公共知识分子要甩掉“公知”的帽子,必须坚持在意见纷争的市场中保持真我本色,做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

所谓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不是告诉民众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也不是满足民众情绪化的心理需求,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对生活常识提出质疑、批判,审视现有明规则和潜规则运行的不合理、不合法之处,提出一些符合人文历史潮流的观念、思想,供大众再熟悉、再批判、再建构,在相互之间理性批判的碰撞下,共同找到一条前行的路。

在判别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过程中,他所处的体制并不是提高或贬低他的存在意义的标准。

不要神化公共知识分子,也不要妖魔化、污名化公共知识分子,就事论事地看待公共知识分子的具体行为,可能才是中国人判别公共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理性选择。

(选自《财新网》2012.10.15有删改)

8.下列对“理性素养”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理性素养是公共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批判武器,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和逻辑训练。

B.理性素养绝不是民族情绪、暴力情绪的泛滥,而是在表达看法时尊重事实、尊重历史,进行批判时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C.中国普通民众的理性素养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普遍缺乏,需要公共知识分子加以传递和引导。

D.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素养着重表现在对政府行为、体制运行的监督和批判上,因为只有理性的批判和建议,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转。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不会迎合民众的情绪化需求,而是在意见纷争的市场中保持真我本色,为大众提出一些符合人文历史潮流的观念、思想,以供参考。

B.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坚持理性、公平、正义,不断地对生活常识提出质疑、批判,审视现有明规则和潜规则运行的不合理、不合法之处。

C.事实上,好的知识分子只能在体制之外寻找,他们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权,从道不从利,是当下中国需要的批判声音。

D.在今天,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地、理性地看待公共知识分子的具体行为,而不应该对他们进行神化、妖魔化、污名化等误读。

10.请结合全文,回答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有哪些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谁偷走了我的影子沙里斯(美国)

(1)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卫星导航仪也停止了工作,战友呢?

全走散了。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

(2)低着头,使劲擦干满脸的汗水,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自己脚下没有影子。

无论我怎么转身,身后除了黄白的沙漠,什么都没有。

这是不合常理的,头顶明明有一轮红日,怎么就照不出自己的影子呢?

我焦急地爬上前方的沙丘,想着没了任何阻挡,影子大概就回来了,可是,没有,连一丁点儿都没找到。

(3)我眯着眼看了下天空,用手做了个角度比,结果反复论证了撒哈拉沙漠的可怕,阳光明明不是垂直角度,我的影子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窃走了,而且,再往远处看,几乎每一座沙丘都有自己的影子,而我没有。

(4)作为一个空降兵,戎马一生,我一直为自己感到自豪,经历数百次行动,没有败绩,然而这次,我失去了信心。

早就听说撒哈拉北部有许多神秘的部落,他们掌握着神的旨意,可以用无形的武器把敌人杀死。

(5)他们一定把我当敌人了,所以才会把我的影子收走。

这让我有点后悔,波森和卢迪太冲动了,竟然扫荡了一群手无寸铁的土著人,如果当时自己阻拦,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当时我的眼里似乎看到了牛扒、火鸡还有威士忌,和队友们在一起狂欢。

难道,我是在臆想,是沙漠臆想症?

(6)无论如何,我必须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尽管烈日炎炎,而自己身上只剩下一袋干粮,没有水,也没了武器,我还是拼命地往前走,多年的野战经验告诉我,这里应该离绿洲不远了,而有绿洲的地方,就有希望。

(7)当年西点军校的课程的确没有欺骗我,在脚底下隔一里地挖一个洞,不仅可以缓解脱水,还可以通过湿润度判断绿洲的方向。

我成功了,赶在夜幕来临之前。

(8)夜幕不仅掩盖了我的行踪,还暂时驱走了我对影子的恐惧,找到一间奇怪的房子,竟然是用一架飞机的残骸建造的,但我已顾不了那么多,绕过去,继续寻找,我想要的只有水。

(9)当然,这是沙漠臆想症的一种明显特征,其实除了水,我更需要休息,否则,我也不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发现自己毫无防备地躺在地上,而不远处正有几个羸瘦的小孩指指点点。

他们全身黑亮,在朝阳的照射下,留下几条瘦长瘦长的影子。

恐惧再次袭来。

(10)我强作镇定地向他们打招呼,但他们却毫无反应,如幽灵般迅速退后了十来米。

难道他们发现我没影子了?

他们把我当作魔鬼了?

我很担心,但还是试着从包里把干粮拿了出来,向他们招了招手,并大声喊道:

“别怕,这些东西,全给你们,很好吃。

”他们似乎动心了,尤其是那个黑人女孩,要不是稍大的一个男孩拉着她的手,我想她早就奔过来了。

这让我觉得有点感动,觉得孩子们需要自己,于是,便把手里的包放在地上,并跳了跳、转了转,向他们表示,身上什么都没有,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

(11)他们终于向我奔来,严格来说,是向食物奔来,压缩饼干、牛肉干以及半条火腿瞬间一扫而光。

那一刻,我想自己是幸福的,尽管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心里却已不再那么恐惧。

(12)然而,我再一次错了,当一阵轻机枪扫射,波森、卢迪和其他几个战友冲过来时,那几个孩子已经倒在血泊里。

我没法阻挡这样的悲剧发生,波森队长告诉我,这是最安全的方式,而且对我发誓,他们都看到这群黑人抢我的食物。

我无话可说,只是甩开波森的手,静静地走到那群孩子身边。

(13)如今已过去十年,我和自己唯一的女儿住在一起,每当恐惧袭来,我都会叫她到身边,静静地看着她的眼睛,因为唯有在她的双眸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14)所以,尽管那次撒哈拉之行是我军旅生涯的一个污点,但我并不后悔。

(15)感谢上帝,让我女儿能在机枪扫射下生还。

 

11.小说第5节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1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两个句子。

(4分)

(1)他们全身黑亮,在朝阳的照射下,留下几条瘦长瘦长的影子。

(2)我无话可说,只是甩开波森的手,静静地走到那群孩子身边。

13.文章中有一些看似“闲笔”其实不闲的地方。

说说第2段中对“沙漠”、“红日”的描写及第8段中对“房子”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14.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分)

15.“影子”有什么象征意义?

综观全文,分析本文以“谁偷了我的影子”为题的好处。

(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

少为郡职吏,刘表使历诸郡县。

曹公入荆州时,严宰秭归,遂西诣蜀,刘璋以为成都令。

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于绵竹。

严率众降先主,拜严裨将军。

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

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

枝党星散,悉复民籍。

章武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四年,转为前将军。

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

严与孟达书曰:

“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亮亦与达书曰:

“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

”其见贵重如此。

八年,迁骠骑将军。

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

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

严改名为平。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

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

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

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于是亮表平曰: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

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

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

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

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

乃废平为民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节选自《蜀志•李严》)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遂西诣蜀诣:

B.其见贵重如此贵重:

重要

C.典严后事典:

典礼

D.不意平心颠倒乃尔意:

怀疑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不如因善遇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严,后改名李平。

早年在刘表麾下。

曹操攻荆州时,李严时任秭归县宰,于是入蜀,投入刘璋麾下,后又率部投降刘备。

B.刘备在汉中之时,有盗贼聚众造反,李严没有征发别处的军队,仅率领本郡士兵五千人去征讨,成功平定了盗贼,余党逃散,都恢复了民籍。

C.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

诸葛亮准备北伐,要求李严(平)镇守汉中,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来,却借机要求给他五郡,做巴州刺史。

D.大雨运粮不继,李严(平)派人向诸葛亮说明,让他退兵。

之后却又诬陷退兵是诸葛亮自作主张。

真相大白后,李严理屈词穷,遭弹劾,对诸葛亮怀恨在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乃废平为民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3分)

(2)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4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1—22题。

(7分)

御街行宋(无名氏)

霜风渐紧寒侵被。

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

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起。

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21.这首词借用了(意象),传达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分)

22.“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一句历来为诗家所称道,请立足全诗,赏析其妙处。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14•17)

公孙丑问曰:

“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

“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

‘吾子与管仲孰贤?

’曾西艴然不悦,曰:

‘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

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23.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2分)

2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子曰: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论语》)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寡人之于国也》)

(3),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

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一辈子不后悔,下一辈子他还上山顶。

“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

你就得躺下。

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没人的时候,把脑子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晒晒,浑身轻快好多。

人的两条腿不能走得太快,太快了魂儿跟不上。

没有魂儿的人就常做错事、傻事。

以上几则语录选自倪萍的《姥姥语录》,是长辈对晚辈的寄语。

请选择一则或几则“姥姥语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6.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

②虽然中国不在语言濒危图谱的热点地带(或:

中国语言的濒危程度还没那么严重)

③代际的传承

④使用它的人数(或:

语言的大小)

7.

(1)例:

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

(点出“贪”及其结果,语言简明。

(2)示例:

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主体是一个大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

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

8.D(错在“着重”二字,原文并未提及这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着重表现。

9.C(体制并非是对进行知识分子判定的标准,体制内也有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

10.

(1)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是社会良心的需要;

(2)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能对民众起引导作用(3)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能推动民众形成改革的共识。

(从社会、公众、改革三个层面作答)

11.交代了“我”影子丢失的原因——未阻止战友对土著人的扫荡。

为后文战友出现、屠杀孩子的情节作了铺垫。

12.

(1)运用肖像描写,“朝阳下”“全身黑亮”写出了孩子们充满活力的美好形象,与下文的惨死形成对比;“瘦长的影子”再次引出我对自己没有影子的恐惧。

(2)运用动作描写,“只是甩开”传达出“我”对屠杀的无奈、愤怒,“静静地走到”是“我”对生命逝去的痛惜、自责。

13.“黄白的沙漠”和“红日”写出了烈日暴晒下沙漠酷热干旱的环境,烘托了主人公影子丢失的焦急恐惧、茫然无助的心境。

(2分)“破房子”用用军用飞机的残骸建成,暗示了战争的灾难,为下文写与穷孩子的相遇作了铺垫。

(2分)

15.影子象征着人性和良知。

(1分)

好处:

(1)以问设题,产生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分)

(2)高度概括小说情节。

小说以“我的影子”为线索,叙写了“我的影子”消

失、寻找、找到的过程。

(2分)

(3)引人思考,揭示主旨。

是残酷的战争偷走了人性、良知,小说在批判战争

的同时,以影子的消失、回归揭示了只有爱才能使人性良知回归的深刻主题。

(2分)

16.A(贵重:

看重;典:

掌管;意:

料想)

17.D(A:

以:

因为;凭借……身份B乃:

却;才C何:

什么;多么D因:

趁着、趁机)

18.D(李严未对诸葛亮怀恨在心)

19.乃废平为民/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20.

(1)想用这个办法开脱自己办事不力的罪责,显示诸葛亮不进军的过失。

(2)正因为国家大事尚未安定,汉王室面临倾覆危亡,批评李平的不足,不如褒奖他。

21.孤雁念亲思归

22.语言上看,它采用了告白的形式,亲切自然,具有质朴、口语化的特征;手法上看,它采用了想象联想(或虚写)、拟人的手法,诗人将雁人格化,因为想到家里的亲人也正在辗转无眠思念着自己,所以拜托它轻声低飞,以免让怀远的居人更添伤悲;结构上看,这句中的“低声飞过”和上片“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形成呼应,正因自己被雁声惊起了归思,便要叮嘱雁“低声飞过”。

(写对一点2分,表达1分。

翻译:

公孙丑问道:

“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有希望再次实现吗?

”孟子说:

“曾有人问曾西说:

‘您和管仲相比,谁更贤能些?

’曾西变了脸色,很不高兴地说:

‘你怎么能拿我和管仲相比?

管仲得到他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一,行使国家的政权是那样长久,功业却是那样卑微;你怎么能拿我和他相比?

’”孟子接着说:

“管仲,是曾西所不屑的,你以为我愿意学他吗?

翻译:

李严字正方,南阳郡人。

年轻时任郡吏,以有才干著称。

荆州刺史刘表派他走遍了了州中的郡县。

曹操攻入荆州时,李严正任秭归县县宰,便向西入益州,刘璋让他代理护军的职务,在绵竹抵御刘备。

李严带领部众投降刘备,刘备任他为裨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马泰、高胜等盗贼在郪县起兵造反,纠聚起数万人的军队,打到了资中县。

当时刘备正在汉中,李严没有另外增加兵力,只率郡中士兵五千人前去讨伐,平定了盗贼,斩杀了马泰、高胜,余下的支党四处离散,全都恢复了民籍。

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同受刘备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留在永安镇守。

建兴四年,转任前将军。

因为诸葛亮准备出兵汉中,李严应当处理后方事务,便转移屯兵驻到江州。

李严给孟达写信说:

“我与诸葛孔明一起受先帝委托,忧虑深而责任重,希望得到很好的同伴。

”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处理公务就像流水那样顺畅,果断地决定取舍,没有滞留,这就是李正方的天生优点。

”他就是这样地被人看重。

建兴八年,李严迁为骠骑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