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36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docx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

心理健康与不良情绪的相关论文

  有研究发现,不适当的愤怒表达可导致身心健康下降、破坏人际关系、影响问题的解决等。

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愤怒情绪的性别差异及其对抑郁、焦虑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使用修订的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XI-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总体健康问卷GHQ-28,对随机抽取的248名山东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男生的内向怒和愤怒外控高于女生P值均<0.05;状态怒、特质怒及愤怒处理方式都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特质怒、内向怒和愤怒控制对抑郁和总体健康回归达到显著水平P值均<0.05,特质怒对焦虑的回归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

应对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愤怒情绪进行有区别的干预,同时考虑性别因素。

  【关键词】怒;情绪;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6-0683-03

  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时期,一些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和自身的缺陷使得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有研究发现,不适当的愤怒表达可导致身心健康下降、破坏人际关系、影响问题的解决等[1]。

而Spielberger等[2]认为,愤怒不仅包括即刻的状态怒,还包括在各种情境中体验愤怒倾向的特质怒,同时把愤怒的处理方式分为内向怒、外向怒和愤怒控制3种[2]。

本研究试图讨论愤怒特征对心理健康抑郁、焦虑及总体心理健康等的影响,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省2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48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被试的年龄为17~22岁,平均19.57岁;其中男生120名,女生105名。

  1.2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

1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XI-2[4]。

该量表由Spielberger于1999年编制,共57个项目,分状态怒、特质怒和愤怒表达3个分量表。

愤怒表达分量表又分4个因子:

内向怒、外向怒、愤怒内控对内向怒的控制、愤怒外控对外向怒的控制。

该量表以4级评分。

其信度和效度较高,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3~0.95之间。

本次测验中,总量表及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依次为0.787,0.901,0.702和0.826,愤怒表达分量表4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依次为0.627,0.600,0.889和0.884。

2抑郁自评量表SDS[5]。

该量表由Zung教授于1965年编制,共由20个条目组成。

其在本次测验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88。

3焦虑自评量表SAS[6]。

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由20个条目组成。

其在本次测验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724。

4总体健康问卷TheGeneralHealthQuestionnaire-28,

GHQ-28[7]。

又称一般健康问卷,由Goldberg于1979年编制的,可分为躯体症状、焦虑/失眠、社会适应障碍和严重抑郁4个因子。

该量表在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8~0.91之间。

在本次测验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69。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6.0,通过独立t检验,比较大学生愤怒各因子的性别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愤怒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查特质怒及3种愤怒处理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或贡献情况。

  2结果

  2.1不同性别学生愤怒各因子得分比较

  男、女生的状态怒和特质怒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内向怒得分高于女生。

在总的愤怒控制方面,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愤怒外控上,男生高于女生。

见表1。

  2.2愤怒各成分与抑郁、焦虑以及GHQ的相关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愤怒成分都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相关。

其中状态怒和特质怒与抑郁、焦虑以及GHQ等负性心理健康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内向怒与焦虑及GHQ呈正相关;外向怒与抑郁呈正相关;愤怒的内外控与3者的相关程度和总体愤怒控制的基本一致,都与抑郁及GHQ呈显著负相关。

见表2。

  2.3愤怒及其表达对抑郁、焦虑、GHQ的逐步回归分析

  据调查显示,愤怒各因子都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除状态怒外,其他愤怒因子都反映的是个体倾向性,是较稳定的愤怒特质。

因此将特质怒、内向怒、外向怒及愤怒控制一起纳入对抑郁、焦虑以及GHQ的逐步回归中,以考查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果发现,特质怒、愤怒控制和内向怒依次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只有特质怒对焦虑的回归显著;特质怒、内向怒以及愤怒控制依次进入GHQ的回归方程中。

由于愤怒的内外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和愤怒控制的基本一致,因此只将愤怒控制纳入回归方程。

  3讨论

  在愤怒特质及其表达的性别差异方面,目前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

Doster等[8]发现,在中层管理者中男性的内向怒和愤怒控制高于女性。

而有的研究发现,大学男生的外向怒高于女生[9]。

本研究显示,男、女生在状态怒和特质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愤怒的处理方式上却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的内向怒和愤怒外控均明显高于女生。

即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上,男生较女生更不爱表露自己的情绪,一般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将其指向于内;而在愤怒控制方面,男生也会为防止愤怒表露在外而做出的认知努力更多一些,即对外向怒的控制较多一些。

  有研究指出,愤怒特质是引起心理疾病的决定因素之一[10]。

Deffenbacher等[11]发现,高特质怒个体体验愤怒的频率高,强度大,倾向使用不当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愤怒,从而影响其心身健康。

有人曾提出焦虑是愤怒的后果,通过认知努力可以降低愤怒表达水平,从而降低焦虑水平[12]。

而在愤怒的表达方式方面,早期精神分析曾指出内向怒或愤怒受到压抑,可引起抑郁[13]。

国外不少有关愤怒表达方式的研究都支持压抑负性情绪的习惯可引发一些心身症状[14-15]的观点。

另外,有关愤怒控制的相关研究发现,较差的愤怒管理会为个体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16]。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愤怒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显著相关,证实了这种愤怒的特质、表达和控制对各项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这些较稳定的愤怒特质及处理方式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和抑郁主要与特质怒、内向怒和愤怒的控制有关,而焦虑则主要与特质怒有关。

提示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时,可以进行愤怒管理教育,通过干预降低大学生的愤怒表达倾向、疏泄内向怒和增强愤怒自我控制能力等多个方面,来提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改善抑郁状态。

而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改善则主要是降低其愤怒表达倾向。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愤怒控制是3种愤怒处理方式中唯一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因素,是指个体在状态怒情境下,试图使用认知策略以处理或解决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冲动行为。

因此,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如宽恕干预等改善个体对愤怒情境的认知,提高大学生的愤怒控制能力,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另外,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应该对男、女生的愤怒干预有所区别。

男生有较高的内向怒倾向,应对男生的干预要多关注于其内向怒的表达,及时发现其内在的愤怒情绪,引导他们合理疏泄,防止长期的内在怒的积累导致的情绪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

  4参考文献

  [1]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卫生.2版.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8-119.

  [2]SPIELBERGERCD,JOHNSONEH,RUSSELLSF,etal.Theexperienceandexpressionofanger:

ConstructionandvalidationoftheAngerExpressionScale//MAC,ROSENMANRH.Angerandhostilityin

cardiovascularandbehavioraldisorders.Washington,DC:

Hemisphere,1985:

5-30.

  [3]HAZALEUSSL,DEFFENBACHERJL.Relaxationandcognitivetreatmentsofanger.JConsultClinPsychol,1986,542:

222-226.

  [4]SPIELBERGERCD.STAXI-2State-TraitAngerExpressionInventory-2:

Professionalmanual.Luts,FL:

PsychologicalAssessmentResources,1999.

  [5]舒良.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

194-196.

  [6]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

235-238.

  [7]GOLDBERGDP,HILLIERVF.AScaledversionoftheGeneralHealthQuestionnaire.PsycholMed,1979,91:

131-145.

  [8]DOSTERJA,PURDUMMB,MARTINLA.Genderdifferences,angerexpression,andcardiovascularrisk.JNervMentDis,2009,1977:

552-554.

  [9]KOPPERBA,EPPERSONDL.Theexperienceandexpressionofanger:

Relationshipswithgender,genderrolesocialization,depression,andmentalhealthfunctioning.JCounsPsychol,1996,

432:

158-165.

  [10]LARADR,AKISKALHS.Towardanintegrativemodelofthespectrumofmood,behavioralandpersonalitydisordersbasedonfearandangertraits:

II.Implicationsforneurobiology,genetics

andpsychopharmacologicaltreatment.JAffectDisord,2006,941-3:

89-103.

  [11]DEFFENBACHERJL,OETTINGER,THWAITESGA,etal.State-traitangertheoryandtheutilityoftheTraitAngerScale:

Anger.JCounsPsychol,1996,432:

131-148.

  [12]HAZALEUSSL,DEFFENBACHERJL.Relaxationandcognitivetreatmentsofanger.JConsultClinPsychol,1986,542:

222-226.

  [13]FREUDS.Mourningandmelancholia//STRACHEYJ.ThestandardeditionofthecompletepsychologicalworksofSigmundFreud.London:

HogarthPress,1957:

152-170.

  [14]KOHKB,KIMDK,KIMSY,etal.Therelationbetweenangermanagementstyle,moodandsomaticsymptomsinanxietydisordersandsomatoformdisorders.PsychiatryRes,2008,1603:

372-379.

  [15]QUARTANAPJ,YOONKL,BURNSJW.Angersuppression,ironicprocessesandpain.JBehavMed,2007,306:

455-469.

  [16]PETKOVAM,NIKOLOVV,PANOVG.Psychologicalassessmentofangerandaggression.TrakiaJScienc,2005,34:

6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