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46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docx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1

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庞明  

[编者按]调整身形是气功锻炼的四大要旨之一,但由于很多人对调整身形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我们从《智能气功科学精义》的函授辅导材料中节选了庞老师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的综合论述,以助同道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智能气功认为,人要活得好,就要充分利用身体里边的能量。

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从人生下来之后,就潜存于身体里面了,能不能把它发挥出来,能不能使之成为现实,这跟后天的学习有关。

在后天的学习当中,学了什么,就把什么

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功能强化起来了,就有了这个功能。

从宇宙诞生以来的多少亿年里,整个宇宙发展过程留下来的信息,在人体里边都应该有,就看人能不能把它提取出来。

这就给现在的人类提出了一个任务:

怎么样学会使用人体各方面的机能。

使用这些机能的本事,现在的人只是发挥出很少的一点点。

练气功就是要把人体里边具有的功能逐步都开发出来。

 

人的生命活动,从大的方面分,有精神活动和肉体(形体)活动两方面。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这两方面的活动功能,有的强化起来了,有的萎缩下去了,出现了不平衡,即出现了“偏”。

精神活动方面的偏为意元体的偏执,需要通过正确地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逐步地加以解决;形体方面有没有偏执,如何解决?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健康的胎儿和一岁以内的健康孩子一般形体都比较匀称,身体圆滚滚的,比较健康、正常。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变了。

就拿成年人的脊柱来说,有多少道弯曲!

小孩子因为生理遗传的关系也有弯曲,但不那么明显,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随着生活的习性一点一点变偏了,使得人体固有的很多功能还没有展现出来。

比如弯腰,往前弯可以,但往后弯就不如往前弯那么自如;肘、胳膊往里动行,翻过来往外动就不行了。

为什么?

因为从小的时候,家长的一举一动给孩子脑子里的参照系打上的烙印就是这样活动,所以现在长大了也只能做这样的活动。

没这方面的锻炼。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学习,学会纠正形体的偏并正确使用形体各部分的功能。

其实我们人在形体方面的能量也是很大的,由于使用不当所以就偏了。

 

我们要想把形体各部分功能都开发出来,就需要学会锻炼和使用它,办法就是调身。

 

一、调身的含义 

什么叫调身?

简单地说,调就是调整、调理,身就是身形,调整身形简称为调身。

调身是气功的一个特有名词。

普通人调理调理身形,那也可以叫调身,但是从气功来说,不同的功门练功对身形有不同的要求,使身形符合练功的要求,那才属于调身。

调身虽然应该从调整姿态入手,但形体的调整,从练功的意义上来讲,就不是一般地把形体姿势调整调整就完了。

要使形体动作符合要求,应该在皮、肉、筋、脉、骨的不同层次上发生变化。

学过人体解剖的都懂得,这部分形体一动弹,应该是哪些骨头、肌肉、关节、韧带、血管、神经在动,它们是怎么动的。

当我们用意念放松形体的时候就知道要放松这个地方,那么,这块肉要放松,这个肌腱要放松,神经要放松,关节、韧带都要放松……就会这么去想了。

当你不光是用意念放松,还会用意念把里边一块一

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块地捋一捋,甚至于想肌肉时,肌肉外面那层薄膜都能想到,那样感觉就会大不一样了。

这说明有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练起功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要十分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提高,譬如学习了解剖学,知道了混元气出入于膜络。

但你们注意到了吗?

不仅肌肉有肌肉的膜,骨头也有骨头的膜。

所以,得会把学过的知识连到一块儿,结合着想、结合着用才行。

那才叫积极学习,若不会这么想就叫消极学习。

再比如,知道骨头有膜,骨头有中没有想过吗?

形体的每个部分都有外、有内、有中。

所以,同学们要会这么去想,去留意。

 

当然,注意形体也包括了细胞这个形;严格地、更深一步来讲,还包括了生殖之精。

生殖之精包括自身每个细胞里面的遗传工程——这是自身生殖之精,还有异体生殖之精。

书里面没有专门讲“调精”,只是在讲到会阴的时候才简单谈了一下。

调形调到一定深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细胞里边就会发生变化。

细胞发生变化,整个细胞里边的染色体、遗传工程也就发生变化了。

一旦细胞里的染色体、遗传工程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也就是自身的精在起作用了。

所以,调身到一定深度,真是到了细胞层次,那就到了“形神俱妙”的水平了。

而这个水平,里边的气达不到一定的质度和量度,是做不到的。

那时光这么调就不行了,那得有功夫。

同学们应该从这个高度去领会、去认识调身的含义。

更进一步,不仅是在练动功、练站庄时才需调身,在传统功法中,无论哪个功门、哪种练法,都必须在里边贯穿着调身的内容。

练静功、练卧功都得有姿式,不调身行吗?

这些姿式要求都属于调身的范畴。

当然,一开始调身的时候,要从整体身形调起来。

 

二、调整身形是智能气功的一大要旨 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功把调整身形的地位提高了。

过去练气功对调身不象我们这么重视。

唐朝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即智,他不是开创祖师,但他是真正的创始人),在讲坐功的时候讲了三调:

调心、调息、调身。

虽然这三调是平等地提出来的,但他把调心放在第一位,调身放在最后,实际上调身在他那里还够不上一个重要内容。

他对调心、调息讲得比较多,而认为调身就是一个坐势。

结双跏趺或单跏趺,身体端正坐直了,下颏回收,舌顶上腭,目似垂帘,手一放,就这么简简单单一个姿式就完了。

他并没有把它提到练功的一大要旨这样的高度来对待,只是把它放在辅助的地位。

智能功对传统气功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把其精义归纳成四大要旨:

运用意识、修养意识、调整身形与调息。

我们为什么把调身作为一个大的要旨来提?

这就必须从人的整体性来认识它的重要性。

 

(一)形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一般练气功的多强调练神。

咱们在《智能气功科学概论》中给气功下定义,着重讲了气功是“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也引用了古人说的“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

为什么现在又讲形与神不可分割呢?

我们讲“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内向性运用意识”,讲的是气功的特点是它区别于其它健身方法的最关键的特殊点。

这儿讲调身、讲神形合一,是说作为气功锻炼,一方面要懂得它的最特殊的地方,但同时也要懂得,特殊必须寓于一般之中,没有一般也谈不上特殊。

所以,不能光讲它的特殊性,还得讲它的整体。

好比一株花,它最让人欣赏的地方,就是开的这朵花。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花是最动人的地方,就只要花就完了,别的像叶子、茎、根都不要了。

这能行吗?

塑料花可以,摆几年都没事,但没有生机,是个死的。

真花光要花不行,还得要枝、叶,要不然它开不了花,花、茎、叶、根是个整体的东西。

当然它最精华的东西是从花那儿表现出来。

气功锻炼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是最根本、最特殊的东西,但是光有它还不行,因为人是整体的人,不能把它分开。

单要神,神在哪存在呢?

不可能。

 

对于人这个整体,在传统气功里有的强调人是神和形的统一,有的强调人是形、气、神的统一。

一般的讲法是:

神是主宰,形体是神的依附(或者说形体是神住的地方),人的肉体是个傀儡。

如演傀儡戏(在唐山叫驴皮影),人坐在里边拉着线控制着外面的纸人,纸人的胳膊、腿、脑袋就会动弹。

里边那个人,连打锣敲鼓带唱,一个人都包了。

这个纸人就叫傀儡。

过去练功的说肉体也是个傀儡,精神是里面的指挥,是傀儡戏里面拉线的那个人。

过去说的“玄关”、“主人翁”(人里边真正发号施令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是听意识的,而意识识神还得听元神的,元神是个开机关的地方。

形体和神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体。

如果没有纸人,那个唱戏的光在那唱而没东西动弹,这就不叫一出戏了。

对人来说,光有精神活动,没有动弹的,那精神活动也就不叫精神活动了,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整个的生命活动是形和神的统一,谁离开谁也不行。

 

神是主宰,形体是生命活动的所在,神得以它作依附,气来充养形神,这三个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分布,各有各的位置,缺了谁也不行。

练气功的人是如此,普通人也是如此,只不过他的整体性水平低一点,他的形、气、神三者的功能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练气功就是要提高神、形这个统一整体的层次。

从人的生命活动来说,形、神是不可分的整体,从练功来说,就是调身与调心是辩证的统一。

 

(二)调身与调心是辩证的统一 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练功和不练功的人的形神,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当中都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其区别在于练功是在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上把形和神强化起来了。

因此,练功就有了调身和调心两方面内容,二者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但是,现在气功界里边有这么个思想,认为练气功就得练神、练静,而对练形不感兴趣。

同学们有时也讲:

“太累了,养一养吧!

”有的讲:

“练大马步庄把气都消耗了。

”“我一练站庄,百会冲开,气都跑了。

”我说你真能把百会冲开,那真是天大的幸运了。

现在你根本冲不开!

有的人讲:

“我能盘腿打坐一个钟头。

”你站一个钟头大马步庄试试看!

当然盘腿坐也是调身,但只是调身的一个方面,而练动功、练站庄则是更能强化调身的作用。

站庄站得好的也别瞧不起会盘腿坐的,会盘腿坐的也别就练盘腿坐。

你看那些老和尚,一般都会双盘坐,但是,他们的身体绝大多数都不是很好,在庙里边,就是那些刚出家的小和尚脸是红红的,他们还没怎么练功,主要还在干活。

 调身有动的调身,也有静的调身。

气功界有个潮流,喜欢静功,喜欢静的调身,而不喜欢动功、动的调身。

把动功看成是眼中钉,一说动,一说形,心里边就不高兴。

我就讲,要练静功,你真能静得了吗?

过去讲,真正的静应该达到念住一个杂念没有、息住呼吸没有了、脉住心跳没有了,这才真正算是道家的静。

你静得了吗?

没有静你练什么静功。

静不那么容易!

很多人就光口头唱高调,“静!

”可静跟练功有什么关系并不清楚。

要慢慢把同学们脑袋中总觉得练动功不大高级,差点劲,这根长歪了的“树杈”扭正过来。

智能功本身就是动功。

以前在《智能动功讲义》一书中有一句话讲:

“待周身气血通畅了,再练静功就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了。

”因此,有些人就产生了误解,认为练动功是为练静功打基础的。

其实,我讲的意思是,你要想练静功,身形打不开是绝对静不了的。

练盘腿坐,坐一会儿腿麻了,麻得心里边难受,能静吗?

还别说呼吸停、心跳停,就连脑子里的意念都停不了。

所以,调身和调心是个辩证的统一,不能偏于哪一个。

你若不能把形体调整好,练静功也练不了;你真要是练静功练好了,形也应该调得好。

 当然,在调身和调心的过程当中,应该是首先注重调心,也就是调神。

神和心是主导的,形(或者说身)是应该服从于神的。

农村的老太太很多也会盘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一个练功的意念,没有“我这一盘腿,就是安静练功了”这个意念,虽然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但用处不是太大,那还不是练气功。

所以我们讲,身和心(或者说是形和神)这一对矛盾在辩证统一过程当中,应该是神为主导的,这个要明确。

没有调神不行,但光有调神也不行。

虽然古人讲“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就是说,神真要是静了,形就自然正了。

但前提是你得真正静了之后,才能够形正。

你要是神总在动,那形还能正吗?

真是好

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好地练过坐功就会知道,一开始坐着觉得累、疲倦,想弯着腰、低着脑袋。

练一段之后,你真要是放松入静了之后,身体慢慢自己会不知不觉直起来。

那就是“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但是,这还不是真静。

真静了以后,坐着坐着,有时“喝儿”一声,吓你一跳。

你要不吓一跳,一听“喝儿”一响,意念立即往里边一收,头里边一个气流“呜——”就充起来,把人顶起来了。

脖子想往下缩都不行,就是要拉起来,往上挺着;下颏你甭管,它自然就会收起来了;喉头也好象有两股劲往外撑着,你要故意想撑就很累。

静了以后,不知不觉,就不那么累了,身上就没什么感觉了。

所以,“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很多人还做不到。

 做不到静怎么办?

还得要从调身、调形入手。

因为调的时候就是在练功,真把形体调好了,调合适了,也就静了。

若调得不合适,就不易静。

故《管子》里边讲:

“形不正者德不来。

”形不正,德、道就不到你身体里边来,来了也留不住。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形正了,就是有了使你身体里边的气能更好地流通的一个基础、一个条件。

这就说明练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个方面要求精神集中,从精神入手,通过精神来调整形体;另一个方面,从形体入手,把形体调正了,以姿式来引动气血的流通。

不过身体调正了,一开始会不舒服。

比如说,平常人弯着腰坐着觉得比较舒服,而一端身正坐,就觉得别扭,还觉得累,腰也酸,胯也不舒服,下颏收住也觉得发紧发胀。

什么道理呢?

因为我们平常习惯于那种不正常的姿式了。

因此,从练功上来说,调身非常关键。

 我们讲,调身和调心这两者不能分开。

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书里引用了几家的东西。

首先引用了《易筋经》,它属于动功,有人说它是练武术的。

人们都说《易筋经》是达摩老祖的,我们分析之后认为不是。

达摩既没有留下《易筋经》,也没有留下《洗髓经》。

达摩是禅宗的,他那时教和尚们活动活动身体是可能的,因为印度就有婆罗门的导引法,而说他写出《易筋经》不大可能。

《易筋经》这本书,成书可能是在明朝或更早一些。

尽管如此,其内容相当于汇集了前人的成果加工而成。

至于其本源则难以断定。

《洗髓经》是后人重写的,前面几章还有点味,后面越说越俗,到最后等于作五官七窍的按摩了。

《洗髓经》都是后人编的,成书时间可能是清朝。

《易筋经》虽不是达摩所作,可是从明朝到现在也几百年了,也算是古人的书了,而且它是很受推崇的。

练少林的功夫,身体也可以练得非常健壮。

《易筋经》中说:

“证正果者,其初基有二:

一曰,清虚;二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基矣。

所谓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又说:

“精气神无形之物也,筋骨肉有形之物也,必先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

”它讲的是调身和调心之间的

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辩证关系。

讲练功要得正果,其下手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清虚,一个是脱换。

清虚是指意识来说的;脱换就是脱胎换骨,是指形体来说的。

当然清虚和脱换不能单独走一个。

你光走清虚,光走精神,达不到脱胎换骨也不行。

你可以从清虚入手,脱胎换骨以后,新的一结合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之境。

你光走脱胎换骨而不修清虚,脱胎换骨也脱不净。

 

有人会说:

“咱们智能功的练功反应也是在脱胎换骨呢,那咱们也快成正果了吧?

”脱胎换骨不知要脱多少次呢!

拉拉肚子,发发烧,那只是小意思。

我听说有的同学一发烧就不上课了。

这么点小事就挺不住,将来再起大的反应,跟扒皮一样的痛苦你还受得了?

我带北京老师出去教功,有的发烧到39.7℃,还照样上台打形、作示范。

在难受时,你脑子一坚定:

“没问题,我能挺得住”,脑子的平衡度就提高了。

而且练功的发烧和普通的发烧还不等同,能冲过去就长真本事了。

我们讲得脱胎换骨,没有脱胎换骨得不了正果,功夫上不去。

咱们智能功的练功反应是小脱,今天脱一点,明天脱一点,跟蚕一样。

过去的丹道功不是,在里边养着气,最后一脱,身体一下子起大变化。

对此,张三丰就讲:

“即使十分好汉,到此也无一分奈何。

”十个有九个过不去。

练静功得脱换,练动功也得脱换。

今天练功腰酸,明天练功腿疼,腰酸腿疼也是在脱换。

脱换,先是换力,然后才能换形。

 

如站大马步庄,腿上肌肉收缩、收缩,绷着劲,酸疼酸疼的,什么时候肌肉能够松开,不绷着劲能使身体保持平衡站着,那就开始要放松了,就不是肌肉收缩的力量了。

因为肌肉一收缩,把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压迫了,血液不易流通。

为什么一开始酸呢?

血液循环受影响,里边代谢产生的乳酸未能及时运走。

而当以后肌肉能不使劲收缩,松开了,微循环改善了,养料就来得更快了。

怎么让它不收缩呀?

那就得先使劲收缩,先酸,酸过了份,它自己就松开了。

有时候站累了,身体往下坐,但你咬着牙,就不坐下去,就挺着不动弹,拿意识往上提着。

也许有人这么一提,意识里面一放松,他的肌肉、筋一放松,“呜”一过去,反映到脑子里边非常舒服,肌肉又进一步放松,这样一下就过去了。

但是这样过去的基本上没有,那得是身体素质非常好,意志力非常非常顽强,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能过得去。

脱换还有力的脱换,力一脱换气才能变,形最后变。

以前练功的,说老了以后能达到润肤,皮肤润起来,形开始变了,练智能功往往是先变皮肤。

练功没多长时间,皮肤就润起来了,有些老人老年斑也很快练没了。

但是见效快也不等于一下就脱换了。

知了脱皮比较快,过去讲“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咱们人可脱不了那么快,就得靠苦练。

这是脱换、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调身。

 

再就是清虚。

这里边同样讲的是形和神。

清虚就是脑子里边意识清虚,意识里边没障碍。

没障碍是什么?

是意识想到哪去就到哪了。

比如这屋子里边有东西,你一想,意识过去了,里边有什么东西就都知道了。

按道家来说,这叫阴神;咱们现在说就是意识感知、遥知。

能清虚则无障,实际是这个东西。

 所以,练形不脱换不行。

在过去讲吃药,要用吃药来脱换形体。

当然光吃药也不行,还得练功。

咱们现在也不象过去要求的那样搞什么飞空之类的,我老师没有教给我药方,也没有给我飞过,智能功也不强调这些。

我们讲脱换,把身体练健康,把智慧再提高。

脱换了之后才能没有障碍。

障是指意识,碍是指形体而言。

这两个结合起来,又清虚又无碍,才能真正达到形神俱妙,达到正果的位置。

这是从《易筋经》练功的基本功上这么讲的。

说是这么说,《易筋经》虽是从少林寺里面传出来的,可是《易筋经》的真正练法他们也不太熟悉了。

少林寺有几本真正好的书,据悉在七十年以前都丢了。

所以,真正既有清虚又有脱换的,从少林寺的记载中没有发现。

古人有些书说的道理很好,然而到最后练功的时候却没有落实下来。

但是,古人尤其是佛家,有真正练成了的,但不露相,跟普通人一样,他明明会飞,也慢慢走。

 

至于后面引的别的书,那讲的是练气的。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将来有些练丹道的会说我们引的这些书都不是气功正宗,都不是中国的道家传统气功,都不属于练玄关的。

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正宗不正宗,对人有好处就行。

我有个朋友就说这些都不是正宗,可他最后60多岁就死了。

所以我经常说,过去各种法门都是好的法门,关键是你能不能练好,能不能练得更直接。

我们讲调身和调心是辩证的统一,应该这么看。

 

对于调身和调心,你不能废了精神,没精神就不是气功了。

但是,你废了形体就等于零,什么都没有了。

只有两者互相促进,有时候练形多一点,而练形的时候神也是主宰;有时候练神多一点,形是帮助的。

这么交错着才能全面提高。

可是有些同学就是喜欢好高鹜远,嘴上说一套,却又不去付之于实行。

 

我听说有的同学上自习或者别的老师来上课时说话,只是我上课才安安静静地坐着听,上自习的时候能不能按调身要求把身体调好,能不能气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

这都是在练功。

同学们不练,还说班主任不管。

班主任不管是让你们自觉点,要自己管理自己。

将来同学们可以搞自治,自己管理自己。

如果你能自己管自己了,肯定比老师管进步快。

调身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调,总得注意才能解决问题。

 第十二期关于形体锻炼的重要性

(三)身心合一是练气功的全部内容 

身、心都不能偏废,练气功要把它们合到一起。

如果你练功能身心合一了,就达到基本要求了。

能合到什么程度,功夫就到什么程度,最后要求是“神形俱妙”。

除了佛家的禅宗和净土宗不讲这个东西,其他哪一门派都讲,连佛家的密宗也讲肉身成佛,肉身成佛就是神形俱妙。

道家认为光会出神都不算,到了最后应该是神形俱妙才行。

因为世上没有几个神形俱妙的,看不着这样的人。

神形俱妙什么样子?

什么水平?

不知道。

所以,这样讲神形俱妙就跟没讲一样。

因此,讲身心合一就得跟练功结合起来讲。

这得讲道家的了。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就引用了一些说服力强的,气功界一般都公认的内容。

如李道纯的《中和集》和白玉蟾《修仙辨惑论》中陈泥丸的观点。

他们讲道家功炼丹就是身心相合,性就是心,命就是身,没别的了。

真正的功夫就是形神合一。

高等层次、上乘的方法中,没什么卦爻、怎么转、什么药物、什么半斤八两、怎么匹配等等,没这么多说法,身心一结合就完事。

因此同学们应该懂得,练功夫关键就是练身和心这两个东西。

当然还可以解释很多内容,而实质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练智能功,也是练精神(意识)和形体。

练捧气贯顶里边还有个气,其实也是让你用形体和意念去练气的。

形神庄又是用一个形与一个神来练气与神的。

五元庄还是这样。

练中脉混元的时候,也还有形。

到了中线混元的时候,虽要借助点形,但形已不太多了。

到最后就没形了。

有人问:

“没有形了,这个形神俱妙怎么办?

”那个形叫个无不对,说个有也不对,是形和神统一——妙了。

 

三、克服对调整身形(尤其是动功)的偏见 

对这个偏见开始讲课时我就提了一下。

因为古人过去练功就是从导引搞起来的。

如果看看古时的文字记载,说古代的人就搞导引。

不过那时的导引还不是真正的导引,就只是活动活动。

那时候没有医生,不会治疗,住在洞里边受点潮湿,着点凉了,一难受就动弹动弹。

相当于通过运动来使身体舒服舒服。

经过了多少代,慢慢就有点经验了。

另外也许有的比较敏感的人,动弹动弹,蹦达蹦达就出了自发功。

现在的人有出自发功的,古人也可能有。

敏感的人一放松,动、动、动,出自发功了,就变成“神”了,古人称之为巫,夏、商、周都有巫。

我溯源考查认为,原始气功就是从自发功来的。

有了自发功以后,慢慢有的人就出点功能了。

有点功能比一般人就强,逐渐找出一些规律,慢慢就引到气功上来了。

所以说气功在最早的时候,是从引动形体中来的。

以后,尤其是文化水平高一点了,就觉得这么蹦蹦跳跳不文雅。

在战国的时候,《战国策》上还讲要成为巫和觋(男巫和女巫),还得具备几个条件。

可慢慢以后不大时兴了,

 

都喜欢当官了,文人墨客也就多了。

以前当皇上的得有点本事,不能说百分之百,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特异功能,这样他就比一般人强。

古人性格比较纯朴,淳风还没有破,道德诚实,加上有点特异功能,比别人精明,会处理事情,懂得事理,慢慢就当个部落的首领,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成为皇上,所以他们活的年岁也大一些。

可是从夏朝以后,就不行了,父传子家天下了,没有功能也可以当皇上。

但当官的还得有本事,没有本事当不上官。

再以后慢慢皇上的亲眷通过私人关系,走点后门就能当官,当官的也不需要有大本事了。

慢慢练功的地位就越来越往下走了。

再过些年,这样,连蹦带跳式的练功越来越不为高层人物所欣赏,慢慢从动的就变成静的了。

有了静,以静为主,就开始有偏见了,就说动的是初级的了。

动功的出现的确也是比较早,而且当时的动功没有完整理论作指导,也确是初级一点。

所以,就这样动功在历史上被贬低了。

 

虽然在劳动人民当中还存在着很多动功,如导引、治病,但是,在整个上层阶级里边,就不提倡动功了,喜静厌动。

这些人本来是好逸恶劳,安安静静呆着觉得舒服,一动累了不舒服。

所以,我再给认为练静功好的同学扣个“帽子”:

是受过去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是好逸恶劳的表现。

本来练功都是一样的,你为什么轻视动功,轻视调形?

这种错误思想有着历史上的原因。

历史上那些所谓的高贵人认为就不能多动,要练动功还得偷着练,别让人看着。

走道的时候都得迈着四方步。

你看唱戏里边的皇上,还得带个大圈圈,就是怕把步迈得太大了,套个圈让他迈步有尺寸。

当然他还可以显显威风。

这些就把人搞僵化了。

这种思想到了气功里来,也就使得气功变样子了。

实际上,练静功真是那么好吗?

不一定。

只是历史上形成的偏见,在唐、宋时就开始轻视动功了。

不过宋朝的功法有个特点导引特别多,什么呼吸导引、六字诀导引等。

那时轻视动功,可这个门派发展特别快,效果也好。

但结果却招来一些修行人的谩骂,骂动功。

为什么?

因为这一门派发展得特别快。

现在人们说左派就是革命派,革命派是往前进的,极左就是走得太快了。

实际“左道”也有它积极的内容。

 可过去为什么骂“左道”呢?

若没有一点可骂的也骂不上。

如过去一个正门的老师一生只带10个学生,都考验三五年。

刚开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