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46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3•湖北)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鞭炮爆炸

C.

食物腐烂

D.

菜刀生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鞭炮爆炸包含着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食物腐烂会产生菌类物质,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菜刀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2013•湖北)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供人体呼吸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考点:

氧气的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呼吸作用可知,人类生存需要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来解答.

解答:

解: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人类在呼吸时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则氧气可供我们呼吸.

故选A.

点评:

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学生应明确呼吸作用,并认识氧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3.(1分)(2013•湖北)一些不法商贩把工业用盐冒充食用盐出售,危机食品安全.工业用盐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2=0,则x=+3价.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1分)(2013•湖北)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B.

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8

 

C.

该粒子不显电性

D.

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回答,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有几条弧线就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是指离核最远的一层,根据最外层的电子数分析元素的类别;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该微粒电性.

解答:

解:

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A说法正确;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电子总数为2+8+8=18,故B说法正确;

C、在该粒子中,核内质子带18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电子带8个单位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该粒子不显电性.故C说法正确;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为原子,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大于4,属于非金属,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1分)(2013•湖北)用扇子轻轻的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故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没有降低蜡烛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没有移走蜡烛,没有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D、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1分)(2013•湖北)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胃酸过多可适量服用氢氧化钙溶液

 

B.

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D.

碳酸氢铵属于氮肥

考点: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胃酸过多治疗时应用碱性物质中和,氢氧化钙溶液碱性太强,服用对人体消化道损伤太大,不能服用.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

D、含氮元素的肥料成为氮肥.

解答:

解:

A、胃酸过多治疗时应用碱性物质中和,氢氧化钙溶液碱性太强,服用对人体消化道损伤太大,不能服用,故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说法正确.

C、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因此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故说法正确.

D、含氮元素的肥料成为氮肥,碳酸氢铵属于氮肥,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认识等.

 

7.(1分)(2013•湖北)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淡蓝色的火焰

 

D.

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巩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等.这个题考查的氧气与碳、磷、铁、氢气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通过回忆实验现象,整理思路.

解答:

解:

回忆氧气与碳、磷、铁、氢气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对.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对.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错.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对.

故选C.

点评:

熟练记忆几种常见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也有助于以后在推断题中找突破口.

 

8.(1分)(2013•湖北)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结果Y表面产生氢气,X无变化,另取X放入Z的盐溶液中,结果X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

 

A.

X>Y>Z

B.

Y>Z>X

C.

X>Z>Y

D.

Y>X>Z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把X、Y分别加入稀硫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在氢前;X无变化,说明X排在氢后.由另取X放入Z的盐溶液中,结果X表面有Z析出,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X>Z,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观察选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9.(1分)(2013•湖北)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

 

A.

CaO、CaCO3、KCl三种固体(水)

 

B.

CaCl2、Na2CO3、K2SO4三种溶液[Ba(OH)2溶液]

 

C.

Cu、Fe、CuO三种固体(稀盐酸)

 

D.

CuCl2、NaNO3、K2CO3三种溶液[Ca(OH)2溶液]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使用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物质,则所加的试剂与被鉴别物质混合时要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氧化钙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入水后,出现的现象不同,使用水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和氢氧化钡混合会产生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有沉淀现象出现,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混合会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钾与氢氧化钡混合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使用氢氧化钡溶液无法鉴别,故B符合题意;

C、铜与稀盐酸混合不反应,没有现象,铁与稀盐酸混合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氧化铜与稀盐酸混合产生产生氯化铜,其水溶液呈蓝色,现象不同,使用稀盐酸可以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钙混合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硝酸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混合无现象,碳酸钾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被鉴别的试剂与鉴别试剂混合时要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常见物质性质的以及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

 

10.(1分)(2013•湖北)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出去杂质所选试剂

A

铜粉

铁粉

硫酸铜溶液

B

氢气

水蒸气

浓硫酸

C

硝酸

硫酸

氯化钡溶液

D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盐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6分)

11.(2分)(2013•湖北)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1)2个铵根离子 2NH4+ ;

(2)3个氮气分子 3N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

解: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2NH4+.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

3N2.

故答案为:

(1)2NH4+;

(2)3N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离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2.(1分)(2013•湖北)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的.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钠离子和氯离子.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4分)(2013•湖北)饮水安全、环境与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芦山地震后,为了保证饮水安全,测定水样的pH略小于7,该水样显 酸 性;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可向其中加入 肥皂水 ;

(3)南海为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

(4)每到夏、秋季节,都会看到大量的秸秆在农田里被直接焚烧,产生CO、CO2气体,其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毒气体是 CO .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分析.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据此分析分析判断.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毒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水样的pH略小于7,该水样显酸性,故答案为:

酸;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可向其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答案为:

肥皂水;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

CO2+2H2O,故答案为:

CH4+2O2

CO2+2H2O;

(4)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毒,因此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毒气体是CO,故答案为:

C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软水与硬水的区别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此题.

 

14.(3分)(2013•湖北)化学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铁、铜、铝、棉花、聚乙烯塑料等都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材料.

(1)上述材料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 棉花 ;

(2)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其成分是 氧化铝 ;

(3)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

 隔绝水和氧气 .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

(1)依据材料分类的知识解答;

(2)根据铝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保护膜进行解答;

(3)根据在铁制品表面常镀一层铬是为了隔绝水和氧气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依据材料分类可知,铁、铜、铝属于金属材料,而棉花属于天然材料,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填:

棉花;

(2)铝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其成分是氧化铝;故填:

氧化铝;

(3)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

隔绝水和氧气.故填:

隔绝水和氧气.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涉及到材料的分类以及与铁相关的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验证.

 

15.(2分)(2013•湖北)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

(2)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C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2)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将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答:

解:

(1)由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t1℃时A、B、C三者的溶解度的关系是B>C>A,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B>C>A,升温后A、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要析出晶体,且溶解度数值降到t1℃时AB以下,所以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故答为:

(1)A>B>C;

(2)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利用溶解度图象的识图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并结合图象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利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算式

×100%,综合分析改变温度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6.(1分)(2013•湖北)玻璃中含有SiO2,它是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SiO

),所以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写出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O2+2NaOH=Na2SiO3+H2O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题意,玻璃中含有SiO2,它是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SiO

),则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

根据题意,玻璃中含有SiO2,它是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SiO

),则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故答案为:

SiO2+2NaOH=Na2SiO3+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7.(3分)(2013•湖北)A~G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均为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CO2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Fe3O4+4CO

3Fe+4CO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C是碳酸钙,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A、B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C能生成B,则B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D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E,则此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常考查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是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氧化铜是黑色固体,生成的铜是红色固体,氧化铁是红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生成的铁是黑色粉末,由于D和E均是黑色固体,故D可能是四氧化三铁,E可能是铁;二氧化碳和F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和G,且G能生成F,故F可能是氢氧化钙,G是水,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

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C是碳酸钙,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A、B可能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C能生成B,则B是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D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E,则此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由于D和E均是黑色固体,故D可能是四氧化三铁,E可能是铁;二氧化碳和F能反应生成碳酸钙和G,且G能生成F,故F可能是氢氧化钙,G是水,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B是二氧化碳,故填:

CO2;

(2)G是水,F是氢氧化钙,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反应;

(3)A是一氧化碳,D是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能在高温下将四氧化三铁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

Fe3O4+4CO

3Fe+4CO2.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题干叙述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8分)

18.(2分)(2013•湖北)正确的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外焰 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 验纯 ,再点燃.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可燃性的气体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要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

(1)外焰;

(2)验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2分)(2013•湖北)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制取O2,采用了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她选用的实验药品是二氧化锰和 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中小红用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氧气不纯,请写出可能的原因:

 没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或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 (答出一条即可).

考点:

氧气的制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