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52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50

(1)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

(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

(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

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

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

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一项特长。

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

我是教语文的,又兼上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

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

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

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

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

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1)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2)请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析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3)下列内容,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4)请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

【答案】

(1)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②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特长,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2)①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书法缺乏积极性;②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③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

(3)A

(4)示例:

①要求老师在书法教学中多鼓励学生;②营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环境氛围(答“将名家书法、学生优秀作品上墙,增强文化氛围”等亦可);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具体答出开展诸如“参观”“评比”“展览”等活动亦可)。

【解析】【分析】

(1)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在精选案例、各方声音、新闻现场部分。

精选案例:

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

各方声音:

使人平心静气、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新闻现场:

传承中华文化。

(2)解答时,要先把握材料的大意,留心材料的关键句,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集中在精选案例、各方面声音部分:

精选案例部分中“而大帅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反应出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书法缺乏积极性的问题。

网友1中“我是教语文兼书法课,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反应出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的问题。

网友2中“上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反应出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问题。

(3)解答时,在理解材料内容、主题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句具体分析。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可以看出,教育部并没有要求高中一定要开设书法选修课,所以A项中“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表述错误。

其余各项都正确。

本题要求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故选A项。

(4)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具体建议。

解答时,结合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和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

故答案为:

⑴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②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特长,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⑵①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书法缺乏积极性;②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③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

⑶A;

⑷示例:

①要求老师在书法教学中多鼓励学生;②营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环境氛围(答“将名家书法、学生优秀作品上墙,增强文化氛围”等亦可);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具体答出开展诸如“参观”“评比”“展览”等活动亦可)。

【点评】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⑵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⑷建议方案的提出需注意:

方案就是按照活动主题提出活动的要求,策划活动的步骤。

要联系平时生活、学习经验去体会,要从社会生活的层面去挖掘、构建,思路一定要清晰,设计的活动可操作性要强。

3.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请概述他“弃医从文”的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

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2)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3)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

【解析】【分析】

(1)题干要求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其次我们要明确“个人”是一个小的范围,而“国家”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国家利益之前,我们都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的利益。

据此简要作答即可。

注意题干要求80字以内。

(2)本题题干要求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所以只简单叙述这个故事就可以。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

“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据此作简要叙述即可,注意题干要求60字以内。

(3)对联要求: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联:

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及包括了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朝花夕拾》,又写出了他的名篇《藤野先生》;因此,根据题干“结合故事材料”的要求,下联要包含其“弃医从文的故事”,然后写出他弃医从文的目的,综合之后,下联可以为“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

故答案为:

⑴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⑵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⑶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观点,明确写作的内容,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注意字数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的了解,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积累,注意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或者是课外阅读的积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考生要结合材料,仔细辨析上联的内容和特点,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4.学校某班级同学为组织红色研学活动,起草了一份实施方案。

请你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中学×班2019年红色研学实施方案(节选)

   ①为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X班将组织以“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红色沂蒙人”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

   一,研学目的

   ②陆游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情景体验、资料搜集整理等方式学习红色沂蒙知识,进一步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研学方式及内容

   ③研学方式:

校外集中研学与校内自主研学相结合。

   ④研学内容:

听一场沂蒙精神辅导报告,学唱一首沂蒙民歌,讲一个沂蒙红嫂的故事,参观一座沂蒙精神展览场馆,考察一座红色故居,赏一部歌剧《沂蒙山》,写一篇研学心得体会。

   三,研学时间

   ⑤校外集中研学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校内自主研学时间自主安排。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3)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研学后的心得体会,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了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本次研学,让我的学习通道全部打开了。

我赏红色歌剧,如沐和煦春风,净化了我的审美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写红色心得,如经炉火淬炼,坚定了我的红色信仰。

巍巍沂蒙山,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要不断地留下自己的红色足迹,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沂蒙人。

(4)在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你的同学A嘻嘻哈哈,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

假设让你去提醒A同学遵守纪律,你会说什么?

(60字左右)

【答案】

(1)第⑤句,删去“大约”或“左右”。

(2)第②句,句末句号移到引号里。

(3)我听红嫂故事;如见长明航塔;校正了我人生的航向

(4)A同学,你好!

先烈为我们祖国献出了自己的富贵生命,我们今天是带着崇敬、庄严的心情来瞻仰他的;先烈虽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的灵魂是高贵的,我们这样在纪念馆不守纪律,嘻嘻哈哈,不好吧?

【解析】【分析】

(1)第⑤句语义重复,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2)注意使用引号时,句末标点如句号、感叹号、问号应在引号里面,句中停顿如逗号等应在引号外边。

因此,第②句,句末句号移到引号里。

(3)仔细分析例句,例句的模式是我赏(写)红色歌剧(心得),如什么,净化了(坚定了)我的审美情趣(人生的航向),因此仿写时也要按照这个句式和修辞来写,如:

听红嫂故事,如见长明航塔,校正了我人生的航向。

(4)此题要求劝说参观某先烈纪念馆时,不遵守纪念馆的参观纪律的同学,劝说时首先要有称呼,要有礼貌用语,要给他讲清楚先烈的精神以及参观的目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外,劝说的语气要委婉,要采用同学能接受的语气。

此题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⑴第⑤句,删去“大约”或“左右”。

⑵第②句,句末句号移到引号里。

⑶我听红嫂故事,如见长明航塔,校正了我人生的航向

⑷A同学,你好!

先烈为我们祖国献出了自己的富贵生命,我们今天是带着崇敬、庄严的心情来瞻仰他的;先烈虽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他的灵魂是高贵的,我们这样在纪念馆不守纪律,嘻嘻哈哈,不好吧?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⑷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5.阅读下列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当我们步入无想山森林公园竹海大道两边的林间世界,享受着清幽的氛围时,那竹林真的静悄悄吗?

仔细找找!

也许,你会辨认出伪装高手尺蠖,正假扮成枯枝,迷惑着“敌人”;也许,你会看到忙碌的鼠妇,从潮湿的落叶堆中爬出,正把钟爱的腐zhí质转化成大地的养分;          。

当我们沉浸在静谧中,享受着休闲生活,其实竹林中的动物们  在过着它们的生活。

(1)选择“爱”一词的正楷字体或行楷字体,进行临写。

   

(2)给文段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氛(________)围    ②腐zhí(________)质     ③沉浸(________)

(3)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4)从“却、也、就”三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文段最后一句的方框中,并简明说说选择该词的理由。

你选择的词是:

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________

【答案】

(1)略

(2)fēn;殖;jìn

(3)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

(4)也;表示并列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竹林中的动物与我们一样,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生活状态。

(5)示例:

也许,你会发现隐身的竹节虫,正警觉着周围的风吹草动,随时准备逃离可能的危险。

【解析】【分析】

(1)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

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

本题按要求临写即可。

(2)本小题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殖”的字形和“氛”字的读音。

(3)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还……)去掉;要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语句“那竹林真的静悄悄吗?

”可将改写成“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

(4)根据语境,前一句写“我们”,后一句写动物。

句子间构成并列关系,所以选用表并列关系的“也”字。

(5)本题作答要选择林间的“动物”,用“也许,你会……”的语言形式来拟写这一动物的行为表现,使之构成排比句。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⑴略

⑵fēn;殖;jìn

⑶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

⑷也;表示并列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竹林中的动物与我们一样,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生活状态。

⑸示例:

也许,你会发现隐身的竹节虫,正警觉着周围的风吹草动,随时准备逃离可能的危险。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的基本功。

虽然简单,但也要引起考生的注意,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写字,结构匀称,笔顺笔画都要到位。

⑵本题考查的是常用字词读音和识记的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平时常用的基础字,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⑶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能力。

考查的是学生基本功,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句式的变换及其运用。

⑷本题考查考生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

考生要读懂分句的内容,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注意常用关联词语的运用。

阐述理由要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考生要结合语句的结构进行分析,注意句子的内容的连贯,句式的相同。

6.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九(3)班开展了“爱名著,爱阅读”读书活动。

请你一起来参与下面的系列活动。

(1)活动一:

萃取名著精华,制作书签

名著阅读,代代相传。

同学们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做成书签,送给新七年级同学。

请你从以下“备选名著”中选择两部,仿照示例,完成书签。

备选名著:

《童年》、《海底两万里》、《水浒》、《骆驼祥子》、《西游记》

【示例】保尔炼就钢铁意志,唱响生命赞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活动二:

名著精彩片段品读。

鲁智深道:

“‘杀人须见血,教人须救彻。

’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

“苦也!

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

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水浒传》)

从鲁智深的话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质?

“兄弟”指谁?

“兄弟”到了沧州,未能立足,最终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

(3)活动三:

读书调查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项目

2016

2017

2018

不喜欢阅读

43%

36%

25%

喜欢

阅读纸质书籍

18%

21%

22%

用手机电脑阅读

39%

42%

53%

①上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②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答案】

(1)示例1:

阿廖沙尝尽童年苦难,走向广阔人间。

——《童年》

示例2:

祥子个人主义奋斗梦破,人生走向毁灭。

——《骆驼祥子》

示例3:

阿龙纳斯探险海底世界,彰显科学精神。

——《海底两万里》

示例4:

梁山好汉举起行道义旗,留下英雄美名。

——《水浒》

示例5: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伸张人间正义。

——《水浒》

示例6:

唐僧师徒历经磨难,终得真经——《西游记》

(2)品质:

爱憎分明,除暴安良。

兄弟:

林冲。

原因:

林冲来到了沧州,但高衙内欲置其于死地,派人火烧草料场欲置之死地。

林冲奋起反抗,杀了陆谦和两个公人,风雪之夜,被逼上了梁山。

(3)①这所中学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或不喜欢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人数增长缓慢)。

②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选取合适作品,仿照例句的结构,保持形式一致,写出流畅并有文采的语句。

本题仿写句子应按照“名著中人名+人物特点——名著名称”格式作答。

⑵本题考查了《水浒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由文段内容可知,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这一故事情节。

二位差人平白要害死林冲,鲁智深要将他们一杖打死,表现了他的爱憎分明,除暴安良,而林冲却不想再生事端,阻止了鲁智深。

在沧州遇到了旧知李小二,才得知陆谦等人还是没放过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