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岳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65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十九节《岳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九节《岳飞》.docx

《第十九节《岳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九节《岳飞》.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九节《岳飞》.docx

第十九节《岳飞》

  

《岳飞》

主讲:

黄冈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1、读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相关资料简介

  关于岳飞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岳飞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高宗被迫流亡海上。

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

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

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

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

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

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关于作者

  毕沅(1730——1797年),字湘衡,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

清经史学家、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援翰林院编修。

  毕沅博学多才,精通经史,旁及语文学、金石学、地理学,并善诗文,一生著作颇丰。

他搜求善本古籍,校勘辑佚,编纂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在史学方面,他最大的成绩是撰修了《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

  关于《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上承《资治通鉴》,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编年体形式记载宋、辽、金、元的历史,前后四百零九年。

《续资治通鉴》取材宏博,考证谨严,编排合理,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了以往宋史专著详北宋略南宋的偏颇,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资料。

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2、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正确的停顿。

字音

  姬(jī)   姝(shū)  遗(wèi)  旰(gàn)

  徇(xùn)  壕(háo)  刍(chú)  恂(xún)

  戍(shù)  犒(kào)  铠(kǎi)  蹙(cù)

原文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

“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译文:

岳飞侍奉父母极为孝敬,家中没有侍女。

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愿与岳飞结交而取得他的欢心,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

岳飞说:

“皇上整天勤于政事,难道大将有安乐的时候吗?

”推辞不接受。

吴玠非常地赞叹佩服。

有人问:

“天下什么时候太平?

”岳飞说:

“文臣不爱民钱财,武臣不害怕死亡,天下就太平了!

”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从斜坡上急驰而下,跳越战壕,(士兵们)都穿着重重的铠甲练习。

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士兵晚上在外露宿,老百姓愿意开门接纳(他们),但是没有士兵敢进入(民房内)。

军中有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

将领远行防守,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他的家属;死于国事的士兵,岳飞哭着抚育他们的遗孤。

上面有嘉奖和犒劳,(岳飞)都分给下面的军士,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

(岳飞打仗)善于以少胜多。

一有行动,他将军中的武官全部召来,制定计划以后再战斗,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

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

因此敌人这样说:

“摇动一座山容易,要摇动岳家军却很难。

”张俊曾经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说:

“仁义,诚信,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

”每次调集军粮,他总是皱着眉头说:

“东南老百姓的财力已经用尽了!

”爱好贤人,尊敬士人,唱雅诗,做投壶的游戏,谦和得像一个书生。

一次又一次地辞谢升官,总是说:

“都是将士出的力,岳飞有什么功劳呢?

3、课文分析

  本文通过记叙,从岳飞对父母、皇帝的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关心将士的疾苦等三个方面的表现,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文章脉络

  本文先写岳飞对父母的至孝和对皇帝的至忠,再写他的治军有方,最后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师每休舍”前,写岳飞对亲(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

  第二层,从“师每休舍”至“每调军食”前,写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

  第三层,从“每调军食”到结束,写岳飞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显然,课文正是从上述三个方面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具体分析

  《岳飞》这篇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明确:

(1)至孝至忠

  

(2)治军有方

  (3)爱民如子

  

(1)写岳飞事亲至孝,只写了一句话,“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岳飞幼年丧父,所以“亲”偏指母亲,“家无姬侍”说明岳飞亲自伺候母亲;写他至忠,共写了两件事,一写吴玠送美女给岳飞,岳飞辞而不受,并对吴玠说: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二是写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时,岳飞的回答是: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两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岳飞爱国尽职的崇高品质。

  

(2)文章花了很多笔墨表现岳飞的“治军有方”,文中还引用了一句话从侧面概括了他的这一品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

用岳飞的话讲,那就是“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仁——主要表现在:

“卒有疾,亲为调药”,写他爱兵如子;“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更写了他“仁”的程度之深。

  信——“有颁犒,均给军吏”,皇上的犒赏,不贪不占,一律发给军中将士,为官诚信清廉。

  智——“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猝遇敌不动”,不但表现在他指挥的智慧,还表现在他善于集中全体军官的集体智慧,所以能够“所向克捷”。

  勇——“善以少击众”。

  严——一是对将士作战训练严格要求,“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二是对将士军民关系要求严格,“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而且有军号: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3)岳飞的爱民如子表现在他“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说明他关心百姓和将士疾苦。

4、写作特色

  详略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在课文所写的三个内容当中,第一层、第三层写得较略,第二层写得较详。

  正面描写:

如写岳飞训练士兵、关心士兵的疾苦等内容。

  侧面描写:

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三、难点剖析

(一)重点文言字词掌握

  事亲:

侍奉父母。

  饰名姝遗之:

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

  宵旰:

宵衣旰食,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却不受:

推辞不接受。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文臣不爱钱财,武臣不害怕死亡。

  师每休舍:

军队每次休整。

舍,停留,休息。

  立斩以徇:

马上斩首加以示众。

  何功之有:

有什么功绩。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摇动一座山容易,要摇动岳家军却很难。

撼,摇动。

  雅歌投壶:

唱雅诗,做投壶的游戏。

课文里形容有儒将风度。

(二)理解难句含义

1、如何理解“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这句话?

  明确: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仁爱,诚信,智慧,勇敢,严厉,缺少一个都不可以。

这句话反映了岳飞的治军策略,表现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2、如何理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

  明确:

意思是:

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

这句话出自敌人之口,从侧面表现了岳飞治军有方的效果。

四、课外拓展

  课文最后还谈到岳飞是个“好贤礼士,雅歌投壶”的“恂恂儒生”,他还创作了很多诗词,你们知道的最多的恐怕要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了,下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这首词,感受作者的情怀。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返回-

  

同步测试

1、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C )

A.课将士注坡跳壕。

 译:

督促将士们从斜坡上急驰而下和跳壕坑。

B.恂恂如儒生。

 译:

谦和的样子像个读书人。

C.飞何功之有!

 译:

(我)岳飞从哪里开始立功呢?

D.东南民力谒矣。

 译:

东南方的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快用完了啊!

2、选出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 )

A.事亲(亲人)           宵旰(早晨)

B.休舍(停留,休息)        戍边(防守)

C.蹙额(皱眉)           束刍(喂牲口的草料)

D.礼士(以礼相待)         名姝(美女)

显示提示

提示:

  1、岳飞有什么功劳?

  2、亲:

父母亲。

旰:

晚上。

阅读下文,完成相关练习。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一②似重③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⑤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

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轼。

    ②一,副词,实在,的确。

    ③重(chóng),重叠,多数。

    ④舅,丈夫的父亲,公公。

    ⑤小子,老师叫学生可称小子。

3、解释加线的词。

(1)使子路问之___________       

(2)小子识之___________

(3)然___________           (4)何为不去也___________

4、说明下面句中“也”表示的语气。

(1)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

(   )

(2)何不去也?

(   )

(3)苛政猛于虎也!

(   )

5、翻译句子。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段中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

7、文中的“夫子”、“小子”、“子”各指的什么人?

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参考答案:

  3、①派 ②记住 ③是这样 ④什么;离去

  4、①句中语气停顿 ②疑问语气 ③感叹语气

  5、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看见一个妇女在墓旁哭得很伤心。

  6、苛政猛于虎

  7、孔子;子路等学生;指那位妇人

-END-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练习。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写的是什么内容?

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

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前四句的表现手法有:

铺陈、夸张、比喻等。

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

上阕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形成强烈的反差,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铺垫,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中心思想。

  2、在亡国的危难之际,因为大臣们都已经逃跑得没有了踪影,所以国君只能落得一个面对教坊宫娥垂泪的结局。

通过用逃跑的大臣与镇定自若地演奏哀乐的宫娥的对比,意在突出表现亡国之君“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处境和亡国的悔恨伤心。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