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765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旅游景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2014年第2季度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战冬梅潘智仁

  一、第2季度我国旅游景区整体景气状况

  1.旅游景区运行状况的总体判断

  与1季度相比,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第2季度景气指数继续上升,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景区行业的景气指标呈现乐观的态势。

  第3季度,由于一些旅游行业利好的重要政策即将出来,以及暑假的来临,各景区的预期比较乐观,同时对未来6月的预期同样乐观。

相对来说,东部和中部的景区企业比西部的景区企业要更为乐观。

  2.旅游景区行业运行的外部影响因素

  正面因素

  行业外部环境利好

  城市居民是旅游消费最主要的群体,因此,旅游业高增长将伴随着整个城市化进程。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因此,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

高铁等交通设施的改善将对旅游产业形成新的推动力

  高铁的建设,尤其是城市客运专线的开通,使居民的出行极为方便,旅游的半径也随之拓展。

未来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周期。

  政策利好

  在旅游行业“十二五”规划、《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4-2014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等国家层面的旅游产业政策的带动下,更多地方性的旅游利好和优惠政策也不断出台,成为助推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催化剂。

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13项重点政策措施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

江西省地税局近日推出《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支持旅游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30条》。

  节假日推动

  在第2季度中,有清明、五一、端午等多个小长假,再加上今年诞生的“中国旅游日”,节假日为大众的旅游出行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也为商家的宣传促销及赢利带来了机遇。

中国旅游日的诞生,对旅游行业未来10年向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迈进具有里程碑意义。

负面因素

  在通胀的背景下,旅游价格增长受到抑制,也使得景区的运营成本有所增加

  同时旅游规模增速,尤其是长途游,将相对放缓,进而带来盈利空间的收缩。

此外,端午节的升温以及部分地区的旱情都不同程度抑制了旅游规模的增长。

  二、第2季度旅游景区行业分析

  1.景区行业的总体样本分析根据2014年第2季度对全国85家企业进行样本数据分析,从整体状况来看:

由于清明、五一和端午三个小长假和中国旅游日等假日因素的带旺,本季度总体形势继续表现出良好的运行势头,但略低于第一季度;下季度由于学生暑假的带来,旅游旺季持续,景区企业对行业和自身发展都更为乐观;预计未来6个月旅游景区行业也会比较乐观,企业对自身的发展预期都将较为正面。

  2014年第2季度有近58.8%的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表示乐观和非常乐观,但比此数据去年第4季度的66.6%下降了7.8%。

其中可能由于第2季度天气渐热,加上局部省市出现旱情和洪涝现象,导致居民出游受到一定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

景区企业对下季度的预期有所

  上升,预期乐观以上的比例升至75.3%,而预期一般的则下降为23.5%。

  与第1季度相比,2014年第2季度景区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中,有近74%的企业表示上升和较大上升,34.1%的景区表示持平,仅有不到4%的表示下降,比上一季度的经营状况更为良好;而下一季度有与本季度相比,景区企业对经营状况及发展预期更为乐观,81%的企业表示会有上升和较大上升;景区企业对未来6个月的企业发展预期也呈现乐观态度,并略低于对第3季度的预期。

  与1季度相比,2季度景区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也更为向好。

  从规模指标来看:

接待人数和预定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中本季度有64.7%的景区表示预定人数增加或较大增加,63.5%的景区表示接待人数会增加或较大增加。

而固定资产投资,有近66%的景区选择增加,表示持平的景区则有32.9%,1.1%的景区表示会减少投资。

  从绩效指标来看:

60%的景区企业表示门票价格持平,40%企业表示增加。

随着旅游旺季的持续,超过71.6%的景区企业预期营业收入增加,仅有不到2%的企业表示可能收入将下降。

而营业成本方面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

因为旺季景区企业可能增加人员和营销方面的投入。

有近53%的景区预期利润上升。

  从就业指标来看:

从业人员数比上季度有所增加,有55.3%的景区表示从业人员人数持平,也有43.5%的景区企业增加了员工数量。

另外本季度员工工资也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有近53%的景区表示增加或较大增加,有44.7%的景区表示基本不变。

  2.景区行业的区域分析

  本研究将调研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其中东部景区占60%,中部景区占25.9%,西部景区占14.1%。

  东中西部景区对行业的发展预期

  东、中、西三个区域的景区对本季度行业的发展的乐观程度继续上行,尤其是东西部景区所检测的样本企业乐观的预期水平均上升10%以上,中部地区的乐观水平则较上季度有所回落,为46.8%;随着暑假的到来,三个区域对下一季度的预期都更为乐观,尤其是西部景区,有超九成的企业表示乐观或非常乐观;受整个大环境利好因素的推动,三个区域的景区预计,未来6个月景区行业的发展更为乐观。

  东中西部景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预期

  本季度三个区域的景区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其中东部景区有近73%的景区认为本季度的指数将上升;而中西部预期则略低,但仍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本季度的环比指数会有所上升。

而对第3季度,三个区域的景区企业都将的预期上调,西部上调幅度最大。

三个区域景区企业对未来6个月的环比指数都比较乐观,其中西部最为乐观,83.3%企业表示指数将会上升。

  东中西部景区主要经营指标的同比变动

  从规模指标来看:

接待人数和预定人数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东部地区的上升幅度最为明显,超过60%的企业预定人数和接待人数都有所上升,而西部则上升幅度最小;而就固定资产投资来说,西部景区本季度上升比例最高,达75%,较上一季度的40%大幅上升。

西部和东部景区也有超过60%的企业表示投资增加。

  从绩效指标来看:

各个区域的景区门票价格总体趋势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中部增加的比例最高;营业收入中,三个区域都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收入增加;而三个区域的营业成本也全部同时有所增加,西部的上升幅度最大;三个区域的利润水平都有所调整,东部企业利润上升最为明显。

  从就业指标来看: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三个区域的景区从业人员数量和员工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员工工资,受通胀的影响,有超过半数的景区企业将提升工资水平。

  3.景区行业的重点分析

  本季度调查的85家景区企业中,61家重点景区本季度、下季度和未来6个月的行业预期在与总样本保持基本吻合的情况下,略高于总体样本的平均水平;61家重点监测景区对企业自身的预期在本季度、下季度和未来6个月与总样本相比,乐观程度也基本一致,这说明这些景区对自身的运营状况表现较为乐观;本季度,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和预定人数增减不一,但总的来说比总体的绩效指标稍好,效益更为乐观,门票价格基本持平,从业人员数量稳中有升,工资则有大幅提高。

  三、第2季度景区行业的运行动态

  1.京沪高铁开通,高铁与航空交锋白热化

  随着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华北游,尤其是华北红色游成为近期游客咨询重点,升温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期。

航空、高铁引发旅游市场格局悄然改变。

  与飞机相比,京沪高铁交通成本远低于机场快线。

此外,京沪高铁的优势还在于准点。

因此,即使7月份京沪航线价格下调到与高铁价格相差无几,但相当多的游客仍愿意选择高铁。

  随着京沪高铁运营的逐步成熟,高铁与航空两种交通方式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

  2.庆首个“中国旅游日”,全国各地景区齐促销

  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作为中国首个旅游日,今年5月19日当天全国各地的景点都推行了门票优惠措施,以示庆贺。

宁海宣布,3天内全市所有景区景点均免票。

据宁波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海前童古镇免费当日就有2万多人次的参观量,相当于平时周末的10倍左右。

周庄古镇,也在5·19当日迎来了5万多人次游客,创下了周庄黄金周日游客量的最高纪录。

  3.赴台个人游启动,北京、上海、厦门成第一批试点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厦门市。

两岸双方还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的个人游,并尽快协商具体实施安排。

自6月12日起,计划在厦门暂住1个月以上的非福建户籍居民可在厦门办理赴金门旅游。

  两岸双方商定大幅增加客运航班,使班次总量每周达到558班,增加50%以上。

大陆方面新增盐城、兰州、温州、黄山4个客运定期航点,台湾新增台南为客运包机航点,新增台南及高雄为不定期旅游包机航点,两岸客运航点总体上将增加到50个。

  4.主题公园成景区投资“新贵”

  占地1500亩、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的“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园”即将于今年7月正式动工建设,预计两年内建成。

  广东虎门将打造万亩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

浙江省已宣布重磅建设首个hellokitty家园项目。

此外,即将于未来几年内建设的航天主题公园等也在规划中。

  据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分析公司《新型娱乐设施市场潜力调查报告》指出,国内主题公园有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真正盈利的只有10%左右。

一边是不断涌入的热钱,一边是难以为继的经营局面,主题公园的投资仍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四、旅游景区行业的对策建议

  1.打造全方位信息平台进行高铁营销

  高铁时代便捷的交通使得游客对信息通畅的要求更高。

在大众化旅游生机勃勃、个性化旅游异军突起和移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必须充分重视媒体的价值与作用。

  具体措施上:

  一是邀请高铁沿线城市的主流媒体、旅行社到目的地采风,集中宣传,实施密集营销。

二是积极利用旅游网络、门户网站、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将旅游信息及时对外发布。

  三是大的目的地应成立服务网站,借助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进行信息网络整合与搜集,集信息咨询、电子地图、酒店预订、导游服务、旅游商品等多功能于一体,满足高铁散客化与深度游的市场需求。

  2.政府与企业合理定门票价格

  政府与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给予政策优惠与补贴,企业要合理制定门票价格,景区不能仅仅依靠门票经济,而要发挥产业综合的效益。

  旅游业应当将国民旅游作为重点,将满足公民的旅游需求,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作为目标,政府应当从公民权利的角度为他们创造条件,而不仅是追求单一经济功能。

一定要推出公益惠民措施,让更多群众共享旅游业发展成果。

一定要为广大旅游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倡导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向公众开放,倡导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推出优惠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可开展针对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资助、免费或优惠的公益性旅游活动,进一步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学生等特殊人群的门票优惠政策。

  3.主题公园运营需找好创意,找准模式

  目前中国主题公园经营状况不佳,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创意以及经营模式不当。

很多主题公园简单复制海外同业,但缺乏细节;在建设初期没有好好做可行性研究,却急于回收投资,导致过度开发地产,丧失旅游业本质;同时,大多数中国主题公园衍生品收益仅占整体收入10%左右甚至更少,过于单一的门票收入模式不利于发展。

尽管眼下各类主题公园纷纷亮出“文化”牌,但其中不少项目仅是盲目模仿,缺乏细致的市场分析和真正的创意,具有重复和简单化的缺点。

  迪斯尼的成功是持续经营与运营模式的成功。

迪斯尼乐园每年的收入30%来自门票,30%来自购物,还有40%的其他收入。

而中国主题公园的收入80%以上来自门票,而衍生产品和其他盈利渠道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中国主题公园的未来发展,应该要有“景观化、游乐化、体验化、娱乐化、休闲化、互动化、道具商品化”的特点。

此外,主题公园与地产的适当结合也是一种发展方式。

  2014年第2季度旅游景区调研报告中国旅游报2014.7.157版

  □战冬梅孙悦

  第2季度我国旅游景区整体景气状况

  1.旅游景区运行状况的总体判断

  第2季度旅游业逐渐进入旺季,企业对本季度和下季度自身发展信心满满,对行业发展的预期下季度要高于本季度,各地景区对行业发展持一般和乐观态度的占大多数。

  2014年第3季度伴随着暑期和毕业季的到来,大量的旅游需求特别是长途旅游需求将得到释放,毕业旅游、暑期夏令营等多种主题旅游活动将会带动景区的发展。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预计2014年第3季度景区的景气指数将高于第2季度,景区行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旅游景区行业运行的外部影响因素

  正面因素

  政策环境利好

  《旅游法》的出台,对规范旅游业和景区发展,保障旅游者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促进我国居民旅游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和旅游业的发展。

  节假日的推动

  第2季度,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相对集中。

自进入6月份以来,学生逐渐进入毕业季,毕业游等主题旅游逐渐活跃。

此外,第2季度正处春夏交替之际,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观赏性,刺激了游客的旅游需求。

交通部颁布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包含的四个节假日中,清明节和劳动节都被包含在内,进一步激发了自驾车旅游群体的旅游动机。

  负面因素

  景区的运营成本有所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给景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景区门票涨价现象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断攀升的门票价格,对游客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

突发性疫情和季节性自然灾害也对本季度景区的景气指数产生了负面影响。

  景区行业分析

  1.景区行业的总体样本分析根据对全国85家企业进行样本数据分析,从整体状况来看:

2014年第2季度景区企业对行业发展以及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比上季度更为乐观。

  40.00%的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表示乐观,超过半数企业对景区行业的发展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本季度行业发展情况一般。

随着暑期以及毕业季的到来,大量的旅游需求特别是长途旅游需求将得以释放,因此,多数景区企业对下季度整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将近65%的企业对下季度景区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

  第2季度景区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中,有68.24%的企业表示企业发展状况上升;而认为本季度经营状况下降的企业占比为8.24%;约有23.53%的企业认为与上季度相比,企业发展状况一般。

总体来看,景区企业认为本季度的经营情况属于上升趋势。

76.47%的企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有所上升。

企业对于全年经营状况的判断相对稳定,认为经营状况持平或上升的企业占多数。

  从规模指标来看: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第2季度接待人数增加与持平的景区企业基本相当,同时有35.20%的企业表示2季度的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该数据与上季度的2.35%比有大幅上升,旅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本季度37.65%景区认为预订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同时24.71%的景区企业预订人数有所增加。

预订人数同比下降的景区企业在全部受访企业中占比接近37.65%,与第1季度相比增幅明显。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有个别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为下降,其余多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平或增加的态势。

  从绩效指标来看:

94.12%的景区企业门票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同时少数企业门票价格同比上升,门票涨价的企业比例较第1季度有所下降。

本季度,37.65%的企业营业收入有所增加,相比上季度的50.59%有所下降,同时24.71%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持平,另有37.65%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远远高出上季度的8.24%。

企业的营业成本同比变动小于营业收入的变动幅度,本季度营业成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比为65.88%。

同时3.53%的景区企业营业成本有所下降,而37.65%的企业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综合作用下,仅有49.41%的景区企业利润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低于上季度的62.35%。

20%的景区利润水平有所增加,这与清明、五一等节假日的带动有关。

  从就业指标来看:

82.35%的景区从业人员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但有9.41%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有所下降,该比例高于上季度1.8%的比例。

本季度约三分之一的景区员工工资同比增加,极个别的企业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多数景区的员工工资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

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均有可能对景区的人员规模及工资水平造成影响。

  2.景区行业的区域分析

  本研究将调研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本季度参与调研的85家景区企业中,东部地区景区51家,占60%,中部地区景区16家,占18.8%,西部地区景区18家,占21.2%。

  东中西部景区对行业的发展预期

  本季度参与调研的景区企业中,各地景区对第2季度全行业的发展预期整体与上一季度持平,但东中西部景区间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

各地景区对第3季度行业发展的预期明显好于本季度,东部及中部地区对下季度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比均接近70%,西部地区对下季度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的景区占比也达到了50%。

从景区企业对2014年景区发展的整体态度来看,东部及中部地区均表现出了充分的信心,对全年行业发展非常乐观,西部地区受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企业的预期虽相对稳健,但仍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对景区行业全年的发展预期不乐观。

  东中西部景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预期

  第2季度东、中、西部都有半数以上的景区企业认为其经营状况较去年同期上升,其中东部76.47%,中部62.50%,西部50.00%。

在抽样调查的景区企业中,西部22.22%的景区认为其经营状况环比下降,东部少数景区持该观点,而中部地区则没有出现经营状况下降的情况。

各地景区对于下季度企业自身发展的预期整体乐观,东部86.27%的企业预期下季度经营状况将环比上升,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略低,但也均过了60%。

  东中西部景区主要经营指标的同比变动

  从规模指标来看: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景区企业的接待人数与预订人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东部地区27.45%的企业表示其接待人数有所减少,另有33.33%的企业表示其预订人数有一定减少;中部地区这两个比例分别达到37.50%和25.00%;西部地区则分别达到55.56%和61.11%,市场波动剧烈。

各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持平和增加的企业占大多数。

  从绩效指标来看:

中部和西部景区的门票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东部地区仅有3.92%的景区门票价格出现上涨,另有5.88%的景区价格下降。

东中西部地区营业成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比例分别为66.67%、68.75%和61.11%,而三大区域营业收入增加的景区企业均占比30%左右。

三地比较而言,中部地区的利润水平最为稳定。

东部地区利润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47.06%,增加的企业占23.53%,减少企业的比例为9.41%。

西部地区仅有11.11%的企业表示同期利润水平提高,而表示持平和降低的企业各占44.44%。

  从就业指标来看:

第2季度景区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稳中有升,三个地区从业人员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的企业占比均80%左右,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少数企业存在从业人员减少的现象。

各地员工工资水平多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各地有部分企业提高了员工工资,特别是东部地区35.29%的企业提高了员工工资,而仅有1.06%的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工资水平有所下降。

  3.景区行业的重点分析

  本季度调查的85家景区企业中有62家企业为重点监测对象。

重点监测景区的客源广泛,其经营状况和行业以及企业的预期更能代表市场趋势,更能反映景区行业的主流趋势。

  根据重点景区企业的样本数据分析可知,第2季度景区企业对于行业发展的预期持乐观

  态度的不及第1季度,但企业对于自身经营发展的季度环比预期却好于上一季度,本季度67.74%的企业认为经营状况环比上升,该比例远高于第1季度的38.57%。

景区企业对于下季度行业及企业发展的预期均高于本季度,对今年总体发展的预期持相对审慎乐观的态度。

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同比持平的企业占62.90%。

绩效指标方面,除营业收入出现了较大波动外,其他指标整体稳定,尤其是门票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比超过90%。

营业收入同比持平的企业仅占25.81%,41.94%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增加,32.26%的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下降。

景区就业指标方面整体相对稳定。

  景区行业的运行动态

  1.《旅游法》出台,对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法》的出台,使旅游行业和市场势必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具体到景区方面,《旅游法》直接针对景区的条款涉及到旅游景区的开发、设立、经营和管理各方面,包括景区门票涨价、景区环境容量等热点问题。

按照《旅游法》规定的原则和具体规范,旅游业各主体实现有效衔接,必将促进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利于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2.2014年度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发布

  2014年6月5日,2014年度即第三届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发布,前十强中,北京占4席,广东3席,其他3个席位分别属于浙江、江西及贵州。

上榜景区中,从地域上看,东部占半数以上,中西部景区正在奋起直追;从省份上看,北京和广东两地入选的景区最多;从景观分类来看,最受欢迎的是自然类景区,其次是古城镇等人文景观和主题公园。

  3.节假日自驾游受追捧

  第2季度,清明、五一和端午假期集中,许多游客纷纷选择到周边和近郊度过假期。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国内短途游中,自驾游的比例已达总数的40.34%,占整个散客市场的3成以上,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4.景区门票涨价,大批游客在线淘票

  近年来,我国游客逐渐向散客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在景区门票不断上涨和旅游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线上订票既可以获取优惠的价格,也可以减少在高峰期排队买票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去哪儿、携程等网络平台进行景区门票预订。

  旅游景区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媒体对《旅游法》宣传,增强旅游者依法旅游意识

  景区的发展从根本上依靠资源,但资源的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景区,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在资源上直接施加各种行为,要按照《旅游法》的规定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做文明的旅游者;同时旅游者要充分使用《旅游法》赋予自身的各项权利,对景区的经营管理予以监

  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营造便利散客旅游的环境散客化正成为国内游未来发展的一大主要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区应会同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公共服务如公共游客咨询中心的建设,加强对散客的引导,为散客出游提供安全保障和优质服务;积极强化与大型旅游网络交易平台的合作,及时发布景区信息,在便利散客查询的同时通过网络媒介推动景区营销;此外,景区需进一步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了解旅游者的需求,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转变景区发展模式,摆脱门票经济

  《旅游法》就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涨价的问题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景区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不能说涨就涨;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改变发展模式,从吃、住、行、购、娱等其他相关产业中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延伸产业链,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游客体验,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出路。

  所属学院:

山东英才学院姓名:

王林霄准考证号:

012610501748

  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

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旅游也是生产力”的论断。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有如下的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