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2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课堂实录

《登高》课堂实录

授课时间:

2019年3月16日

授课地点:

霍山文峰学校高一(11)班

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登高》

师:

同学们,上午好!

我很高兴来到了美丽而充满朝气的霍山文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相遇在这美好的课堂上。

看到同学们热情的笑容,我真的很激动。

不过,我感觉有点对不起你们。

生:

(惊讶)为什么?

师:

因为今天和我一起来的老师,不是帅哥,就是美女。

而我呢——

生:

老师也很帅。

师:

谢谢同学们的安慰和鼓励。

我已经是一个步履蹒跚奔六的老人了。

我连头发都稀少了,有一点也是“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霜鬓”了。

岁月的更替,坎坷的经历,在我的身上留下了痕迹。

同学们,“艰难苦恨”中的苦恨是什么?

生:

极其遗憾。

师:

对!

当老师真累,尤其是你们班主任。

我本人的经历虽不像杜甫那样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却也是风雨兼程。

有人说,人到五十方能解杜诗。

确实如此,这几年我确实很喜欢杜甫。

杜甫用诗歌写了他所经历的时代所遇到的苦难,并显示了圣洁的情怀。

杜甫从“诗史”走向了“诗圣”。

那么,我们如何读懂杜甫呢?

生:

结合诗人的身世,“知人论世”,从中悟出诗人的情感。

生:

结合我们的亲身经历,品味诗的语言,走进诗人内心的世界,探索杜甫是如何面对人生苦难。

师:

对!

这节课,我们就从品味《登高》的语言开始,通过联想和想象,逐渐的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杜甫的情感。

首先请让我把你们分成四个组,每一组分别讨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意义。

品味诗句

师:

请第一组回答,首联中用了几个意象,你认为哪一个最让你感动?

生:

“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一声猿的叫声,给人带来了凄凉。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也有哀伤的味道。

生:

我也赞同。

“猿啸哀”,还是“猿哀鸣”,不仅给人带来了凄凉和哀伤,还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心态。

生:

我更认为“鸟飞回”写得好!

在凛冽的秋风中,鸟寻找自己的归宿,但在秋风中是盘旋,更是在抗争,是与环境作抗争,就如同此时此刻的杜甫与自己命运抗争一样。

师:

很好!

我们从意象中,可以把握诗人的处境和遭遇。

意象的本身,可以看出是诗人人格的化身。

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回归田园以后的欣慰。

杜甫诗句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飞鸟应该是杜甫流离失所,生无定居的写照。

师:

好!

再让我们一起品味颔联。

在颔联中体现杜甫的处境和遭遇的意象应该是?

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即落叶,是杜甫的化身。

一个年老体衰的杜甫,受到了时代风雨的侵袭,不正像秋天的落叶一样饱受摧残吗?

师:

好的!

同学们,颔联时常被人引用,古人认为大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气势。

前人誉为“古今独步”,对此,如何理解?

生:

颔联集中描写了夔州秋天的特征。

诗人望着了茫茫无际、萧萧落下的木叶,又看到了滔滔不息滚滚而去的江水。

此时此刻,不仅联想到自己身世之苦,也有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生:

我想,杜甫看到了夔州的景色,是否可以理解为眼前的满目萧然,正是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帝国一片衰败的景象。

杜甫不仅是想到了自己,还想到了跟他一样苦难的百姓,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

悲秋,是中国文人的情怀。

苏东坡也有感触“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皆有人生短暂的感慨。

师:

是这样。

当年孔子就感叹道,“逝者如斯夫”;曹操也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伤感;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不我待。

当我们面对苍穹,自然会有一种渺小和孤独的感觉。

我们学过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和苏轼《赤壁赋》。

因为人生短暂,王羲之十分苦痛,苏轼无奈和旷达,杜甫更有一种直面现实,以一种悲悯之心来对抗现实的苦痛,而让我们仰慕!

也正为这样,杜甫从“诗史”,走向了“诗圣”。

具体表现为?

生:

“诗史”就是用诗歌记载了大唐帝国有盛到衰的历史,记载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体现了历史的广度和深度;而“诗圣”则是通过诗歌表现出一种精神和情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师:

请指出杜甫悲悯的情怀的具体表现?

生: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自己的生存都成了困难的情况下,还有这样一种情怀,真的叫人感动。

生:

杜甫写过了“三吏”、“三别”、《北征》和《自京赴奉先咏怀》等,杜甫那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师:

是的,杜甫的一生关心国运,关注民生。

在冯至的《杜甫传》中提到了“实际上他那忧国忧民的泪是一直流到他死亡的前夕”。

在这本《杜甫传》里写道了杜甫曾经在桐谷县的时候,穷困到了极点,每天在山谷里拾橡栗充饥。

他还写了《乾元中寓居桐谷县作歌七首》,尽管现实描写非常残酷,但是还没有放弃想象和希望。

在第六首中还有一句“溪壑为我回春姿”。

我读到这样的语言,真的潸然旗下!

俞平伯说过:

“结合小我的生活,推想到大群;从万民的哀乐,定一国之兴衰,自然句句都是真,都是应验的。

以文而论,固是一代之史诗,即论事,亦千古之殷鉴。

”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杜甫的胸襟和执著!

再让我们欣赏颈联。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过,《登高》的颈联有八层含义。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

“万里悲秋常作客”,首先是离家万里,远离亲人;作客,是指古代羁旅之思,是漂泊的痛苦。

至于悲秋,刚才我们已经探讨过。

生:

特别是“常作客”,这就意味着杜甫一生在外漂泊,已经是常事。

战乱之际,杜甫居无定所,流离漂泊。

生:

“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孱弱的身躯;百年,意味年过半百,还在外奔波,生活极度艰难。

生:

杜甫的登临,是满目萧然。

有句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不管是明媚的春光,还是秋风阵阵,在杜甫的心中是那抹不去的伤痛,是动乱岁月的记忆。

师:

还有一个“独”,如何理解?

生:

我认为是孤独,是一种寂寞,不仅是远离亲人孤苦伶仃的悲苦,还有精神上的寂寞。

唐代诗人陈子昂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与杜甫此时此刻心情有点相似。

师:

很好!

还有补充吗?

生:

杜甫的痛苦,实际上也是百姓的痛苦。

可以说,杜甫与老百姓感同身受。

师:

是的,杜甫的个人之痛放到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中,既然就体现出杜甫的气魄宏大,有着深远的情怀。

再请同学们说说尾联的理解。

生:

“潦倒新停浊酒杯”,体现了杜甫已经痛苦到了极点。

如果“艰难苦恨繁霜鬓”是杜甫悲苦的外在形象,那么“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一种内在痛苦的写照。

师:

老师就有这样的体验。

由于我在2014年生了一场小病,医生交代以后不能喝酒,所以我很痛苦。

生活的压力,有时候需要释放。

对于不能喝酒的我来说,痛苦毕竟缺少发泄的渠道。

我以为,“浊酒杯”,杯中的酒就包含了自己的泪水。

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当时的痛苦。

杜甫在流泪,我们也为之流泪,为杜甫的苦难流下了同情的泪;为杜甫的抗争流下了感动的泪,为杜甫圣洁般的精神而流下了仰慕之泪!

而杜甫苦难的经历,反而成就了杜甫,让他成为一位最伟大的诗人!

叶嘉莹先生指出:

“使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魄,得到了又一次再现的机会。

而且在这个再生的活动中,将会带有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我们这些讲者或作者与读者,都得到一种生生不死的力量。

拓展延伸

师:

刚才我们品味《登高》的诗句,领略杜甫的情感世界。

下面请哪位同学概括这首诗中杜甫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情感?

生:

一个身患疾病的长年漂泊的老人登临高处,面对秋江景色,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如同秋天的落叶,自然产生了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生:

杜甫思念故土,人在暮年,艰难潦倒。

但是他却又念念不忘百姓之苦,时局之乱。

生:

杜甫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虽然身处苦难,但是却一直为民生呐喊!

师:

是的,冯至指出:

“杜甫半生流离,却从未停止歌唱。

”那么,杜甫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

生:

我想我们每一个都会遇到困难,或者说苦难。

我们要以一直现实而顽强的精神去面对苦难。

杜甫一生的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有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不仅坚韧的活着,还用自己诗句描写了那个时代,表现一个伟大诗人的崇高境界。

生:

杜甫一直是充满理想的诗人,例如他写了《蜀相》,歌颂诸葛亮,实际上他是希望像诸葛亮那样建功立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

是的,我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选择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从杜甫身上,我们获得了精神营养,也不断的找到促使自己生命力强大的力量!

总结升华

师:

今天我们通过对《登高》诗句的品味、探究,逐渐了解杜甫的情感,领略了他的精神。

尤其在苦难中杜甫的情怀。

同学们,在我的一篇博文中写到:

秋风凛冽,落木萧萧。

江水滚滚,不禁浊浪排空,气势磅礴。

让我们想起老杜诗句的力量。

安史之乱,带给了黎民的苦难;而杜甫的诗句让我读到了大唐的盛世衰音,也让我明白了表面辉煌下人民的苦难。

因为杜甫的诗揭示一个时代的真相,甚至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古老历史真正纠结所在。

是的,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

杜甫的诗歌不知使多少人为百姓而流泪,为现实而愤怒。

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评价杜甫,在一个晦暗的时代,您是唯一的灵魂。

我们知道,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知其不可而为之”,深深的激励我们的民族。

同样,杜甫一生苦难,但是诗人那永远燃烧不息的生命之火,却注定在寒冷的秋季,给人类带来的不屈的力量。

此时此刻倔强他屹立在高台上,积极用世,执著坚定,用自己的诗句奏起那生命的绝唱!

杜公,您是一座丰碑,让我等深深的敬仰!

最后,推荐同学们课外阅读冯至《杜甫传》和叶嘉莹《说诗讲稿》。

下课!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才是呈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所在,是挑战自己,让精神舒展的行为方式。

所以,我一直期待自己精彩而有意义的课堂。

杜甫《登高》一直是我喜欢的诗篇。

但是如何上好这节课,毕竟还是有很大的挑战!

这一节课,我借助于“语言”方式,引导学生构建自己思想,通过师生、生生对话,激发学生思考,在感发中感悟诗人的情怀。

“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悲秋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

万物凋零,自然界的凋敝,既然容易激发人对于自己人生迟暮和功业难成之感慨,但的也能促进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但杜甫的悲秋,融入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之感慨,不仅是个人的伤感,而实际上是对于时代和社会悲剧的深深的细腻的体察。

晚年的杜甫已经不再青年时代的急切情怀和愤世情怀。

晚年的杜甫的诗风不仅仅是风格走向超脱,集优美的韵律、奇妙的构思、精炼的语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为一体,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更主要是情感世界的厚重与沉郁。

让我震撼的是杜甫的这首诗歌那种情感上的博大和气势的非凡。

在《登高》,诗人独自登高远眺,纵目山河,俯仰宇宙,虽慷慨悲歌,更壮怀激烈。

这固然有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叹,对自己老弱多病的嗟伤,更有对生命的执著,尤其关注百姓的冷暖和世道运行的圣贤思想与情怀。

仅此一点,杜甫的《登高》让我一直怀着仰慕之心,时常在无人处吟诵。

我们这位苦难的诗人,想起了黎民百姓,想起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他用他的笔发出了自己的呐喊。

中国古代虽有“达则至显天下,穷独善其身”,可是对于杜甫而言,一生无论穷达,都在为百姓而歌,为时代而泣,表达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也表达了那个时代的追求和良心。

杜甫是大儒。

他用他那圣洁般的情怀,为利民苍生而歌喊。

他在客观冷静的观察社会的同时,又在不动声色中迸发出沉重情感和浓郁的愤懑。

秋风凛冽,落木萧萧。

江水滚滚,不禁浊浪排空,气势磅礴。

让我们想起老杜诗句的力量。

安史之乱,带给了黎民的苦难;而杜甫的诗句让我读到大唐的盛世衰音,也让我明白了表面辉煌下人民的苦难。

因为杜甫的诗揭示一个时代的真相,甚至是整个封建社会中国古老历史真正纠结所在。

是的,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

杜甫的诗歌不知使多少人为百姓而流泪,为现实而愤怒。

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评价杜甫,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用诗歌记载一个伟大的时代,反映一段历史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说他是“诗史”;而用诗歌来呈现一种伟大的精神与追求,一种圣贤般的精神,我们说他是一个“诗圣”。

杜甫就是这样伟大的人!

杜甫一生漂泊,一生怀才不遇,多病,孤独;然而他又和时代,与我们民族一起沉入悲剧之中。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心灵世界的颤动,那忧愤是何等的深广!

对于时代的品味,对于现实的深刻揭示,取决于诗人对于现实的深刻把握。

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大唐由盛到衰的历程。

所以诗人自己一生的苦难,也正是现实中人民苦难;诗人一生坎坷,也正是当时社会的逆行。

看穿这一切,诗人欲书写的,绝不是个人的苦难,也实际上是在替他的百姓,替那个时代在呐喊!

我时常为杜甫而感到不公,为什么那么多苦难都加到他的身上。

然而我发现自己是何等渺小啊!

苦难中杜甫并没有仅仅想到自己,更没有像一般的文人作无病呻吟。

因为他的精神已经达到了圣洁的境界,一个让我们仰望的境界。

这时候,我们的心仿佛得到了洗礼!

带着焦虑去准备,但一直心中无底。

最后只有应着头皮。

上完这一课,我为自己感到十分欣慰。

文峰一位女教师这样评论,王老师的语文课风趣幽默,旁征博引,点拨十分到位,个人魅力达到了一定高度。

坦率地说,在老师的感召下,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并不时有精彩的生成,对此我要感谢霍山文峰学校的老师。

从诗句的品味,到师生的对话,课堂十分融洽。

而且课堂目标清晰,条理顺畅,课堂效果可以说水到渠成。

当然,这节课还不能算是完美,还比较急促,缺乏从容;对诗歌的特点挖掘不多等。

但必定给了我十分美好的记忆!

肖川先生指出,评价一节课的好不好具有三个一级目标——真诚、深刻与丰富。

虽然“不能至”,但是我的心仍在不断的向往之!

但愿能有更精彩的绽放,因为我还在不断地孕育着新的课堂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