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50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中医综合108.docx

考研中医综合108

中医综合-108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

21,分数:

21.00)

1.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

(分数:

1.00)

 A.扶助正气

 B.祛除邪气

 C.攻补兼施

 D.先补后攻 √

解析:

[解析]先扶正后祛邪:

即先补后攻。

适应于正虚为主,机体不能耐受攻伐者。

此时兼顾祛邪反能更伤正气,故当先扶正以助正气,正气能耐受攻伐时再予以祛邪,可免“贼去城空”之虞。

2.“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属于

(分数:

1.00)

 A.顺应气机的调养原则

 B.顺应自然的调养原则 √

 C.顺应情志的调养原则

 D.顺应体质的调养原则

解析:

[解析]顺应自然:

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法于阴阳。

3.热病见寒象时的治则是

(分数:

1.00)

 A.扶正

 B.治标

 C.从治 √

 D.逆治

解析:

[解析]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

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包括: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因寒用:

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之法。

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只现四肢厥冷的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

这种治法,对其假寒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即从治)。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

(分数:

1.00)

 A.先安未受邪之地 √

 B.早期诊治

 C.扶正祛邪

 D.未病先防

解析:

[解析]防止传变的方法:

①阻截病传途径。

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就是要先补脾胃,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止肝病传脾。

5.下列适用于“急则治标”治则的是

(分数:

1.00)

 A.二便不通 √

 B.肺肾阴虚咳嗽

 C.阴虚便秘

 D.体虚外感

解析:

6.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是

(分数:

1.00)

 A.正治

 B.反治

 C.调整阴阳

 D.治病求本 √

解析:

7.扶正祛邪先后运用的适应证是

(分数:

1.00)

 A.虚实夹杂证 √

 B.真虚假实证

 C.真实假虚证

 D.虚证

解析:

8.“寒因寒用”属于何治则的内容

(分数:

1.00)

 A.正治

 B.反治 √

 C.三因制宜

 D.调补阴阳

解析:

9.脾虚运化无力而致脘腹胀满者,治宜

(分数:

1.00)

 A.以补开塞 √

 B.攻补兼施

 C.消食导滞

 D.以通为主

解析:

[解析]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是因为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当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自减。

因此,以补开塞,主要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的本质而治。

10.温热病伤及胃阴后,在甘寒养胃方药中加入咸寒滋肾之品。

意在

(分数:

1.00)

 A.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B.先安未受邪之地 √

 C.早期治疗

 D.未病先防

解析:

[解析]温热病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将耗及肾阴,清代医家叶天士据此传变规律提出了“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主张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物,以防止肾阴的耗损。

这些都是既病防变原则的有效应用。

11.阳病治阴的具体应用是

(分数:

1.00)

 A.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B.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C.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D.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解析:

[解析]当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治宜滋阴以抑阳,即唐·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

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治阴即补阴之意。

当阳虚不足以制阴而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时,治宜扶阳以抑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

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

12.阴病治阳的具体应用是

(分数:

1.00)

 A.诸寒之而热者,应壮水之主

 B.诸热之而寒者,应益火之源 √

 C.虚则补之

 D.寒者热之

解析:

[解析]如阳胜则热,热证宜用寒凉之药以制其阳热,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证宜用温热之阳药以制其阴寒,即“寒者热之”。

又如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亢者,不是阳有余,而是阴不足,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制阳亢过盛,此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盛者,不是阴有余,而是阳不足,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其阴,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此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1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的是

(分数:

1.00)

 A.阳病治阴 √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解析:

[解析]“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唐·王冰对于“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注语。

后又简称为“壮水制阳”“滋水制火…‘滋阴涵阳”,其是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亢阳火盛的意思。

假如用寒凉药治疗热证而不见效或反而严重时,那么,这种热证就是阴虚阳亢的性质,属于肾阴虚,应该滋肾阴。

14.“用寒远寒”是指

(分数:

1.00)

 A.虚寒证慎用寒药

 B.寒实证忌用寒药

 C.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

 D.寒热错杂慎用寒药

解析:

[解析]“用寒远寒”是指气候寒冷慎用寒药,属因时制宜。

15.临床治疗虚衰病证,为求阴阳相济,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此为

(分数:

1.00)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

 C.阴阳双补

 D.阳病治阴

解析:

[解析]《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指出:

“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

”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即为阳中求阴。

阴中求阳,是指临床用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阴阳双补,是用药补阴补阳同时进行,且两者用量大致相等;阳病治阴指阴虚阳亢的虚热证,治应滋阴以制阳;阴病治阳指阳虚阴盛的虚寒证,治应补阳以制阴。

重点在于正确理解阴阳互根互用在临床治疗用药中的体现,在补阴或补阳药中适当配用少量补阳或补阴药,确能起到阴阳互根、互用和互济的效果,能提高疗效,其临床意义是很重要的。

16.“用寒远寒”的理论,是指

(分数:

1.00)

 A.阳虚体质的人慎用寒凉药

 B.秋冬季节慎用寒凉药 √

 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

 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

解析:

[解析]远为远离之意,用寒远寒即应用寒凉药要远离寒凉季节,或寒凉季节慎用寒凉药。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调整阴阳的具体应用。

“其有邪者”应

(分数:

1.00)

 A.汗而发之

 B.因而越之

 C.渍形以为汗 √

 D.引而竭之

解析:

[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其有邪,渍形以为汗,……”意指以汤液浸渍使其出汗,包括熏蒸,浸浴等治法。

18.患者,女,27岁。

发热,腹痛拒按,腹泻,大便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其治则是

(分数:

1.00)

 A.塞因塞用

 B.热因热用

 C.寒因寒用

 D.通因通用 √

解析:

[解析]通因通用是指使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治法。

19.《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是指

(分数:

1.00)

 A.收敛阳气,温其里寒

 B.辛温解表,温其内寒

 C.解表祛湿,表里双解

 D.散其外寒,清其里热 √

解析:

[解析]《素问·五常政大论》日: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西北方天气寒冷,病人多为外寒而内热,故治疗时宜发散外寒,清解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病人多阳气外泄,寒从内生,故治疗时宜收敛阳气,温其内寒。

同样一种疾病,由于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治疗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的道理。

20.治疗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浊药,体现的治则是

(分数:

1.00)

 A.辨病论治

 B.急则治标

 C.因时制宜 √

 D.升清降浊

解析:

[解析]因时制宜,是指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夏季感冒多夹湿浊,配伍芳香化浊药属于因时制宜。

2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

“春日浮”。

则可见

(分数:

1.00)

 A.如鱼之游在波 √

 B.泛泛乎万物有余

 C.蛰虫将去

 D.蛰虫周密

解析:

[解析]四时的脉象随季节更替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脉要精微论》)。

脉象的一般特点是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

这种脉象的浮沉变化,是机体受四时更替的影响以后,引起气血方面的适应性调节反映。

人体气血的运行也与气候变化的风雨晦明有关,“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素问·八正神明论》)

二、B型题(总题数:

8,分数:

36.00)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分数:

4.00)

(1).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崩漏,属于(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2).用温热药治疗阴盛格阳证,属于(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热因热用:

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范围:

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治法:

用温热方药以治其本。

通因通用:

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适用范围:

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治法:

以通治通,针对邪实的本质而治。

例如:

食滞而致腹痛泄泻当消食导滞;瘀血内阻而致崩漏当活血化瘀;湿热下注而致淋证当清热利湿。

∙A.以热治寒

∙B.以寒治热

∙C.以寒治寒

∙D.以热治热

(分数:

4.00)

(1).阴盛格阳者治宜(分数:

2.00)

 A.

 B.

 C.

 D. √

解析:

(2).阴寒内盛者治宜(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热因热用:

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之法。

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形成里真寒外假热的症候。

治疗时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假热也就随之消失了。

这种方法对其假象来说就是以热治热的“热因热用”。

如阴盛格阳证,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被格拒于外,临床既有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真寒之征,又反见身热、面赤等假热之象。

因其本质是寒,热象是假,所以就不能用“热者寒之”的方法,而应用温热药治其真寒,里寒一散,阳气得复,而表现于外的假热,亦随之消失,这就是“以热治热”的具体运用。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祛邪后扶正

(分数:

8.00)

(1).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的治疗原则是(分数:

2.00)

 A.

 B.

 C.

 D. √

解析:

(2).邪盛为主,兼扶正反会助邪者的治疗原则是(分数:

2.00)

 A.

 B.

 C.

 D. √

解析:

(3).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是(分数:

2.00)

 A.

 B. √

 C.

 D.

解析:

(4).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的治疗原则是(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泻火补水法

∙D.培土制水法

(分数:

4.00)

(1).肾阳虚损以致脾阳不振的治法是(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2).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的治法是(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益火补土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或温补脾肾法。

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与补肾水相结合的一种治法。

因心主火,南方属火;肾主水,北方属水,故称为泻南补北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A.培土制水

∙B.抑木扶土

∙C.实则泻其子

∙D.虚则补其母

(分数:

4.00)

(1).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的治法是(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2).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治法是(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抑强:

主要用于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如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和健脾相结合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

是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的治法。

扶弱:

主要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或相侮。

如培土制水法,是以健脾温阳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木虚水侮之证,是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治法;佐金平木法,是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偏盛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木侮金之证。

虚则补其母:

是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治疗五脏虚证的治则。

一脏虚衰,不仅可补本脏,还可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促其康复。

如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补气以补益肺气的方法。

实则泻其子:

是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治疗五脏实证的治则。

一脏之实证,不仅须泻本脏,还可泻其子脏,通过子气舍母的机理,以泻除其母脏的实邪。

如肝火炽盛,除泻肝火外,还可用泻心火的方法,以消除过旺的肝火。

∙A.因人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既病防变

(分数:

4.00)

(1).“用热远热”“用凉远凉”属于(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2).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于(分数:

2.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用热远热”“用凉远凉”属因时制宜,根据季节的不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法;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既病防变,因肝可传至脾。

∙A.因人制宜

∙B.治未病

∙C.因时制宜

∙D.寒因寒用

(分数:

4.00)

(1).“用温远温、用寒远寒”属于(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分数:

2.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用温远温、用寒远寒”,是用温热或寒凉要远离温热或寒凉的季节,属因时制宜。

“先安未受邪之地”属治未病,防止疾病传变。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分数:

4.00)

(1).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于(分数:

2.00)

 A.

 B.

 C. √

 D.

解析:

(2).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适用于真虚假实;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热因热用,适用于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

三、X型题(总题数:

14,分数:

43.00)

22.属于“损其有余”的有

(分数:

3.00)

 A.阳中求阴

 B.热者寒之 √

 C.治寒以热 √

 D.阳病治阴

解析:

[解析]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应当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来治疗。

①抑其阳盛:

“阳盛则热”所致的实热证,应用清泻阳热、“治热以寒”的法则治疗。

②损其阴盛:

对“阴盛则寒”所致的实寒证,应当温散阴寒,“治寒以热”,用“寒者热之”的法则治疗。

23.关于“正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分数:

3.00)

 A.正治又称为“从治”

 B.逆其病证性质而治 √

 C.顺从病证外在假象而治

 D.适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

解析:

[解析]

(1)所谓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故又称“逆治”。

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

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别,所以正治法就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分。

(2)所谓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故又称“从治”。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用于临床,一般具有:

①热因热用;②寒因寒用;③塞因塞用;④通因通用。

24.下列叙述中,体现“因人制宜”的有

(分数:

3.00)

 A.因病人处于盛夏季节,而慎用温热药

 B.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治疗用药有别 √

 C.病人处于产后,慎用通泄走窜之品 √

 D.病人年幼,忌投峻攻、少用补益药 √

解析:

[解析]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因人制宜”;A为因时制宜。

25.阴阳亡失的治法有

(分数:

3.00)

 A.回阳以固脱 √

 B.救阴以固脱 √

 C.补气 √

 D.阳中求阴

解析:

26.下列属于治则的是

(分数:

3.00)

 A.扶正 √

 B.治本 √

 C.祛邪 √

 D.治标 √

解析:

27.属于阴偏衰的治法的有

(分数:

3.00)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

 C.阳病治阴 √

 D.滋阴 √

解析:

28.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立的治法有

(分数:

3.00)

 A.滋阴 √

 B.益气 √

 C.养血 √

 D.扶阳 √

解析:

29.“通因通用”适用于

(分数:

3.00)

 A.肝脾失调所致的泄泻

 B.食积不化所致的腹泻 √

 C.瘀血阻滞所致的崩漏 √

 D.湿热蕴结所致的痢疾 √

解析:

[解析]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如食滞内停,阻滞胃肠,致腹痛泄泻,泻下物臭如败卵时,不仅不能止泄,相反当消食而导滞攻下,推荡积滞,使食积去而泄自止。

又如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崩漏,如用止血药,则瘀阻更甚而血难循其经,则出血难止,此时当活血化瘀,瘀去则血自归经而出血自止。

再如湿热下注而致的淋证,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以利尿通淋而清其湿热,则症自消。

这些都是针对邪实的本质而治的。

湿热痢加减:

食积化热,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者,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行气导滞,泻热止痢,乃通因通用之法。

30.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治法有

(分数:

3.00)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

解析:

[解析]“寒者热之”和“热者寒之”,是以热治疗寒和以寒治疗热,是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原指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现多指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

由于阴虚不能制约阳而引起阳的相对亢盛,表现出阳病,故要治疗阴虚;由于阳虚不能制约阴而引起阴的相对亢盛,表现为阴病,故要治疗阳虚。

“阴病治阳”和“阳病治阴”是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

“热因热用”和“寒因寒用”,虽然是用热治假热或用寒治假寒,但都是以寒治热和以热治寒,是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

“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其理论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

31.“热结旁流”的治疗原则,应是

(分数:

3.00)

 A.实则泻之 √

 B.热者寒之 √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

解析:

[解析]热结旁流的本质是燥实内阻,属亢盛有余的病变,故要用“实则泻之”的方法,属实热证,故要用“热者寒之”的方法,是真实假虚证,故要用“通因通用”的方法。

“塞因塞用”是针对虚性的闭塞不通病证,不能用于热结旁流的病变。

32.根据“因人制宜”原则,临床诊治疾病时应考虑患者的

(分数:

3.00)

 A.性别 √

 B.年龄 √

 C.体质 √

 D.生活习惯 √

解析:

[解析]因人制宜指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不同年龄,则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不同,治疗用药应有所区别;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如妇女有经、带、胎、产等情况,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体质有强弱与寒热之偏,有阴阳盛衰之别,用药亦应慎重。

如阳盛或阴虚之体,应慎用寒凉之剂。

此外,有些病者素有某些慢性病或职业病,以及情志因素、生活习惯等,在诊治时,亦应加以注意。

33.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分数:

3.00)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B.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D.虚则补之 √

解析:

[解析]阴阳偏衰指阴或阳的某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包括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病证,即应采用“补其不足”。

虚则补之为其总的治疗原则,不管阴虚或阳虚,最终均是导致肾阴亏耗或肾阳虚损,故“壮水之主”以补肾阴;“益火之源”以补肾阳,则是根本大法,而且无论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最终则是导致阴阳两虚,即应虚则补之,宜用阴阳双补。

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补阴或补阳的方药中还应配用少量补阳药或补阴药,即“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以达“阴阳相济之妙用”。

34.阴阳偏盛的治疗,可选择

(分数:

3.00)

 A.壮水之主,益火之源

 B.实则泻之,因时制宜 √

 C.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D.兼顾不足,配合扶阳或益阴 √

解析:

[解析]亢盛有余的病变,要采用“实则泻之”、泻其有余的方法治疗。

对于阳偏胜引起的实热证,可选择“热者寒之”的方法;对于阴偏胜引起的实寒证,可选择“寒者热之”的方法。

由于“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故阴偏胜或阳偏胜时都会损伤对方,引起对方不足,故在治疗阴阳偏胜时,还应注意兼顾不足,配合扶阳或益阴的方法。

“壮水之主,益火之源”,是针对阳偏衰引起的虚寒证的治疗方法,不适用于阴阳偏胜的病变。

35.应慎用温热方药的体质有

(分数:

4.00)

 A.阳盛之体 √

 B.阴盛之体

 C.阴虚之体 √

 D.阳虚之体

解析:

[解析]阳盛则实热,阴虚则虚热。

热证慎用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