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2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6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⑶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3.能力方面

⑴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⑵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1课时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问题探讨

引导组织学生回答

〖提示〗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多。

思考讨论

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物种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计算基因频率

思考与讨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

情景1:

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1.〖问〗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该绿色个体能被选择下来吗?

2.如果该绿色基因能很好的生活下来,他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后代?

〖总结性讲述〗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问〗怎样的一群生物个体可以称为种群呢?

一个生物的“种”或“物种”与种群又有什么区别呢?

〖问〗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

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呢?

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什么是基因库?

基因频率的含义是什么?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褐色翅的基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提示〗1.

(1)A配子占60%,a配子占40%。

(2)子代基因型频率:

AA占36%;Aa占48%;aa占16%。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

A占60%;a占40%。

(4)填表略。

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

2.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

例如,翅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

3.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思考回答

只有通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给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物种可以分布在自然界不同的区域,只有在可以发生随机交配、繁衍,使基因能够世代传递的一定区域内的同种全部个体的集合才是一个种群。

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生物的进化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及其变化。

 

理解种群的概念。

 

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⑵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回忆变异类型

________

变异突变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

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

为什么?

________。

因为只有________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

________可以增加基因型的种类。

4、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例如:

每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同学们计算出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

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

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

5、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探究

〖提示〗1.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这是因为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2.是表现型。

比如,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典型例题:

例:

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的人,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据题意可知,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

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LM%=(2×397+861)/2×1788×100%=46.3%

LN%=(861+2×530)/2×1788×100%=53.7%

例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此研究的着眼点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非生物变异的方向决定,本题考查了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答案:

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

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2.

(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

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

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为()

A、0.64和0.36B、0.36和0.64  C、0.50和0.50D、0.82和0.18

(2)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其原因是()

A、自然选择B、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C、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D、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突变等

(3)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3.

(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A、杂交育种B、人工诱变C、基因重组D、生殖隔离

(2)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C、发生突变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基因突变B、选择C、生殖隔离D、物种变化

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A、地理隔离的结果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6.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多选)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7.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9、.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曲线。

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图是(   )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猫叫综合症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

●拓展题

11.

(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

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

大于、大于

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

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生物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

请根据下图说出

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12.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

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参考答案:

1、C2、

(1)A

(2)不断变化的D(3)A3、

(1)D

(2)D4、C

5、A6、CD7、B8、B9、B10、B

11

(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②53.2%25.0%13.7%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多。

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的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

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12、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第2课时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

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隔离和物种形成:

①主要方式-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一个种群新物种产生

地质变迁

生殖隔离

多个小种群

地理隔离

环境变化两种群相遇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保留不同基因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继续改变

两种群相遇可能进行基因交流

亚种多个亚种

②不同物种间都存在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隔离,如爆发式:

物种A杂交染色体加倍

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新物种)

物种B

〖小结〗

生殖

隔离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自然

选择

地理

隔离

种群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新物种

资料分析

1.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一样。

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不会。

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旁栏思考题

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现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技能训练

1.假说甲:

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

假说乙:

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

2.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洪水的作用。

3.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

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作业〗

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

1.

(1)√;

(2)√;(3)√。

2.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发生了突变,由于突变的随机性,同样的突变没有发生在峡谷南侧的种群中。

由于这两个种群被河流隔开,彼此没有交配的机会,也就是没有基因的交流,所以两个种群发生明显的分化,有可能演变成两个物种。

拓展题

提示:

雄虎和雌狮杂交生出的后代是虎狮兽,雄狮和雌虎杂交生出的后代是狮虎兽。

目前还没有虎狮兽和狮虎兽交配并生出可育后代的证据。

对人们让虎和狮杂交生出更具观赏价值后代的做法,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

补充资料:

1981年,世界首例狮虎兽诞生于法国,xx年病死。

2002年8月22日,我国首例虎狮兽在南京红山动物园降生,仅7d就夭折了。

2002年9月2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动物乐园降生了3只虎狮兽,仅1只成活。

2003年3月27日,在湖南长沙世界之窗降生了1只虎狮兽。

国内还有从国外引进狮虎兽进行饲养、供游人观赏的事例。

对于让虎和狮杂交的做法,有专家认为这在科学研究上价值不大,但是在商业上具有一定价值。

有专家认为,对待野生珍稀动物,人类最应当做的是进行保护,让它们自然繁殖,而不是人为改变其自然繁殖体系。

目标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东北虎和华南虎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鸟类和青蛙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2.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3.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产生了地理隔离

C.形成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

参考答案

1.A2.C3.B4.C

 

第3课时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问〗什么是共同进化?

1、共同进化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了解的共同进化概念

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

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思考与讨论

〖问〗1、生物圈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2、生物多样性

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

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___________。

3、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___________。

〖提示〗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寒武纪出现的,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4.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5.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

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

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而不是自然选择。

2.更多的学者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否认      ____________的作用。

3、还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___________的过程,而是种群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

总之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典型例题:

例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解析:

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

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

D

目标检测

●基础题

1、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因为二者()

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趋同进化D.相互选择

2.生态圈包括()

A、对流层、水圈、土壤圈B、平流层、水圈上层、土壤圈

C、平流层、水圈、土壤圈D、对流层、水圈下层、土壤圈

3.生物圈稳态是由于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B、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之间的食物网D、生物的适应性

4、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飞猴有“翅膀”,这些说明了()

a遗传和变异b地理隔离c生存斗争d生物的适应性

5、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

B自养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

C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需氧型生物

D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7、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

A、能产生大量后代   B、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

C、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 C、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

8.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9.下图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来解释()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

1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

11、虫媒花与为其传粉的昆虫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互适应,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

C、偶然相遇的结果D、用进废退的结果

12、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

A、不利于被捕食者,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B、对二者均不利,双方最终都趋向消亡

C、二者得失相当,和平共处

D、对两者均有利,共同进化

13、对生物多样性描述,不正确一项是()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种群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4、最早登陆的主要生物类群是()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两栖动物 D、爬行动物

15、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突变的利与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利与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进化也有利

16.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生生物代谢方式相似的一组生物是()

①硝化细菌②乳酸菌③蓝藻④蛔虫⑤酵母菌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⑤

答案:

DABDBBDBBCADCACB

17、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

近年来在深海中.海底3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围,都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

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待人们去继续发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_______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答案:

(1)蛋白质多样性DNA的多样性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3)环境的多样性及变异、选择、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