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52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文化自信-历史传承.docx

高考作文热点主题:

文化自信,历史传承

第一阶段主题话题阅读

[考情分析]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即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信仰、信念的底气和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在不断丰厚滋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传承好传统文化,就是在为建设文化强国打基础。

“文化自信与历史传承”是近年来高考作文所关注的话题。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①“文明的韧性”,直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器”,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浙江卷作文题“浙江精神”,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北京卷作文题①“说纽带”明确提到“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借助“纽带”的比喻义,引导考生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从高考“立德树人”的宗旨来看,“文化自信与传承”仍将是2020年高考作文的热点主题。

[主题解读]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

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丰富的,不仅有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优良传统。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而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大事。

○去粗取精,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不好的内容,它们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副作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是保守的因素,是社会前进的阻力。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家园,否定传统文化,割断历史联系,就是数典忘祖。

同时,传统文化不是炫耀的招牌,申遗成功不是终点站,传承和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而最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应对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论点提炼]

1、文化复兴为民族复兴铸魂。

2、优秀传统文化是创新的力量源泉。

3、大国崛起,从文化复兴开始。

4、坚定文化自信,挺起精神脊梁。

5、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从申遗护遗开始。

6、传统文化,接地气才能更持久。

7、致敬传统文化,对话现代科技。

8、传承优秀文化,留住民族之根。

[主题素材]

1、文化水路,古韵流芳

2019年7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上第九次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了《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一批文件,标志着国家文化公园将拉开全新的建设篇章。

会议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文化建设中首次提出了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类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对于阐释、解说或研究国家遗产的自然或文化主题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是国家文化财富的宝贵载体。

国家文化公园也是国家形象特征和文化传统的标志体现,饱含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起源、民族精神与国家价值观的渗透。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将以大运河文化带为核心,围绕已出台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与已建立的省部际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逐步推动各省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两项人造工程令世界震撼:

一个是横亘东西的长城,雄伟壮丽,是凝固的历史;一个是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博大灵动,是流动的文化。

大运河是历史的,更是当代的。

大运河不仅是历史上沟通南北的主要通道,即使到了今天,在贯通南北大动脉中,大运河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素材点拨]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旨在唤醒、传承集体记忆,让作为遗产的“物”化运河与作为主体的“人”的边界逐步消失,在断流河道,通过物化的运河遗产构建持续的文化传承;在依旧畅通的河段,让运河所浸润的、人们已经过惯了的生活安静延续。

2.故宫新“掌门”王旭东:

文脉是文物的根本

2019年4月8日,“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的消息引爆朋友圈。

很多人都很疑惑:

为什么王旭东能成为故宫新“掌门”?

王旭东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与敦煌结缘只是偶然。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开展文物保护合作,美国专家建议,石窟保护应有地质工程专业的人加入,王旭东便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了敦煌。

因缺少相关历史积累,对艺术也一窍不通,在王旭东眼中,敦煌的泥塑和壁画只是土,只是矿物。

一遍遍观看、查找资料后,他才慢慢了解了敦煌不同时代的彩塑、壁画,久而久之,他也了解到了那些文物的价值,对莫高窟的管理、保护工作愈加用心。

2014年,王旭东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接任院长后,王旭东一直在传承文脉的基础上筹划着敦煌的国际化之路。

他在“数字敦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重建”莫高窟的概念,让千年莫高窟得以“青春永驻”。

如今,莫高窟中至少有30个洞庭的中英文版数字资源上线,实现全球共享。

故宫文走红后,有人认为敦煌的文创是在复制故宫文创,但王旭东表示,故宫的成功可以借鉴,但大众要理解敦煌文化艺术,需要时间和文化积淀。

接任故宫“掌门”后,王旭东希望能融合多种思想,带领故宫走向国际化。

[素材点拨]

中国文脉是华夏文明发展的脉络,没有文脉就谈不上文物保护。

作为敦煌文化的保护者,王旭东做到了坚守其文脉、传承其文化。

3.千年文物表情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18年8月,一组以陶俑、青铜器等文物形象为蓝本绘制的表情包深受网友追捧,表情包的创作者是来自浙江温岭的美术老师王骢颖。

王骢颖一直对文物有浓厚的兴趣,因参观南京博物院时发现一些文物神态有趣,便进行了二次创作。

在她的笔下,形态各异的文物纷纷化身为骑着“皮皮怪”、跳着“海草舞”的卡通形象,不少网友将这组卡通形象称为“千年文物表情包”。

千年文物表情包之所以走红,靠的是其“包装”载体——用表情包对千年文物进行二次创作,让其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个简单的表情包,往往比一句话内涵更丰富。

王骢颖创作的这组文物表情包,其原型在众多文物里算是冷门,但通过二次创作,可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或搞笑、或卖萌的表情包关注文物,关注其背后的故事。

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

千年文物表情包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样,都是让文物讲故事,进而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素材点拨]

创新文化载体,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千年文物穿越时空和新时代的表情包结合在一起,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

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醒:

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需要更好的表达方式。

4.老教授手写录取通知书:

十二年的文化坚守

室外酷暑炎炎,室内翰墨飘香。

2018年7月中旬,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吕九如、屈培恒、杨明堂、郭租仪等退休教授如约聚首,以毛笔小楷为今年录取的4500余名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

这已是该校坚持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的第12个年头,这样的录取通知书被网友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墨香点点,师者匠心。

一位位老教授端坐桌前,手握细长的毛笔,用或浓或淡的笔墨,在录取通知书上写上新生名字、录取专业和报到日期,提笔有力,落笔有神。

他们对“写字”都抱有一番热情,年龄最大的已有85岁,最小的也有62岁,因为长期练字,手肘处甚至起了老茧。

为进一步提升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陕西师范大学还将13朝古都西安的悠久历史融入通知书的设计中——从宣纸材质、汉封泥印,到剪纸剪影、祥云底纹,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使录取通知书更添古朴、优雅。

一份淡泊与坚守,就是通过这种颇具仪式感的方式,动人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这种坚守传统文化的情怀,同样令人敬佩。

[素材点拨]

老教授们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传递出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是一种信仰,是一丝不苟做事做学问的人生态度,是传承传统、尊重文化的赤子之心。

5.文化类节目热播的现象

当今荧屏,形形色色的综艺节目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它们大多以明星的出场博取眼球,在搞笑的虚浮背后掩藏不住的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而有一类文化综艺节目,一出现便带着它清新绚丽的光环,抓住了观众的心。

从2013年的《汉字英雄》到如今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以说,这些节目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为那些正被遗忘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赢得了转机。

[素材点拨]

肯定文化类节目的努力,强调其受热捧现象背后蕴藏的实质,即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崛起,并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文段还通过与许多以明星博眼球的娱乐节目进行对比,突出文化类节目热播现象的积极意义——让人们看到文化传承的转机。

6、创意让故宫“正青春”

故宫博物院里有200多只野猫,每只猫都有名字,每天抓老鼠,俨然“大内高手"。

故宫由此开发的“故宫猫”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孩子孩子们喜爱。

故宫还有狗,每闭馆后负责故宫的巡逻工作,也十分敬业。

此外,故官又开发了牡丹图案和菊花图家的狗服,和当年春天的牡丹展和秋天的菊花展同步推出。

故宫,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着传统文化的价值。

从朝珠耳机到“正大光明"充电器,从“奉旨旅行”行李牌到“联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从“网红”款的故宫日历、故官胶带等到海错拼图、故宫元素水杯、故宫元素首饰以及各种故宫食品,故宫的产品日益丰富。

[素材点拨]

故宫最吸引人的是它厚重的文化底蕴。

所以,故宫出品的文化创意产品,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文化范儿。

故宫博物院将文化创意产业做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凝聚了工匠精神,也是在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的一份力量。

7、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融入流行元素

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融合的最典型代表要数中国风歌曲了。

《青花瓷》、《本草纲目》、《兰亭序》等流行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流行元素,古典文化被重新演绎。

伴随着广泛传唱而使年轻的我们找到共鸣,开始关注诗歌韵律,封尘于书籍中的得到情怀也在新时代得到了重生。

很多年轻人因为《本草纲目》,特地买书了解去中国神奇的中医,并逐渐感兴趣,还专门研究起来。

有人从《精忠报国》开始欣赏中国古代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恢弘气势。

又有人听了《笔墨伺候》之后,专门去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感受其神韵。

[素材点拨]

把最新的手段、最新的配器方式、最新的流行元素结合到民乐里,年轻人就会更快地接受传统文化。

这些中国风乐曲人们在传唱的过程中已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铭记在心。

8、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掀起了国学热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还掀起了国学热。

它并没有被放在课堂上讲授,而是融入了电视节目这一流行的表现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忽视,而且传统文化正在没落。

在百家讲坛的影响之下,国学热被掀起,人们通过如于丹老师的独特讲解,渐渐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开始用独特的视角关注传统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来吸取传统文化的养分。

这无疑都是可喜的事情。

[素材点拨]

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融入流行后,能够丰富传播的形式,加大了受众的面积,使传统文化更能适应时代因而更顺利地传承。

梁启超曾经说道: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传统文化面临继承和发扬的瓶颈阶段,流行的介入无疑是最好的变革,何乐不为?

[名言素材]

(1)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

(2)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

——庞朴

(3)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4)如果说动植物的生命奥秘在于一代一代地复制基因,那么文化的生命就在于某些基本精神的代代相传。

——莫砺锋

(5)文化是一种养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余秋雨

(6)智慧的畅想、文化的传承,和具体的技术实现的可能性相结合,会为我们带来宝贵的战略机会。

——潘柱廷

(7)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

——王蒙

(8)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

惟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不可能复活了。

历史上的几个文明古国,不是亡在经济和科技的被打垮,而是自身的文化被摧毁。

——南怀瑾

(9)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张岱年

(10)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习近平

[时文赏读]

1、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标题抛出疑问,暗含中心论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赓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

可以说,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

【开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引出文章观点。

在引题上,不蔓不枝,直入主题。

同时援引领导人讲话,点明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

“故宫跑”、京剧“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伴随着传播热度的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

换言之,文化热,不能热在一时,而要在持续支持与扶持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第二段契合观点,联系现实,指出要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因所在:

传统文化不能只热在一时,而要有持久发展,引出下文。

应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的背后,藏着对其支持与扶持的紧迫性。

仔细观察一些火热的传统文化形态,多数是因为某个“IP人物”的带动而进入人们视野。

这是好现象,却也值得反思。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更有持续性?

如何能百花齐放?

如何能激发内生动力、散发外在魅力?

思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大有裨益。

【第三段可以看作承上启下的过渡段,通过分析支持传统文化发展的紧迫性,为下文提出对策做好铺垫。

这就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给予支持和扶持。

弘扬传统文化,既是传播的过程,又是研究的过程,归根结底都要立足于对其深入研究之上。

这几年,围绕敦煌的文化话题之所以火热,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不无相关。

人们不仅知道敦煌文化,而且了解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研究文化,更是借助诸如《敦煌飞天》的芭蕾舞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魅力。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代意义,才能真正既“活”又“火”。

【对策之一: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在论证思路上,也基本上是观点+解释+举例佐证(敦煌文化研究)+总结陈词,逻辑很明晰。

这就需要具有博大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敦煌文化为例,其文化风格之丰富、文化样态之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历史上的中西文明交流,这是互相学习借鉴的成果。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再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发展、交流互鉴提供了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就能学习借鉴到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应该说,中华文化之伟大在于包容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需要秉持包容精神。

【对策之二:

要有博大胸怀,开展国际交流。

作者列举敦煌文化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例子,说明不管是历史还是当前,都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新时代,我们追随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结尾发出呼吁,再次回扣主题,首尾颇为圆融。

2、兴文化,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门见山,指出兴文化的重要意义】近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兴文化,就是其中的关键处、要害处,唯有下功夫,才能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

【引用领导人观点,从“兴文化”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联系上,继续强调其重要性。

】何为“兴文化”?

【段首句即为本段中心句】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文化的目的就在于激发活力、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不仅是实现文化强国的路径选择,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解释“兴文化”的具体内涵】何故“兴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文化,而且展现了非凡的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文化焦虑、“精神滑坡”、创作瓶颈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新创造的繁荣动力与发展潜力。

可以说,兴文化,既是要承续优秀文化的血脉与传统,又要破解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困惑。

不断抬升社会的文化水位、不断凝聚国民的文化力量,这样的民族和国家才能汲取不竭的前行动力。

【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阐述“兴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何以“兴文化”?

文化是抽象的概念,兴文化则是具体的行动。

兴文化,关键在于“创”。

一方面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进行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行创新性发展。

无论是日常文化生活还是文艺创作,亦或是互联网文化现象,都需要在充分激发活力的前提下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

当然,这不意味着要虚构历史、背离常识、宣扬谬论、肆意娱乐、挑战底线、违反法律,也不意味着恶俗、丑化、媚态,而是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以此作为文化创新创造的基石,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指出具体的途径——“创”,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兴文化的重要保障。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才能让文化的力量蓬勃涌动,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走向何方?

这样的历史感一再提醒我们所具有的文化厚重,这样的时间感也一再提示我们要延续文化生命。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就能凝聚起13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惟其如此,我们的道路也才能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进一步展开论述。

】兴文化,功在当代、利在万代。

阔步新时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需要齐心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好声音”。

【再次重申,收束全文。

第二阶段跟踪写作训练

[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美国一个高中女生身着一件大红色的中国旗袍作为礼服去参加舞会,并在事后晒出照片。

随后,一位华人网友发文反对称:

“中式旗袍不应该成为吸引眼球的噱头,迎合白人受众。

”该文被转发超过4万次,点赞超过17万次。

当事美国女生随即表示自己只是很喜欢旗袍,并没有消费中国文化的意思。

对此,一部分人认为,美国女生在选用旗袍这一中国文化元素时,脱离了原文化背景,导致旗袍内涵丢失或被曲解。

还有一部分人则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支持这位女生的做法,其中不乏华裔和中国网友。

对网友的不同态度,你认同哪一种?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关于中西方文化在交流时产生争议的话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中西方文化冲突,启示学生不要将中西方文化割裂开来,而是要辩证对待。

东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但并不是对立的,尤其是在文化高度融合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并接受文化的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女高中生在毕业舞会上穿旗袍的行为无可厚非。

然而,我们还要看到,文化也有自己诞生并发展的土壤和背景,脱离了原有土壤的“挪用”不仅会使自己显得不伦不类,还有哗众取宠之嫌,引发争议也就在所难免。

两者之间,其实并无孰优孰劣、孰对孰错之别,体现的是对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态度。

[立意角度]

角度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瑰宝,具有超越时代的核心价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但社会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并不代表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在日益进步。

在这种时候,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文化重建必将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意——民族复兴是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滋养的。

角度2:

传统文化泥沙俱下,不能不加区别而全盘接受

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

该文在今天依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今天传承传统文化,依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角度3: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停下开创新文化的步子

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对后人的贡献,而我们同样要为我们的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不能“吃老本”,只顾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大快朵颐,还要以未来为方向,在对传统的再解释中,寻找面向未来的新的普遍性价值。

[佳作赏读]

正视文化传播,理性看待曲解

一场毕业舞会,一件旗袍礼服,引发了广泛讨论。

因身着中式旗袍参加毕业舞会,美国一高中女生深陷舆论风波。

有人认为,她的行为有消费中国文化之嫌,会让旗袍成为吸引眼球的噱头,使旗袍的文化内涵被曲解。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这件事体现的实际是不同地域对同一种文化的不同理解,是文化在传播时必然要面对的事情。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可以与世隔绝,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大势所趋。

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曲解是无法避免的。

但换个角度来说,文化正是在曲解中传播,在曲解中成长的。

其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化的无意曲解并不影响文化的传播。

要知道,文化从来都不只是靠文化精英们的奔走宣传而传播开来的,更多的是通过大众的普遍接纳而流行起来的,对于个体来说,他人的一万次振臂高呼都不及自己的一次切身体验。

米兰·昆德拉曾写道:

“没有写出来、没有唱出来的游行口号不是‘共产主义万岁’,而是‘生活万岁’!

”文化在生活中才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什么比哈佛广场前热腾腾的包子更能让人体味到中华饮食的美味,也没有什么比家家户户窗户上精美的窗花更能让人体会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包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