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1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27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docx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正文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1总则

1。

0。

1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

0。

2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

0。

3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

0。

4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

5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路面水泥混凝土

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

0。

2滑模铺筑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

0.3轨道铺筑

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

4三辊轴机组铺筑

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

5小型机具铺筑

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

0。

6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

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真空脱水工艺

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

0.8工作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它是拌合物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的综合体现.

2。

0.9振动粘度系数

在特定振动能量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内部阻碍水泥、粗细集料、气泡等质点相对运动的摩阻能力。

它反映了振捣时混凝土拌合物中气体上升排除、集料下沉稳固的难易程度,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易密性。

2。

0。

10碾压混凝土压实度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现场压实后的湿密度与配合比设计时标准压实(空隙率为4%)下湿密度之比

2。

0.11改进VC值

用于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一种改进的维勃工作度。

2.0.12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插入式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能振实该拌合物的作用距离.

2。

0.13构造深度

使用拉毛、塑性刻槽或硬性刻槽等工艺制作的沟槽或纹理的平均深度.

2。

0。

14基准水泥混凝土

不掺掺合料或外加剂的水泥混凝土.在对比掺合料的使用效果时,为不掺掺合料但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在比较外加剂的使用效果时,为无掺合料和外加剂、用基准水泥配制的混凝土。

2。

0.15粉煤灰超量取代法

通过超量取代水泥使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在相同龄期时获得同等强度的掺配方法。

2.0.16粉煤灰超量取代系数

粉煤灰掺入量与其所取代水泥量的比值。

2.0。

17填缝料形状系数

填缝料灌缝时的深度与宽度之比

2.0.18前置钢筋支架法

混凝土路面铺筑过程中,布料前在基层上预先安置胀缝或缩缝传力杆钢筋支架的一种施工方法。

2。

0。

19传力杆插入装置

滑模摊铺机配备的一种可自动插入缩缝传力杆的装置。

2.0。

20碱集料反应

指混凝土中的碱和环境中可能渗入的碱与集料中的碱活性矿物成分在混凝土固化后缓慢发生导致混凝土破坏的化学反应.

2。

0。

21亚甲蓝MB值

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µm的颗粒主要是泥土还是石粉的指标.

2。

0。

22砂浆磨光值

经磨光后砂浆表面的摩擦系数。

2。

0。

23填充体积率

混凝土中粗集料的体积占有率。

用1m³混凝土中粗集料用量除以其视密度计算。

2.0.24轻物质

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³的物质。

3原材料技术要求

3。

1水泥

3.1。

1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的路面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此外宜采用普通型水泥。

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

1.1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交通等级

特重交通

重交通

中、轻交通

龄期(d)

3

28

3

28

3

28

抗压强度(MPa),≥

25。

5

57。

5

22。

0

52.5

16。

0

42.5

抗折强度(MPa),≥

4。

5

7。

5

4.0

7.0

3.5

6.5

3。

1.2水泥进场时每批量应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

各交通等级路面所使用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要求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各交通等级路面所使用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

水泥性能

特重、重交通路面

中、轻交通路面

铝酸三钙

不宜>7。

0%

不宜>9。

0%

铁铝酸四钙

不宜<15.0%

不宜<12.0%

游离氧化钙

不得>1.0%

不得>1.5%

氧化镁

不得>5。

0%

不得>6。

0%

三氧化硫

不得>3。

5%

不得>4.0%

碱含量

Na2O+0.658K2O≤0。

6%

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时,≤0.6%;无碱活性集料时,≤1。

0%

混合材种类

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灰、石粉

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和粘土,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灰、石粉

出磨时安定性

雷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标准稠度需水量

不宜>28%

不宜>30%

烧失量

不得>3.0%

不得>5。

0%

比表面积

宜在300~450m²/kg

宜在300~450m²/kg

细度(80µm)

筛余量不得>10%

筛余量不得>10%

初凝时间

不早于1.5h

不早于1.5h

终凝时间

不迟于10h

不迟于10h

28d干缩率

不得>0.09%

不得>0。

10%

耐磨性

不得>3.6kg/m²

不得>3.6kg/m²

注:

28d干缩率和耐磨性试验方法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标准。

3.1.3选用水泥时,除满足表3。

1.1、3.1.2的各项规定外,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3.1。

4采用机械化铺筑时,宜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

南方不宜高于65℃,北方不宜高于5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

南方不宜高于60℃,北方不宜高于50℃,且不宜低于10℃。

3。

1。

5当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用做基层时,可使用各种硅酸盐类水泥。

不掺用粉煤灰时,宜使用强度等级32。

5级以下的水泥。

掺用粉煤灰时,只能使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

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必须检验合格。

3.2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

混凝土路面在掺用粉煤灰时,应掺用质量指标符合表3.2。

1规定的电收尘Ⅰ、Ⅱ级干排或磨细粉煤灰,不得使用Ⅲ级粉煤灰。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基层或复合式路面下面层应掺用符合表3。

2。

1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粉煤灰,不得使用等外粉煤灰。

表3.2。

1粉煤灰分级和质量指标

等级

细度①(45µm气流筛,筛余量)(%)

烧失量

(%)

需水量比

(%)

含水量(%)

Cl-

(%)

SO3

(%)

混合砂浆活性指数②

7d

28d

≤12

≤5

≤95

≤1.0

<0.02

≤3

≥75

≥85(75)

≤20

≤8

≤105

≤1。

0

<0.02

≤3

≥70

≥80(62)

≤45

≤15

≤115

≤1.5

――

≤3

――

――

注:

①45µm气流筛的筛余量换算为80µm水泥筛的筛余量时换算系数约为2。

4;

②混合砂浆的活性指数为掺粉煤灰的砂浆与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比的百分数,适用于所配制混凝土强度等级≥C40的混凝土;当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时,混合砂浆的活性指数要求应满足28d括号中的数值。

3。

2.2粉煤灰宜采用散装灰,进货应有等级检验报告.应确切了解所用水泥中已经加入的掺合料种类和数量。

3.2。

3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可使用硅灰或磨细矿渣,使用前应经过试配检验,确保路面和桥面混凝土弯拉强度、工作性、抗磨性、抗冻性等技术指标合格。

3。

3粗集料

3.3.1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并应符合表3。

3.1的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冻(盐)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使用Ⅲ级粗集料.有抗(盐)冻要求时,Ⅰ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1.0%;Ⅱ级集料吸水率不应大于2.0%。

表3.3.1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要求

Ⅰ级

Ⅱ级

Ⅲ级

碎石压碎指标(%)

<10

<15

<20①

卵石压碎指标(%)

<12

<14

<16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5

<8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5

<15

<20②

含泥量(按质量计%)

<0。

5

<1.0

<1。

5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0.2

<0。

5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合格

合格

流化物及流酸盐(按SO3质量计)

<0。

5

<1.0

<1.0

岩石抗压强度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表观密度

>2500kg/m³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³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注:

①Ⅲ级碎石的压碎指标,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

②Ⅲ级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用做路面时,应小于20%;用做下面层或基层时,可小于25%。

3.3.2用做路面和桥面的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表3。

3。

2合成级配的要求。

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

5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

5mm.贫混凝土基层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

5mm;钢纤维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

碎卵石或碎石中粒径小于75µ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

表3。

3.2粗集料级配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2。

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

5

37。

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合成级配

4。

75~16

95~100

85~100

40~60

0~10

4.75~19

95~100

85~90

60~75

30~45

0~5

0

4.75~26。

5

95~100

90~100

70~90

50~70

25~40

0~5

0

4。

75~31。

5

95~100

90~100

75~90

60~75

40~60

20~35

0~5

0

粒级

4.75~9.5

95~100

80~100

0~15

0

9.5~16

95~100

80~100

0~15

0

9.5~19

95~100

85~100

40~60

0~15

0

16~26.5

95~100

55~70

25~40

0~10

0

16~31.5

95~100

85~100

55~70

25~40

0~10

0

3。

4细集料

3.4.1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并应符合表3.4。

1的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及有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砂应不低于Ⅱ级,无抗(盐)冻要求的三、四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基层可采用Ⅲ级砂。

特重、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使用河砂,砂的硅质含量不应低于25%。

表3。

4.1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要求

Ⅰ级

Ⅱ级

Ⅲ级

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30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0。

01

<0.02

<0.06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6

<8

<10

云母(按质量计%)

<1。

0

<2.0

<2。

0

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1。

0

<2.0

<3。

0①

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1。

0

<2.0

机制砂PH值<1。

4或合格石粉含量②(按质量计%)

<3。

0

<5。

0

<7。

0

机制砂PH值≥1。

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1。

0

<3。

0

<5。

0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流化物级流酸盐(按SO3质量计%)

<0.5

轻物质(按质量计%)

<1。

0

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表观密度

>2500kg/m³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³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

10%

注:

①天然Ⅲ级砂用做路面时,含泥量应小于3%;用做贫混凝土基层时,可小于5%。

②亚甲蓝试验MB试验方法见附录B。

3。

4.2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表3.4.2的规定,路面和桥面用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

0~3.5之间的砂。

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表3.4。

2细集料级配范围

砂分级

方筛孔尺寸(mm)

0。

15

0.30

0。

60

1。

18

2。

36

4。

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粗砂

90~100

80~95

71~85

35~65

5~35

0~10

中砂

90~100

70~92

41~70

10~50

0~25

0~10

细砂

90~100

55~85

16~40

0~25

0~15

0~10

3.4.3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机制砂除应符合表3.4。

1和表3.4。

2规定外,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配制机制砂混凝土应同时掺引气高效减水剂。

3。

4.4在河砂资源紧缺的沿海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混凝土路面和基层可使用淡化海砂,缩缝设传力杆混凝土路面不宜使用淡化海砂;钢筋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不得使用淡化海砂.淡化海砂除应符合表3。

4.1和表3.4。

2要求外,尚应符合下述规定:

淡化海砂带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含盐量不应大于1.0kg.

淡化海砂中碎贝壳等甲壳类动物残留物含量不应大于1.0%。

与河砂对比试验,淡化海砂应对砂浆磨光值、混凝土凝结时间、耐磨性、弯拉强度等无不利影响。

3。

5水

3.5.1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流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³。

含盐量不得超过0。

005mg/mm³.

PH值不得小于4。

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杂质。

3。

6外加剂

3.6。

1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3.6。

1的各项技术指标。

供应商应提供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说明外加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认定对人员无毒副作用。

表3.6。

1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

试验项目

普通

减水剂

高效

减水剂

早强

减水剂

缓凝高效减水剂

缓凝

减水剂

引气

减水剂

早强剂

缓凝剂

引气剂

减水率(%),≮

8

15

8

15

8

12

6

泌水率比(%),≮

95

90

95

100

100

70

100

100

70

含气量(%)

≤3。

0

≤4.0

≤3。

0

<4。

5

<5。

5

>3。

0

>3。

0

凝结时间(min)

初凝

—90~+120

-90~+120

—90~+90

>+90

>+90

—90~+120

—90~+90

>+90

-90~+120

终凝

抗压强度比(%),≮

1d

140

140

135

3d

115

130

130

125

100

115

130

100

95

7d

115

125

115

125

110

110

110

100

95

28d

110

120

105

120

110

100

100

100

90

收缩率比(%)28d,≯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抗冻标号

50

50

50

50

50

200

50

50

200

对钢筋锈蚀作用

应说明对钢筋无锈蚀危害

注:

①除含气量外,表中数据为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差值或比值;

②凝结时间指标“-”表示提前,“+”表示延缓.

3。

6。

2引气剂应选用表面张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浆中起泡容量多而细密、泡沫稳定时间长、不溶残渣少的产品。

有抗冰(盐)冻要求地区,各交通等级路面、桥面、路缘石、路肩及贫混凝土基层必须使用引气剂;无抗冰(盐)冻要求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应使用引气剂。

3。

6。

3各交通等级路面、桥面混凝土宜选用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可调控凝结时间的复合型减水剂。

高温施工宜使用引气缓凝(保塑)(高效)减水剂;低温施工宜使用引气早强(高效)减水剂。

选定减水剂品种前,必须与所用的水泥进行适应性检验。

3.6。

4处在海水、海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环境的或冬季洒除冰盐的路面或桥面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中宜掺阻锈剂。

3。

7钢筋

3。

7.1各交通等级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所用钢筋网、传力杆、拉杆等钢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3。

7.2各交通等级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所用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传力杆钢筋加工应锯断,不得挤压切断;断口应垂直、光圆,用砂轮打磨掉毛刺,并加工成2~3mm圆倒角。

3。

8钢纤维

3。

8。

1用于公路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钢纤维除应满足《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单丝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宜小于600MPa。

钢纤维长度应与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最短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1/3;最大长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钢纤维长度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3。

8。

2路面和桥面混凝土中,宜使用防锈蚀处理的钢纤维;宜使用有锚固端的钢纤维。

不得使用表面磨损前后裸露尖端导致行车不安全的钢纤维;不宜使用搅拌易成团的钢纤维.

3。

9接缝材料

3。

9.1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胀缝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其他公路可采用各种胀缝板。

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

9.1的规定。

表3.9。

1胀缝板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胀缝板种类

木材类

塑胶、橡胶泡沫类

纤维类

压缩应力(MPa)

5.0~20。

0

0.2~0。

6

2.0~10.0

弹性复原率(%)

≥55

≥90

≥65

挤出量(mm)

<5.5

<5.0

<3。

0

弯曲荷载(N)

100~400

0~50

5~40

注:

各类胀缝板吸水后的压缩应力不应小于不吸水的90%,木板应去除结疤,沥青浸泡后木板厚度应为(20~25)±1mm。

3.9.2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

填缝料有常温施工式和加热施工式两种,其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表3。

9.2-1、表3。

9.2—2的规定。

常温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聚(氨)酯、硅树脂类,氯丁橡胶、沥青橡胶类等。

加热施工式填缝料主要有沥青马蹄脂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等。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优先使用数脂类、橡胶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在填缝料中加入耐老化剂.

表3。

9.2-1常温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低弹性型

高弹性型

失粘(固化)时间(h)

6~24

3~16

弹性复原率(%)

≥75

≥90

流动度(mm)

0

0

(-10℃)拉伸量(mm)

≥15

≥25

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

≥0。

2

≥0.4

粘结延伸率(%)

≥200

≥400

注:

低弹性型适宜在气候严寒、寒冷地区使用;高弹性型适宜在炎热、温暖地区使用.

表3。

9.2—2加热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低弹性型

高弹性型

针入度(0。

01mm)

<50

<90

弹性复原率(%)

≥30

≥60

流动度(mm)

<5

<2

(—10℃)拉伸量(mm)

≥10

≥15

3。

9。

3填缝时应使用背衬垫条控制填缝形状系数.背衬垫条应具有良好的弹性、柔韧性、不吸水、耐酸碱腐蚀和高温不软化等性能。

背衬垫条材料有聚氨酯、橡胶或微孔泡沫塑料等,其形状应为圆柱形,直径应比接缝宽度大2~5mm。

3。

10其他材料

3。

10。

1当使用油毡、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做防裂层及修补基层裂缝时,油毡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油毡》(GB/T14686)或《石油沥青玻璃布胎油毡》(JC/T84)的规定;玻纤网和土工织物的技术性能应满足《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的规定.

3。

10.2传力杆套(管)帽、沥青及塑料薄膜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于滑模摊铺传力杆自动插入装置(DBI)缩缝传力杆塑料套管,其管壁厚度不应小于0。

5mm,套管与传力杆应密切贴合,套管长度应比传力杆一半长度长30mm。

用于胀缝传力杆端部的套帽宜采用镀锌管或塑料管,厚度不应小于2.0mm;要求端部密封不透水,内径宜较传力杆直径大1。

0~1。

5mm,塑料套帽长度宜为100mm左右,镀锌套帽长度宜为50mm左右,顶部空隙长度均不应小于25mm。

用于滑动封层的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和《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