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78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docx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真题

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2012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为最佳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结核300人。

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

请问该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答案:

D

[解答]

,本题中总人口为10万,总死亡人口为1000,因此死亡率=1000/10万。

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

A.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答案:

B

[解答]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取决于下列四个参数:

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②预期的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③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Ⅰ类错误的概率α;④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3.眼内压的升高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指征之一,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为2.9~5.6kPa,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为1.9~3.5kPa,若将诊断标准由眼内压>2.9kPa升高到>3.5kPa,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灵敏度升高

B.特异度升高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升高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下降

答案:

B

[解答]诊断标准提高后漏诊的人数增加,而误诊的人数减少,因此灵敏度下降,特异度提高。

4.能够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

A.计划免疫

B.新生儿增加

C.易感者迁出

D.免疫人口迁入

答案:

B

[解答]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①新生儿增加;②易感人口迁入;③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④免疫人口死亡。

5.在一项队列研究中,RR值95%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研究因素可能是疾病的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混杂因素

D.无关因素

答案:

D

[解答]RR值95%可信区间的下限大于1,则该因素为危险因素;RR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小于1,则该因素为保护因素;RR值95%可信区间的下限小于1,上限大于1则该因素为无关因素。

6.给人体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属于

A.自然自动免疫

B.自然被动免疫

C.人工自动免疫

D.人工被动免疫

答案:

D

[解答]乙肝免疫球蛋白含有乙肝的保护性抗体,人为注入机体可直接和HBV病毒相互作用,因此为人工被动免疫。

7.山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高,饮水中碘含量低;而平原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低,饮水中碘含量高,由此推断,饮水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

这种病因推断方法属于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答案:

B

[解答]如研究的疾病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某种因素的存在,而其他疾病则没有这种因素,通过归纳,可提出该因素的暴露是所研究疾病的病因假说,这就是求异法。

8.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B.各种类型的数据

C.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D.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答案:

D

[解答]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数据,目的由样本推断总体。

那么医学统计学则是一门处理医学事件变异的学科,故选D。

9.偏态分布资料应选用以下哪个指标描述其集中趋势

A.

B.GC.MD.CV

答案:

C

[解答]中位数(M)可用于反映任何分布类型变量的集中趋势,特别是用于描述偏态分布变量、分布不明的变量或有不确定数据的变量的中心位置。

故答案C正确。

10.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A.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

B.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

D.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答案:

D

[解答]均数的标准误是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标准误越小,说明抽样误差越小,此时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越可靠,因此答案D正确。

1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成立的是

A.SS组内=SS组间

B.SS总=SS组间+SS组内

C.MS总=MS组间+MS组内

D.MS组内>MS组间

答案:

B

[解答]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是对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和自由度分别分解为多个部分,即将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SS总分解为组间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SS组间和组内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SS组内。

12.定基比与环比指标是

A.构成比

B.相对比

C.频率

D.绝对数

答案:

B

[解答]定基比指报告期的指标值与某一固定期(基期)指标值之比,环比指报告期指标值与相邻前期指标值之比,均为两个相关指标之比,属于相对比。

13.R行×C列的x2检验的自由度为

A.R-1

B.C-1

C.RC-1

D.(R-1)(C-1)

答案:

D

[解答]在x2检验的R×C表中,自由度表示在行合计、列合计一定时可以自由取值的格子数,故选D。

14.对同一组资料同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tr1=tr2

B.tr1=tb1

C.tb1=tb2

D.tr1=tb2

答案:

B

[解答]对同一资料,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因此选B。

15.现代医学模式是

A.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B.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社会生态学模式

D.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答案:

B

[解答]现代医学模式也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增强人群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卫生资源消耗

C.提高人群整体素质,增加国民收入

D.促进卫生技术进步,提高服务质量

答案:

B

[解答]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使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更多地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促进全社会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17.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本质区别是

A.适用范围

B.回答难度

C.备选答案

D.分析难度

答案:

C

[解答]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因此应选C。

18.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时,收集资料的第一步是

A.收集危险因素资料

B.收集当地年龄、性别、疾病别死亡资料

C.收集行为生活方式资料

D.收集病人的资料

答案:

B

[解答]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时,收集资料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当地性别、年龄组前10~15位死因、疾病别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

19.存在死亡危险等于

A.平均死亡概率×组合危险分数

B.平均死亡概率×危险分数

C.平均死亡率×组合危险分数

D.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

答案:

A

[解答]存在死亡危险表明在某一种组合危险分数下,因某种疾病死亡的可能危险性。

存在死亡危险=疾病别平均死亡概率×该疾病组合危险分数。

20.“知信行”模式,是有关行为改变较成熟的模式,其间的关系是

A.“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B.“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

C.“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

D.“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

答案:

A

[解答]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驾驭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它追求的是“知-信-行”的统一,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是目标。

21.目标人群认知的变化属于

A.近期效果评价

B.中期效果评价

C.远期效果评价

D.即时效果评价

答案:

A

[解答]近期效果评价即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实施后,率先显示出的健康教育效果通常表现为目标人群认知的改变,如卫生保健知识的增加,健康观念转变等。

22.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属于学校健康社会环境的

A.事物环境

B.人际环境

C.社区环境

D.物质环境

答案:

B

[解答]学校的健康社会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的外部环境,包括学校的人际环境、事物环境和物质环境。

人际环境主要指学校内师生之间、员工之间及员工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事物环境是指校内各种活动和措施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

学校物质环境指学校的基础设置环境及自然环境。

23.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A.组成若干干预小组

B.迅速地普遍地开展心理咨询

C.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D.把小学生先集中起来做心理辅导

答案:

C

[解答]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根据有无严重的应激症状,将人群分为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

对于普通人群采用心理危机管理的措施,对于重点人群要采取“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和“心理辅导”,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24.以下属于大气污染引起的直接危害的是

A.酸雨

B.煤烟型烟雾事件

C.空气冷化效应

D.臭氧空洞

答案:

B

[解答]烟雾事件是大气污染引起的直接危害,酸雨,臭氧空洞,冷化效应是间接危害。

25.工业“三废”是指

A.垃圾、废水、污物

B.废气、废水、废渣

C.垃圾、污物、粪便

D.废渣、垃圾、污物

答案:

B

[解答]工业“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废渣,垃圾、粪便、污水是生活“三废”。

26.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A.水的pH值

B.加氯量及接触时间

C.水的色度

D.水的浑浊度

答案:

C

[解答]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包度是水体的物理性状指标。

27.由于长期居住在地区,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A.缺碘

B.缺磷

C.缺钙

D.缺钾

答案:

A

[解答]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缺碘引起的最主要症状。

28.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

A.肺炎球菌总数

B.结核杆菌总数

C.细菌总数

D.溶血性链球菌

答案:

C

[解答]用细菌总数来代表其他所有可能的微生物污染。

29.下列室内污染物不会导致癌症的是

A.烹调油烟

B.苯并芘

C.氡

D.军团菌

答案:

D

[解答]烹调油烟、氡可引起肺癌高发,苯并芘是第一个确认的致癌物。

军团菌多见于空调冷却水中,可引起类似肺炎、感冒的症状。

30.毒物及其代谢产物最有效的排泄途径是

A.呼吸道

B.肾脏

C.肝脏

D.皮肤

答案:

B

[解答]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极为有效的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31.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

A.职业史

B.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C.症状和体征

D.患者主诉

答案:

D

[解答]职业病的诊断包括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

32.刺激性气体中毒防治的关键是

A.眼结膜损伤

B.咽喉炎

C.肺炎

D.肺水肿

答案:

D

[解答]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急性炎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有害气体。

33.重金属铅的主要吸收途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其它

答案:

A

[解答]铅主要经呼吸道以粉末、烟、雾、蒸汽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34.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

A.生产性粉尘

B.电离辐射

C.高温

D.噪声

答案:

A

[解答]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

不包括生产性粉尘。

35.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主要与下列哪种酶有关

A.磷酸酶

B.转氨酶

C.胆碱酯酶

D.单胺氧化酶

答案:

C

[解答]有机磷农药毒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之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的聚集,而产生相应的功能紊乱。

36.儿童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A.氮平衡

B.负氮平衡

C.排除足够的尿素氮

D.正氮平衡

答案:

D

[解答]营养上将摄入氮的量和排出氮的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氮平衡。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处于正氮平衡。

37.当妊娠期妇女体内哪种营养素缺乏时,无法满足自身和胎体的需要,结果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

A.叶酸

B.蛋白质

C.铁

D.维生素A

答案:

A

[解答]叶酸缺乏影响核酸代谢,尤其是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以致红细胞等体细胞成熟受阻,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而铁的缺乏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38.粮谷类食品中主要缺少的必需氨基酸是

A.蛋氨酸

B.赖氨酸

C.苏氨酸

D.亮氨酸

答案:

B

[解答]粮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最低,是第一限制氨基酸,故其是粮谷类食品主要缺少的必需氨基酸。

39.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A.肉制品

B.鱼制品

C.自制发酵食品

D.罐头食品

答案:

C

[解答]在我国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家庭自制发酵食品。

40.食物中蛋白质的INQ值大于1

A.表示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高于能量供给

B.表示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低于能量供给

C.表示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与能量供给量平衡

D.表示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高于机体所需

答案:

A

[解答]INQ是营养质量指数的英文缩写,指的是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与其参考摄入量的比)与能量密度(该待测食品所含能量与能量参考摄入量的比)之比。

INQ>1表示该食品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热能。

41.下列矿物质中,不属于必需微量元素的有

A.锌

B.钙

C.铁

D.硒

答案:

B

[解答]铁、铜、锌、硒,铬、碘、钴和钼这8种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而钙是机体中的常量元素,所以答案B。

42.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

A.向心律

B.轨迹现象

C.头尾发展律

D.神经系统型

答案:

C

[解答]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婴幼儿时期遵循头尾发展规律。

43.等级评价法可评价

A.体型

B.发育水平

C.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D.发育水平与匀称程度

答案:

B

[解答]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等级评价法适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

44.关于近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眼轴长度正常而晶状体曲折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B.晶状体曲折力正常而眼球前后轴过长可引起近视

C.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

D.近视就是视力低下

答案:

D

[解答]防止视力低下的核心是近视。

近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眼轴长度正常,而竟状体曲折力过强,称屈光性近视;

(2)晶状体曲折力正常,但眼球前后轴过长,称轴性近视。

据调查,在视力低下中近视所占比例较大,因此,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

45.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障碍不包括

A.焦虑

B.抑郁

C.儿童癔症

D.恐惧

答案:

C

[解答]儿童期情绪障碍主要包括焦虑、强迫行为、恐惧,不包括儿童癔症。

46.代谢活化是指

A.Ⅰ相反应可以增毒,Ⅱ相反应可以减毒

B.经结合反应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D.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

答案:

C

[解答]代谢活化:

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

47.参考剂量值等于

A.NOAEL或LOAEL/(UFsxMF)

B.LOAEL/EED

C.NOAEL/EED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解答]参考剂量(RfD):

为日平均暴露剂量或浓度的估计值,人群(包括敏感亚群)终生暴露于该水平,与其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以忽略。

计算公式:

RfD=NOAEL或LOAEL/UFs×MF。

48.受试物与正常细胞体外接触能使其正常细胞形态、功能发生改变成癌细胞称为何种试验

A.细胞转化试验

B.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

C.两者均是

D.两者都不是

答案:

A

[解答]细胞恶性转化:

指外源性因素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所诱发的恶性表型改变,包括细胞形态、细胞增殖速度、生长特性、染色体畸变等变化,当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

49.LD50与毒性评价的关系

A.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C.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答案:

C

[解答]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其数值越小,毒性越大,即LD50值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50.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答案:

C

[解答]急性毒作用带(Zac):

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

Zac=LD50/Limac。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型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流行病研究的用途是

A.探索病因及影响因素

B.评价预防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C.疾病监测

D.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答案:

ABCD

[解答]流行病学的用途: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2.关于t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t分布是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簇单峰曲线

B.自由度越小,曲线的峰度越低,尾部越高

C.当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

D.自由度相同时,t绝对值越大,概率越大

答案:

ABC

[解答]ABC为t分布基本特征,D错误,因为自由度相同时,t绝对值越大,尾部面积即概率P越小。

3.社会医学涉及到社会科学的知识有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公共卫生

D.伦理学

答案:

ABD

[解答]社会医学连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

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方面是医学科学,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等。

4.医院健康教育目标人群

A.患者及其家属

B.社区群众

C.医院的职工

D.医院的医护人员

答案:

ABCD

[解答]医院健康教育目标人群:

患者及其家属、社区群众、医院的医护人员、医院的职工。

5.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

A.水量充足

B.水质良好

C.便于防护

D.技术经济上合理

答案:

ABCD

[解答]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4个:

①水量足;②水质好;③便于防护;④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6.职业有害因素包括

A.生产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

C.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D.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

答案:

ABCD

[解答]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以及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属识记内容。

7.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包括

A.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C.治理工业废渣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答案:

ABCD

[解答]土壤的卫生防护包括5方而:

工业废渣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8.大豆中的胀气因子包括

A.棉籽糖

B.阿拉伯糖

C.水苏糖

D.蔗糖

答案:

AC

[解答]大豆中的水苏糖和棉籽糖,由于人体内缺乏水解的酶,不能被消化吸收而直接到达大肠内,被肠道微生物包括双歧杆菌等利用并产酸产气,而引起肠胀气,故称之为胀气因子。

9.生长发育的特殊表现中,确实有一些属于生长发育障碍性的疾病,但也有一些是属于正常变异,如

A.性分化异常

B.家族性矮身材或者高身材

C.巨人症

D.体质性生长延迟

答案:

BD

[解答]本题考点:

生长发育的特殊表现。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取决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的机体在生长速度、成熟类型、最终生长发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多数是属于正常范围,如家族性矮身材或者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延迟等,另一些则是因某些遗传或者内分泌疾病所致,如巨人症、性分化异常、真性性早熟等。

10.解毒过程失效导致中毒的原因有

A.解毒能力耗竭

B.解毒过程产生潜在的有害副产物

C.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D.解毒酶失活

答案:

ABD

[解答]解毒过程失效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有:

解毒能力耗竭,解毒酶失活,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

三、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型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

1.传染病往往由病原体引起,病原体侵入机体的特性包括哪些

A.致病力

B.感染率

C.传染力

D.毒力

答案:

ACD

[解答]病原体侵入机体的特性主要有三个指标:

致病力、传染力和毒力。

2.流行病学的观点有哪些

A.对比的观点

B.多病因论的观点

C.假设的观点

D.概率论观点

答案:

ABD

[解答]流行病学的基本观点或特征:

群体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R是反应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B.AR是指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相比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

C.PAR是指暴露人群的总发病率中特异的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D.RR有很强的病因学意义,而AR则更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

答案:

ABD

[解答]PAR是指总人群而不是暴露人群的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其它说法均正确。

4.样本是

A.总体中的一部分

B.能代表总体的部分观察值的集合

C.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测量值的集合

D.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

答案:

ABC

[解答]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测量值的集合,故ABC正确。

5.以下关于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规律正确的有

A.总面积为100%

B.(μ-σ,μ+σ)的面积为68.27%

C.(μ-1.96σ,μ+1.96σ)的面积为95%

D.(μ-2.58σ,μ+2.58σ)的面积为99%

答案:

ABCD

[解答]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正态曲线下的总面积为1,(μ-σ,μ+σ)的面积为68.27%,(μ-1.96σ,μ+1.96σ)的面积为95%,(μ-2.58σ,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