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597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分析.doc

[1]生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A.结构和功能B.对环境适应能力

C.生命活动规律D.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答案]C

考点:

生理学的概念。

[2]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血液C.组织液D.细胞外液E.细胞内液

[答案]D

考点:

体液的概念及组成

(1)体液(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

(2)细胞外液即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蛛网膜下腔、脑室、脊髓中央管内的脑脊液。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控方式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答案]E

考点:

稳态的特点及稳态的维持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2)稳态主要是依靠负反馈来进行调节的。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调节稳态的三种调节方式。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快B.作用范围局限C.反应速度快而准确

D.作用范围广而且作用时间持久E.作用范围局限而且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D

考点: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

(1)神经调节: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3)自身调节:

简单、幅度小,但对稳态的维持也十分重要。

[5]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E.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全身性体液调节E.局部性体液调节

[答案]C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ACTH分泌增多,而ACTH的分泌受到CRH的控制,而CRH的分泌则受到神经因素的影响。

[6]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的结果。

A.K十平衡电位B.Na十内流和Cl-内流C.Na十内流和K十内流

D.K十外流和C1-外流E.K十外流和Na十内流

[答案]A

考点: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是K十外流的结果(K十的平衡电位),方向为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Na十内流的结果(Na十的平衡电位),方向为内正外负。

[7]()是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

A.反射活动B.动作电位C.神经传导D.肌肉收缩E.腺体分泌

[答案]B

考点:

可兴奋细胞的特点,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的共同特征。

[8]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后,下列哪一个时期兴奋性为零()。

A.超常期B.低常期C.相对不应期D.绝对不应期E.有效不应期

[答案]D

考点:

(1)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分期: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2)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的兴奋性为零。

(3)有效不应期是心肌细胞特有的一个时期。

[9]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

A.极化B.复极C.超射D.超极化E.去极化

[答案]E

考点:

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

(1)三个概念的区别:

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但能使局部发生去极化。

(2)产生动作电位的条件:

阈刺激、阈上刺激。

阈刺激必须使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达到阈电位,才能引起动作电位。

(3)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

[10]正常畜禽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B)状态。

A.固定不变B.相对恒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E.与外界一致

[答案]B

考点:

稳态

[11]正常情况下,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将危及生命。

A.5%B.10%C.30%D.15%E.20%

[答案]C

考点:

血量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12]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答案]E

考点:

红细胞比容的概念

[13]下列哪项不是血清的特点()。

A.含钙离子较少B.缺乏纤维蛋白原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D.含有比血浆更多的清蛋白E.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答案]D

考点: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14]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总渗透压B.钠离子浓度C.胶体渗透压D.氯离子浓度E.电解质渗透压

[答案]A

考点:

渗透压的概念

(1)如果细胞外的渗透压高,则细胞会失水;

(2)如细胞内的渗透压高,细胞将会发生肿胀。

[1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α-球蛋白B.β-球蛋白C.γ-球蛋白D.白蛋白E.纤维蛋白原

[答案]D

考点:

胶体渗透压

(1)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白蛋白组成,而白蛋白来源于肝脏;因此当肝脏的功能受到影响时,白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将使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降低,保水力下降,引起浮肿或腹水;

(2)渗透压主要是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组成,其中晶体渗透压占总渗透压的95.5%,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胶休渗透压占总渗透压的0.5%,主要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平衡。

[16]下列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30%尿素B.5%NaClC.0.85%NaClD.10%葡萄糖E.0.85%葡萄糖

[答案]C

考点:

等渗溶液的概念。

[17]将血沉快的动物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动物的血浆中,与正常情况相比,红细胞的沉降率将()。

A.加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D.先不变后加快E.先不变后减慢

[答案]C

考点: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决定于血浆。

[18]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B.雌激素C.红细胞提取物D.促红细胞生成素E.促肾上腺皮质素

[答案]D

考点: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素,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

A.恶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β型地中海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答案]E

考点:

贫血的原因。

(1)营养性贫血缺铁、蛋白质  小红细胞性贫血;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内因子;

(3)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4)β型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红细胞内珠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

[20]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

A.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T淋巴细胞D.B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

[答案]C

考点:

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具有很强的变形能力和吞噬能力;

(2)嗜酸性粒细胞 有吞噬能力,但无杀菌能力;

(3)嗜碱性粒细胞 无吞噬能力,但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

(4)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 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21]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包括(   )。

A.在止血过程中起作用B.在凝血过程中起作用C.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D.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E.维持正常的血浆晶体渗透压

[答案]E

考点: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血小板参与了止血和凝血;

(2)血小板在纤维蛋白形成前,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而在纤维蛋白形成后则能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3)血小板可粘附在血小板壁上,填补于空白处,起到修补和加固作用。

[2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   )。

A.不能吸附凝血因子B.不易粘附于血管内膜C.使血块回缩出现障碍D.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E.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答案]E

考点:

血小板在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中的作用。

[23]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答案]D

考点: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

[24]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A.氯化钠B.球蛋白C.白蛋白D.抗凝血酶Ⅰ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答案]E

考点:

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包括: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除此之外还有蛋白质C。

[25]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A.血液中加入肝素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D.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E.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

[答案]D

考点:

凝血和抗凝血的措施,硅胶管(光滑表面)使血小板不易粘附和解体,虽然未加入任何抗凝剂,血液可保持液态达72小时以上。

[26]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期B.心室收缩期初期C.等容舒张期初期D.等容收缩期初期E.等容舒张期末期

[答案]E

考点:

心脏泵血过程中瓣膜开放的情况

(1)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开放见于①心房收缩期,即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这一时期;②心室内压力逐渐减小,心室的压力低于心房的时期,即等容舒张期末期;

(2)动脉瓣开放心脏射血期。

[27]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心室收缩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E.快速射血初期

[答案]E

考点:

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心房压力的变化。

 心室的血液流向主动脉的前提是心室内的压力高于动脉的压力,这一动力来源于心室肌的收缩。

当心室开始射血后,心室会继续收缩,心室内的压力会进一步上升。

[28]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A.脉压B.舒张压C.收缩压D.外周阻力E.心输出量

[答案]E

考点:

心输出量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29]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A.回心血量B.每分输出量C.等容积舒张期容积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答案]C

考点:

射血分数和心指数的概念。

[3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A.Na+内流,Cl-外流B.Na+内流,K+外流C.Na+内流,Cl-内流D.Ca2+内流,K+外流  E.K+内流,钙离子外流

[答案]D

考点:

心室肌细胞电生理过程中离子的变化

[31]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呈“全或无”收缩B.心肌是机能上的合胞体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E.心肌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存少

[答案]C

考点: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

由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很长,因此使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在时间上完全分开。

[32]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室性期前收缩时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E.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

[答案]E

考点:

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室性期前收缩后,当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时恰好落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内,因此不能引起心肌的收缩;只有下一次兴奋来时才会引起心肌的收缩。

[33]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增强心室肌收缩力B.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C.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答案]D

考点:

心肌传导性的特点

[34]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

A.窦房结B.心房肌C.心室肌D.浦肯野纤维E.房室结的结区

[答案]A

考点:

心脏的起搏点

[35]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原因是()。

A.心率的变化B.外周阻力的变化C.循环血量的变化D.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答案]D

考点:

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每搏输出量的变化,而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外周阻力。

[36]大动脉弹性降低,()。

A.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B.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下降C.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影响E.只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无影响

[答案]C

考点:

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

(1)搏出量增加 收缩压上升,舒张压略升,脉压上升;

(2)心率增加 收缩压略升,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3)外周阻力 收缩压略升,舒张压升高,脉压下降;

(4)动脉弹性 收缩压上升,舒张压略升,脉压上升。

[37]体循环平均压主要反应()之间的关系。

A.血流量和阻力间的关系B.静脉压与动脉压之间的关系

C.血管容积与血量之间的关系D.回心血量与心肌收缩力之间的关系

E.体循环容量与肺循环容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C

考点:

血管容积与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的题答案不唯一,这样的题一般不会考。

如,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BD)。

A.每搏输出量B.外周阻力C.大动脉弹性D.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E.心率

[38]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机制是()。

A.血流速度快B.动脉血压升高C.收缩期室内压较低D.舒张期室内压较低

E静脉血流阻力下降

[答案]D

考点:

心肌收缩对静脉回流的影响。

[39]下列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流速度较快B.经常处于开放状态C.在骨骼肌中较多见D.管径较真毛细血管稍粗

E.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答案]E

考点:

微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直径通路:

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快,在骨骼肌中多见;

(2)动脉吻合支:

主要起调节体温的作用

(3)真毛细血管网:

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40]右心衰竭的病人常因组织液生成过多而致下肢浮肿,其主要原因是()。

A.淋巴回流受阻B.组织静水压降低C.毛细血管血压增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答案]C

考点:

组织液的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41]大量失血时,为了防止血压的下降,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A.外周阻力降低B.外周阻力增加C.组织液回流增加D.肾脏排出Na+增多E.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答案]B

考点:

血压的调节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弹性;(5)循环血流和血管系统容量比。

当大量失血时,通过增加外周阻力,可以保证血压的稳定。

[42]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代偿反应是()。

A.迷走神经兴奋B.交感神经兴奋C.组织液回收增加D.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E.血浆蛋白和红细胞的恢复

[答案]B

考点:

血压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以保证血压不下降。

[43]下列能使心输出量增加的因素是()。

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B.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C.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

D.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

[答案]D

考点:

心输出量的调节

[44]某患病动物动脉血压升高,血清钠升高,血清钾下降,以下因素中哪一项最有可能?

()。

A.激肽系统激活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

E.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

[答案]B

考点:

醛固酮的作用

[45]在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夹闭家兔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升高的机理是()。

A.降压反射活动加强B.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C.心迷走神经活动加强

D.颈动脉窦受到缺氧刺激E.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升高

[答案]B

考点:

减压反射的基本原理

[46]动物在实验中出现每搏输出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血压降低,分析其原因是()。

A.心率减慢B.后负荷增大C.静脉回流减少D.射血分数降低E.心肌收缩能力降低

[答案]C

考点:

血压的影响因素

[47]长期卧床患者由平卧位突然站立时,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而发生昏厥。

该患者搏出量减少的因素是()。

A.等长自身调节B.异长自身调节C.心交感神经抑制D.心迷走神经兴奋E.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B

考点:

血压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静脉回流的影响)

[48]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可引起的心脏效应是()。

A.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B.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加强

C.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D.心率加快,房室传导速度加快

E.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加快

[答案]D

考点:

乙酰胆碱对心脏的调节作用,阿托品的作用与乙酰胆碱相反。

[49]兔实验安静时给予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引起心率明显增加,房室交界区传导加速。

但若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再给予阿托品,心脏的变化为()。

A心率明显增快B心率明显降低C心率无明显变化D房室传导明显增快

E房室传导明显减慢

[答案]C

考点:

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乙酰胆碱来实现的。

[50]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

A.左心衰B.右心衰C.肺水肿D.高血压E.中心静脉压降低

[答案]B

考点:

肺循环(静脉回流受阻,主要与肺循环受阻有关,而肺循环主要与右心有关)

[51]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后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降压反射活动加强B.降压反射活动减弱C.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D.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抑制作用E.大脑皮层心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答案]A

考点:

心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使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活动加强,其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

[52]两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其中甲患者身高1.5m、体重50kg,体表面积1.4m2,安静时每分输出量4.2L;乙患者身高1.6m、体重68kg,体表面积1.7m2,安静时每分输出量5.1L。

两患者的心指数(C)。

A.甲患者优于乙患者B.乙患者优于甲患者C.相同D.均高于正常E.均低于正常

[答案]C

考点:

心指数的概念

[53]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胸膜腔内负压D.心室舒张的抽吸E.骨骼肌的挤压

[答案]D

考点:

血液充盈

[54]组织液生成主要取决于(  )。

A.毛细血管血压B.有效滤过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血浆晶体渗透压E.淋巴回流

[答案]B

考点:

组织液生成的原理。

[55]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导致水肿,主要原因是(B)。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D.心脏射血减少E.淋巴回流量减少

[答案]B

考点:

组织水肿形成的原因。

[56]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跨肺压B.肺内压+跨胸壁压C.大气压+肺回缩力D.大气压-肺回缩力

E.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答案]D

考点:

胸内压的概念

几点注意:

1.胸内负压的意义:

  

(1)使肺和小气道维持扩张状态,不致因回缩力而使肺完全塌陷,从而能持续地与周围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特别是对壁薄而可扩张性大的腔静脉血管、淋巴管和食管等影响较大。

作用于腔静脉和心脏,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及右心充盈。

尤其是在作深吸气时,胸内压更负,进一步吸收血液回心。

  (3)作用于食管,有利于呕吐反射。

在牛、羊等反刍动物,对食团逆呕入口腔进行再咀爵,也有促进作用。

2.如果胸膜腔破裂,与大气相通,空气将立即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

[57]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

D.胸内压的周期性变化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答案]C

考点:

肺通气的动力

(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大气压和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2)肺通气的原动力:

.呼吸肌的舒缩

[58]下列呼吸形式哪种效率高(.)。

A.浅而慢B.浅而快C.深而慢D.深而快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考点:

呼吸方式的特点

[59]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初和呼气初B.吸气末和呼气初C.呼气初和呼气末

D.呼气末和吸气初E.呼气末和吸气末

[答案]E

考点: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

[60]吸气时发生的变化是()。

A.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不变B.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变小

C.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扩大D.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扩大

E.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变小

[答案]D

考点: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

[61]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B.余气量+肺活量C.余气量+补吸气量D.潮气量+机能余气量

E.肺活量+机能余气量

[答案]B

考点:

肺容量和肺活量的组成。

[62]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B.静脉血C.组织液D.淋巴液E.肺泡气

[答案]E

考点:

氧和CO2在机体内分压的基本情况。

[63]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肺泡膜的通透性D.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答案]B

考点:

气体交换的基本原则

[64]氧离曲线右移可由于()。

A.pH值增大B.pH值降低C.温度降低D.CO2张力降低E.2,3-二磷酸甘油酸降低

[答案]B

考点:

CO2、pH.、2,3-二磷酸甘油酸和温度对氧离曲线的影响

(1)pH值降低,酸度增大,有利于氧的解离;

(2)2,3-二磷酸甘油酸能与血红蛋白结合,有利于氧的分离。

[6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分子HB可结合2分子O2B.O2与HB的结合是一种氧合作用

C.HB和O2的结合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D.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O2的量叫氧含量 E.100ml血液中HB结合O2的最大量叫氧容量

[答案]A

考点:

HB与O2的结合,一分子的HB可与4O2分子结合。

[66]下述关于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溶于血浆B.作为碳酸氢盐C.和血红蛋白结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