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07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docx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袁佩佩、张婷婷、张文锦

 

组号:

一组

指导教师:

王连山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3年09月16日

 

1引言3

1.1编写目的3

1.2背景3

1.3定义3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4

2.1要求4

2.2硬件设备4

2.3 软件环境5

2.4目标5

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5

2.6评价尺度5

3对此系统的分析6

3.1简介6

3.2系统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6

3.2.1业务流程6

(1)管理员登录6

(2)用户登录6

(3)图书管理6

(4)用户管理7

(5)用户信息查询7

(6)退出7

(7)图书信息的管理7

(8)图书进/出库的管理7

(9)用户信息管理7

(10)用户借阅情况管理7

3.2.2功能描述7

3.2.3功能组成8

3.3系统开发人员9

3.4设备9

4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9

5用户使用方面的可行性10

6结论10

7.人员配置10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图书馆陈旧的管理手段给读者和图书管理的很多操作上的不方便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可解。

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

1.2背景

A.开发软件名称:

图书管理系统

B.项目开发者:

10计算机软件一组

用户:

宿迁经贸学院图书管理部

C.项目与其它软件、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系统上以MicrosoftVisualC#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为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是采用Access为开发软件的数据库服务程序。

1.3定义

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案效益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本项目要开发的是基于局域网和互联网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一个将各种图书管理和服务功能集成起来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和服务的效率。

2.1要求

A.主要功能:

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和用户(读者,借阅者等)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和统计等管理。

B.性能要求:

方便快捷有效的完成借阅、查询等各项操作、录入数据完整性和合法性、校验程序高,查询速度快。

保证信息的正确和及时更新。

C.系统的输出/输入:

图书库存情况、学生图书借阅情况;新书入库、读者图书借阅信息、用户数据添加

D.安全与保密要求:

只有拥有高级权限的管理和维护人员才能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管理,一般用户只能查看图书信息和借阅情况,系统还具有一定保护机制,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修改原始记录。

同时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定时的备份,防止系统数据丢失。

2.2硬件设备

(1)服务器端:

处理器:

IntelPentiumIV2.0GHz或更高;内存:

256MB;硬盘空间:

160GB;显卡:

SVGA显示适配器;

(2)客户端:

处理器:

IntelPentium166MX或更高;内存:

32MB;硬盘空间:

10GB;显卡:

SVGA显示适配器。

(3)打印机和扫描仪等。

2.3 软件环境

(1)服务器端:

操作系统:

WindowsXP;网络协议:

TCP/IP;Web服务器:

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5.0;数据库:

MicrosoftAccess;浏览器:

InternetExplore5.0;

(2)客户端:

操作系统:

WindowsXP;网络协议:

TCP/IP;浏览器: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5.0。

2.4目标

可以对读者的编号信息进行管理,记录读者借阅情况,设定用户权限。

对每一种图书信息情况清晰记录和节省人力与设备费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成本可行:

成本低,效益>成本

技术可行:

有技术可完全承担开发任务;

操作可行:

软件能被工作人员快速接受。

法律可行:

所使用工具和技术及数据信息不违反法律。

2.6评价尺度

各项功能的优先次序、费用的高低、寿命的长短、开发时间的长短及使用中的难易程度等

3对此系统的分析

这里的现有系统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是一个机械系统甚至是一个人工系统。

分析此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建议中的开发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3.1简介

在图书管理的终端是安装了Windowsxp的PC机,随时向服务器传送数据,当需要对数据库中基本信息进行添加、查询、更改、删除操作时,图书管理人员可以以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进行以上操作,终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将数据更新至数据库,并显示在终端的屏幕上,非管理员只能进行查询操作,无权对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添加操作。

3.2系统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

3.2.1业务流程

(1)管理员登录

管理员只需要填写姓名和密码就可以完成登录操作,就可以进行对读者用户信息和图书信息的管理。

(2)用户登录

用户只需要填写姓名和密码就可以完成登录操作,就可以进行对历史借阅记录查询及还书时间提醒

(3)图书管理

本页面主要是对图书方面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在此页面登记每天的图书信息、借阅等情况。

(4)用户管理

本页面主要是对用户方面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在此页面登记每天的用户信息、借阅等情况。

(5)用户信息查询

用户可以进行对历史借阅记录查询及还书时间提醒

(6)退出

退出系统。

(7)图书信息的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在内进行图书的修改、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以便有效进行对图书的管理。

(8)图书进/出库的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在此记录书籍进/出库日期、出版社、书名登记等信息。

(9)用户信息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在内进行用户的修改、删除、更新、查询等操作,以便有效进行对用户信息的管理。

(10)用户借阅情况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在内进行用户借阅情况查询及书籍是否归还情况等信息。

3.2.2功能描述

本图书管理系统应提供简单、层次关系明了、清晰的操作界面,使用户一目了然。

尽可能的为用户的录入、查询等功能操作提供方便。

在设计该系统时,应尽可能的贴近学生,便于用户操作。

系统在实现上应该具有如下功能:

1.系统要求管理员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2.系统应提供查询功能,以方便管理员对用户基本信息的查询及借阅情况信息的查询。

3.系统还应具有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基本信息的功能。

4.系统应该实现对图书管理、用户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情况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用户借阅情况的管理。

3.2.3功能组成

3.3系统开发人员

项目小组:

袁佩佩、张婷婷、张文锦

3.4设备

PC1台(内存:

2G;硬盘空间:

500GB)

4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该系统能够提供友好的用户环境,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地减少;

具有良好的运行效率,方便用户系统地、高效地、有序地对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

5用户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均有一定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维护员由计算机的专业人员担任,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本系统的使用培训。

经过简单培训人员就会熟练使用本软件。

6结论

由于技术,操作都有可行性,所以可以进行开发。

7.人员配置

在考虑各种软件开发资源时,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如何合理地配备人员,也是成功地完成软件项目的切实保证。

所谓合理地配备人员应包括:

按不同阶段适时任用人;恰当掌握用人标准。

合理地配备人员包括:

对不同的开发活动指派不同的人员,并明确指出对各类人员的要求。

配备人员的原则:

重质量:

软件项目组不仅需要足够的人,更需要业务和技术水平高的人;

重培训:

培养所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有效解决人员问题的好方法;

双阶梯提升:

人员提升应分别按技术职务和管理职务进行,不能混在一起;

一个软件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一个恒定的人员配备,避免出现前中后期因人员分配问题带来的各种不必要的麻烦,和分工不均,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等各种问题。

层次式小组是把参加开发项目的软件人员按任务的工作阶段划分成若干个专业小组。

要开发的软件产品在每个专业小组完成阶段加工(即工序)以后,沿工序流水线向下传递。

例如,分别建立计划组、需求分析组、设计组、实现组、系统测试组等。

各种文档资料按工序在各组之间传递。

我们所做的是层次结构的课题,也可以这样把项目按功能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把子项目分配给基层小组,由基层小组完成,与我们的设计及开发高度吻合。

综合以上叙述,经项目组人员审议决定我小组适合层次式人员分配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