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10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及《关于做好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晋教高[2011]12号)文件精神,我院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决定将推荐现代中药技术专业申报“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2011-2012年将重点建设该专业,培养面向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事中药生产现场管理、过程控制、验证管理、放行管理、GMP认证管理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提升其服务医药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院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颁布,提出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全面提高中药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

2008年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中药制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指标控制”三者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强调了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国家《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布置中,提出了“把医药产业打造成产业新支柱”的战略构想。

“十二五”期间,山西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晋药战略”。

近期,我院对山西省中药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约有50%以上未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且数量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中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步伐。

新一轮GMP的认证,将建立全员参与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预计未来5年内,山西省14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需增加约1500名中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现状

依据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对中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成功申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要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办学基础扎实,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1.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专业2002年9月首届招生69名,至2011年7月毕业生总数达1300多人,现有在校生334人。

毕业生主要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制药生产管理和质量检测、质量控制、验证管理等工作。

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85%以上,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上升到98.7%,企业满意率均达95%以上。

近五年,已有12名毕业生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有18名学生考取公务员或村干部,有百余名学生成为企业中高层干部。

2.师资队伍在国内富有影响力本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3名,聘请8名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9.2%;获得硕士学位教师7名,占专业教师总数53.8%;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名,3名教师入选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库。

现代中药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于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全国医药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学团队。

3.课程建设成绩斐然近5年来,专业教师主编教材6部,参编教材8部,其中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4.实验实训条件满足专业需要本专业建设有中药制药实训基地和药品检测实训基地,现有实训仪器设备956件(台),总值775.22万元;拥有太原晋阳制药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山西旺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中成药试制工、中药质检工等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实训条件。

5.教科研成果显著近5年,专业教师主持2项省级科研攻关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4项山西省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项目,7项校内课题;与企业合作研发新药1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论文35篇。

本专业学生在2009、2011年度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分别取得个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一名,并分别获得团体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6.社会服务取得成效近五年,该团队成员为我省培训中药生产技术人员约6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1500多人次,执业药师考前培训2600多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约1100人次;3名教师2次参与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检查;4名教师先后3次为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考核“中药调剂员”共400余人;2名教师作为评委参加太原市药学会组织的“同仁堂杯”中药鉴定、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职工技能)大赛。

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山西中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专业建设虽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内容与制药企业生产要求不完全匹配;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能适应药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等。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思路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专业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探索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培养服务山西省医药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的中药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发展目标

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将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整体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校企业有效对接。

建设5个密切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运用机制和制度,与企业合作举办1个“订单班”,构建“1+2”型“OP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5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5门核心课程校编教材,开发5门核心课程教学课件和100分钟教学录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按照中药制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以及该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专业技能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

2.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通中高人才培养通道。

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制定与中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5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5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中高职教育的有序衔接。

3.建立校企联动实践基地,强化职场氛围育人环境。

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实施在校办工厂(太原晋阳制药厂)进行校内实践教学2周,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4周,学校专业教师协助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通过真实的岗位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

4.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企业联动教学。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每年举办一次由企业人员参与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专业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5.完善师资培养评聘制度,优化德技双馨教学团队。

每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30天以上,每年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至少2次、邀请行业专家或学者至少举办2次讲座,每年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至少5人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指导承担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学学时比例达到45%以上;每年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或技术咨询至少1次。

通过外引内培,到2013年,“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8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65%以上;建立起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专兼职“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6.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两年内完善由建立制药单位、医药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保证专业建设质量。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在中药制药及相关企业从事制剂生产、质量控制、车间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发展内容

(一)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对接

1.依托医药企业,构建“1+2”型“OP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由专业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充分调研,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并实施“1+2”型“OP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是指基本素养,“2”是指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1+2”型即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素养、沟通交流、互助协作等与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培养。

采用订单式(O)培养为源头、项目递进(P)为途径和双证书结合(C)为标准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企业订单”。

1~5学期以校内实施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教育为主,第五学期到订单企业进行1个月生产性实训;第6学期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2)“技能递进”。

把制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贯穿到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教学中,采用由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由模拟仿真到生产性实训,使各技能实训之间既保持独立,又具有连续和层层递进的关系。

(3)“双证书制度”。

学生毕业前取得学校毕业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引进企业实践合格证书,企业实践合格证书是学生在学习专业主干课程时,前期在学校学习实践,后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按GMP要求在企业进行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考核,并发放企业实践合格证书。

2.依据药品标准和生产规范,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药品生产GMP要求及该专业学生所对应的中药试制工、制剂检验工、中药质检工等职业鉴定要求,与企业合作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包括培养职业素质的公共课程(《英语》等课程)、培养基本技能的职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等课程)和培养专业技能的职业技术课程(《空气洁净技术》等课程)。

以“知识够用,技能过硬”,技能由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序化课程内容,强化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制药企业对岗位人员能力的要求。

专业技能汇总、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见表1、表2。

表1现代中药技术专业技能汇总

类别

职业技能

技能递进

课程名称

标准

证书

要求

专项技能

单项

技能

中药饮片鉴别

 

单项技能

 

综合技能

中药饮片鉴定技术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中国药典》

《药品标准》

企业实践合格证书

药用辅料检测

药用辅料及其管理

药用辅料管理

制药用水生产

制药用水生产及管理

制药用水管理

洁净区环境监测

空气洁净技术

中药饮片制备及质量控制

中药炮制技术

中间品制备及质量控制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中药非无菌制剂生产及管理

非无菌药品生产及管理

中药无菌制剂生产及管理

无菌药品生产及管理

成品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中药制剂质量检测技术

生产资料汇总

GMP实施技术

表2专业对应岗位(群)及其能力

序号

岗位(群)

职业技能

课程设置

1

验收岗位

中药饮片识别

中药饮片鉴定技术

2

取样,药用辅料检测、管理

药用辅料及其管理

3

取样、药品包装材料检查、管理

药品包装材料及其管理

4

制水岗位

纯化水、注射剂用水的制备及其管理

制药用水生产及管理

5

前处理

中药饮片制备

中药炮制技术

6

中药提取、精制、浓缩、干燥

非无菌药品生产与管理

GMP实施技术

7

称料、粉碎、过筛、混合

8

丸剂塑制

配料、炼蜜、合坨、制丸、整丸

9

制粒

配料、制粒、干燥、整粒

10

压片

压片

11

包衣

制浆、包衣

12

胶囊充填

胶囊充填

13

软胶囊滴制

软胶囊滴制

14

口服液灌封

配料、灌装、封口

15

栓剂灌封

配制、灌封

16

软膏灌封

配制、灌封

17

注射液调配

配液

无菌药品生产与管理

GMP实施技术

18

注射液灌封

灌装、封口

19

注射剂灭菌

灭菌

20

内包装岗位

铝塑包装、蜡丸包装、塑瓶包装、药用复合膜包装

非无菌药品生产与管理

无菌药品生产与管理

GMP实施技术

21

外包装岗位

装盒、贴标签、封口、打码

3.开发教学资源,突出专业特色

按照制药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现状和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制定5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5本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并将制药企业文化、新工艺、新技术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结合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和职业技能要求,制定技能标准等,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中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制药企业用人要求,与企业合作制定与中职教育衔接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内容,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技能标准,序化课程结构与内容,开发核心课程教学课件,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知识的应用,探索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学生家长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进一步探索合格中职生直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制度,为中职教育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

(三)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校企联动实践育人

校企联合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太原晋阳制药厂)的设备和技术,将《制药用水生产及管理》、《空气洁净技术》、《非无菌制剂生产与管理》等课程的部分实践教学在“校办工厂”(太原晋阳制药厂)组织教学。

在第五学期组织学生到山西旺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4周生产性实训,由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将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岗位训练,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四)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深化课岗融合

根据制药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各岗位要求,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各任务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每年举办一次学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专业技能比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力量和一线人员的技术管理经验服务于学生,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深化课岗融合。

(五)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制药生产管理等方面讲座,使教师及时了解制药发展状况;将每年到企业实践30天以上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并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行政权依据。

采用传帮带、教师进修学习、培训、学历提高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素质教学团队。

(六)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建立人才培养第三方评价

2012年建立由制药企业、医药行业、学生及其家长、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毕业生毕业五年以上的发展情况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专业教学质量。

2013年分析教学过程、毕业生就业情况、专职教师学习实践等内容,为教学质量管理、考核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和实施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七)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按照理念上超前于企业,标准上接轨于企业的原则,在GMP仿真车间和药品质量检测中心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购置120万元的仪器设备,使学校的仪器设备的更新与企业同步,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实训、技术服务、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

(八)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专业群建设

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支撑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等专业建设。

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群,使专业群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引领全国制药类专业的快速发展。

四、改革举措

(一)专业建设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程教学内容与制药企业生产要求不完全匹配。

2.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能适应药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

3.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采取的主要办法

1.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

(1)与多家企业联合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中药制剂生产要求和药品标准设置课程,构建从制药环境、制药用水、原料药鉴定、饮片制备、制剂生产、成品检测等9个模块,形成特色显明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与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将药品生产规范和药品标准贯穿到中药制药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将《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内容与GMP实施及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组《药用辅料及其管理》、《制药用水生产及管理》、《空气洁净技术》、《无菌药品生产及管理》和《非无菌药品生产及管理》等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强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使教师掌握企业一线技术,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学生实验实习,并将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渗透到教学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3.建立密切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管理运用机制和制度,开设“订单班”,学生到订单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为企业培养后备力量;教师到企业实践,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培训企业员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协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作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五、绩效考核指标

(一)建立5个密切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二)构建“1+2”型“OPC”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8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在本专业实施。

(三)校企合作编写5本“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

(四)开发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件,制定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技能考核标准,开发教学虚拟软件,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五)制定出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本专业实施。

(六)建设一支专兼职“双师”素质优秀教师团队,“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8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45%以上。

(七)学生毕业率达95%以上,首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0%以上。

六、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一)建设进度(详见表3)

表3建设进程表

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

建设内容

第一阶段

2011年10月3日至10月14日

1.学院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2.系成立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项目工作小组

3.由专业负责人任组长,召开专业建设论证会,围绕专业建设工作任务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积极申报该项目,完成项目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

2011年10月15日至2011年10月31日

1.小组成员到中药制药企业进行调研

2.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第三阶段

2011年11月至

2012年2月

1.小组成员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

2.与三家医药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3.制定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

2012年3月至

2012年8月

1.编写2本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课件、制定技能考核标准等,建设与完善教学资源库

2.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第五阶段

2012年9月至

2012年10月

总结前期工作,迎接中期检查。

第六阶段

2012年11月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相关内容进行研讨,并对方案进行修订

第七阶段

2012年12月至

2013年7月

1.选择试点班级进行改革试点

2.编写3部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课件、制定技能考核标准等,建设与完善教学资源库

3.与两家医药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4.实施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八阶段

2013年9月至

2013年12月

总结完善专业建设相关资料,在全院相关专业推广实施,迎接验收

(二)经费预算(详见表4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领导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二)政策保障

学院开辟绿色通道,就专业建设所需的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实训室建设等硬软件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取得建设成效的项目,其待遇等同于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给予建设团队奖励,在课程建设、教师进修、职称晋升、岗位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三)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建设项目计划书》、《专业建设负任人考核办法》、《教师培训进修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和运作。

明确项目各阶段建设目标和监测指标,责任到人,确保项目按期实施。

2.制定《专业建设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加强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3.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四)经费保障

资金支持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保障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学校对专业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作了详细的规划,对投入经费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每年都在年度预算中确保项目建设经费。

表4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经费来源及预算

建设内容

具体内容及经费预算

具体内容

经费预算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地方财政

(万元)

行业企业

(万元)

其他

(万元)

总计

(万元)

240.0

0

0

-

240

制度建设保障

相关制度文件汇编

3.0

0

0

-

3.0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5个深度融合校外实训基地

7.0

0

0

-

7.0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中药前处理实训室

切药机1台

5.0

0

0

-

120.0

炒药机1台

5.0

0

0

-

超纯水机1台

2.0

0

0

-

低温离心机1台

3.0

0

0

-

中药液体制剂实训室

洗瓶机1台

20.0

0

0

-

烘箱1台

20.0

0

0

-

配液系统1套

5.0

0

0

-

安瓿灌封机

20.0

0

0

-

口服液灌封轧盖机

20.0

0

0

-

中药固体制剂实训室

软胶囊轧丸机

沸腾干燥机

13.0

0

0

-

7.0

0

0

-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企业调研

4.0

0

0

-

19.0

行业企业专家论证

4.0

0

0

-

中高职衔接的理论研究及制度建立

1.0

0

0

-

制定5门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