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2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6gC2H5OH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A

B.4.48L(标准状况)H2和CO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1NA

C.1L0.5mol/L的Na2S溶液中含S的粒子数目等于0.5NA

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质量增重128g,则转移电子数目大于4NA

【答案】CD

【详解】A.C2H6O可能为乙醇,也可能为甲醚,若为乙醇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一定为8NA,若为甲醚含有共价键键的数目一定为8NA,A项正确;

B.标况下4.48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1mol氢气和1molCO均消耗0.5mol氧气,故0.2molH2和CO的混合物燃烧消耗的氧气为0.1mol,分子为0.1NA个,B项正确;

C.硫离子水解生成硫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阴离子数目增加,所以1L0.5mol⋅L−1Na2S溶液中含S粒子数目大于0.5NA,C项错误;

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上电极反应为Cu2++2e−=Cu,故当阴极质量增重128g即有2mol铜析出时,转移电子为4mol即4NA个,D项错误;

答案选CD。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示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将盛有NO2的密封玻璃容器放入冷水中,颜色变浅:

2NO2

N2O4

B.用铝筷摩擦浸泡在NaCl溶液中变黑的银器(黑色物质为Ag2S),银器很快恢复银白色:

Ag2S+2NaCl===Na2S+2AgCl

C.氯化亚铁溶液遇铁氰化钾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3FeCl2+2K3[Fe(CN)6]===Fe3[Fe(CN)6]2↓+6KCl

D.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溶液从黄色变为蓝绿色:

2FeCl3+Cu===2FeCl2+CuCl2

根据题表示反应颜色变化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颜色变化,运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

【详解】A.2NO2

N2O4为放热反应,将盛有NO2的密封玻璃容器放入冷水中,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向生成无色N2O4的方向移动,颜色变浅,A项正确;

B.铝和Ag2S在氯化钠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铝做负极,表面有硫化银

银器做正极,硫化银被还原成银,银器由黑色很快恢复银白色,B项错误;

C.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带有特征颜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3FeCl2+2K3[Fe(CN)6]===Fe3[Fe(CN)6]2↓+6KCl,C项正确;

D.黄色的铁离子有强氧化性,与铜单质反应生成绿色的亚铁离子和蓝色的铜离子,溶液从黄色变为蓝绿色,D项正确;

5.S2Cl2和SCl2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已知:

①S2

(1)+Cl2(g)

S2Cl2(g)△H1=xkJ/mol

②S2Cl2(g)+Cl2(g)

2SCl2(g)△H2=ykJ/mol

③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S-S

S-Cl

Cl-Cl

键能/kJ/mol

a

b

c

A.SCl2的结构式为C1-S-ClB.S2Cl2的电子式为:

C.y=2b-a-cD.在S2

(1)+2Cl2(g)

2SCl2(g)的反应中,△H=(x+y)kJ/mol

【答案】C

【详解】A.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S应该形成两个共价键,Cl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以SCl2的结构式为C1-S-Cl,选项A正确;

B.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S应该形成两个共价键,Cl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以S2Cl2的结构式为C1-S-S-Cl,根据此结构式得到对应的电子式为:

,选项B正确;

C.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根据上面给出的SCl2和S2Cl2的结构式,反应②S2Cl2(g)+Cl2(g)

2SCl2(g)的焓变△H2=y=a+2b+c-4b=a+c-2b,选项C错误;

D.反应①加上反应②可以得到:

S2

(1)+2Cl2(g)

2SCl2(g),所以该反应的焓变为△H=(x+y)kJ/mol,选项D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化合物中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有如下规律:

原子的成键个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计算出原子应该形成的共价键数以后,可以书写化合物的结构式,注意应该是成键多的原子在中间,成键少的在边上。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H2O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H2S溶液中通入O2

溶液变浑浊

氧化性:

O2>

S

C

向等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溶液

前者红色更深

NaHCO3>

Na2CO3

D

取少量某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不含NH4+

 

A.AB.BC.CD.D

【详解】A.原溶液中可能含铁离子,应先加KSCN、后加过氧化氢检验亚铁离子,A项错误;

B. 

H2S溶液中通入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则氧化性:

S,B项正确;

C.等浓度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后者水解程度大,碱性强,所以后者红色更深,水解程度NaHCO3<

Na2CO3,C项错误;

D.在加热的条件下,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如果不加热,生成的物质为NH3·

H2O,不会逸出氨气,则向某溶液加入NaOH,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也可能含有NH4+,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在加热的条件下,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如果不加热,生成的物质为NH3·

H2O,不会逸出氨气。

7.伏打电堆由几组锌和银的圆板堆积而成,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着几张盐水泡过的布。

如图所示为最初的伏打电堆模型,由八组锌和银串联组成的圆板堆积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发生的反应为析氢腐蚀

B.电池长时间工作后,中间的布上会有白色固体颗粒生成,该固体颗粒为Ag2O

C.当电路中转移0.1mol电子时,消耗锌板的总质量为26g

D.该伏打电堆工作时,在银板附近会有Cl2放出

根据题中伏打电堆模型可知,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运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

【详解】A.电解质溶液是食盐水,不是酸性环境,则该电池发生的反应为吸氧腐蚀,A项错误;

B.根据电池总反应2Zn+O2+2H2O=2Zn(OH)2可知电池长时间工作后,中间的布上出现白色固体颗粒应是Zn(OH)2,B项错误;

C.负极反应为Zn−2e−=Zn2+,转移电子0.1mol时,一组锌消耗的质量为0.05mol×

65g/mol=3.25g,八组锌消耗的总质量为3.25g×

8=26g,C项正确;

D.银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不会有氯气放出,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发生析氢腐蚀。

8.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所示装置可制备氢氧化亚铁

B.图2所示装置可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

C.图3所示装置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D.图4所示装置与操作可除去苯中的苯酚

【详解】A、苯隔绝空气,氢氧化钠的胶头滴管深入液体中再挤出,都可以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正确,不选A;

B、铜连接电源的正极做阳极,铜失去电子生成铜离子,溶液中的氯离子不放电,错误,选B;

C、氨气溶于水,使烧瓶中气压减小,气球膨胀,所以正确,不选C;

D、苯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且不互溶,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溶于水中,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正确,不选D。

故答案选B。

9.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869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所示。

A.甲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

B.原子半径比较:

甲>

乙>

Si

C.原子序数:

甲-Ca=1

D.推测乙的单质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

根据题中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可知,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

【详解】A. 

甲为Ga,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A项正确;

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比较:

Si,B项正确;

C. 

甲为Ga,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原子序数为31,Ca原子序数为20,原子序数:

甲-Ca=11,C项错误;

D.乙为Ge,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可用作半导体材料,D项正确。

【点睛】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的元素可用作半导体材料,如Si、Ge。

10.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O3-+3HSO3-=3SO42-+Cl-+3H+。

己知该反应的速率随c(H+)的增大而加快。

右图为用ClO3-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v-t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所致

B.纵坐标为v(Cl-)的v-t曲线与图中曲线完全重合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3-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

D.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少

A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增大,A正确;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Cl-)=v(ClO3-),B正确;

C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应为t1-t2时间内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量,C错误;

D项,在反应的后期由于反应物浓度减小,所以导致反应速率开始降低,D正确。

11.类推(类比迁移)的思维方法可以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

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

下列类比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Fe3O4根据化合价规律可表示为FeO•Fe2O3,则Pb3O4也可表示为PbO•Pb2O3

B.CaC2能水解:

CaC2+2H2O=Ca(OH)2+C2H2↑,则Al4C3也能水解:

Al4C3+12H2O=4A1(OH)3↓+3CH4↑

C.Cl2与Fe加热生成FeCl3,则I2与Fe加热生成FeI3

D.SO2通入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则SO2通入Ba(NO3)2溶液也不产生沉淀

【详解】A.Fe3O4中的Fe的化合价可以认为是+2,+3,则表示为FeO•Fe2O3,但是Pb常见的化合价为+2、+4,则Pb3O4应表示为2PbO•PbO2,A错误;

B.水解反应为物质与水电离出来的H+和OH-结合的反应,Al4C3中的Al与OH-结合生成Al(OH)3,C与H结合生成甲烷,化学方程式为Al4C3+12H2O=4A1(OH)3↓+3CH4↑,B正确;

C.碘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弱,只能将Fe氧化成+2价,则I2与Fe加热生成FeI2,C错误;

D.SO2通入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是因为弱酸不能制取强酸,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溶液呈现酸性,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将SO2氧化成SO42-,会生成硫酸钡沉淀,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类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推测,Pb的化合价为+2、+4价,其氧化物为PbO、PbO2两种和铁的不同。

12.由相同金属电极及其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组成的电池称为浓差电池,电子由溶液浓度较小的一极流向浓度较大的一极。

如图所示装置中,X电极与Y电极初始质量相等。

进行实验时,先闭合K2,断开K1,一段时间后,再断开K2,闭合K1,即可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不正确的是

A.充电前,该电池两电极不存在电势差

B.放电时,右池中的NO3-通过离了交换膜移向左池

C.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0.1mol电子时,两电极的质量差为10.8g

D.放电时,电极Y为电池的正极

由题意可知,本题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运用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分析。

【详解】A.充电前,左右两池浓度相等,则两极不存

电势差,A项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形成原电池时X为负极,Y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右池中的NO3-通过离了交换膜移向左池,B项正确;

C.当外电路通过0.1mol电子时,阳极有0.1molAg被氧化,而阴极析出0.1molAg,质量都为10.8g,则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1.6g,C项错误;

D.放电时,右池硝酸银浓度较大,则电极Y为电池的正极,D项正确;

【点睛】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移向正极。

13.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O2(g)ΔH>

0。

实验测得:

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

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容器

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

L-1)

c(NO2)

c(NO)

c(O2)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

0.6

0.2

0.3

0.5

0.35

A.反应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

总压强之比为1∶1

B.反应达平衡时,容器Ⅱ中c(O2)/c(NO2)比容器Ⅰ中的大

C.反应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大于50%

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

T1

【答案】D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运用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及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详解】A.

化学平衡常数

,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时I中气体总物质的量=1L×

(0.2+0.4+0.2)mol/L=0.8mol,恒容恒温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如果平衡时I、II中压强之比为4:

5,则II中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II中开始时浓度商=

,则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和增大,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小于4:

5,A项错误;

B.如果II中平衡时c(NO2)=c(O2),设参加反应的c(NO2)=xmol/L,则0.3−x=0.2+0.5x,x=

平衡时c(NO2)=c(O2)=

mol/L,c(NO)=0.5mol/L+

mol/L=

mol/L,II中

,说明II中平衡时应该存在c(NO2)>

c(O2),容器I中c(O2)/c(NO2)=1,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Ⅱ中c(O2)/c(NO2)小于1,则比容器Ⅰ中的小,B项错误;

C.如果III中NO和氧气完全转化为二氧化氮,则c(NO2)=0.5mol/L,且容器中还有c(O2)=0.1mol/L剩余,与I相比,III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和氧气之和所占体积比大于50%,则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小于50%,C项错误;

D.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O2),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正c2(NO2)=k逆c2(NO)⋅c(O2),且k正=k逆,则c2(NO2)=c2(NO)⋅c(O2),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该温度下的K大于0.8,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T2>

T1,D项正确;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

14.图1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2)C、D、E、G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二元化合物X是含有元素A的18电子分子,3gX(g)在25℃101kPa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QkJ的热量,写出表示X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设计实验用图2所示装置证明元素A、B、F的非金属性强弱(其中溶液b和溶液c均足量)。

①溶液b为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ⅣA族

(2).S2->

O2->

Na+>

Al3+(3).C2H6(g)+7/2O2(g)===2CO2(g)+3H2O(l)ΔH=-10QkJ/mol(4).饱和NaHCO3溶液(5).SiO32-+CO2+H2O===H2SiO3↓+CO32-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离子半径大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元素周期律、离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分析。

【详解】

(1)由图1分析可得,A为C,B为N、C为O、D为Na、E为Al、F为Si、G为S,因此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故答案为:

第三周期第ⅣA族;

(2)电子层越多,离子半价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S2->

Al3+,

S2->

Al3+;

(3)二元化合物X是含有元素A的18电子分子,X为C2H6,3gX(g)在25℃101kPa下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QkJ的热量,则X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

O2(g)===2CO2(g)+3H2O(l)ΔH=-10QkJ/mol;

C2H6(g)+

(4)①证明元素A、B、F的非金属性强弱,则应用A、B、F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其相应盐进行反应来验证,因此溶液a和b、c分别为HNO3、饱和NaHCO3、Na2SiO3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溶液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c中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

SiO32-+CO2+H2O===H2SiO3↓+CO32-。

15.电镀行业产生的酸性含铬废水对环境有污染,其中所含的Cr(Ⅵ)是主要污染物,可采用多种处理方法将其除去。

查阅资料可知:

①在酸性环境下,Cr(Ⅵ)通常以Cr2O72-的形式存在;

②Cr2O72-的氧化能力强于CrO42-;

③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Fe3+

Fe2+

Cr3+

开始沉淀的pH

1.9

7.0

4.3

沉淀完全的pH

3.2

9.0

5.6

Ⅰ.腐蚀电池法

(1)向酸性含铬废水中投放废铁屑和焦炭,利用原电池原理还原Cr(Ⅵ)。

下列关于焦炭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作原电池的正极 b.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c.表面可能有气泡产生

Ⅱ.电解还原法

向酸性含铬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以Fe为电极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生成排出,从而使废水中铬含量低于排放标准。

电解装置如图1所示。

(2)A极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___极,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电解开始时,B极上除了发生产生H2的反应外,还有少量Cr2O72-在B极上直接放电,该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同时,通电时间(t)与溶液中铬元素去除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由图可知,电解还原法应采取的最佳pH范围为____(填字母代号)。

a.2~4      b.4~6      c.6~10

②解释曲线Ⅰ和曲线Ⅳ去除率低的原因:

【答案】

(1).ac

(2).正(3).Fe-2e-===Fe2+(4).Cr2O72-+14H++6e-===2Cr3++7H2O(5).b(6).曲线Ⅰ的pH较小,此时Cr(Ⅵ)被还原生成的Cr3+难以生成Cr(OH)3沉淀,仍以Cr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