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30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共分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面值。

第二课时学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换算,明确:

1元=10角,1角=10分。

第三课时让学生模拟购物,体验购物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付钱。

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样想法:

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

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所以我大胆地进行了创新,下面把我将对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

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

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

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钢笔,23元的转笔刀,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为下一步的购物游戏奠定了基础。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一副存钱的图片,利用问题:

图片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来引导学生学会存钱,学会如何合理地花钱。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太活跃了,导致纪律有些差。

2、在购物游戏中虽然学生大部分都挺活跃的,但有的学生把小组里所有的货物都买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没买,虽然我在这个过程中把每一个组都问了一遍,帮助一些不动的同学买到了物品,但这也暴露出了问题。

如何才调动起这一部分人的主动性呢?

这将是我以后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由于时间关系,结束时太仓促,没有引导学生说,而是自己说了出来。

4、自身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今天是第一课的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第一、教学认识人民币及分类

1、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以党的生活经验。

于是我设计让“同学们把认识的人民币悄悄的告诉你的同桌。

”同学们在互相说的时候钱都乱了。

然后,我给他们创造一个当小班长的机会,同学们很高兴当小班长,激起他们对人民币分类的兴趣,自发开动脑筋分起来。

2、根据他们分类的情况:

一、纸币和硬币,以制作的材料来分的。

二、元、角、分,以单位来分的,分完后我以“我们认识元这个大家族的成员”为切入点来一一认识人民币,主要从颜色、面值、大小、新旧版几方面来辨认。

最后,以2元和20元为例来验证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

3、针对重点设计练习:

本节课的练习我没有单独设计,是边授新课边练习,在同学们认识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买泡泡糖、小刀和本子,让学生在买东西时训练他们认钱、数钱的能力。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口、手、脑并用,达到了较好的强化效果。

第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我从练习中导入买泡泡糖2角,让学生摆出2角钱,学生有摆一张2角的,有摆2张1角的,从中让学生理解2个1角是2角。

买小刀同样让学生摆出小刀的价格5角,生的方法很多,但归纳时让学生明白5个1角是5角。

买本子时,提问“谁知道怎样付钱?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来付钱,有的同学说我付10角,有的说我付1元,这样老师都予以肯定,并告诉大家1元=10角,这一信息再让全班同学大声读出来。

虽然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的小结不可忽视。

我指出10个1角就是1元。

这样加深对元角分之间进率的理解。

第三、我的教龄尚短,经验不足。

教学中有很多不到位,尤其是时间的安排我觉得不够合理,以至后面的几道闯关题没来的及出示,加之我有点怯场致使语言不够精炼连贯,以至于课堂没有预想的顺利。

从本课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参与率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

反思整节课,我感悟到这节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教学认识1元和元以下人民币人事时,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

“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我立刻抓住机会提问:

“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小学教学中强调进行学科整合。

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有很浓的生活味和活动味,但又得上出数学味。

本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有效地进行了科学的整合,设计了“羊村运动会”为主线,把人民币的认识和元、角、分进率通过故事串起来教学,充分体现数学课中有活动,在活动中学数学。

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

在本课中我能把枯燥无味的取币、换币、付币活动溶入到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

三、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给与学生探索的空间。

人民币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和使用的,但有关的知识又知道得不多。

本课通过说一说、拿一拿、练一练等一系列的活动,给予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一元的币值。

难点是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正确兑换。

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认为创设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

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从而使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我认为设计淘气买一支铅笔怎样付钱,一是有利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二是有利益让学生主动去解决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应该怎样付钱等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通过学生之间怎样付钱的交流与对话,使更多的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付钱的方法的多样化,而且对从中提炼出来的知识(1元=10角,1角=10分),有更直观的理解。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认为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算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

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在教学上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

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导入部分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问:

“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b、新授部分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c、换钱游戏:

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分两层

第一层开放题:

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

最后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第二层“小小超市”:

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在情境教学中进行,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5单元,今天是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在设计这一节课时,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家长一般不放心小孩独自出门,因此他们独立购物的机会较少。

虽然学生对认识人民币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如何合理使用缺乏经验。

针对以上分析,在教学前,我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机,先询问家长,孩子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还找了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调查。

结果不仅证明了我的分析是正确的,还发现多数学生在买东西时付几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比较难。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

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课堂中我还渗透:

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渗透: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

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

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

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

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

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

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

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

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

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

教材是2000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

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

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

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本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

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在课中我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

”“你们真了不起!

”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观察主题图:

买东西、买车票、存钱)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让学生动手先自己认一认人民币,再通过当小老师、我会拿等活动进行集体反馈。

同时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及人民币的一种分类方法:

纸币和硬币。

三次课下来,在这一环节,我都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刚刚认过的杂乱无章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动手分类。

由于学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视时,发现不少学生分类错误,导致我直接把分对的学生作品拿上台,打击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过分类,再次让学生强化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接下来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币的换算。

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小男孩买一元钱的练习本却不知道怎样付钱,请小朋友帮忙的情境。

让同桌先讨论好一种付钱方法,并摆一摆。

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摆出了1张一元,2张5角,5张2角,10个1角……各种各样的付钱方法。

但是由于给学生准备的学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有点多,学生找到需要的钱也花了不少的时间。

最后,我只剩下一点点的时间来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总之,三次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课堂各环节的时间把握不当,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完整。

一、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

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

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提问:

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

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

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

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

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游戏

这是认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

几张5角就是1元?

5张几角才是1元?

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

买东西。

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

如:

学生根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

买1样,什么情况?

买2样,又是怎样?

买3样,1元钱够吗?

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游戏,最后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

算一算应收多少钱?

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

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

2、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3、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