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4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但在1127年,“靖康之变”后。

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词人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写下此词《扬州慢》。

展示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感受诗情。

2、分析写景名句,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作家作品

1、“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

扬州——词的内容

慢——慢词(曲调舒缓)

2、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二、整体感知

翻译小序

1、什么是黍离之悲?

明确:

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2、朗读本词,参照注释,说说千岩老人的评价对吗?

你是否也能感受到黍离之悲?

3、诵读涵泳,把握基调。

4、思考:

A、从以上情形可以总结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是什么?

今昔对比

B、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令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三品味诗句

1、诗人是怎样表现词“黍离之悲”的?

请任选一句鉴赏。

示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走过昔日人们纷纷称道的繁华街道,没想到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荒凉一片。

此处化用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

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

昔日的繁华富丽今日的一片荒凉,造成了强烈反差。

怎能不让人感慨今昔,发出黍离之悲?

学生分组鉴赏。

1组: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组: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3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四、当堂检测

鉴赏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总结全文:

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抒发了“黍离”之悲。

学生读注释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学生看注释,诵读诗歌,感受诗情。

学生谈能否感受到黍离之悲。

昔盛: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青楼梦好。

今衰: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学生看示例,然后任选一句鉴赏。

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疮痍了。

战争的残痕,到处可见,满城的“废池乔木”都不愿再回忆昔日的惨烈的战祸。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

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空荡荡的城中寒意弥漫。

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

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

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空城”里,“都在”二宇,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呢?

“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

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此处情景交融,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伤痛之情。

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情。

想那冬去春回,来日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

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兼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

词人乐景写哀情,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以景作结;

委婉含蓄,当春天来临,看到的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生机,不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姹紫嫣红,而是无限春愁无限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