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6460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doc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的初步理解

在原卫生部医管司制定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版)》编制说明中明确提到:

此次医院评审总的指导思想是“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具体是指:

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医疗质量,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的行政式管理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提高服务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硬件投入向改善医护人员福利转变,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以上“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也就体现了此次医院等级评审的主题:

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通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可以发现:

1、第三章“患者安全”+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要求的“质量与安全”,也就是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一个。

2、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第二章“医院服务”+第六章“医院管理”也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要求的“服务与管理”,也就是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二个。

3、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包含两大块:

“运行指标”+“质量与安全指标”,这一章也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的最后一个“绩效”,这一章牵涉到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

这是咱们医院的难点,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重点。

需要院长熟知的大部分内容在这里(还包括第六章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等)。

这一章的数据是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是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是院长进行医院管理做出各项决策的有力依据。

以上文字说明有些笼统:

简单来说,几乎每个医院都在讲“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咱们外科楼前也有这句话,这里包含两个方面:

服务与安全,以前都理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但根据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可以看出:

服务与安全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包括我们的每一个职工。

医院的建筑、布局、病房、仓库、操作台、器械等等都要实用、利于操作,减少医护人员行动距离、步骤,减少对医护人员的伤害。

行政职能医技科室要为临床一线服务,服务的过程也就是管理的过程。

也就变“我要你这样那样做”为“你应该这样做,而且这样做更符合工作要求”。

举例:

科室办公室、值班室位置要适宜,便于患者呼叫、为抢救病人节省行走距离、时间。

仓库布局要合理,做到常用物品的储存满足日常需要,物品的放置与取拿要方便,避免坠落磕碰工作人员等。

购置的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流程要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也就是感染科经常提的减少“职业暴露”,这也就是保证职工“安全”。

对于“管理”这个词,是需要持续学习和改进的。

但总不能理解为“我不管你,你不理我”。

管理的过程更多的是督导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特别是核心制度、科室常见病的诊疗规范的落实,医疗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等等,是要走出办公室,站到现场去看、去听的。

督导的过程也就监管了,也肯定能发现问题了,下一步就是监督各相关科室完成,牵涉到多科室的要做好协调工作,整个过程要有记录、分析、评价,为持续改进做准备。

这也就是质量管理工具中的PDCA的运用。

“质量”,无处不在,主要包括医院运行指标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其中医院运行指标包括:

1.资源配置:

开放床位、人力资源配置;2.工作质量:

年门诊人次、出入院例数、手术量、死亡例数、急危重症抢救例数等;3.工作效率:

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4.患者负担:

门诊人次费用、住院人次费用,其中药占比;5.资产运营:

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等。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重点检查的是指医疗质量,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临床路径、单病种、合理用药、医院感染控制、重症医学科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

要抓好质量管理,就要有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各种质量委员会,特别是科室质控小组要建立。

临床科室质控小组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桥头堡、排头兵,是质控中PDCA的小循环,所有的这些小循环组成了医院质控PDCA的大循环。

科室要做好质控就要有标准,也就是质控指标,这是需要质控科发到各个科室的,其中各项指标每个时间段的数据也是要反馈到科室的,由临床科室做出汇总、分析,然后评价、改进,而且是持续改进,各职能科室要督导改进。

这些指标的数据要有信息化的支持,而非人工计算,聊城市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院的信息系统约有八十个子系统,涵盖了医院管理系统、电子病案系统、合理用药及抗生素使用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管理系统等等。

质量控制做好了,往小了说可以为人力资源配置、设备资源配置、资金使用、药物控制等提供数据支持,往大了说可以规划整个医院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等等。

最后,这次等级医院评审坚持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理念,希望起到规范医院建设、促进医疗改革、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建设的作用。

特别提到评审标准中的核心条款是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若达不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到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所以列为“核心条款”。

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所在。

关于工作开展

评审工作进行到现在,处于一个磨合期,也可以说是一个瓶颈期,如何在短时间内打破这个僵局,并快速推进是目前需要考虑的。

我们没有时间深扎根,现在只能快速成长,而且是有质有量的成长。

1、院领导要学习、要熟知质量控制架构、掌握一种以上质量控制工具。

熟悉运行指标的动态改变。

2、督导组、内审组人员也应该掌握标准,理解标准。

要做到督导工作的常态化、量化。

除了要督导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外,还要帮助协调处理发现问题,帮助改进。

3、评审办人员分工后,要起到“拐杖”的作用,可以陪同督导组、内审组人员下职能、医技、临床科室;也可以牵头多部门开展工作;也可以监管各个科室的工作落实情况、分析、评价、改进的情况等。

4、各职能科室要相互印证材料,做到相互支持,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要留存。

避免各说各话,材料打架。

5、各质量委员会要开展工作,做好记录等。

6、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发挥好带头作用,切实做好质控工作。

各职能科室目前一定要做好数据汇总、分析工作,才能为持续改进打基础。

医院评审结束的各个医院都是在汇总、分析上做足了工作,各种表格、数据规范、完整,都有分析和改进。

我们已经做了最基本的工作,质量通讯也出版了两期,但临床科室的质控还要继续努力。

聊大分院职能科室建立健全

13年底曾随卫生局进行乡镇卫生院工作考核,接触到东昌府区中医院郑家分院的管理模式,我建议咱们聊大分院可以参考他们的管理:

1、现有的综治办:

专职履行行政职责,协调各项工作。

2、业务工作全部交由如下职能科室执行:

如医务科、护理部、院感、门办等。

或者医务科兼职门办工作、护理部兼职院感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人手,增加效率。

这样综治办可以避开对于业务工作的不了解导致的工作迟钝,反而腾出时间、精力梳理分院发展的大事。

本院职能部门也不必来回跑,分散精力等。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病案的环节质控、终末质控、病案复印等一揽子临床工作都需要反复往来,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

同时也能使之前未能开展的业务培训工作有序的、按质按量的开展。

因为多数临床科主任只注重抓病人数量,或者说忙于门诊工作及科室行政事务,反而忽视了科室质控工作,如果这些业务职能科室的监管到位了,就能使临床科室既保障数量也保障质量,避免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故、纠纷等发生。

我当时就看到郑家分院的职能科室的各种材料比较齐全,而且整齐划一,门诊量和住院人次等都比较高。

问了一些临床人员和科室人员,翻看了一些记录,没有发现人家有大的事故和纠纷发生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