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51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docx

第二十三节《古文二则》课件资料

  

《古文二则》

主讲:

黄冈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1、要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感悟诚信和大胆质疑的精神,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体会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1、字词注音

旃(zhān)璘(lín)敦(dūn)

立券(quàn)亡何(wú)辇(niǎn)

2、诵读全文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

“嘻!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

“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致之。

3、翻译短文

  译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他非常)看重诺言,崇尚情谊。

有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而没有立下字据。

不久,这位朋友便去世了。

蔡璘召唤那人的儿子来,要把银子还给他。

(那人的儿子)觉得很奇怪,不肯接受,说:

“哎,没有这件事呀,哪里有寄放一千两白银而没有字据的?

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

”蔡璘笑着说:

“字据立在心中,不在纸上。

你父亲把我当做知己,因此没有告诉你。

”(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银子)送还给了这人的儿子。

4、文言词积累

亡友:

死亡。

  重诺责,敦风义:

看重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

重,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敦,重视。

风义,情谊。

  亡何:

亡,通假字,通“无”,没有。

亡何,不久。

  愕然:

惊讶的样子。

  立券:

订立契约。

立,订立。

券,契约,凭证。

  未尝语我:

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而翁知我:

你父亲把我当知己。

而,你,你的。

翁,父亲。

知,把……当知己,意动用法。

  卒辇而致之:

用车子运,名词作动词。

5、整体感知

  文题解读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选自《清稗类钞敬信》。

《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

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

内容范围广泛,检索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

  课文分析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这篇课文叙事十分简练,作者就是通过简练的叙事,使蔡勉旃的形象逐步鲜明起来。

蔡勉旃为人最主要的特点是“重诺责,敦风义”。

他不仅以此为人生信条,而且以具体的行动来实践这一信条。

他的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是友人对他的绝对信任,也是他平素为人所赢得的信任。

  在通常情况下,守信用,重然诺,已属不易;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能坚决履行自己的诺言,就有些不同凡响了。

蔡勉旃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将亡友寄存的“千金”如数归还给他儿子,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蔡勉旃的感人之处,是在友人“不立券”且不久即去世,其子又未闻此事的情况下,能够“坚还亡友财”。

6、剖析重点语句

  嘻!

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1)友人之子当时是什么表情?

  明确:

惊奇、诧异的神情。

  

(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这句话是什么语气?

他为什么不相信这是事实?

  明确:

反问语气。

父亲未有遗嘱,家中又无字据。

  (3)“父未尝语”是何原因?

  明确:

父亲相信蔡勉旃的人格,因为他特别讲信用,“重诺责”。

  蔡笑曰:

“券在心,不在纸。

  

(1)蔡勉旃的“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

表现了他以诚待人,讲究信用。

  

(2)从“券在心,不在纸”这一点看,蔡勉旃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

至信至诚,守信重诺。

 

《戴震难师》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此非/常儿也。

2、诵读全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

”曰:

“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

”曰:

“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曰:

“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

“此非常儿也。

3、翻译短文

  译文:

老师(戴震)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的时间太长的缘故吧。

(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

(私塾先生)教授《大学章句》,至《右径一章》以下。

(戴震)问私塾先生:

“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

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

”私塾先生回答他说:

“这是朱熹说的。

”(戴震)接着问:

“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

”(私塾先生)回答他说:

“宋朝人。

”(戴震)又问:

“曾子,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

”(私塾先生)说:

“周朝人。

”(戴震)问:

“周朝、宋朝相隔多少年?

”(私塾先生)说:

“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又问:

“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私塾先生无法回答,说: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4、文言词积累

  先生是年乃能言:

老师(戴震)这一年才会说话。

是,这。

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大概是聪明、才智积蓄的时间长了吧。

盖,大概,表示推测。

蕴,蕴藏,积蓄。

久,时间长。

  就傅:

跟随老师(读书)。

就,靠近。

  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孔子说的话,而由(孔的学生)曾子记录。

述,记述。

  师无以应:

老师无法回答。

无以,无法。

  相去几何时:

相隔有多长时间。

相去,相隔。

去,距离。

几何,多少。

5、作者简介

  段玉裁(1735-1815),清代语文文字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号懋堂。

江苏金坛人。

乾隆举人,官至四川巫山县知县。

所著《说文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整体感知 

  文题解读

  《戴震难师》一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之一。

段玉裁是他的学生。

  课文分析

  《戴震难师》这篇短文写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

就一般人的直觉说,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

一个尚处于启蒙时的儿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故称其为“非常儿”。

但若以文化传承而论,朱文公完全可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作为幼儿的戴震是不可能了解这一层的,因此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

  问题探究

  戴震能把老师问得“无以应”,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

学习要开动脑筋,要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学出成果。

三、难点剖析

(一)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明确: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

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

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二)《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明确:

戴震才刚会说话,在学习中就能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前人的结论,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课后拓展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

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

说说理由。

  甲生:

“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

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

我赞成这种做法。

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

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丙生:

我不赞成这种做法。

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

俗话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

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

  丁生:

我赞成丙的观点。

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返回-

  

同步测试

1、下列对文章或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

A.《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主要表现的是蔡璘“重诺责,敦风义”。

B.《戴震难师》中的“难”是“有意为难”的意思。

C.“文未尝语我也”和“故不语郎君”中的两个“语”都读作yù,都是“告诉”的意思。

D.《戴震难师》一文在表现戴震善问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老师的开明。

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 )

A.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睛看着他,好长时间不离开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这样快啊

C.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座寺院

D.皆言夫婿殊——都说我的丈夫人才出众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

A.“汝亦知射乎”中的“汝”和“而翁知我”中的“而”都是“你”的意思。

B.《卖油翁》主要说明的是陈尧咨的射击之技不如卖油翁的沥油之技。

C.《三峡》中写船行之“疾”是为了表现水流之“疾”。

D.《戴震难师》主要表现了戴震在学习中肯动脑筋,善于提问。

4、下列各项中加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是(B )

A.券在心/不在纸           B.亡何/其人亡

C.卒辇而致之/师应之曰        D.无此事也/此非常儿也

5、下列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概括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蔡璘“重诺责”,戴震善于动脑筋,罗敷年轻美貌。

B.蔡璘“敦风义”,戴震敢于提问,罗敷大胆善辩。

C.蔡璘信守诺言,戴震好学善问,罗敷才貌双全。

D.蔡璘重视友情,戴震为难老师,罗敷能言善辩。

6、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句是(D )

A.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B.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同学。

C.王亮从电话中得知,开刀的是他父亲。

D.两个学校的全体师生举行了联欢会。

显示提示

提示:

  1、感到为难。

  2、“四百八十”是虚指,极言多,翻译时只能译成“许许多多”。

  3、主要是为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4、前读“wú”表不久,后是“死亡”的意思。

阅读选段,完成相关练习。

  

(1)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2)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7、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1)谁家姝()          

(2)千余骑()

  (3)系马尾()          (4)大夫()

8、第

(1)段中“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是谁对谁说的?

请选出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A.罗敷对使君说           B.罗敷对吏说

  C.吏对使君说            D.吏对罗敷说

9、从第

(2)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罗敷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指出文中写尽男子美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内。

  

(1)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

  

(2)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

  (3)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 )

12、诗中表现罗敷勇敢、坚贞,说话软中带硬,态度严正坚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仅描写了罗敷服饰的美丽,而且别开生面地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她的美丽作了极度的夸张形容。

  B.铺陈手法的运用,在诗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对罗敷美貌的描写,还是罗敷反击太守的描写中,都可看到铺陈的魅力。

  C.罗敷夸夫是全诗的高潮,诗歌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

  D.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罗敷的勤劳美丽和机智勇敢,夫婿的才貌、仪表、前途和地位。

14、续写《陌上桑》,字数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参考答案:

  7、shū jì jì dà

  8、C

  9、机智、智慧,不事权贵,不甘受辱,坚守节操的刚正品质。

  10、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11、对偶;夸张;排比

  12、“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13、D

  14、续写不能改变人物的性格,也不能偏离原文的主题方向。

-END-

  

课外拓展

阅读理解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即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

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小时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诣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韪大踧躇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中两个“语”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这句话中的“仲尼”和“伯阳”各是什么人?

为什么说他们有过师资之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塑造的孔融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哪些词出现了活用现象?

试解析。

  

(1)莫不奇之( )     

(2)人以其语语之( )

答案:

  1、

(1)聪明伶俐;

(2)前往,到;(3)局促不安的样子。

  2、第一个“语”读“yǔ”,是名词,当“语言”“话”讲;第二个“语”读“yù”,是动词,当“告诉”讲。

  3、“仲尼”指孔子,“伯阳”指老子。

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的问题,所以说他们有师生之谊。

  4、聪明机敏善辩的特点。

  5、

(1)“奇”,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奇。

   

(2)第二个“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