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992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 耳.docx

1617学年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二课第二节耳

第二节 耳听为虚

——同音字和同音词

►人文掌故

纪晓岚趣事

一天,侍郎纪晓岚、尚书和珅以及一名御史在一起聊天,恰逢一只狗进来。

和珅指着狗,说:

“是狼是狗?

”纪晓岚应道:

“看尾巴,上竖是狗,下垂是狼。

”御史在一旁道:

“哦,是狼是狗,我明白了。

”纪晓岚笑道:

“其实,狼只吃肉,狗啥都吃,遇屎吃屎。

“上竖”与“尚书”谐音,说“上竖是狗”暗骂和珅。

“遇屎”与“御史”谐音,说“遇屎吃屎”则暗骂那名御史。

(选自“小故事网”)

►名句有约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9.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10.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素材积累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先驱。

编著有《蔡元培选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夏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

在他一生繁忙的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

他晚年回顾说:

“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近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选自“青华园网”)

1.下列对“讨口彩”的习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家人团聚时,不小心摔碎了碗碟,要适时说上一句“碎碎(岁岁)平安”

B.新娘结婚,新床上要撒上枣子、花生、桂圆、栗子等,取其“早生贵子”的吉利兆头

C.年初五接财神,以红烧鲤鱼敬神,意味“日子红火,年年有余”的兆头

D.吃年夜饭,要吃热腾腾的馒头、年糕,因为“馒”与“满”,“糕”与“高”谐音,取其“圆满、高升”之意

2.下列关于同音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汉语中的同音字现象,首先是指一音对多字的情况,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节对应形式和意义不同的多个汉字

B.虽然汉语中的同音字比较多,但同音字的存在绝大多数是不会影响交际的

C.汉语的同音字,在表达时有独特的用处,如在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中就是同音字在起作用

D.匪、诽、朏、腓,这四个字是同音字

3.下列关于同音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汉语的同音词,一种是同音同形,如“大家”既可指著名的学者,也可以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B.汉语的同音词的另一种类型就是同音异形,它又为部分异形,如“无畏—无味—无谓”,全部异形如“立意—利益”

C.汉语的同音词很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才变得相同;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后来失去联系了

D.同音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积极的,使用它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可以构成修辞上的双关,用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

4.下列各项中的歇后语,没有利用同音现象的一项是( A )

A.王府的奴才——百依百顺

B.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

C.山头上吹喇叭——名声远扬

D.门神里卷灶神——话里有话

5.下列句子中,使用谐音双关的一项是( B )

A.珠树自绕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B.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C.几点梅花添逸兴 数声鸟语助吟怀

D.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从头再叙

6.解释下列同音双关现象。

(1)送给新人的花,要选择百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津泥人张有一款泥人特别受欢迎,那是一个财神爷骑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升学考试前家人要给他做发糕,但不能做得十分熟,那孩子一吃,就会说“生的”。

答案:

(1)百年好合 

(2)马上发财 (3)顺利升学

7.阅读下列两副谐音对联,找出谐音词语并分析。

A.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B.两船并行 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 笛清难比箫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庄子(可以理解为村庄,也可以理解为人名。

)汉书(汉,可以理解为“汉子”,即“男子”,也可以理解为朝代,即“汉代”。

书既可以理解为“写”,也可以理解为“装订成册的著作”。

B.上联:

“橹速”谐“鲁肃” “帆快”谐“樊哙”

下联:

“笛清”谐“狄青” “箫和”谐“萧何”

8.读下列同音异字联,找出其中的同音字。

(1)移椅倚桐同观月,等灯登阁各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盗者莫来道者来,闲人免进贤人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立树梢月照斜影鹰不斜,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和尚过河手扯荷花何处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令姑箍。

答案:

(1)移—椅—倚 桐—同 等—灯—登 阁—各

(2)盗—道 闲—贤

(3)影—鹰 毛—猫

(4)侍—市—柿—是 和—河—荷—何

(5)嫂—扫 叔—束 姨—移 姑—箍

9.根据拼音写出字。

(1)今天yóulún不准进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èishén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duìduì男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xiānɡ豆腐干

答案:

(1)油轮 邮轮 游轮

(2)为什么 喂什么

(3)队队 对对

(4)箱 香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

A.shì  吞噬 对峙 有恃无恐 舐犊情深

B.xī熟悉 栖息 熙来攘往 晨光熹微

C.bì庇护 辟邪 奴颜婢膝 筚路蓝缕

D.yīn氤氲 殷红 绿草如茵 万马齐喑

11.在下列语段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遏制/遏止)环境恶化的正确的选择。

(2)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_(国是/国事)。

(3)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年轻/年青)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4)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以至/以致)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答案:

(1)“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

应用“遏制”。

(2)“国事”指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

应用“国是”。

(3)“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

应用“年轻”。

(4)“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应用“以至”。

12.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1)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______________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2)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____________的规律。

(3)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______________离开学校呢?

A.重要 臆造 径自  

B.重要 编造 径自

C.要害 编造 径直

D.要害 臆造 径直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解析:

A项,bì,líng,náo/ráo;B项,juàn,zhé/zhì,kuì;C项,shì,jí/jié,sù;D项,lì,chù,qiè。

答案:

D

14.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解析:

A项,jiǎo/jué,zhé,chēng;B项,jù/jū,pǐ,bìng/bǐng;C项,chuàng/chuāng,gǔ,jié/jiē;D项,bié/biè,hé/hè,cháng/chǎng。

答案:

D

与本节内容对接的是2014年考试说明中“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两个考点。

关于语音题,以考查识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是客观选择,本节涉及的“同音字”是备受高考青睐的重点考查内容。

本节的“同音词”一般不在字音部分考查,而是在“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中体现。

对同音近义词和双音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

这一考点一般采用词语填空的形式,在客观题中出现。

谐音与同音

一、谐音、同音歇后语

1.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亮(量)

2.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

3.回民赶集——(诸)猪事不问

4.公鸡戴帽子——冠上加冠(官)

5.王八肚子插鸡毛——(归)龟心似箭

6.河里的螃蟹——都有夹(家)

7.山鸡吃着黄莲子——苦在心窝不敢啼(提)

8.秀才手巾——包书(输)

9.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10.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1.飞机上挂暖壶——水瓶(平)高

12.猪鼻子插葱——装象(相)

二、谐音对联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比后生长

故事背景:

话说以前某村有两个读书人,一个老者,一个年轻人。

老者是过了乡试的秀才,每以正宗读书人自居,瞧不起年轻人。

年轻人虽未经乡试,但也读了不少书,是才高八斗之辈,常以自己文思敏捷而看轻老者。

某日,两人约定比试文采,比试的项目是出对联。

老者出的上联是: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

”在这一联中,“眼珠子”暗喻诸子百家,“鼻孔子”比喻孔夫子。

中国封建社会尊孔的时间居多,历来孔子的声誉都在诸子百家之上,老者自比孔子,而把年轻人比作诸子百家,讥讽年轻人不识相。

年轻人看了此联后,完全明白个中含义,于是也出一联: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比后生长。

”在这一联中,“眉先生”暗喻老者,“须后生”暗喻作者自己。

眉毛虽比胡须先生,但后来还没有胡须长得长。

年轻人试图以此自然现象提醒老者:

虽然你比我年长几岁,但你的才学并不见得就一定比我高。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吃麻菇,麻菇真鲜,麻姑真仙

据说此联源于明代。

当时,一秀才想用它来压倒江南才子祝枝山。

谐音广告集锦

谐音,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语,构成语义的变异,具有音同意异的修辞效果。

采用此修辞手段的广告,便称为谐音体广告。

此类广告,可增加幽默感、趣味性,使广告具有诱惑力。

如:

例1 “酱”出名门,传统好滋味。

——酱菜广告

例2 “面”目一新的大成面。

——台湾方便面广告

例3 胃病患者“治”在“四方”。

——四方胃片广告

例4 病口不治,笑口何来?

——华素片快治人口

——华素片广告

例1将成语“将出名门”作了同音异形改动;

例2使用“面”字的歧义,巧妙地扣住商品;

例3将成语“志在四方”中的“志”作了同音改动,简洁明了地突出了该广告产品的功能;

例4借“脍炙人口”这一成语的谐音,巧妙地描述该药的特点,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上面是同音的变异,还有近音的变异。

如:

例5 一饼惊人,甜薄脆——都得利饼干。

——都得利饼干广告

例6 美加净——精益求“金”。

——护发定型摩丝广告

例5“饼”与“鸣”近音,使“一饼惊人”成为“一鸣惊人”的谐音;

例6“金”与“精”近音,使“精益求金”成为“精益求精”的谐音,两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