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60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docx

广东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第一版教材

TD-LTE无线网络规划指导意见

(第一版)

 

2012.09

 

1TD-LTE网络定位

四网协同总体目标是打造具有覆盖广、覆盖深、质量高、速率高的世界一流无线网。

推进四网协同发展、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

根据四网协同总体目标,TD-LTE网络定位为:

TD-LTE是中国移动无线蜂窝网络的未来,未来主要承载高带宽高质量的无线宽带业务。

2无线网络规划原则

围绕数据热点,集中资源,做深做优,打造精品网络;

与竞争对手WCDMA网络相比较;

宏基站同步规划F频段组网和D频段组网两套方案;

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具体建设周期根据集团公司批复情况、工程建设能力进行部署。

2.1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分析

TD-LTE主要承载无线宽带数据业务,因此必须对现网(包括TD-SCDMA及GSM)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进行分析,通过网管系统提取近期TD-SCDMA及GSM各小区7*24小时数据业务流量,分别生成数据业务密度分布图。

并对室内分布站点业务进行排序,生成室内分布站点热点分布图。

根据数据业务密度分布情况,确定TD-LTE覆盖区域。

原则上TD-LTE覆盖区域应该与TD六期二阶段后覆盖范围相当。

(1)基本原则

实现主要数据热点区域室外成片连续覆盖及重要楼宇的室内有效覆盖。

(2)覆盖区选取方法

面向数据业务需求进行覆盖,宏基站覆盖区域要结合数据业务密度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数据业务统计要包括GSM网络、TD-SCDMA网络的流量,判定方法如下:

1、数据业务热点区域的定义

假定各小区的数据业务密度记为Di,全网平均数据业务密度为D;

若(Di/D)≥2,则该小区为1级热点小区;

若2>(Di/D)≥1.5,则该小区为2级热点小区;

若1.5>(Di/D)≥1,则该小区为3级热点小区;

若1>(Di/D)≥0.5,则该小区为4级热点小区;

若Di/D<0.5,则该小区为非热点小区。

原则上对4级热点以上(含4级)的小区需实现TD-LTE的覆盖。

2、物业热点级别定义

将各物业点按照周平均最忙时数据流量(含GSM、TD)均值Qi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前5%的物业点为1级热点物业点;

前5%~10%的物业点为2级热点物业点;

前10%~20%的物业点为3级热点物业点;

前20%~30%的物业点为4级热点物业点;

其物业点为非热点物业点。

3、室内外数据业务热点定义

室外2G日话务量、数据业务等效话务量超过300Erl或日数据流量大于300MB的2G小区为热点小区,用于热点有效覆盖的基站,应在热点小区中优先建设。

室内数据业务热点应在室外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内选择。

忙时数据流量大于30MB的2G物业点为室内数据业务热点,用于热点有效覆盖的基站,应在热点物业点中优先建设。

2.2无线网规划指标

2.2.1覆盖指标

1、室外覆盖网络规划指标:

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100dBm的概率达到95%;覆盖指标F频段与D频段的要求一致。

2、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室内有效覆盖指标:

在建设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105dBm且RS-SINR≥6dB的概率达到95%。

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95dBm且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RS-SINR≥9dB的概率达到95%。

2.2.2边缘用户速率

邻小区50%负载情况下:

F频段网络小区边缘单用户上下行速率达到256kbps/4Mbps,单小区上下行平均吞吐量达到4Mbps/22Mbps;(业务子帧配置1:

3,特殊子帧配比3:

9:

2);

D频段网络小区边缘单用户上下行速率达到512kbps/4Mbps,单小区上下行平均吞吐量达到8Mbps/20Mbps(业务子帧配置2:

2,特殊子帧配比10:

2:

2);

TD-LTE室内外采用异频组网,5用户均匀分布,子帧配比1:

3(10:

2:

2)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边缘用户上下行速率256kbps/2.8Mbps,子帧配比2:

2(10:

2:

2)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边缘用户上下行速率512kbps/2Mbps。

对于业务需求高的营业厅(旗舰店)、会议室、重要办公区等区域边缘用户上下行速率256kbps/3.5Mbps(子帧配比1:

3)和512kbps/2.5Mbps(子帧配比2:

2)。

2.2.3块差错率目标值(BLERTarget)

数据业务为10%。

2.2.4室内分布系统信号的外泄要求

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漏到室外,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

2.3基站建设方案

2.3.1宏基站配置原则

(1)载波配置原则

宏基站采用定向站配置,站型主要配置为S111,单载波带宽20MHz。

(2)站址布局原则

1、满足覆盖和容量要求:

参考链路预算的计算值,充分考虑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使系统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充分保证重要区域和用户密集区的覆盖。

在进行站点选择时应进行需求预测,将基站设置在真正有数据业务需求的地区。

2、满足网络结构要求:

基站站址在目标覆盖区内尽可能平均分布,尽量符合蜂窝网络结构的要求,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标准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

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视具体情况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

∙原则上应避免选取对于网络性能影响较大已有的高站(站高大于50米或站高高于周边建筑物15米),并通过在周边新选址或选用多个替换站点等方式保证取消高站后的覆盖质量。

∙建议高于70米坚决取消,其他高站通过仿真看高站对周边站的影响(SINR、高站周边站的吞吐量),或者利用GSM现网分析数据。

∙基站选址位置尽量靠近业务量较高的建筑物,这样可以使得小区平均吞吐量更高,效率更高。

∙基站尽量保证符合蜂窝结构,对个别极端的站址距离很近的站点要进行排查筛选。

∙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

∙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米以上),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和干扰,二也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和后期维护的难度;

∙避免将小区边缘设置在用户密集区,良好的覆盖是有且仅有一个主力覆盖小区。

(3)宏基站站间距设置建议

根据链路预算结果,结合网络建设需求,现阶段TD-LTE基站站距设置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规划:

区域类型

典型场景

F频段

D频段

站间距

(米)

站址密度

(个/平方公里)

站间距

(米)

站址密度

(个/平方公里)

密集市区

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政务区、密集居民区等

400~500

5-7个基站

300~400

7-9个基站

一般市区

普通商务区、普通商业区、低矮居民区、高校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

450~550

4-6个基站

350~450

6-8个基站

其他场景

景区

600~800

2-4个基站

500~700

3-6个基站

高速公路等

800~1000

1-2个基站(/公里)

700~900

1-3个基站(/公里)

2.3.2室内覆盖建设原则

(1)室内覆盖建设的基本原则

1、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素,体现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室内覆盖基站原则上在目标覆盖区域内的TD-SCDMA网络已建设室内分布的基站中选择,并按照数据业务热点、服务重点客户、行业应用和业务展示的原则进行建设,具体场景包括重点营业厅、各级党政机关、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大型会展中心、高校、交通枢纽、高档住宅小区等。

3、覆盖目标物业点的选择以TD-SCDMA各物业点最近一周内每天数据业务最忙时的数据流量均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优先选择排序靠前的物业点建设TD-LTE室内覆盖系统。

4、对于新建场景,建议除物业点的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区域外,均建设双路分布系统。

5、对于改造场景,优先采用单路室分系统改造方式,在容量需求较高或示范作用显著的物业点建设双路系统。

对于具有双路室分系统改造需求的场景,应优先保证在局部热点区域建设双路系统。

6、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GSM(DCS)、TD-SCDMA、WLAN和TD-LTE共用的需求,并按照相关要求促进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

多系统共存时系统间隔离度应满足要求,避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

7、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坚持室内外协同覆盖的原则,控制好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外泄。

8、TD-LTE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使用E频段组网,与室外宏基站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9、TD-LTE与TD-SCDMA(E频段)共存时,应通过上下行子帧/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10、TD-LTE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11、室内覆盖选址应主要考虑在宏基站连续覆盖区域进行选择,如果要选择室分孤岛基站,应列出具体的原因。

(2)信源设置原则

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业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工程室内分布系统主要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作为信源。

对于单路且具备升级条件的室分系统基站优先采用升级方式建设,其他室分基站采用新增支持E频段的双通道RRU设备作为信源。

在有特殊需求的场景可以采用支持F/A/E频段的单通道设备进行建设。

原则上单小区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

在会展中心展厅、体育场馆座席区、交通枢纽候乘大厅等开阔场景可以采用室内小区间异频组网方案。

对于单小区无法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的场景,可以配置多个小区。

RRU设备支持的最高输出功率为20W/通道/载波,应根据覆盖规划进行功率配置并做适当预留。

应根据小区配置和设备Ir接口支持情况确定BBU与RRU之间的星形连接或RRU级联方式,并按照BBU与RRU之间的连接方式配置光纤资源。

(3)分布系统设置原则

1建设方式

∙单路建设方式:

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

TD-LTE与其他系统共用原分布系统,按照TD-LTE系统性能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必要时应对原系统进行适当改造。

∙双路建设方式:

一路新建,一路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

TD-LTE双路中的一路使用原分布系统,并新建一路室分系统。

应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

∙双路建设方式:

两路新建。

对于新建场景,新建两路分布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

对于改造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可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两路天馈线系统。

2采用MIMO双路分布系统方案时,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应保证不低于4λ(约为0.5米),在有条件的场景尽量采用10λ以上间距(约为1.25米)。

在有需求的场景可以使用双极化天线进行覆盖。

3天线覆盖半径与TD-SCDMA系统基本相当,参考值为:

在半开放环境,如写字楼大堂、大型会展中心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在较封闭环境,如写字楼标准层等,覆盖半径取6~10米。

4对于MIMO双路分布系统,应保证双路功率平衡。

对于改造的分布系统,应在确保原有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有分布系统资源,同时解决器件老化、需求变化、覆盖不足等情况,更换不满足TD-LTE要求的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以及天线,并根据功率预算合理分布天线,实现GSM/DCS/TD-SCDMA/TD-LTE/WLAN的良好覆盖。

2.4工作频段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批复的频率资源及TD-SCDMA网络频率使用情况,TD-LTE网络频段为:

(1)F频段:

1880-1900MHz,覆盖室外,在特殊需求的场景可用于室内;

(2)D频段:

2575-2615MHz,覆盖室外;

(3)E频段:

2330-2370MHz,覆盖室内。

2.5天线选择原则

TD-LTE可选择采用八阵元天线和两阵元天线等类型天线,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根据覆盖要求、工程实施条件合理选择。

八阵元天线在系统性能,尤其是小区边缘吞吐量的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是本工程主要天线类型。

两阵元天线在八阵元天线无法发挥赋形性能或安装受限的场景采用,包括热点覆盖、补盲、道路覆盖、天线美化及隐蔽性要求高等场景。

应根据TD-LTE无线网主设备情况新建天线或与TD-SCDMA/GSM共用天馈线。

∙无线网主设备采用TD-SCDMA升级建设方式,使用原TD-SCDMA系统天线。

若原TD-SCDMA系统天线不支持TD-LTE,应替换为支持TD-LTE的天线。

∙无线网主设备采用新建方式,对于八通道RRU,主要采用新建独立的八通道智能天线方式,对于部分天面受限场景,可适当使用内置合路器FAD宽频天线替换原有TD-SCDMA天线实现共天馈。

2.6子帧规划

子帧转换点可以灵活配置是TD-LTE系统的一大特点,非对称子帧配置能够适应不同业务上下行流量的不对称性,提高频谱利用率,但如果基站间采用不同的子帧转换点会带来交叉时隙的干扰,因此在网络规划时需利用地理环境隔离、异频或关闭中间一层的干扰子帧等方式来避免交叉时隙干扰。

现阶段子帧配置建议如下,后续可以根据实际建设需求通过软件调整子帧配置。

(1)宏基站

TD-SCDMA采用2:

4时隙配置,为避免交叉干扰,TD-LTEF频段宏基站业务子帧配置为1:

3,特殊子帧配置为3:

9:

2;

D频段宏基站根据上行业务需求情况可全网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

2,特殊子帧配置为10:

2:

2。

(2)室内覆盖站

原则上业务子帧配置为1:

3,特殊子帧配置为10:

2:

2,上行业务需求大的楼宇可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

2,特殊子帧配置为10:

2:

2,F频段室内分布系统如与室外宏基站交叠则应与室外宏基站子帧配置一致。

2.7网间干扰协调

在TD-LTE频段附近使用的移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式:

(1)GSM1800:

1710-1755MHz(上行),1805-1850MHz(下行);

(2)CDMA2000:

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

(3)WCDMA:

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

(4)TD-SCDMA:

1880-1900MHz(F频段),2010-2025MHz(A频段),2320-2370MHz(E频段)

(5)WLAN:

2400—2483.5MHz;

经过分析计算,各系统间的干扰协调要求如下。

2.7.1TD-LTE宏站(F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

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

GSM/DCS符合3GPPTS05.05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m;

GSM/DCS符合3GPPTS45.005V9.1.0(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CDMA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m。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TD-SCDMA符合《YD/T1365-200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

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0.9m。

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WLAN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或者TD-LTE遵循《3GPPTS36.104V9.3.0(2010-3)》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4m。

WLAN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TD-LTE遵循《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八通道RRU分册V1.0.0》要求,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8/2.6m,垂直距离≥0.9/0.5m。

(“/”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基本型和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

2.7.2TD-LTE宏站(D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

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

GSM/DCS符合3GPPTS05.05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m;

GSM/DCS符合3GPPTS45.005V9.1.0(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CDMA1X(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7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TD-SCDMA符合《YD/T1365-200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0.7m。

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

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WLAN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或者TD-LTE遵循《3GPPTS36.104V9.3.0(2010-3)》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5m。

WLAN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TD-LTE遵循《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八通道RRU分册V1.0.0》要求,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6/2.2m,垂直距离≥0.8/0.5m。

(“/”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基本型和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

2.7.3TD-LTE室内分布系统与其它系统共存干扰分析

(1)根据各个系统的协议指标计算,TD-LTE与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要求如表2所示:

表2TD-LTE室内分布系统干扰隔离度表

系统

CDMA1X

GSM

DCS

WCDMA

CDMA2000

TD-SCDMA(A)

TD-SCDMA(F)

WLAN

E频段

87

82/38

82/46

61

87

61/31

87/31

87/X

注:

1.GSM/DCS符合3GPPTS05.05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GSM/DCS符合3GPPTS45.005V9.1.0(2009-11)规范要求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

2.TD-SCDMA符合《YD/T1365-2006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

3.TD-LTE符合3GPPTS36.104V9.3.0(2010-03)或WLAN符合《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时,隔离度要求为“/”前数值;TD-LTE符合中国移动企业标准QC-A-001.6-2011《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两通道RRU分册》且WLAN符合中国移动企业标准QB-A-016-2010《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时,隔离度要求为“/”后数值。

X取值如表3:

表3TD-LTE同WLAN室内分布系统隔离度表

 

基本型要求(dB)

增强型要求(dB)

WLANAP安装方式

室内分布型

96

86

室内放装型

86

76

(2)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系统(除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当独立建设分布系统时,TD-LTE系统与其他运营商的CDMA1x、GSM900、DCS1800、CDMA2000、WCDMA等系统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

当共用分布系统时,通过选用隔离度满足上表要求的合路器/POI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3)TD-LTE系统与中国移动其他系统(除TD-SCDMA(E频段)系统、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当不共用分布系统时,TD-LTE系统与GSM900、DCS1800、TD-SCDMA等系统的天线应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

当共用分布系统时,通过选用隔离度满足上表要求的合路器/POI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4)TD-LTE系统与TD-SCDMA(E频段)系统的隔离要求

采用与TD-SCDMA(E频段)独立RRU时,通过电桥实现合路,并通过上下行子帧/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采用与TD-SCDMA(E频段)共模RRU时,需通过上下行子帧/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5)TD-LTE系统与WLAN系统的隔离要求

LTE与WLAN同区域覆盖时,应优先考虑WLAN与TD-LTE共室分系统组网,当两系统合路建设时,可以通过选择隔离度指标满足要求的合路器或采用WLAN末端合路方式,通过分布系统间的损耗进行干扰规避。

如二者采用独立建设方式,则可通过在LTE发射机端、WLANAP端增加滤波器,同时保证水平隔离距离(建议在2m以上)的方式加以解决。

2.8基站传输需求

由于TD-LTE系统相对于2G/3G的峰值速率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