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73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9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docx

节约用水规划报告

前言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亦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用水效率不高的国家,东莞市亦然。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应用水量日益增加,本地有限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又受到水污染的严重影响,目前已远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东江入境水量在干旱年或连续干旱年或枯水期来水量减少,加上污染和咸潮上溯的影响,便出现水资源紧缺或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节水工作的指导方针: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

要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

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

水利部汪部长于2003年在《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若干要点》中指出: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大纲和细则的要求,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和合理配置中,要把节水与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等过程密切联系起来。

节水与需水关系更为密切,节水方案要为需水预测提供不同节水力度的方案,同时要为水资源配置提供多种可供比较分析的节水方案和有关技术经济的参数,并确定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的节水措施,节水方案及计算节水量的分类要与需水预测一致,分为城镇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农业5大类用水。

本次《节约用水规划》系根据节水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位置与作用,参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大纲》(讨论稿)及《节约用水规划编写提纲》(二00四年七月)的要求,并在《东莞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和《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并在与《需水预测》专题协调的基础上共同编制完成,共分11章,即1.现状用水与节水、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3.指导思想与原则、4.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5.农业节水、6.工业节水、7.城镇生活节水、8.其他行业节水、9.节水措施、10.实施效果评价、11.保障措施。

东莞市大力提倡和实施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将成为全市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相应各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对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现状用水与节水

1.1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入海口东侧,北临东江,西临珠江出口狮子洋,东邻惠州、博罗,南接深圳市宝安区,地处东经113°31′至114°15′、北纬22°09′至23°09′之间,东西宽76km,南北长40km,总面积2472km2,其中山地面积677km2,占27.4%,水面210km2,占8.5%,平原面积998km2,占40.4%。

境内有低山、丘陵和河汊纵横交错的东江三角洲平原。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表水自东南往西北流入东江。

主要山脉有银屏山系、宝山山系、大岭山山系,其中银屏山系位于东部,主峰银屏咀,海拔898m,是全市最高点;宝山山系位于东南部,主峰宝山,海拔459m;大岭山山系位于南部,主峰大鼓顶,海拔530m,次峰莲花山,海拔510m。

境内经历了加里东、燕山等历次构造运动,形成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对地下水的赋存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块状基岩裂隙水为主,水量较丰富,层状岩及岩层裂隙水分布不广,水量贫乏。

东江由东往西穿越本市北部,市境内96%属于东江流域。

东莞市境内的东江干流长35km,至石龙进入东江三角洲,分为北干流和南支流,北干流河长42km,南支流河长39.5km,分别于大盛和泗盛注入狮子洋,北干流和南支流之间的石龙以下为东江三角洲河网地带,面积为319km2。

石马河和寒溪水是东江在东莞境内集水面积超过100km2的支流。

石马河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大脑壳山,流域集水面积1249km2,河长88km,平均比降0.51‰,其中在本市的面积为673km2,长度为64km,河床总落差约70m。

石马河支流有葵湖水、契爷石水、清溪水、官仓水,下游与潼湖水相汇后,在建塘口上游约1km处的新开河口流入东江。

1964年兴建东深供水工程使石马河由原来的单向流变成可逆的双向流。

寒溪水位于东莞市境内北部,其上游为梅塘水,发源于大屏障之观音山,流域集水面积720km2,河流长度59km,总落差50m,平均比降0.33‰。

流向从南往北,主流黄牛埔水先在土地庙与松木山水汇合,到神山又与仁和水相遇,之后有寮步水支流,最后与黄沙河相汇,穿过峡口入东江。

东莞市处于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且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据统计,多年(1956年~2000年)平均降水量1693mm,最大年降水量2293mm(1993年),最小降水量915.5mm(1963年)。

每年4月~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832.6mm。

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1196mm,多年平均气温22.8℃。

由于地处沿海,5月~11月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或影响,尤以7月~9月居多,平均每年受侵袭或影响2.8次,风灾较严重的地区是珠江口一带。

东莞市所在海区的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潮汐可及石龙,一般年份咸潮达南洲、东泰、锦涡、梅沙、南丫、宝屯一线,通常从11月至次年2月为咸水期。

据有关分析成果,当东江博罗站流量为500m3/s时,南支流和北干流的咸潮界上朔至河口以上6.7、0.9km,当流量100m3/s时,分别为18.4、9.8km。

1.1.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3年年末东莞市户籍人口158.96万人,比上年增加2.7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65‰,比上年下降0.3‰;外来暂住人口为440.45万人,比上年增加6.80万人。

与2000年的人口结构相比,户籍人口增加了6.35万人,外来人口减少了51.52万人。

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农村政策的调整、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经济环境的改善,导致东莞市外来人口呈逐年减少趋势,东莞市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东莞市引进国内人才来莞工作的若干规定》、《东莞鼓励留学人员来莞工作的若干规定》和《东莞市民营企业引进人才试行办法》,这种加紧改善用人环境,推进引进人才的政策在未来几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94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增长速度创近五年新高,比2000年的492.71亿元几乎翻了一番。

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进经济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7亿元,下降5.7%;第二产业增加值513.43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405.03亿元,增长18.8%。

三种产业结构比例为3.07:

54.19:

42.74,与2000的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例下降3.30%,第二产业比例下降1.17%,第三产业比例上升4.47%。

2003年东莞市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11.1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5%,比2000年的1093.30亿元翻了一番还多。

在非公有经济中,外资型工业完成产值1971.74亿元,增长2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8%,占主导地位。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大。

200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5.4%,占工业总产值36.6%;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长24.1%,占3.2%;纺织业增长11.3%,占16.2%;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30.9%,占14.3%;化学原料及塑料制品业占9.9%;金属制品业增长18.0%,占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9.4%,占9.8%;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5%,占5.3%。

东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有平原、丘陵和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带,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环境,素有“鱼米之乡”和“水果之乡”的美誉,是广东省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农业用地逐年减少。

2003年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园艺作物,建立以水果、蔬菜、花卉为支柱产业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农业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48万亩,比上年调减6.34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50万亩,调减5.74万亩;粮食总产量3.05万t,下降43.2%,其中稻谷产量2.04万t,下降52.0%。

蔬菜种植结构向名优、新特、精细品种调整,反季节和无公害化生产加强。

全年蔬菜种植面积38.03万亩,比上年减少6.52万亩;蔬菜总产量56.05万t,下降14.2%。

水果总面积19.96万亩,减少4.9%;水果总产量14.64万t,减少22.7%。

全市花卉种植面积2.08万亩,比上年增加0.25万亩。

受产业布局调整的影响,畜牧业生产下降。

全年牧业总产值20.35亿元,比上年下降16.2%。

全年禽畜总肉量15.46万t,比上年下降18.1%,其中猪肉13.53万t,下降18.2%。

全年水产品产量7.58万t,比上年下降8.0%。

根据东莞市农业局提供的农业统计年报,至2003年底全市耕地面积为16.55万亩,其中水田2.46万亩,水浇地1.49万亩,菜田12.61万亩。

共有鱼塘面积4.62万亩。

1.1.3水资源概况

根据珠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水资源分区,东莞市部分面积属东江秋香江口以下的三级区,即东江下游东莞区,面积为854km2;另一部分面积属东江三角洲三级区,即东江三角洲东莞区,面积为1618km2。

东莞市本地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为20.52亿m3,年径流深832.6mm,其中:

东江下游东莞区地表水资源量8.04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的39.2%;东江三角洲东莞区地表水资源量12.48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的60.8%。

东莞地表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径流量31.08亿m3,是最小年径流量的3.2倍,东江三角洲区最大年径流量20.54亿m3,是最小年径流量的3.4倍,东江下游区最大年径流量10.66亿m3,是最小年径流量的2.9倍。

据统计,东江汛期(4月~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枯水期为11月~翌年2月,3月和10月一般为平水期,枯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17.0%,平水期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12.6%。

径流量的地区分布略有差异。

东江下游区地表径流深942mm,东江三角洲区地表径流深775mm,东江下游较东江三角洲径流深大21.5%。

东莞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5.63亿m3,其中:

东江下游区为2.08亿m3,占东莞市地下水资源量的36.9%;东江三角洲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55亿m3,占东莞市地下水资源量的63.1%。

东莞市入境水量根据《东莞市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统计,1956年~2000年平均为298.8亿m3。

1.2现状用水分析评价

1.2.1用水变化历程

东莞市1980年总用水量为83455万m3,至2000年已达162896万m3,其间年总用水量以3.40%的速度递增,其中生活用水以10.63%的速度递增,工业用水以19.83%的速度递增;农业用水则以3.18%的速度逐年递减。

根据“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东莞市现状用水其结构和逐年变化历程见表1-1。

表1-1东莞市1980年~2000年用水结构及变化历程表

分区

用水量

项目

东莞市

东江下游东莞区

东江三角洲东莞区

年份

(万m3)

占比例(%)

(万m3)

占比例(%)

(万m3)

占比例(%)

城镇生活用水

1466

1.76

126

0.57

1340

2.19

1980

农村生活用水

5590

6.70

1273

5.72

4317

7.05

工业用水

1896

2.27

98

0.44

1798

2.94

农业用水

74503

89.27

20753

93.27

53751

87.82

总用水量

83455

100.00

22250

100.00

61206

100.00

城镇生活用水

3176

4.50

463

2.54

2713

5.19

1985

农村生活用水

5919

8.40

1319

7.25

4601

8.79

工业用水

4113

5.83

455

2.50

3658

6.99

农业用水

57308

81.27

15963

87.71

41344

79.03

总用水量

70516

100.00

18200

100.00

52316

100.00

城镇生活用水

5540

5.69

920

4.01

4629

6.20

1990

农村生活用水

12316

12.64

3184

13.90

9131

16.26

工业用水

15312

15.72

2111

9.21

13200

17.72

农业用水

64255

65.95

16701

72.89

47554

63.83

总用水量

97423

100.00

22914

100.00

74505

100.00

城镇生活用水

9457

7.79

16.73

6.12

7784

8.27

1995

农村生活用水

20213

16.64

6001

21.95

14213

1.52

工业用水

46929

38.64

7033

25.72

39896

42.40

农业用水

44844

36.93

12637

46.22

32207

34.22

总用水量

121444

100.00

27344

100.00

94100

100.00

城镇生活用水

36449

22.38

10056

26.4.0

26393

21.24

2000

农村生活用水

16810

10.32

4679

12.12

12132

9.76

工业用水

70624

43.35

13367

34.62

57257

46.07

农业用水

39012

23.95

10508

27.22

28504

22.93

总用水量

162896

100.00

38610

100.00

124286

100.00

注:

1.表中所占比例系分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2.2000年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按第三口径统计;其他年份按第二口径统计。

从表1-1统计分析,1980年~1990年间,东莞市年总用水量以1.56%递增,其中生活用水以9.73%递增,工业用水以23.23%递增,农业用水则以1.47%递减。

1990年~2000年间,年总用水量平均每年以5.27%递增,其中生活用水以11.55%递增;工业用水以16.52%递增;农业用水以4.86%减少。

东莞市所属东江下游区和东江三角洲区两个水资源三级区,各年份的用水结构和历年变化历程趋势基本相同。

1980年东莞市是一个典型农业县,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2.2%。

全市总用水量为83455万m3,农业用水74503万m3,占年总用水量的89.27%;生活用水7056万m3,占8.46%,其中农村生活用水占79.22%;工业用水为1896万m3,仅占2.27%。

1990年,全市总用水量97422万m3,比1980年增长16.74%,农业用水量64255万m3,占年总用水量的65.95%,比1980年减少13.76%;生活用水量17856万m3,占18.33%,比1980年增长2.53倍,其中城(镇)市用水量增加3.78倍;工业用水量为15312万m3,占15.7%,比1980年增加8.08倍。

虽然农业用水仍占较大比重,但与1980年比较,已逐年减少,而城市和工业用水已有大幅度增长。

同期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2.6%,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率均逐年提高。

200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162896万m3,分别比1980年和1990年增加1.95倍和1.67倍。

农业用水量39012万m3,占年用水量的23.95%,分别比1980年和1990年减少47.63%和39.29%;生活用水量为53259万m3,占32.7%,分别比1980年和1990年增长7.55倍和2.98倍,其中城(镇)市用水量分别增长24.86倍和6.58倍;工业用水量为70624万m3,占43.35%,分别比1980年和1990年增长37.25倍和4.61倍。

全市用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体情况,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全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逐年快速增长,农业用水量逐年减少。

2000年农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80%,城市化率也达到60.0%,东莞市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

从东莞市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节约用水的重点应是工业和城市生活,而以工业节水为主。

1.2.2农业用水分析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水田、水浇地、菜田)用水和林牧渔用水。

全市1980年~2000年的农业用水情况见表1-2。

表1-2东莞市农业用水情况表

三级区

地级行政区

年份

农田灌溉用水

林牧渔用水量

总用水量(万m3)

农田实灌面积(万亩)

用水量(万m3)

用水指标(m3/亩)

林牧渔用水面积(万亩)

用水量(万m3)

用水指标(m3/亩)

水田

水浇地

菜地

小计

水田

水浇地

菜地

小计

水田

水浇地

菜地

综合

林果地

草场

渔塘

小计

林果地

草场

渔塘

小计

林果地

草场

渔塘

综合

 

东莞市

1980

62.42

9.45

5.25

77.12

63612

4116

5224

72952

1019

436

995

946

0

0

1.42

1.42

0

0

1551

1551

 

 

1093

 

74503

东江下游东莞区

 

15.33

3

2.56

20.88

16534

1459

2605

20598

1079

487

1018

986

 

 

0.14

1.28

 

 

155

155

 

 

1101

 

20753

东江三角洲东莞区

 

47.09

6.45

2.69

56.24

47078

2657

2619

52354

1000

412

972

931

 

 

1.28

0.04

 

 

1397

1397

 

 

1091

 

53751

 

东莞市

1985

51.11

7.92

4.3

63.32

47376

3252

3899

54526

927

411

906

861

0

0

2.84

2.84

0

0

2782

2782

 

 

980

 

57308

东江下游东莞区

 

12.94

2.62

2.08

17.64

12582

1195

1912

15689

473

456

921

890

 

 

0.28

0.28

 

 

274

274

 

 

978

 

15963

东江三角洲东莞区

 

38.71

5.29

2.23

45.69

34793

2056

1987

38836

912

389

893

850

 

 

2.56

2.56

 

 

2508

2508

 

 

980

 

41344

 

东莞市

1990

51.16

7.44

3.95

62.54

53930

3391

3948

61269

1054

456

1000

980

0

0

2.64

2.64

0

0

2986

2986

 

 

1131

 

64255

东江下游东莞区

 

12.08

2.39

1.78

16.25

13380

1197

1830

16407

1107

502

1027

1009

 

 

0.26

0.26

 

 

294

294

 

 

1131

 

16701

东江三角洲东莞区

 

39.08

5.05

2.17

46.29

40550

2194

2118

44862

1038

434

978

969

 

 

2.38

2.38

 

 

2692

2692

 

 

1131

 

47554

 

东莞市

1995

35.14

5.28

2.43

42.85

36239

2465

2384

41088

1031

467

980

959

0

0

3.44

3.44

0

0

3756

3756

 

 

1093

 

44844

东江下游东莞区

 

9.16

1.97

1.26

12.4

10023

985

1259

12267

1094

499

997

990

 

 

0.34

0.34

 

 

370

370

 

 

1088

 

12637

东江三角洲东莞区

 

25.98

3.3

1.17

30.46

21216

1479

1125

28821

1009

448

962

946

 

 

3.1

3.1

 

 

3386

3386

 

 

1092

 

32207

 

东莞市

2000

35.66

5.15

2.05

42.87

26448

1259

1560

29268

742

244

760

683

17.87

0

6.41

24.28

4467

0

5277

9744

250

 

824

402

39012

东江下游东莞区

 

8.47

1.84

0.93

11.24

6652

468

736

7726

770

254

791

688

9.05

 

0.63

968

2263

 

520

2782

250

 

825

287

10508

东江三角洲东莞区

 

27.19

3.31

1.12

31.63

19926

792

824

21542

733

239

735

681

8.82

 

5.78

14.6

2204

 

4758

6962

250

 

827

477

2850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同期农业生产逐步由计划经济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了过去“以粮为纲”的农业结构局面,形成种养并重,“菜篮子”“果篮子”为主的城郊型农业结构。

随着耕地面积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灌溉面积也在逐年减少,1980年农田实灌面积7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