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2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心理学家测度逆反心理的题目中,有很多反映负面情绪的词汇:

反感、沮丧、厌烦、恼怒。

这正是人在个人意志被剥夺和限制状况下的感受,同时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有人观察到,现在“老百姓”都变成了“老不信”,很多人自嘲为“屌丝”,对政府政策、对官员习惯性质疑,嘲弄专家为“砖家”。

原本仅仅出现在幼儿和青少年期的逆反心理似乎渐渐进入了一种弥散期,成为社会心态的一种表征。

为什么会出现“逆”和“反”的情绪及行为呢?

换言之,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社会上逆反心态会变得常见呢?

逆反心理在学术研究中又称为“心理逆反”,被定义为“因妨碍具体行为自由的规章制度或要求而产生厌恶情绪反应”。

当命令式的、绝对性的要求出现,并且限制了人们的选择时,就有可能出现逆反。

网络上流行的“被XX”句式,例如“被开会”、“被幸福”、“被同意”、“被选举”、“被参与”、“被平均”等,就是表明了个体感觉自己的自由受到了某种威胁。

此时,个体就很有可能作出违反规则的对抗行为和被禁止的行为。

逆反一般是在一种上下、主从、尊卑、强弱关系中发生的,如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领导与员工等。

意识到这类关系的对立,并且从情绪上表达这种对立,就可能形成逆反心理。

这里就表现出逆反心理的另一个成分:

不服从。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需要传递社会规范,要求社会成员学习、遵守这些规范时,由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长辈对晚辈、领导对员工、媒体对大众提出要求和训导。

尽管这并不成为逆反心理的必然来源,但问题可能出在这种关系的固化和要求的不合理中。

当社会结构固化、阶层之间无法流动时,在上层中就会形成一部分人永远处在优势、主动和控制地位的感觉,下层成员自身无力反抗,只能在某些事情上通过不理睬、不接受、不信任等不合作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怎样消解逆反心理的形成机制呢?

对于成人社会中出现的逆反心态,可以先从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做起。

官与民、富与贫、上与下、老与幼等,都可以从尊重对方开始,调整已经出现的或潜在的对立关系。

其次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学习沟通和协商。

沟通不仅包括表达,也包括倾听。

在这里,表达是立足于协商的表达,而不是下命令和训斥;倾听是立足于协商的倾听,不给对方“戴帽子”、“打棍子”和“穿小鞋”。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扁平化,减少上下位置感,也是消解逆反心理的途径之一。

中国文化注重上下结构,在上位的人对在下位的人拥有指挥、控制、要求的权力,而在下位的人只能无条件服从。

当人们长期和全方位地处在被他人和权威掌控的生活中时,就可能形成逆来顺受的奴隶心态或者渴望赏赐的奴才心态。

当人们产生被尊重的渴望和平等协商要求,但又得不到满足时,逆反心理的表达就会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反抗。

从这一点来看,建设一个“好的社会”是减少逆反心态的制度条件,一旦我们的社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和谐的社会,逆反心态自然就会消解。

(杨宜音《逆反社会心态解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逆反心理在学术研究中的定义批评了“规章制度或要求”的不合理性。

B.网络上流行的“被XX”句式,其实是逆反心理必然导致对抗行为的现实证据。

C.逆反心理可能形成逆来顺受的奴隶心态或者渴望赏赐的奴才心态。

D.当我们反感、沮丧、厌烦、恼怒时,说明我们可能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合社会现实,提出逆反心理何以成为常见社会心态的问题,引人思考。

B.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文章,结构清晰。

C.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戴帽子”、“打棍子”和“穿小鞋”的说法,从反面形象地说明表达的前提在于协商。

D.末段从“形成机制”这一角度切入,梳理出消解逆反心态的对策,论述逐步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师生关系中,只有老师对学生不下命令和训斥,才能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B.当社会结构固化、阶层之间无法流动时,下层成员自身无力反抗,就会通过不服从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C.原本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逆反心理似乎已经扩散到各个年龄层,说明逆反心理成为社会心态的一种表征。

D.从某个角度看,只要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和谐的社会,属于社会心态的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消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

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

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

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

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

用粳米烧的粥又粘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

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

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

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

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

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

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

“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

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

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

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

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

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

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粘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

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

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

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

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

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

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

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

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

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

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

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

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的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反映出人生的阅历和世情的嬗变,以及自己对稀粥的特殊情感。

B.文中生动再现粥的烧制和模样、人吃粥的情形和积习,而老乡如蝗虫般拥入茅屋喝“豌豆糖粥”的细节,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

C.文章写北方人就着馒头烙饼喝粥最简,写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详,这样处理可见作者的匠心,有直达人心的艺术魅力。

D.行文围绕喝粥展开故事,最后着落在广东人喝粥上,稀粥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既表现了粥的美味,也让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憧憬。

5.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

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6.结合全文,简说对“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2014平起开始止跌趋稳。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

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数量进入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

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

截至目前(5月28日),包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

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比增加6.39万人,创历史新高。

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124552人,较前一年增长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

撼媒体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该学校。

随着国外高校强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几年,国际班和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从《2015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中得知,中国目前己有597所国际学校。

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国际班录取线已超过校本部。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材料三

3月31日,清华大学召开大类培养领导小组会并对外宣布,从2017年起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填报。

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进大类招生。

部分985、211高校将不得不面临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校的情况,而高校中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甚至会遭受无人报考的境遇。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

7.下列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为出国积极准备,而美国仍旧是最受我国留学生青睐的国家之一。

B.材料二的9所学校中,北京四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最高,而人大附中和八一中学则垫底。

C.材料二图表中9所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连续4年上升,可见北京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情和决心。

D.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国外大学,是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人口出生率紧密相关,无论报名人数达到峰值、急剧下降或是止跌趋稳,都是如此。

B.2016年各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大规模下降趋势,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不容乐观。

C.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校本部录取分,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D.从2017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模式,这势必会让每一个专业都暴露于激烈竞争的舞台之上。

E.大类招生对同一高校的各专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业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吸引力,获得优质生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等学校出现招生难现象的原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

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

郡土豪刘填者,资财巨万,以女妻之。

元规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强援。

元规泣请日:

“姻不失亲,古人所重。

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母感其言而止。

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尝离左右。

梁时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孤侄入船,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时人皆称其至行。

元规少好学,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

梁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时名儒咸称赏之。

起家湘东王国左常侍,转员外散骑侍郎。

简文帝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

除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

及侯景寇乱,携家属还会稽。

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

迁国子祭酒。

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

俄除尚书祠部郎。

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

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

丁母忧去职,服阕,除鄱阳王府中录事参军,俄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一卷,《礼记音》两卷。

(选自《陈书·王元规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B.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C.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D.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也有其他含义。

B.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为后主。

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C.诏策,文中指封建社会的一种取士制度,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D.古代称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服阕”。

守丧,是孝顺行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元规出身悲苦,自强自立。

他八岁时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去投靠舅舅;他的母亲想攀附土豪,因遭他反对而作罢。

B.王元规讲究孝道,品行高尚。

他侍奉母亲十分恭谨,早晚陪伴母亲;当洪水来临时,他抛下亲生子女,先救母亲、妹妹等人。

C.王元规博学多才,著述非常丰富。

他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写了《春秋发题辞》及《义记》等很多著作。

D.王元规受人称赞,被皇帝赏识。

他因品行、学识被人称赞;他被后主引荐为学士,后主还给他讲授《礼记》《左传》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姻不失亲,古人所重。

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2)简文帝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②其那:

怎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身着粗袍敝衣处于衣着华丽的同舍生之间却“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有求学这种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

(3)《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只有“中国制造+互联网”握成拳,才能形成合力,而“工匠精神”就是要扭转长期以来好大喜功的导向。

②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③中国当前的文化,未免过分热衷于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不夸大其词地说,这种文化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平凡人社会地位的文化倾向。

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⑥平心而论,在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那些“伪名人自传”,是不可以与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

我的人生哲学》相提并论的。

A. ①③④B. ②③⑥C. ②④⑤D. 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前学校普遍存在课堂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作业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B.古人追求“以耕养读,勤耕立家,苦读荣身”,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耕读文化精神,保持终身学习,做有知识、有情怀的现代公民。

C.陈绍宽上将是唯一一位经历了北洋、民国和新中国三代的海军将领,有人将他看做中国百年海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更有人称他是中国海军将领的代表人物。

D.人民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实践成果的价值主体。

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

“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

“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

“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脱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

然而,脱口秀得到真正的发展是在美国。

与今天不同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而没有听众的参与。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新的脱口秀形式出现,观众也有机会主动加入到讨论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目内容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脱口秀为美国风云变换的社会增加了些并不稳定因素,日间的电视脱口秀节目热衷于揭露隐私,被称为“电视垃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判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更改另外两处错误。

(5分)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开。

人品不仅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宽窄之分,后者与才分有关。

才分大致规定了一个人为善为恶的风格和容量。

有才无德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

有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

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

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①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医院接收了一位昏迷不醒的患者,经过急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然而患者的父亲几天后找到院方,称医生抢救儿子时剪掉了衣裤,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