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5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docx

973项目申报书CB930500金属介质纳米异剖析

 

项目名称:

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局域耦合效应及其在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

首席科学家:

徐现刚山东大学

起止年限:

2009.1至2013.8

依托部门:

教育部

一、研究内容

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项目围绕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局域耦合效应这一中心问题,设计和制备具有局域耦合效应的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探索等离激元激发、局域耦合、能量传输和转换的物理机理和调控机制,掌握光在具有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半导体表面的发射机理,并利用其原理达到提高光电器件转换效率的目的。

主要解决以下关键科学问题:

(1)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元激发及其局域耦合效应

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等离激元激发及其与光波的共振耦合特性;局域等离激元与传播等离激元的近场光学特性和远场光谱特征;不同维度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场局域增强和约束的物理机制,传播与约束的优化与均衡;探讨增益介质(如InGaAsP,GaN)在金属孔或缝天线能量的补偿方法;磁等离极化激元的共振特性、色散性质以及场的局域化特性。

(2)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设计、制备及其对局域耦合效应的调控

金属/介质异质结构中非周期性、应力、微结构尺寸和缺陷对电磁特性及场耦合的影响;外场作用下材料的介电性质的变化对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场耦合效应的调控机制。

(3)光电转换异质结器件中表面等离激元和光的转换机理

局域耦合效应对光电器件中载流子产生、传输和复合行为的影响,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与激子极化激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内量子效率;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对非相干光和等离激元相互转换效率的影响,提高外量子效率;实现光电器件性能的提高。

2.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以高效GaN功率LED和OLED的开发为目标,围绕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设计和制备,开展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场的激发、传播、约束和耦合特性的研究,探索外场对局域耦合效应的调控机制。

针对提高功率LED和OLED发光效率的应用目标,着重研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具有显著等离激元共振的贵金属(金、银、铜等)及典型的光学介质(玻璃、石英等)的复合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元激发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与光的相互作用

1)等离激元在周期结构、准周期结构以及金属/介质多层结构中的激发与约束模式的研究

发展新型等离激元与极化激元的有效激发模式,探讨亚波长光学过程相关的色散特征,总结局域和非局域等离激元的基本特征与相互关联。

设计和实现基于等离激元的滤波、偏振、二相色性等新型光功能器件单元的原型。

2)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与异常光学透射之间的物理机制研究

重点研究有效实现远场入射光与近场光之间耦合的新型金属/介质纳米结构,掌握耦合模式的激励条件,实现特定波长的选择性透射增强,探讨利用增益介质实现能量补偿的方法。

3)金属纳米粒子及其近距连接点阵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和场增强效应的研究。

通过对金属纳米颗粒的点阵拓扑结构和几何参数调控,实现金属纳米粒子间的近场耦合;研究近场耦合导致的金属纳米粒子点阵集体光学响应的演变,例如与Anderson局域化相关的表面等离激元的局域化向电子在整个点阵范围内集体响应的离域态的转变;研究在耦合等离激元的近场作用下荧光微粒、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与淬灭特征。

4)磁等离激元与磁等离极化激元的研究

利用磁等离激元在亚波长能量传递和传输等方面的优异性质(如:

辐射损耗小、能量局域程度高),设计多种人工磁共振阵列结构,实现由磁激发形成的亚波长波导;研究磁等离激元模及其在亚波长能量传输中的辐射损耗和约束机制;研究近场耦合的磁等离激元与入射光波的相互作用;实现基于磁等离极化激元的亚波长集成。

5)利用等离激元共振和人工磁共振,设计和构造亚波长的纳米微腔

优化其等离激元和耦合等离激元激发的共振特性,测试其光响应特性并验证腔性质,研究纳米微腔共振对光功率器件增强发光的影响。

(2)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元激发之间的耦合物理效应及其与光活性介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1)光功能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激子、声子与极化激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中的能量转换过程的研究

阐明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对半导体能态密度的调制作用,及其与载流子、激子耦合的机理和对半导体光学过程的调制作用。

探讨局域耦合作用对自发辐射的增强机制。

研究近场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强局域场与介质和分子的声子模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光散射的增强效应。

2)复杂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不同等离激元模式及光学模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重点考察金属纳米粒子点阵的局域等离激元与金属平面的传播等离激元之间的耦合,等离激元与介质光学模的耦合,等离极化激元近场对半导体量子点光学跃迁的激发模式,以及这些耦合所引起的局域增强的特征。

3)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与磁极化激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根据能量传输与局域化的需要设计和优化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产生多种形态的人工激发形式和耦合方式,实现电磁场的传播和约束之间的均衡。

4)等离激元亚波长能量传输中的耦合效应的研究

在耦合的等离激元传播模中,着重对多个金属表面激发的等离激元模式之间横向耦合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它们耦合杂化之后的有利于传播能量的新模式;对于局域等离子共振耦合形成的波导模,重点考察单个振子的共振特点以及沿着传播方向的纵向耦合方式和强度,调控和优化其色散和传播性能。

(3)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制备及物理特性表征和调控的研究

1)金属/介质纳米镶嵌结构材料和异质或多层表面调制纳米结构的制备

探索如何将材料生长技术和微纳加工手段有效地结合,在低维结构的表、界面制备不同尺度、不同周期对称性的金属/介质周期调制边界结构。

2)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物理特性调控研究

研究不同金属和介质材料、不同周期结构和不同耦合模式的多层周期结构的电磁波调制效应,阐明电磁波与表面调制结构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金属光栅与折射率光栅之间的耦合,实现光传播的共振增强/抑制;研究金属对长周期折射率光栅隐失场的影响,探索利用长周期光栅结构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可行性。

拓展金属/介质结构外场调控技术研究,利用外场对材料性质的调制,实现对复合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的衍射和透射等物理性质的调控。

3)发展时间-空间分辨能力的光谱学技术和亚波长光学显微技术

建立具有时间-空间分辨能力的超快激光/磁光光谱学技术,实现对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响应光学激发的空-时动力学的直接观察,探讨金属探针诱导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局域场与非线性光谱测量系统的组合测量技术;建立与纳米尺度的结构测量同步的,单个纳米单元对入射光的响应及光谱进行测量的系统与方法,研究纳米结构中光的亚波长传输和耦合特性。

(4)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局域耦合在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应用

1)光功率器件的模拟仿真及其结构设计

建立针对LED和OLED的FDTD模拟优化平台,自主开发专用的可处理非相干光源的、高阶、低色散的模拟分析方法和大容量的计算系统,应用GPU技术进行SPPs的仿真计算,对LED量子阱和金属纳米结构之间的耦合效应和光传输进行模拟及优化,实现宽频谱和三维空间的计算分析。

2)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在功率LED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优化的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局域耦合对蓝色功率GaNLED器件内量子发光效率的影响,掌握等离激元对激子产生、发光和光传输的调控机制;结合仿真分析结果设计和制备新型的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实现特定波长段的选择性和多方位的透射增强,达到提高LED外量子发光效率的目的;同时研究局域增强效应对LED外量子效率的影响。

3)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局域和非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对有机激子的驰豫和电荷载流子在有机材料中传输的影响,以及金属薄膜电极上不同介质周期和非周期纳米结构对OLED器件中SPP的散射与自由光场辐射的强度和色度空间分布对纳米结构的依赖关系,采用SNOM与飞秒超快光谱系统研究SPP动力学过程,金属/有机材料的界面激子的辐射与非辐射驰豫过程的动力学过程,以及SPP与激子非辐射驰豫的共振转化过程,掌握光能以及非辐射能转化成SPP的规律,研究透明电极对顶发射器件透射增强作用的影响,探索实现高效色纯度高的蓝色OLED的方法,为改善OLED器件发光性能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预期目标

1.本项目总体目标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阐明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元激发、极化激元耦合的特性,总结出表面等离激元的场耦合、局域增强与传播等物理过程对金属/介质纳米体系的结构参数、不同介质特性依赖关系的一般规律。

探索具有优异局域增强效应与传播特性的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建立具有时间-空间分辨能力的超快激光/磁光光谱学技术和近场光学探测系统,掌握利用结构和外场调控金属/介质纳米体系的场耦合特性的方法,实现对光传播的控制、增强和约束。

在应用研究方面,发展基于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光电转换器件、等离子全光学集成芯片相关理论和技术,实现亚波长光学调制功能;研究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局域耦合效应对蓝色GaN功率LED器件转换效率的影响,制备出高效的蓝色功率LED,采用荧光粉封装后产生白光,进入照明应用领域,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积极与企业结合加速成果转化,达到基础研究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最终目的。

2.项目五年预期目标

围绕提高功率LED转换效率的技术需求和节能减排工程的需要,预计经过本项目五年的研究,在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应用方面获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框架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为LED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提供原创性的知识和理论指导,提高我国光电产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并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队伍。

预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在理论上阐明局域等离激元之间的近场耦合、等离激元与介质光学模的耦合、磁等离激元与SPP的耦合规律,以及这些耦合所引起的局域场增强特征及能量传输和转换机理,实现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对光传输性质的多模式调控,使增强透射效应更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2)掌握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系统对光的调控机制,以理论研究为指导,结合计算机仿真分析技术,实现具有特定亚波长波导特性和局域场增强特性的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掌握利用外场对光传播进行调控的有效方法。

(3)建立具有时间-空间分辨能力的超快激光/磁光光谱学技术。

实现光与表面等离激元耦合产生的波导特性与局域场的定量表征,阐明金属/介质纳米结构提高光功率器件发光效率的物理机制,探索半导体器件发光与表面等离激元的耦合机制及其表面等离激元的动力学过程,为基于金属/介质纳米体系的光电器件研究奠定基础。

(4)在现有的半导体量子阱结构中引入等离激元的贡献,利用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场耦合效应,提高LED的发光效率40%以上。

制备出波长为455纳米的GaN蓝色功率LED,输入350mA电流时的输出功率达到400mW以上(功率效率达到40%)。

在现有OLED基础上,利用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场耦合效应,运用周期、准周期或无规介观结构,设计与制备高效色纯度高的蓝光OLED,实现高效的顶发射OLED,实现有无结构发光效率提高1倍以上。

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推广上述研究成果,提升我国光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五年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形成2-3个在相关领域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获1-2项国家奖励;在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100篇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左右,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及大会邀请报告5人次。

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培养一批青年人才,在项目实施期间培养博士60名以上。

三、研究方案

1.项目的研究思路和项目的技术路线及可行性

(1)本项目的研究思路

根据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和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本项目组织联合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四家单位承担任务,充分利用南京大学、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开展光传播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在器件制备及其产业化方面的长处,瞄准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光传播的新现象和新规律,将蓝色GaN功率LED和有机LED器件设计和制备、测试和表征、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等有机结合起来,将等离激元的概念引入光电器件相关的研究中,力争在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基础理论获得有原始创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器件应用,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波长为455±5nm蓝色GaN发光二极管结合荧光粉技术可以产生白光,大功率的LED才能进入照明领域应用,为此我们选择1mm2管芯面积的功率LED为重点研究对象,以350mA的驱动电流为标准(GaN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在3.0~3.5V之间,输入功率近似为1瓦),研究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局域耦合效应对其功率转换效率达影响,为功率白光二极管及其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2)本项目的技术路线

本项目研究特点是以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电子运动与光耦合的理论基础研究为指导,探索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新效应,认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重点突出半导体表面的光发射及其增强机理,同时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功结果整合到典型的GaN功率LED和OLED光电器件中,以器件性能进一步检测和指导研发思路,最终发展若干有实用价值的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并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实现其在光电转换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对于具有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半导体表面的光发射研究采取周期性结构与金属纳米颗粒两种方法研究,前者可以人工制备,适合检测理论预测与模拟仿真,进行定量分析,但是缺点是图形尺寸受加工条件限制,很难适合大面积的LED器件;后者在LED表面沉积随机分布的纳米颗粒,通过控制粒度及其分布,利用局域耦合共振增强特性提高LED的转换效率。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3)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

1)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属于了表面等离激元许多新奇和未知的物理现象,根据Ebbesen等人发现的纳米小孔的透射增强现象,深入开展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局域耦合效应,对提升功率LED的转换效率是可能的。

对光电转换相结合的微纳结构的研究是当今纳米光电子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的方向,它结合了最前沿的基础理论,集中优势力量在该领域开展原创性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是可能的。

2)本项目承担单位为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纳米材料制备、表征、测试的设备,为本项目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本项目关键科学问题明确、研究内容充实、研究课题分解充分发挥了各单位的优势并注重联合与交叉,为实现研究目标创造了条件。

3)在近期的研究工作中,项目组成员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有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4)在课题研究中,充分结合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通过与企业联合研究和开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也为项目成功实施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在本项目中我们凝聚优势力量,注重物理、化学与材料学科在前沿领域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验并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队伍的合作和交流,为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2.创新点

本研究计划将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新原理与新型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开发结合,以光功率器件产业为依托,在研究内容选取和课题设计方面均有较大创新。

1)围绕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其中的元激发、极化激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注重局域等离激元的近场耦合、金属等离激元与介质光学模的耦合等多种场耦合方式和远场发射特性,积极探索磁等离激元耦合模式。

2)将具有优异远场发射特性的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运用于GaN功率LED和OLED研究中,既考虑通过局域电磁近场与介质的作用产生独特的光增强效应,也考虑通过表面等离激元与半导体量子结构中载流子复合模式的耦合,大幅度提高光电转换器件的性能,将蓝色GaN功率LED的输出功率提高到400mW,为进军白光照明奠定坚实基础。

3)应用GPU技术大幅度提高FDTD系统的计算能力,对非相关光源进行仿真设计,对LED和OLED的自发辐射和金属纳米结构之间的耦合效应进行宽频谱和三维空间模拟及优化,为器件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4)利用高灵敏度的超快磁光光谱测量系统,对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和光电器件进行具有时间-空间分辨的载流子/自旋动力学的实验研究,阐明LED光产生与发射的机理。

3.课题设置

课题一: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场的耦合及传播特性研究

承担单位:

南京大学,山东大学

负责人:

韩民

主要学术骨干:

李涛,李康,周剑峰,王广厚

经费比例:

28%

主要研究内容:

1)针对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激发的关键问题,局域与非局域等离激元激发的关联、新型等离激元模式、亚波长波导的色散以及场的耦合增强效应等做探索性研究。

2)建立FDTD模拟优化平台,自主开发可处理非相干光源的、高阶、低色散的大容量的计算系统,运用理论模拟设计和寻找具有优异性能的金属/介质纳米结构。

与课题二结合,综合运用微加工技术和模板引导的纳米点阵自组装方法进行纳米结构的精细可控制备,并探讨通过外场对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近场耦合与能量转移和转换过程进行调控。

3)建立与纳米尺度的结构测量同步的,具有纳米尺度空间分辨的亚波长光学显微与光谱学研究的综合系统,开展表面等离激元及其耦合结构的光学响应、传播特性以及局域场增强性质的实验研究,探讨实现等离子光学集成所需的各种功能特性;研究金属纳米点阵中局域等离激元之间,金属纳米点阵的局域等离激元与金属平面的传播等离激元之间,金属等离激元与介质光学模的之间的多种耦合方式,实现光学过程局域场增强效应,揭示介质中高效的光电能量转移和转换过程的机理。

4)探讨磁等离激元的概念与实现方案,通过磁耦合降低辐射损耗,达到场的局域性及其传播长度的共同优化,实现具备特定亚波长波导和局域场增强综合特性的纳米结构的理论设计。

5)研究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与等离激元共振和局域场增强相关的瞬态光学过程与非线性光学效应。

探讨光激发下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电子弛豫、载流子、激子输运和俘获等动力学过程及其与量子限制效应、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等的内在联系,阐明这些过程对低维金属/介质纳米结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影响途径。

6)研究强关联电子系统的纳米结构的光致金属-绝缘体转变的动态过程及其所伴随的光学开关特性。

主要研究目标:

1)获得多种具有优异场增强与波导特性的金属/介质纳米结构的优化设计,掌握其制备方法并实现可控制备。

2)确定金属/介质异质结构的光学响应与辐射传播特性,以及等离激元耦合、场增强的基本规律。

3)掌握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的电子弛豫、载流子、激子输运和俘获等动力学过程及其与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等离激元的内在物理规律。

课题二: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制备及物理特性调控研究

承担单位: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负责人:

杨海方

主要学术骨干:

顾长志,刘宝利,金爱子,罗强

经费比例:

23%

主要研究内容:

对于我们感兴趣的蓝光LED的发光波长为455nm,拟采用Ag膜为主,辅助金等其他金属材料进行对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探索利用表、界面特性制备纳米结构的新方法,制备金属/介质纳米人工结构,具体可分为两类:

a)在具有周期性调制的模版上生长金属和介质薄膜,对表面生长过程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b)采用纳米尺度加工方法在平整的金属或介质薄膜上制备纳米结构,并与其它课题相结合,开展应用研究。

2)研究利用周期表面调制效应控制金属/介质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相关物性,理解其物理性质的奇异性,如电磁波与表面周期量子人工结构的相互作用等,并获得多种实用的功能材料,如亚波长光学调制材料等,为利用这些物理特性设计出新型光电器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3)对所构造的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光传输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考察通过结构的局部调整或者其它手段(包括外场调节)来控制光传输的特性;同时积极考虑在纳米结构中引入非线性介质,实现部分功能的动态调控。

4)利用超快激光/磁光光谱技术,研究在发光半导体器件表面制备的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在不同温度和磁场条件下,电子热化、能量驰豫对纳米颗粒大小和周期性结构的依赖关系;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对发光半导体器件中激子辐射复合速率、不同自旋态衰退速率以及对发光偏振特性的影响。

5)利用空间分辨的瞬态(自旋)光栅技术,研究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空间周期性分布、非平衡电子波包扩散速率对等离激元共振、局域场增强以及对光电器件辐射复合速率和发光偏振特性的影响;结合微区光谱成像技术,研究表面等离激元的传播特性(包括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干时间和传播长度)。

探索半导体器件发光与表面等离激元的耦合机制及其表面等离激元的动力学过程。

6)探索金属纳米异质结构中尺寸效应、应力效应、微结构缺陷对界面电磁特性的影响。

探索外场调节介质性质,研究其对局域场耦合的调控机制,并实现对不同频率光波的可控传播。

主要研究目标:

1)掌握复杂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如不同材料的多层结构和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

2)阐明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外场对提高光电器件发光效率的调控机制。

3)明确金属纳米异质结构中尺寸效应、应力效应、微结构缺陷对界面电磁特性的物理效应和相关机制。

课题三:

金属/介质纳米结构提高功率二极管量子效率的研究

承担单位:

山东大学

负责人:

徐现刚

主要学术骨干:

刘铎,夏伟,冀子武,孔凡敏,吴拥中

经费比例:

27%

主要研究内容:

1)以课题一和二掌握的理论和调控机制为指导,以优化的透射增强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为基础,探索等离激元与量子阱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等离激元在金属/介质结构中对光的透射增强效应的作用,设计和制备光增透结构,达到透射光增强的目的。

2)分别从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角度研究等离激元对提高发光效率的影响。

重点研究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对提高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的内量子效率的影响,不同结构对量子阱激子复合效率及其荧光寿命的影响。

与课题一合作探索红外波段等离激元光子芯片的集成工艺。

3)建立高阶、低色散的模拟分析方法,与课题一合作应用GPU技术进行SPPs计算仿真研究,对与InGaN/GaN功率LED相关的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SPPs在三维空间进行宽光谱仿真分析。

4)优化GaN蓝色LED的结构与生长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有源层与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之间的耦合距离、LED表面周期性纳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如银、金纳米颗粒等)及其密度对LED发光效率影响。

研究LED的不同有源层结构与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中的局域耦合增强作用规律。

5)研究金属/介质纳米结构在不同结构(如倒装结构)的LED中的发光效率增强的物理规律及实用性。

构造出新型基于等离激元共振的纳米微腔,结合增益介质实现纳米激光的输出。

主要研究目标:

1)建立高阶、低色散的模拟分析方法,实现在功率LED器件中的等离激元的三维空间的仿真计算和器件的优化设计。

2)结合模拟仿真技术和理论研究进展,掌握等离激元对提高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内量子和外量子效率的物理机制,提出几种优化设计方案。

3)结合产业化技术特点,掌握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在LED器件上的可控制备方法。

4)在基础理论和模拟仿真的指导下,经过5年的努力,制备出输入350mA电流的GaN功率蓝色LED的输出功率达到大于400mW,功率转换效率大于40%,采取产学研结合形式,完成产业化转化,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课题四:

有机光电转换器件中金属/介质纳米异质结构的应用研究

承担单位:

北京大学

负责人:

肖立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