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8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docx

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月考试题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41)太原五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101918:

52

太原五中2015高考模拟学年度高三年级十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

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研究的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报告的主要作用,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

“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

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

”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个结果而放松对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注意。

这些气象学家说,从1975年到1990年间,北半球冬季气温(特别是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等地)上升了0.3摄氏度。

他们还认为,这一气温上升有1/3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

他们还认为,北半球地区从1900年至1990年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月温差约有一半也是由这种变动引起的。

华莱士说:

“尽管人类活动与气温的全面上升可能也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自然,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

由于地表吸收热量的能力(热容量)比海洋低得多,地表冬季与夏季的温差非常大。

因此,当大气环流带动暖气团过北半球各大陆以及冷气团吹过海洋上空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

”他说,尽管科学家们尚不完全了解引起大气环流形式变化的真正原因,但他确信这与自然变化有关。

1.第二段中华莱士说的“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所指的是(   )

A.全球气温自1975年以来全面上升。

B.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月温差的变化。

C.自然界的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

D.北半球地区1975年到1990年间冬季气温上升变化和1900年至1990年月温差变化。

2.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75年以来的气温的变化与自然变化有关。

B.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C.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的行为与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不无关系。

D.“温室效应”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半球冬季气温上升有1/3是由大气环流的自然变动引起的,还有2/3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

B.如果气温全面上升“归因于自然”的说法被证实,那么,以往的“温室效应”归因说将被基本否定。

C.华莱士认为“气温的全面上升”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无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忽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D.南半球陆地少,海洋多,冬季与夏季的温差应该比北半球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

姬曰:

“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私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

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公!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

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

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

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

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姬叹曰:

“田公岂异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

被定罪判刑。

城旦,古代刑罚名。

②世望:

家世和名望。

③下第:

指侯方域应试未中。

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工:

乐人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偿:

回报

C.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昵:

亲附

D.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赞:

赞赏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3分)(   )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别土大夫贤否

③少,风调皎爽不群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女儿的李姬遗传有其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论城旦,为清议所斥。

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

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这篇文章风格质朴刚健,选材凝练,笔致含蓄。

透过语言,李姬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歌伎形象跃然纸上。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来源:

学.科.网Z.X.X.K]

⑴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译文:

⑵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8~9题。

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8.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思想感情的是哪一联?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5)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6)苔痕上阶绿,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费德里哥

普罗斯佩·梅里美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绅士,名叫费德里哥,长得英俊潇洒,为人彬彬有礼,可是道德败坏不堪,因为他过分喜爱赌博、饮酒和女人,尤其是赌博。

他生平从不进教堂忏悔,纵使踏进教堂,也不过是为了在那里找寻作孽的机会罢了。

他曾经在赌博中使十二个良家子弟输得破产(这十二个人后来当上了强盗;有一次他们和国王的雇佣兵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没有忏悔就被打死了),接着他自己也赌输了,只剩下一所普通的庄园,过着贫穷的生活。

三年后的一天,他打猎归来,刚回到屋里,耶稣基督就带着他的十二使徒来敲门,请求他接待。

费德里哥天性慷慨,招待客人,尽己所能。

耶稣基督对费德里哥的接待很满意,答应给他三个恩典。

于是费德里哥从衣袋里把经常带在身边的纸牌拿了出来:

“主人,”他说,“让我每当拿这副牌赌博时一定赢钱吧。

“但愿如此!

”耶稣基督说。

站在费德里哥身边的圣彼得低声对费德里哥说:

“可怜的罪人,你想到哪里去了?

你应该请求我主拯救你的灵魂呀。

“我才不在乎拯救我的灵魂哩。

”费德里哥回答。

“主人,”费德里哥继续说,“请您答应我任何人爬上荫蔽着我的大门的那棵橙树,没有我的同意就爬不下来。

“但愿如此!

”耶稣基督说。

听见这些话,圣彼得使徒用手肘使劲碰了碰身边的费德里哥,对他说:

“可怜的罪人,你不怕你的罪孽深重会入地狱吗?

向我主请求让你在他的神圣乐园里占一席位吧!

现在还来得及。

“不忙,不忙,”费德里哥一面回答,一面从使徒身边走开,对我主基督说:

“我希望,有谁如果坐在壁炉旁边的那张凳子上,没有我的同意就不能离开。

我主基督也赏赐了这个恩典,带着他的弟子们走了。

 

费德里哥对输赢很懂得分寸,以致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发了大财,却没有人怀疑他赢钱的真正原因。

审慎地赌过一年以后,他决定来一个彻底报复,他把当地主要财主的钱都赢得精光。

当晚就带着他的金子和钻石走了。

他周游世界,到处赌博,永远赢钱,到处寻欢作乐。

可是十二个受害者不断地回到他的记忆里。

他决定要把他们拯救出来。

他叩响了地狱之王普鲁东的门。

他向普鲁东提出赌注,每赢一局就要在地狱所有的灵魂中选择一个带走。

普鲁东答应后,他们就用那副神奇的纸牌开始了赌博。

费德里哥连赢十二局,拯救了他想拯救的十二个灵魂,并把他们装进了袋子。

普鲁东已经输得不耐烦了,他找了一个借口就把费德里哥关在了门外。

费德里哥对这一次赢得灵魂的胜利比之他在人世间获得的哪一次胜利都更感愉快。

到了人间,他在他的老庄园里安度晚年。

三十年以后,费德里哥已经有七十岁了,死神走进他的屋子。

他请求死神爬上荫蔽着自己大门的那棵橙树,摘一只果子给他。

当死神爬上那棵橙树摘了一只橙子想下来时,却不能下来,因为费德里哥不同意。

他提出想再活一个世纪,死神答应了。

死神一走,费德里哥开始了一种新生活。

他继续惊人地满足他的一切欲望,遇到机会也做一点好事,可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灵魂的得救。

一百年过去了,死神再度来叩他的门。

费德里哥请死神在壁炉旁边坐一坐,等自己忏悔以后就和她一起飞到阴间去。

死神刚一坐在凳子上,就被一种超凡的魔力牢牢地钉住了。

费德里哥提出再活40年的要求。

死神被迫同意了。

第二次期满的时候,费德里哥背着一只口袋,毫无畏惧地站着等待死神。

死神一把抓住费德里哥的头发,就飞到了地狱的门口。

可是普鲁东坚决不让开门,因为他马上想起他以前输过的十二局赌博,“这个流氓会减少我帝国的人口。

死神只好带着她的囚徒飞到炼狱门口;可是守卫的天使发觉费德里哥身有大罪,拒绝让他进去。

死神虽然非常憎恨费德里哥,但也只好把他带上天堂。

在天堂的门口,圣彼得责问费德里哥:

“像你这样身负大罪的人,连炼狱也不配进去,竟想在天堂里占一席位?

“圣彼得,”费德里哥说,“大约180年前,您和您的圣主到我家来请求接待你们的时候,我是这样接待你们的吗?

圣彼得口气稍稍软了一点,可是仍然带着谴责,“我负不起让你进来的责任。

我去告诉耶稣基督,看他怎样说吧。

费德里哥跪在门槛上,身边带着他的12个灵魂,两边各放着6个。

我主基督看了,同情心受到了感动。

“对你可以马马虎虎,”他对费德里哥说,“可是这12个灵魂,我凭良心不能让它们进来。

“怎么!

我主,”费德里哥说,“当初我荣幸地迎接您进入我的屋子时,您不是也有12个旅客陪伴着您,而我不是也尽我所能像接待您一样的接待他们吗?

“对这个人真是没有办法,”耶稣基督说,“进来吧,既然你们已经来了;可是你们不要赞扬我给你们的恩典,因为这是不足为训的。

                                                                     (根据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费德里哥享受了三生幸福,最终进入了天国。

善和恶在他身上合二为一,合为一股活生生的强大的精神魅力。

B.费德里哥从来没有想过要拯救自己的灵魂,道德败坏不堪,死后却进入了天堂。

在小说里,把宗教的教义以及天堂地狱的观念恣意加以揶揄和嘲弄,抹去它们面上神圣的油彩,将它们表现得再滑稽可笑不过,表现了梅里美反宗教反教会的精神。

C.《费德里哥》构思精巧,语言幽默。

对他所描写的人物和现实生活是有爱有憎的,但他作为叙事者,总是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倾泻热情的赞美,也不表露强烈的憎恶,收到平易近人的艺术效果。

D.费德里哥生平从不进教堂忏悔,只好赌博,赌博又遭人算计,总是输光;可是他心地善良,总是慷慨地帮助别人。

他对奸诈的赌徒狠,对诚实的十二个赌徒心怀愧疚,拯救了他们的灵魂。

总之,他是塑造的一个扁平人物。

E.圣彼得多次劝说费德里哥请求我主耶稣拯救他的灵魂,说明圣彼得是耶稣忠实的追随者。

在天堂的门口,他责问费德里哥,进一步反映了他的忠诚。

(2)小说中划线的句子,反映了费德里哥什么样的心态?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6分)

“不忙,不忙,”费德里哥一面回答,一面从使徒身边走开,对我主基督说:

“我希望,有谁如果坐在壁炉旁边的那张凳子上,没有我的同意就不能离开。

(3)请结合全文概括费德里哥的性格特点。

(6分)

(4)这篇小说在其主题实现的途径上颇有独特之处,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中暑

伊凡·蒲宁

晚饭后,他们走出灯火通明的餐厅,来到甲板上,靠在栏杆边站着。

她闭上眼睛,抬起一只手,用手背贴着面颊,咯咯地笑起来,笑得那么妩媚大方——这个娇小女人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迷人。

“我一定是醉了,”她说道,“您是从哪里来的?

三个小时前我还根本不知道世上有您这个人呢。

我甚至都不知道您是在哪儿上的船。

在萨马拉?

不过,反正都一样。

咦,是我头发晕,还是船在打转?

前方是一片漆黑的夜空和星星点点的灯火。

中尉拿起她的一只手,贴在自己的嘴唇上。

“我们下船吧,”他低声说道。

“去哪儿?

”她问道,好像吃了一惊。

“这个码头。

“干嘛?

他没有回答。

她又把手背贴在自己发热的面颊上。

“疯啦……”

“走吧,下船去,”他讷讷地重复着。

“求你了……”

“唉,随你的便吧,”她说着,把脸转到一边去了。

游轮靠岸了。

马车夫把他们送到了一个旅馆。

他们进了一个宽敞的房间,服务生刚把房门拉上,中尉就猛地冲过去把她抱住,他们气喘吁吁地狂吻起来。

那是他们多少年后都难以忘怀的瞬间;不论是他还是她,在他们的一生中,从来就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早上十点,那个娇小的无名女人走了,她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

当他央求她继续结伴同行时,她说道,“不行,您必须留在这儿等下一班船。

要是我们继续同行,就会把一切都弄糟的。

实话告诉您,我决不是您可能认为的那种女人。

我大概是一时糊涂了。

或者,说得更确切点,我们都好像是中暑了……”

 中尉爽快地答应了,他轻松愉快地用车把她送回了码头,正好赶上即将启航的粉红色“飞行器号”游轮。

在甲板上,他当着众人的面吻着她,他怀着同样轻松、逍遥的心情回到了旅馆。

不过,现在他有点异样的感觉。

她不在,房间便显得和她在的时候截然不同了。

四处都还留着她的痕迹,却又让他心里觉得空落落的。

突然,一股柔情让中尉的心觉得一阵发紧,他赶紧点上一支香烟,在房间里踱了好几个来回。

“实话告诉您,我决不是您可能认为的那种女人……”言犹在耳,却已人去楼空。

他想着她说过的话,泪水夺眶欲出。

她走了,已经远远离开了这里,大概正坐在四周镶着窗玻璃的洁白客舱里,或者在甲板上望着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望着远方水天一色的点点微光,望着伏尔加河无边无际的河面……别了,好吧,永别了。

否则他们究竟还会在什么地方重逢呢?

“我总不能,”他心想,“总不能无缘无故地闯到她丈夫、她三岁的女儿、她全家生活的那座城市里,闯入她的日常生活中去吧!

”想到他再也不能见到她了,他觉得痛苦万分,想到他的余生没有了她就可能变得毫无意义,不由得一阵恐惧,万念俱灰。

“真见鬼!

”他想着,站起身,又在房间里踱起步来。

“我这是怎么了?

她身上到底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说实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那的确有点像是中暑的症状!

然而,现在支配着他的却是一种全新的、不可思议的情感,这是他俩在一起的时候根本没有出现过的情感。

昨天他向她开口时自认为不过是逢场作戏,根本想象不到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他觉得应该让自己解脱出来,他拔腿朝集市方向走去。

集市已经开始散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无聊、荒谬。

他又走到大教堂里去,人们正在那里吟唱着,带着一种恪尽了天职的感觉。

后来,他又在一个长满草的庭园里流连了很久。

回到旅馆餐厅,他觉得舒服多了。

他点了冰镇鱼菜汤。

喝了几杯伏特加,他心里却产生了一种感觉:

只要能再和她一起度过一天,哪怕明天让他去死,他也心甘情愿。

“她已经完全让我神魂颠倒了!

”他自言自语着,给自己斟上了第五杯伏特加。

现在该怎么办?

怎样才能摆脱这突如其来的爱情?

他突然一跃而起,向邮局冲去,脑子里已经拟好了电报的措辞:

“我的生命从今至死,永属于你,任你摆布。

”但是,当他来到邮局跟前时,却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他知道她住在哪座城市,知道她有丈夫和一个三岁的女儿,却不知道她的姓名!

昨天,他曾问过她好几次,可她每次都笑着说:

“你何必要知道我的真名实姓呢?

“该去哪儿?

该干什么呢?

街上空无一人。

鹅卵石路面上白茫茫地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

远处,街道随着山丘越升越高,最后和没有一丝云彩的浅灰色天际融为一体。

他耷拉着脑袋,眯缝着眼睛,紧盯着脚下的地面,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走回旅馆。

房间已经收拾过了,连她最后的一点痕迹都荡然无存。

他在床上躺了下来,他把双手枕在后脑勺下,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

过了一会儿,他咬紧牙关,闭上眼睛,只觉得泪水从眼睑下涌出,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最后,他睡着了。

等他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夕阳已经在窗帘外投下柔和的橘红色余晖。

风已经静了下来,房间里闷热干燥,像在烤炉里一样。

他回想起昨天和今天早上发生的一切,恍若那已是十年前的事了。

 

他吩咐服务生叫来一辆出租马车,把他的行李拿出去。

马车驶下山坡来到码头的时候,星星灯火中,那游轮正在飞快地向岸边靠过来,而游轮的厨房内也早已灯火通明,香气扑鼻了。

不久,游轮便离开码头向上游驶去,向着今天早上她乘船离去的同一个方向。

在前方很远的天际,一抹夏日的晚霞正在懒懒散散地消失,在晚霞的下方,倒映在微波粼粼的河面上的五颜六色的余晖闪闪发亮,那些光亮不断地飘啊飘啊向后飘去,消散在一片黑暗之中。

中尉坐在甲板上的一个帆布篷下,觉得自己好像老了十年。

                                                                     (根据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讲的是一个中尉和一个女人在一次旅途中的邂逅与分离的故事。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

读完小说,凡是渴望永久幸福的读者都会不寒而栗,开始深思关于爱情与理智、爱情与生命的矛盾冲突。

B.与俄罗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一贯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不同,该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视角,中尉与女人的前尘往事和未来生活,都需要读者根据小说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想像完成。

C.小说中女人不愿意与中尉继续结伴同行,表明了她的绝情;中尉对女人的狂热思念,则表现了他的多情。

D.小说结尾“中尉坐在甲板上的一个帆布篷下,觉得自己好像老了十年”,给人一种物是人非,想对心爱的人表白而又无从表白的深深遗憾,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

E.小说文本在时空间上、人物情感上,具有独特的首尾对称,前后呼应的环形对称结构特点,体现了的匠心。

(2)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请概括女人走后中尉的心情。

(6分)

(4)小说以“中暑”为题,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国外服装品牌CD对面料的牢固度、弹性恢复、悬挂性和缩水比率等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令国内产品只能望其项背。

B.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至关重要。

C.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某体育报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赛的时间。

D.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地都开始重视生态保护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已成为时尚。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在热爱艺术、懂得艺术的人看来,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可能。

B.近几年来,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断受到许多群众和教育专家的炮轰,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是有关部门需要完成好的工作。

C.与其他华人导演相对只关注电影不同,张艺谋更多地从事了各种热门的、热闹的、引发公众极度关注的中外歌舞剧、实景山水剧。

D.进入高中新课改后,随着教学进度加快,很多学生为了夯实基础或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将目光投向一些校外著名的培训机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决策必须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

决策特别是方针政策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决断,阶段性的重大工作的部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领导先做决定,然后由研究工来阐述、注解、圆场。

我们决策时不能临时叫来几个人随便说说,说了就做决定,这样的草率决定还能指望不出问题?

哪有这样的神仙!

所以,研究对策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必须作为决策程序中的第一道工序。

①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建议

②研究部门应该先研究

③应该以科学的研究结论为根据

④然后提交决策机构考虑

⑤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⑥我们的一些决策,往往缺乏科学的程序,缺乏科学的研究基础。

A.③⑤⑥②①④       B.⑤③⑥①④②

C.⑤③②①④⑥       D.③⑤②⑥①④

16、根据下面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寒食节”的文字,不超过70字。

(含标点)(5分)

①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

②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

③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不出,被烧死。

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④《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

⑤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是寒食节的风景。

⑥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在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

17、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幽默不是搞笑,不是滑稽,而是闪耀在言语中的光芒,是绽放在脸上的微笑。

六、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