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03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docx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案第四单元加和减

第四单元:

加和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39~4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途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法口算;带进位的整十、整百数加法;两位数减法口算;带借位的整十、整百数减法;加减法和乘法的两步计算问题;两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带进位的两位数加法口算;带借位的两位数减法口算;结合“倍”的两位数加减法应用。

教具学具:

光盘课件

课时安排:

加和减(7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

3、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2课时

4、练习五(3)3课时

 

(主备:

张晓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科书P39~40的例题和想想做做1-7。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7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谈话: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玩具店去逛一逛,不过在去之前老师先要考考大家。

出示:

(1)45里有()个十()个一。

(2)2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

(3)口算:

4+5=4+25=

44+5=40+20=

44+20=40+25=

 

指名口答。

 

学生口算,选一组说说口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谈话: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例题图

提问:

谁在买东西呢?

我们给这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叫欢欢和嘟嘟。

嘟嘟和欢欢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各买什么玩具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他们该怎么付款呢?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算一算吗?

板书:

嘟嘟应付钱:

44+25=()

欢欢应付钱:

44+38=()

3、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算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第一道算式的交流反馈,迁移到第二道算式。

 

4、引导比较两道题的异同点。

 

小结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揭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学生看图,理清题意。

 

指名口头列式。

 

第一道算式:

先想一想,算一算,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反馈:

可能出现的想法:

⑴先算44+20=64,

再算65+5=69

⑵先算44+5=49

再算49+20=69

⑶先算4+5=9

再算40+20=60

最后算9+60=69

第二道算式:

独立思考,指名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同桌间互相说说,并把P39例题补充完成。

通过讨论比较两题的异同:

⑴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⑵第一题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题相加时要进位。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2题

提出要求:

算一算,比一比。

 

2、“想想做做”第3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5、“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教学挂图

提问:

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可以走?

要求“从熊猫馆到老虎馆走哪条路最近?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6、“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根据要求直接把口算结果写在书上。

集体校对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

看清要求,独立口算填表。

比较后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每组的两题,说说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先估计每组题得数是几十多,再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估计的依据。

学生看图,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再通过口算验证。

同桌交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及想法。

看图弄清题中条件和问题,

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6.、7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后我们可以运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指名交流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

嘟嘟应付钱:

44+25=69(元)

欢欢应付钱:

44+38=82(元)

课后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科书P41~42的例题和想想做做1-7。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7本教时为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谈话引入:

欢迎同学们再次光临玩具店。

(出示例题挂图)上次我们在这里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

1、 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2、 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3、 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

提问:

你能为这三个问题列式吗?

根据学生口答算式板书:

(38-25,44-25,44-38)

谈话:

这三题的笔算方法我们早已经学过,这节课我们要探究口算方法。

 

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

 

学生在草稿本上分别列出算式。

指名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先看:

38-25的口算方法,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板书学生提出的合理算法:

(1)38-20=18,18-5=13

(2)38-5=33,33-20=13

(3)30-20=10,8-5=3,10+3=13

提问:

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说口算时各是先减哪一位的数,再减哪一位的数吗?

自己的算法和小朋友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2、那44-25=?

你会口算吗?

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口算一下。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1)44-20=24,24-5=19

(2)44-5=39,39-20=19

(3)30-20=10,14-5=9,10+9=19

提问:

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3、比较时强调掌握基本的算法。

问:

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

口算44-38

5、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同桌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算法。

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指名说说。

 

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指名交流。

(强调在退位时各是如何处理的。

 

同桌讨论,比较38-25、44-25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独立完成44-38的口算。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5、“想想做做”第5题

 

6、“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收集信息。

 

7、“想想做做”第7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

指名板演,其余完成在书上。

集体校对,比较每组两个算式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全班分成4组,每组完成一组的三题。

比一比每组三题有何联系。

读题,独立填表。

集体校对。

学生独立完成,再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集体交流。

估计每组的得数,比较每组两题有何不同。

看图读题说说你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

先估计,再指名说说估计方法。

口算检验估算情况。

仔细看图,收集图中信息。

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思路,口算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提问: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指名交流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6、7题

板书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38-25=13

(1)先算38-20=18再算18-5=13

(2)先算38-5=33再算33-20=13

(3)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13

44-25=19

(1)先算44-20=24再算24-5=19

(2)先算44-5=39再算39-20=19

(3)先算30-20=10再算14-5=9最后算10+9=1

课后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

教学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7本教时为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

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板书:

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教学挂图,问:

从图上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问题出示:

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

买一套衣服什么意思?

谈话: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板示:

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提问: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

提问:

为什么画这样的3份长?

 

提出: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什么?

指出:

要表示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板示:

(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提出:

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提问:

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

你会解答吗?

板书:

28×4=84(元)

84+28=112(元)

学生如果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板书。

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说“3+1”表示什么意思,再进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谈话:

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把问题改了改

出示小黑板:

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谈话:

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呢?

怎么改?

提问: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

板书:

修改线段图

提问:

线段图改好了,你会解答吗?

提出是否有不同解法,进行解答。

3、比较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小结,板书课题。

仔细看图,指名口答。

齐读问题。

指名口答。

 

学生讨论。

指名口答。

指名板演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其他学生在书上画出。

帮助理解问题的意义。

 

同桌互说。

学生尝试解答。

指名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齐读问题

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指名板演,其他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交流算法。

比较两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

 

提出:

你还能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线段图

要求:

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做什么?

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交流是怎样解题的。

指名说说。

 

指名说说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思考后独立填表。

 

四、课题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8元

     

裤子:

┗━━━┛

(112)元

上衣:

┗━━━┻━━━┻━━━┛

28×3=84(元)

84+28=112(元)

答:

买一套衣服要112元。

课后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练习课)

教科书P44~45“想想做做”的5-9题。

课型

练习

本单元教时数:

7本教时为第4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已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思路的开阔性。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重点

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口算训练。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提出答题要求。

独立口算在书上后指名口答。

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图,分析题意。

2、“想想做做”第7题。

提问: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图,分析题意。

巡视。

3、“想想做做”第8题。

提问: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评讲。

 

4、“想想做做”第9题。

引导分析题目。

指名回答。

看懂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

指名回答。

看懂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

学生独立读题。

指名回答。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指名板演。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并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学生读题。

集体分析题意。

独立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思维训练。

“想想做做”思考题。

提问: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分析题目,板书线段图。

指名回答。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6-9题

板书

练习

6、45+17=62(辆)       

(2)、42-14=28(棵)

45+62=107(辆)答:

白兔比灰兔少拔了28棵。

答:

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107辆。

7、42-15=27(张)             

27+42=69(张)               

答:

他们一共有邮票69张。

思考题?

8、45-12=33(元)          小芳:

┗━┛27岁

45+33=78(元)          

答:

买一套衣服要78元。

妈妈:

┗━┻━┻━┻━┛

9/

(1)、14×3=42(棵)4-1=3

14+42=56(棵)27÷3=9(岁)

答:

白兔和灰兔一共拔了56棵。

9×4=36(岁)或9+27=36(岁)

      答:

小芳是9岁,妈妈是36岁。

课后感受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五

教科书P46~48第1~5题。

课型

练习

本单元教时数:

7本教时为第5教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2、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及加与减在方法上的异同,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

整理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口算方法上的异同。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口算练习。

1、第1题

出示题目。

引导整理口算方法。

2、第2题

出示抽动卡片,说明练习要求。

组成不同的算式。

学生明确要求后,独立口算。

集体交流每组中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异同点。

指名口答结果。

集体口答。

二、估算练习。

1、第3题

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评价。

 

2、第4题

出示题目,强调要看清运算符号。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计。

让估算快的学生交流一下经验。

集体反馈。

根据要求,看清题目,独立口算。

集体反馈。

三、应用题练习。

第5题

出示题目。

师:

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讨论,指名说说所提的问题,集体解答。

板书

练习五

课后感受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五

教科书P46~48第6~9题。

课型

练习

本单元教时数:

7本教时为第6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已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思路的开阔性。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重点

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基本训练。

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

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篮球比排球贵多少钱?

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多少辆?

鸡比鸭多多少只?

学生口答。

二、重点训练。

1、第6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收集已知条件,弄清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巡视,评价。

2、第7题

出示题目。

提出要求: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打算怎么解题?

3、第8题

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师:

有不同的解法吗?

4、 第9题

出示题目,指导读题。

提问: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追问:

“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3倍多9只”是什么意思?

要解决什么问题?

齐读题目,收集信息,明确题目要求什么。

独立解题,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认真读题。

同桌讨论。

集体交流,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齐读题目。

指名回答。

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集体反馈。

三、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6-9题

板书

练习五

课后感受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五

P47~48第10~13题、思考题。

课型

练习

本单元教时数:

7本教时为第7教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加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和利用信息、分析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合理选择信息、利用信息、分析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基本练习。

第10题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引导、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估计并比较。

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二、重点练习。

1、 第11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信息。

提问:

要求第一个问题,你需要得到哪些信息?

要求第二个问题,你收集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 第12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信息。

要求:

根据所给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能提几个就提几个。

3、 第13题。

出示题目。

提出要求:

根据题意先说说你打算选购哪两种体育用品,并估计大约要多少钱?

自读题目,说说题目要求几个问题。

指名口答,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同桌合作提问题。

指名说说所提的问题,集体解答。

 

观察题目。

同桌互相说说。

集体交流,列式计算。

三、思维训练。

思考题:

出示题目:

“下面两组算式各有什么规律?

你能照规律接着写下去吗?

(1)99-18=8199-27=72

99-36=63……

(2)981-189=792972-279=693

963-369=594……”

启发学生找出规律。

 

⑴观察同一个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的联系及三道算式间的联系。

(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⑵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写下去。

(集体交流)

四、课题作业

“想想做做”第11题

板书

练习五

课后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