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32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docx

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的指导意见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初稿)专家起草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设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体系,提高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现就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的时代。

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

卫生信息化是方便城乡居民获得规范、科学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和实时结报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的必要保障。

于强化政府与社会对卫生服务的监管,改善卫生服务体系运行状态,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全国卫生信息系统,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强化卫生综合管理服务。

在框架设计上,利用公共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在业务内容上,一方面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

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规范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信息质量,提高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在实现路径上,增加安全保障的能力,进各系统资源整合,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统的低水平建设和数据的重复采集,有效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应用。

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会诊为切入,以优化流程、促进业务融合、惠及居民为宗旨,以实现公共卫生、医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重点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基本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统筹规划,合力建设。

坚持政府对卫生信息化规划、投入、管理及绩效考核方面的行政职能,重点做顶层设计、信息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信息安全规范等研究制工作。

2坚持以公益性为主导,适应和满足各业务领域发展需要,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居民的积极性,以及信息产业与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性,多元筹资共同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用5至10年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卫生综合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逐步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支撑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建立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卫生信息资源数据中与交换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合管理等工作的应用系统在不同层级上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建立国家级、省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最终实现资源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决策者、管理者、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建立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居民和患者提供日常基本信服务,服务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管等业务,支持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支持远程会诊,支持康档案信息查询、预约挂号、社区转诊、健康咨询服务,支持慢病控与个人健康管理。

原则上按照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信息台进行3部署,部分地区也可以根据人口数量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建立部分县级平台,与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连接。

(二)完善五大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建立和完善疾病防控、妇保健、卫生监督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提高共卫生业务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免疫接种、妇保健、疫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险因素、食品卫生、职业卫、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等的信息采集、网络监测和管理决策能力。

整公共卫生各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形成覆盖公共卫生领域的网络体系。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建设。

强化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优医疗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和效率为目标的医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院前院后延伸服务,开展预约挂号、病床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网上访等便民服务,为医疗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积极推进区医疗协同服务,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共享。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建立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监管、个人管理服务等功能,建立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各种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完善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动态和实时监管功能,逐步实现区域内实时结算和跨区域的网上结4算,方便农村居民即时报销及政府职能部门实时监管,提高基金监管水平。

建立和完善药品管理信息应用系统。

建立和完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过程监管信息系统、药品检验检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支撑和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运行;完善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信息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规范药品、医疗器械采灼、供应和配送行为,方便政府职能部门监管。

建立和完善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应用系统。

建立不同层级的卫生信息监测和辅助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情况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监管,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加强卫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促进卫生人才的培养、引进、流动与使用。

建立医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全流程网络管理,借助信息网络推动卫生循证决策网络建设,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本数据库。

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和应用。

实现疾病预防、医疗服务,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疾病监测、医疗服务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满足居民个人使用健康档案信息、识别健康危险因素、改变不良行为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的需要。

推进电子病历的建设和应用。

要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医院之间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以及患者基本健康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提高医疗质量。

利用5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病历与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基层卫生以及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同时满足疾病监测、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医政监管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需要。

(四)健全覆盖全行业的卫生信息专网。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和公用网络,建立服务于卫生全行业信息交换和信息传输的卫生信息专网。

遵循网络建设服务于平台建设的原则,建立国家级平台与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与地市级平台、地市级(区域)平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三级网络连接,保障卫生信息高效、快捷、安全传输。

(五)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

大力支持基础性研究和信息标准研发,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研究制定电子处方、药品编码、收费项目、临床诊疗规范、临床术语、临床用药规范、出入院标准等业务规范和标准;研究制定药品、医疗器械、医用材料、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编码等标准代码;研究提出全国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

开发公共卫生、城镇职工与居民医疗保险和药品购销等数据交换的标准。

开展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建立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

加强卫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针对卫生行业的特点,制定落实信息等级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开展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检查,建设和完善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6络信任体系,推广数字证书的实际应用。

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持续运行,保障信息的完整、准确性,保护个人隐私。

健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和安全通报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重视信息系统数据灾难备份体制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和抗灾难恢复能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同步发展。

四、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部门、个人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落实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二)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研究制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和远程会诊应用和标准维护的政策法规,以及电子签名、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研究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信息系统安全测试、信息标准规范测试工作机制,加强有关制度、标准的逐步推广应用。

研究建立卫生信息化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综合考评和社会评议制度。

(三)科学规划,注重统筹。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7研究制定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数据标准、功能规范。

各地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划,设计和制定本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信息化建设规律和地区经济条件分步实施。

整合和规范本地已有的信息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优化信息流程,提高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

(四)加强投入,完善机制。

要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强对基础性、综合性和覆盖范围广、面向公众服务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推动和引导。

将卫生信息化直接为临床医疗服务并可量化的部分纳入医疗成本核算,探索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投入的牢偿机制。

探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各医疗机构要加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投入,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机制。

提高信息系统的性价比和信息化建设效益。

(五)培养人才,提高能力。

要把人才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才促建设,以人才促发展。

要研究制定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扶持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建设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要促进行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机构承担对医技人员卫生信息化知识普及、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建立业务培训、业务考核和职称考核制度,促进信息化专业人才能力提高。

8(六)开展试点,以点促面。

要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的部署,组织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试点地要积极探索,加强协调,制定开展试点的政策和措施。

要加强对试点地区的跟踪、指导、支持和评估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技术规范,以点促面,逐步推广。

9内部资料注意保存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初稿)专家起草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方便群众就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卫生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法制建设开始起步,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信息化已经成为卫生管理与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

一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和应急反应信息系统建设力度。

建立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个案实时报。

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业务信息系统逐步建立。

基本完成中央、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应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

绝大部分县及县以上医院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一些医院已从单纯财务管理向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转变,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10息系统,优化了医院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许多地区建立了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一各地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基本建成,省级监管平台正在逐步完善,新农合基金正在逐步实现联网管理和即时结报,对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减轻就医负担,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以及力口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防范弄虚作假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卫生统计工作已经从手工报告向网络报告,从统计报表向个案数据报告方式转变,卫生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探索。

一些地区根据本地卫生业务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部分实现了区域居民健康档案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总体上卫生信息化还不能满足当前深化医改工作的需要,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

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功能强,但医疗机构之间的总体协同效11果差。

标准化建设薄弱,纵向卫生业务系统的功能强,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

(二)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卫生信息化专业技术机构不健全,业务开展和日常管理不规范。

专业技术机构建设存在职能定位不清,资金缺乏保障,人才吸引力不足等方面问题。

卫生信息化专业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缺乏既懂卫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政府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

政府对于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

缺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抑制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卫生信息产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卫生信息化建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于城市地区。

不同卫生业务领域间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

(五)卫生信息化法制建设滞后。

缺乏个人隐私保护、医疗文档电子签名、医疗责任认定、投入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12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卫生信息系统,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总体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业务为主线,服务居民,方便管理,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服务。

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利用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一方面突出服务,直接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

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降低信息化建设风险,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开发和数据重复采集。

(二)发展目标。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13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整合资源,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30%的人口办理健康卡和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到20年,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健康卡和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建设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惠及居民,服务应用。

惠及居民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居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政府主导,合力建设。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公益性为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14——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开发和推进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

—一梯度推进,务求实效。

要根据各业务领域需求和能力条件,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三级平台建设。

建立卫生部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支持跨省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国家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综合卫生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建立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市(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协同,实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的综合卫生管理与卫生应急。

建立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以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综合卫生管理为主体的一体化业务信息平台,支持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实现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本区域的综合卫生管理与卫生应急。

各省原则上按照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信息平台进行部署,部分地区也可以根据人口数量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县级卫生信息平台,与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连接。

(二)完善基于平台的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升级和改造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有系统,建立传染病15和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预防接种、健康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妇幼保健、慢病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完善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国家、省、地(市)三级的卫生应急与指挥决策信息系统。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血液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

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各省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新农合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实时结算和跨区域的网上结算,方便农村居民即时报销及政府实时监管,提高基金监管水平。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信息系统。

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监管。

动态掌握各地基本药物的采购、价格、使用、报销等方面情况,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测与绩效评估,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建立和完善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在完善现有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形成包括财务监管、综合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内容的集成化、智能化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三)推进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建设。

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疾病预防、医疗服务,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居民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疾病监测、医疗服务业务协同等信息。

16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数据库。

利用区域卫生平台,实现电子病历与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基层卫生以及相应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四)建立国家卫生信息专网。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和运营商网络,建立和完善适应基础平台、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建设工程所需要的国家卫生信息专网。

国家卫生网络平台由三级网络构成,一级网络(国家级主干网)以高速宽带连接中央(国家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各省(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由国家统一组织建设。

二级网络(省级主干网)以高速宽带连接各省(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各省管辖的地级行政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二级网络主要依托政务网,由各省负责建设。

三级网络(城域网)连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所管辖的医疗卫生单位,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设。

(五)加强标准化建设。

以解决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加强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制订符合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架构和业务活动实际的卫生信息参考模型、共享电子文档信息模型。

完善卫生信息平台及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术语规范;围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监管及财务监管与综合卫生管理等五大重点业务领域,完善卫生信息数据集标准与共享电子文档规范;制定重点业务信息系统技17术规范、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规范;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数据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制定卫生信息标准测评指标体系及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开展标准化测试工作。

(六)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等级保护工作技术和管理规范,建立电子认证与网络信任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通报制度。

加强信息系统数据灾备体制建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七)进一步提升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需求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满足日益增长和变化发展的需求。

公共卫生机构要着重加强业务整合与系统融合。

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共享为基础加快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临床路径应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跨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社区和乡镇、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

(八)提高卫生队伍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各类医药卫生院校普遍开设卫生信息化相关课程,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列入岗位技能达标考核。

1

8五、推进步骤第一阶段(2010-2011年),加强标准与基础建设,实现重点应用突破。

加强卫生信息标准研发,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框架和区域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