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38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docx

贵州省遵义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

贵州省遵义市201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二)(语文)

高考语文

2014-04-281215

贵州省遵义市201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二)

语   文(A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惆怅 绫罗绸缎 众广人稠   鸟儿啁啾   民生凋敝

 B.濡染 妇孺皆知 儒家学说   口唇嚅动   蠕蠕而动

 C.啜泣 时作时辍 点缀装饰   拾掇屋子   气息惙然

 D.揣摩 急湍暗流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意兴遄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令许多人向往,其实那里环境的恶劣却是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

    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

 B.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许多同学倍受感动和鼓舞。

 C.大凡有孝心的子女,只要条件许可,都会从多方面注意父母的饮食起居,朝夕承奉,冬温夏清,尽心供养。

 D.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他的道德水平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这层纸捅破了,学者打着学术

   名义追逐金钱的把戏也就明显得昭然若揭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两会首次启用了“两会交通预报”制度,即在每次大会开会前2小时、散会前l小时,交管部门向公众告知两会车队运行路线,以便提前选择行驶道路。

 B.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精神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

要体

    会富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靠你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

 C.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

    语表意功能的发挥,又削减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为方便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为解决偏远地方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今年3月,贵阳市卫生局从大医院抽调了医术过硬的医生,每周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医

    疗服务活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徜徉在这花海中,看到身边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什么玫瑰啊、百合啊、月季啊、牡丹啊……心情顿时愉快起来,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

    沉沦,还是会让我们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D.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二、(9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每小题3分)

元宵节“申遗”引发热议

   2月5日,网名为“香港水饺皇后”的臧健和发表了一篇名为《保护元宵节,我们延续了2000年的记忆》的博文,首日就引来20万的点击量,更有上千网民在文章后跟帖留言。

几日来,由这篇博文引发的关于“将中国的元宵节‘申遗’”的话题不断被网友讨论,在民间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5年,韩国“端午祭”成功申报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件事让臧健和印象深刻,在她看来,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已经让中国人在全世界面前失去了端午节这个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的身份,“我们还能失去春节、元宵节吗?

”于是,臧健和萌发了呼吁政府将中国元宵节“申遗”的念头,并在今年2月5日以博客的形式公开发表出来。

   于是近日来,这篇博文引发了不少市民包括专家关于“将中国的元宵节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议。

许多专家认为,元宵节申遗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好处。

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中国的元宵节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二十世纪初期,东亚的很多国家都过元宵节,直到现在,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元宵节。

元宵节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如果能成为世界级遗产,必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食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先生也认为元宵节申遗成功对继承和保护我国传统的食文化同样会有帮助。

他说:

“元宵节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逛灯会、扭秧歌等习俗,最主要的还是元宵这一类节日传统食品的魅力,以及它们的美好寓意。

如果将元宵节申遗,那么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已经少见或不存在的元宵节传统食品就会被大家了解,这对保护传统的食文化是有帮助的。

”四川省社科院某民俗专家对元宵节“申遗”也表示强烈支持,据他透露,目前韩国和日本都在积极要求将元宵节纳入其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但在我国将元宵节“申遗”的具体步骤上,这位民俗专家表达出一定的担忧:

“目前全国各地的汉族元宵节民俗都不是很典型,倒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元宵节民俗更为突出。

”该专家认为,要将中华元宵节民俗申遗,必须先将国内具备突出特点的元宵节民俗整合打包。

他建议更多的民俗专家及民俗爱好者参与到全力挖掘元宵节习俗、内容及历史沿革的行动中来,就传统民俗可否顺应时势改良成新的习俗展开研究。

   许多普通网民纷纷在臧健和的这篇博文后跟帖留言,不少网友表示了支持。

某十大汤圆品牌天津地区一名销售经理在帖子中写道: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支持让咱自己的节日走向世界。

作为一个从事元宵食品的商人,我更支持了。

”一外企程序研发人员也表示“不但元宵节应该申遗,中国的重阳、端午、中秋、七夕都该中遗,这就像注册商标一样,只有申报了,人家才知道是你的。

否则,就算你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被别人抢注了,照样不属于你”。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

“申不申遗都无所谓,关键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节日。

   元宵节“申遗”引发的热议仍在进行中,我们的深思也还在继续。

一位网名叫“wfji67335”的网友在留言中说得好:

“支持申遗。

通过申遗,把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自信力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申请一个文化遗产并不难,难的是提升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参与度。

”是的,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申遗无疑意义重大,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申遗只能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名分,要想使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

深入人心,还有许多文章要做。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这样才能唤起当代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激发人们参与传统节日的热情,从而达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

   (收集整理自2014年2月9日新华网)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元宵节‘申遗’引发的热议”的一项是

   A.元宵节“申遗”不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好处,而且让自己的节日走向世界也有助于提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已经让中国人在全世界面前失去了端午节这个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的身份,我们不能再失去春节、元宵节了。

   C.应大力支持将中国传统民俗之一的元宵节申报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全国各地的汉族元宵节民俗都不太典型的事实也令人为申遗的具体步骤担忧。

   D.激发每一个中国人对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记住并传承这些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比申遗更重要。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中国的元宵节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成功,那么将为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提供可能。

   B.因为元宵(俗称汤圆)这一类节日传统食品香甜美味,又有美好的寓意,所以元宵佳节历经两千年而流传至今。

   C.申遗能给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一个名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

   D.继“端午祭”申遗成功后,韩国又把元宵节纳入其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元宵节民俗比四川乃至全国各地的汉族元宵节民俗都更为典型突

      出,可见少数民族在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方面,无论是意识还是行动都走在了汉族的前面。

   B.元宵节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有元宵节,其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日可待。

   C.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如果申遗成功,不仅能更好地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而且必将使相关的文化产业得到巨大发展。

   D.如不能切实提升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参与度,那么即使“申遗”成功,也只是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而难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之实。

三、(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2014题(每小题3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

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

“可救不?

”对曰:

“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

“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

“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

“内之。

”许历曰:

“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

“请受令。

”许历曰:

“请就质之诛。

”赵奢曰:

“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

“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岂轻于天下邪           轻:

轻视

 B.秦军鼓噪勒兵           勒:

逼迫

 C.秦间来入               间:

间谍

 D.赵奢许诺,发万人趋之   趋:

奔跑

9.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赵奢善于劝谏和善于纳谏的一项是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           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发万人趋之                         王用之治国赋

    有以军事谏者死                     赵奢善食而遣之

                                    

     胥后令邯郸                        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201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

    事的人。

 B.赵奢认为以平原君尊贵的地位,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

    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

 C.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赵王召见廉颇问可不可以去援救,廉颇说很难援

    救。

乐乘的见解和廉颇相同,而赵奢却认为可以援救。

 D.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

“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

”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却表示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采纳他的建议。

第Ⅱ卷(12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第Ⅱ卷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上,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4分)

 

(1)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3分)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3分)

                                                                                

 (3)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渊明图醉①,陈抟贪睡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③。

今日世途非向日:

贤,谁问你;愚,谁问你。

【注释】①渊明图醉: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

②陈抟贪睡:

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

③齁齁(hōuhōu):

打鼾声。

(1)在曲中为什么替“图醉”、“贪睡”的古人辩解?

从中反映出怎样的人生际遇?

(4

分)

                                                                                  

                                                                              

(2)本曲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

试结合诗句简析其好处。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两题任选一题)

(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         ,         

          。

推此志也,         。

(《史记·屈原列传》) 

(2)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日放歌须纵酒,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欧阳修《伶官传序》)

 同是天涯沦落人,               。

(自居易《琵琶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二月兰

季羡林

   ①二月兰,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

直到前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

小土山开始,走遍了燕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②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

原来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

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③这种野花开花有大年小年之别。

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

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仿佛发了狂,要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④东坡的词说:

“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舍,此事古难全。

”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

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

它们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

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⑤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感情,有感情就有悲欢。

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

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

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

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⑥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她常常到成片的二月兰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

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

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每次回家要离开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

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的小径,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

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它们:

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⑦然而,曾几何时,老祖和婉如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各自遵循猫的规

律,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

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虎子和

咪咪我也忆念难忘。

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

   ⑧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二月兰是不会变的。

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

在十年浩劫中,我被打成了“反革命”,被劳动改造,被“批斗”,有时还要挨上一顿揍,打得鼻青脸肿。

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好像是在嘲笑我。

   ⑨我当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成了“不可接触者”,虽处人世,实为异类。

   ⑩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她们,在每人每月只有十几元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希望能给我增加点营养;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希望能给我增添点生趣。

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

我的小猫憨态可掬,偎依在我的身旁。

它们不懂哲学,分不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人视我为异类,它们视我为好友,从来没有同我划清界限。

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窗外尽管千里冰封,室内却是暖气融融。

我觉得,在世态炎凉中,还有不炎凉者在。

这一点暖气支撑着我,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

   11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12到了今天,天运转动,否极泰来,不知怎么一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

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

然而,一回到家里,虽然德华、延宗还在,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

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

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到哪里去了呢?

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13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14我年届耄耋,按说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

然而我还是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

是我成为“不可接触者”时悲呢,还是成为“极可接触者”时欢?

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楚的。

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

我想得到答复。

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我问苍松,苍松不语,我问翠柏,翠柏不答。

我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有删减)

14.在第②段中为什么说“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结合该段简要分析。

(4分)

                                                                                 

                                                                                

15.文章第⑩和第13段划线句中分别有一组“悲”和“欢”,请结合文意分别简析为何而“悲”,又为何而“欢”。

(6分)

                                                                                

                                                                                

 

 

16.面对走过的生命历程,想弄清什么是悲欢,文章结尾处他在二月兰那里找到答案了

吗?

答案是什么?

(6分)

                                                                                                                                                                                                                                                  

                                                                                

                                                                                

17.季羡林先生说他的散文“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所谓“散”,就是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人情世局,这篇散文是怎样体现这个特点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六、(15分)

18.下面三个口语交际情景中分别存在一处语言表述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6分)

①情景一。

某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在得知嘉宾的父亲因病刚刚去逝后,立即语气沉痛地说:

 “我代表观众对家父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②情景二。

某一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双

 手,激动地说:

“老师,久仰了!

特别想念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