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45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docx

14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

高中历史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选择题

(考试总分:

20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

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4分)从“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3、(4分)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制度的关系是()

A.完全相同B.互相冲突C.继承发展D.相互借鉴

4、(4分)唐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中记载:

“殷制,天子建天宫,先六太:

日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

”材料表明在商朝的职官系统中,有关宗教事务的职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所谓“六太”中,神职人员占三席。

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

A.当时中国宗教非常盛行B.商朝政权与神权的高度结合

C.祭祀是当时最主要的行政工作D.商朝时神权凌驾于政权之上

5、(4分)据《国语》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6、(4分)某学者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世袭制的确立D.早期国家诞生

7、(4分)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

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了宋国

B.商朝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朝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

D.周朝时不但分封了同姓诸侯,也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

8、(4分)商代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

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

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

9、(4分)《史记》载: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六国贵族是亡秦的主要力量

B.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C.秦朝的灭亡与夏、商、西周一样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

D.司马迁记载上述史实是要歌颂汉武帝治国有方

10、(4分)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创立于夏代B.商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是奴隶制确立的重要标志D.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11、(4分)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

A.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B.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

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

12、(4分)商周时期,商人家族对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有相当程度的支配权,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

商人与国家通过买卖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只不过购买受到限制——主要是国家及奴隶主贵族。

这反映了商周时()

A.不存在工商食官现象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商业经营权属于国家D.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

13、(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14、(4分)台湾学者杜正胜说:

“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

……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

”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15、(4分)考察甲骨文,可以发现其内容大多是哪一种职业的人士所留下来的资料()

A.占卜师B.学者C.农夫D.工程师

16、(4分)《甲骨文合集》记载:

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

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宗法制成为主导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17、(4分)禹死后,启杀死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的继承人东夷的伯益。

之后,又击败了东夷的部落有扈氏,稳定了东部边疆。

这被认为中国古代“夷夏之防”的开始。

由此可知,“夷夏之防”最初主要是指()

A.边疆问题B.民族问题C.文化问题D.尊卑问题

18、(4分)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

A.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B.奴隶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平等、和谐

C.原始社会末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现象基本消失,奴隶主阶级富有人性

D.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4分)有学者认为: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西周与秦以后的制度没有联系

B.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

C.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

D.“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0、(4分)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

如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

A.商王垄断决策权B.政治带有迷信色彩

C.王权受制于族权D.已孕育早期民主制

21、(4分)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A.宗法制B.世卿世禄制C.王位世袭制D.分封制

22、(4分)齐桓公向管仲提出如何解决国家财政不足问题时,管仲回答说:

“唯官山海(指:

盐铁)为可耳”。

这说明管子主张()

A.以农为本B.积极干预经济C.开发荒山D.鼓励市场交换

23、(4分)《左传》载: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这说明在商周社会()

A.崇拜祖先B.迷信无知C.重视礼仪D.等级森严

24、(4分)经研究发现,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王族大事刻在甲骨文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因。

该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25、(4分)殷墟卜辞中的“东土”一般认为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括苏北、河北的部分地区。

根据考古发现,商代晚期“东土”地区商文化聚落逐渐增多。

这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逐渐兴盛B.商受到周威胁被迫东迁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D.区域文化融合趋势加强

26、(4分)西周,人君成为天子,与神的世界以德来联系,而德是可以被君主自主掌控的,是种自为的行为:

人君明德而治,则上天降治权焉;人君弃德而行,则上天废治权焉。

这表明()

A.上天赐予君王的统治权是无限的B.君权神授,人君必须要服从天命

C.天命有常,天命可以被人君控制D.天命有德,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7、(4分)史学界一般把哪一件事作为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的标志()

A.舜承尧位B.禹建夏朝C.禹死启继D.盘庚传弟

28、(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9、(4分)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

商汤伐夏时说: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A.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D.宗法等级观念加深

30、(4分)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

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

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

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C.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

31、(4分)浙江省绍兴市大禹仪式每年都举行,人们公祭大禹的主要原因()

A.治水有功B.确立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C.继承帝位成为最高政治领袖D.建立夏朝

32、(4分)“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

33、(4分)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34、(4分)商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远近之别,祭祀用品也有简单与隆重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人的祭祀。

这说明商代()

A.男性与女性均成为重要受祭对象B.形成了宗法等级制和贵族分封制

C.是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D.注重借助人伦秩序维护专制王权

35、(4分)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民主推选制D.嫡长子继承制

36、(4分)以下表明夏朝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史实有()

①私有制的产生②生产力发展

③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④监狱、军队、管理的产生和设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

37、(4分)下列文化遗址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氏族公社全过程的是()

A.山顶洞人遗址B.河姆渡氏族遗址

C.半坡氏族遗址D.大汶口文化遗址

38、(4分)该图是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3850年——3550年文化遗存中的宫殿复原图。

它可以从一个角度印证传说中()

A.“家天下”的出现B.“公天下”的昌盛

C.“邦国制”的产生D.“大一统”的形成

39、(4分)《公羊传》载:

“传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

故有辞让,而无征求。

求车,非礼也,求金甚矣。

”材料中的“求车”、“求金”的现象()

A.并未违背“礼”是作者过于保守

B.违背了周礼,反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C.虽有悖周礼,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应该批判,此文作者的观点是进步的

40、(4分)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B.禹建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

C.大禹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

D.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

41、(4分)据考证,商王经常对农业生产、军事征伐、迁都等诸多事情亲自进行占卜,并对在龟、骨表面的裂纹走向作出吉凶的判断和解释。

这反映了商朝()

A.决策方式过于随意B.尚未形成高度集权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占卜决定军政要务

42、(4分)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内服、外服制B.周礼C.宗法制D.分封制

43、(4分)“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

C.商王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

44、(4分)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以下属于直接材料的是()

A.甲骨文、《史记》B.甲骨文、殷墟遗址

C.《封神演义》、青铜器D.青铜器、殷墟遗址

45、(4分)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

46、(4分)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

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47、(4分)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原始社会B.商朝C.西周D.秦朝

48、(4分)考古研究发现商代的“人牲、人殉”的主体并非是奴隶,而是战俘。

一些学者据此否定了郭沫若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结论,他们认为商朝展现的更多的是原始社会残余,由此可知()

A.奴隶社会在中国并不存在B.商朝的社会性质仍存在争议

C.早期国家形态展现多样性D.原始国家社会结构比较复杂

49、(4分)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0、(4分)近段时间以来,在我国的广东省、福建省等地宗族活动频繁,新建了不少祠堂,祠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是()

①凝聚亲族②弘扬正统观念③规范人际关系④保证人人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可知A项正确;B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特点。

C是秦朝以后才有皇帝制度。

D体现出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

排除。

2、(4分)【答案】A

【解析】夏朝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故A正确;商朝并不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B错误;西周和东周也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

故选A。

3、(4分)【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礼”指制度,“因”的意思是继承、因袭;因此孔子认为后代对前代的制度有继承关系;同时,孔子又认为后代对前代的制度有“损益”,说明他认为后代对前代的制度并不是完全照搬;所以,三代的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故排除A,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是互相冲突的,而是强调它们之间是继承和发展,排除B。

商朝可以借鉴夏朝,周朝可知借鉴夏商两朝,但夏商无法借鉴周朝,排除D。

4、(4分)【答案】B

【解析】在商朝有关宗教事务的职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所谓“六太”中,神职人员占三席,可知,商朝政权与神权的高度结合,B项正确;材料中的表述并不意味着当时中国宗教非常盛行,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较低,故A项错误;商朝时期宗教、祭祀是为政权服务的,故C、D两项错误。

5、(4分)【答案】B

【解析】从材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看,有虞氏和夏、商、周在祭祀时,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A项错误;祭祖无法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无法体现农耕经济在各朝的地位,故D项错误。

6、(4分)【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国家的诞生,考查学生对史料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当时的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为鲧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D符合题意。

A、B、C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7、(4分)【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同姓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店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但并非自己重新建国,故选择A项;B、C和D说法均正确。

8、(4分)【答案】C

【解析】封建迷信思想是指盛行于封建社会,人们相信星相、占卜、风水、鬼神等的思想和行为,材料仅提及统治者与神的关系,与封建迷信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人伦是封建社会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商周时期统治者借助神的力量维护自身权威,故C项正确;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是宗法制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9、(4分)【答案】C

【解析】材料列举了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暴虐无道,秦的灭亡和这三者一样也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故C项正确。

因为秦统治者的残暴专横,陈涉才会揭竿而起,人们纷纷响应,最终使得秦朝灭亡,排除A。

材料论述秦朝的灭亡与夏、商、西周一样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而非主要强调秦灭亡的直接原因,排除B。

材料并未涉及汉武帝治国的内容,而是强调统治者暴虐无道导致政权灭亡,排除D。

10、(4分)【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方式的继承原则是西周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奴隶制的确立,故A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4分)【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故B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故排除A;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思想,故排除C;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表述也过于绝对,故排除D。

12、(4分)【答案】D

【解析】据材料提到,周时期,商人家族对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有相当程度的支配权,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

商人与国家通过买卖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商周时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故D正确。

材料未涉及是否存在工商食官现象,故A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故B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经营权属于国家,故C错误。

13、(4分)【答案】C

【解析】材料中“网开一面”的典故可知商汤性格温厚仁慈,与夏桀的残暴形成对比,因此材料信息表明商汤建立商朝的重要原因是他的仁德之心,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商朝注重生态保护,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商朝的经济活动,排除B;夏商更替决定于人心向背,而非资源争夺,排除D。

14、(4分)【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公元前600年以下,属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向郡县制转型,指代三代以来分封制度向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度转型,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秦代开始郡县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了政治的转型,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与材料“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同理,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5、(4分)【答案】A

【解析】甲骨文主要是记载商代的历史。

商朝政治以占卜为主,故A正确;学者不会留下甲骨文记录,B错误;C和D更不会留下资料。

16、(4分)【答案】D

【解析】由“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

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商王处理事物要去占卜,说明神权和王权是紧密结合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题干看不出神权高于王权;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选;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出宗法制。

17、(4分)【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最初的“夷夏之防”是指夏朝为稳定东部边疆、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故答案为A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最初的“夷夏之防”不涉及民族、文化和尊卑问题,排除B、C、D项。

18、(4分)【答案】D

【解析】奴隶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能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这样会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的进步之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奴隶社会也不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奴隶社会是不平等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不会平等、和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奴隶而不是富有人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9、(4分)【答案】B

【解析】据材料“‘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故B选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对秦以后的制度有深远影响,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故C选项错误;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没有突出材料“地方分权”、“君主独制”,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0、(4分)【答案】B

【解析】龟筮是掌管占卜的官员,商王决策要听从龟筮的意见,说明政治带有迷信色彩,故B正确;依据“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说明商王听取龟筮的意见,没有垄断决策权,故A错误;材料中“卿士与庶民一致同意”不能说明王权受制于族权,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朝的政治制度,体现了神秘色彩,没有说明民主制,故D错误。

21、(4分)【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可知,这些都是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故选A;世卿世禄制是奴隶主贵族世代垄断官位和爵位的制度,排除B;王位世袭制是指权力一代接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传承,排除C;分封制与材料“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无关,D排除。

故选A。

22、(4分)【答案】B

【解析】据材料提到,“唯官山海(指:

盐铁)为可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管子主张盐铁官营,体现了国家积极干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