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483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docx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表格归纳分析清晰

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除病毒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位)→组织→器官→系统(玉米等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细胞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壁

真核细胞

1.核膜

2.染色质=DNA(遗传物质)+蛋白质

核糖体

纤维素

原核细胞

DNA(即拟核,为遗传物质)

核糖体

肽聚糖

原核细胞特点:

“三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质中只含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三无”核膜、核仁、染色质。

代表:

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蓝藻(内含藻蓝素、叶绿素。

蓝球藻、颤藻、念珠藻)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生物特点:

包括:

动物细胞、部分植物细胞、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

1..病毒(HIV/SARS)不属于真、原核生物。

它们只有一类核酸:

RNA,噬菌体DNA。

2.细胞学说(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建立的过程: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

19世纪(1838/1839)德国科学家:

施旺、施莱登

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三.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对光:

转转换器→调大光圈→转反光镜

观察:

对光→放标本至孔中央→降物镜至片上方→升镜筒仔细看

2.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转动转换器

注:

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凹面镜。

4.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1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再用高倍镜

2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3物象与实际材料,左右都是相反的。

4放大倍数,目镜长度与其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为正比。

5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小,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少,每个细胞体积比大。

例: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范围内由8个细胞

若目镜变为40x,物镜不变,则只有2个细胞。

课P4

第二章

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常见元素:

C,H,O(糖类元素),N,P,S,K,Ca,Mg

2.微量元素:

Fe,Mn,Zn,Cu,B,Mo

3.主要元素:

C,H,O,N,P,S

4.基本元素:

C,H,O,N5.最基本元素:

C

6.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鲜重:

O、干重:

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

有机物

生物材料

用于鉴定的试剂

产生的颜色

淀粉

马铃薯汁

碘液

蓝色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苹果、梨、白萝卜、葡萄汁。

不能选用甘蔗

斐林试剂

甲液0.1g/mlNaOH乙液0.05g/mlCuSO4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50-65℃温水中隔水加热)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

豆浆、蛋清、牛奶

双缩脲试剂

A0.1g/mlNaOH

B0.1g/mlCuSO4

A先B后

紫色

脂肪

花生子叶

苏丹Ⅲ染液(Ⅳ染液)

橘黄色(红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RNA

吡罗红

红色

二.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的基本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

2.每种氨基酸至少分子有:

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它们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连在一个中心碳原子上

结构通式:

脱水缩合:

3.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4.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方式:

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方式为脱水缩合

5.氨基酸数肽键数的转换

6.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7.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差万别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8.蛋白质的功能:

结构蛋白:

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羽毛、肌肉、头发、蛛丝)

催化: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

运输载体:

血红蛋白,运输氧

信息传递:

具有调节功能,胰岛素,生长激素(性激素为固醇,非蛋白质)

免疫功能:

抗体

例:

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肽链的过程中,其肽键的数目和脱下水分子的数目分别是

A573573B570570C572572D571571

2.一条含9个肽键的多肽,至少应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A99B1010C88D11

3.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

A12800B11000C11018D7800

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现有一条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问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接近

A11036B12544C12288D12800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三.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

起重要作用

核酸

比较项目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元素组成

CHONP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磷酸

仅一种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

T胸腺嘧啶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

U尿嘧啶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存于叶绿体、线粒体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例1.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A528B448C442D522

2.蓝藻、烟草、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A484和484B554和884C454和484D484和454

四.细胞中的糖类(主要能源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质

1.单糖(根据水解分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2.二糖(有甜味、由两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甘蔗、甜菜和大多数水果蔬菜)、红糖、白糖、冰糖、麦芽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

3.多糖淀粉(植物的储能物质)、糖原(动物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棉、棕榈、麻类植物、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4.脂肪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很好的绝热体,每克完全释放能量最多

5.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分布:

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种子)

6.固醇包括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的脂质运输)、性激素、VD(脂溶性、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VC水溶性)

7.多聚体由每一个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多糖单体为单糖、蛋白质单体为氨基酸、核酸的单体为核苷酸

五.无机物

1.水——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才存在

结合水

自由水

一部分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绝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4.5%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

95%

存在于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

1.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

2.生物体内水的作用:

①良好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运送营养物质

④排出细胞在新陈代谢中的废物

2.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仅占细胞鲜重1%-1.5%

阳离子Na+K+Ca+(抽搐、骨骼)M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Fe3+

Cl-SO42-PO43-HCO3-

I甲状腺激素Zn苹果

功能:

①是细胞中默写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②许多无机盐对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③维持细胞酸碱平衡

总结:

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

以肽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构成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糖类和脂质提供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水合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起共同承担起构建、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功能。

第三章

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制备细胞膜用猪(人、牛、羊)的新鲜的红细胞(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稀释液,放在清水里,水进入细胞,吧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得到细胞膜。

2.细胞膜由脂质(主要为磷脂)50%、蛋白质40%、糖类2%-10%组成。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功能:

“长城”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海关”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外交部”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有支持保护作用。

全透

二细胞器——细胞体内的分工和合作

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差速离心法细胞器、其他物质→匀浆→离心管→高速离心机不同转速离心→分开各种细胞

x1000细胞核x10000叶绿体x100000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2.各细胞器的比较

存在

形态/膜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有基粒)

棒状,椭球形

与能量的代谢有关。

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

“动力车间”

叶绿体(有色素)

植物细胞特有

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

双层膜,类囊体薄膜堆叠而成基粒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液泡(有细胞液、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

植物细胞特有

双层膜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渗透压),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

网状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

与蛋白质、脂质糖类合成有关蛋白质,为运输通道。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

大小囊泡,扁平囊组成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加工蛋白质

“车间”“发送站”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

无膜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合成蛋白质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3.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酶。

4.分泌蛋白的形成: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其消耗能量来自线粒体

5.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①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③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三.细胞核——系统的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

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核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3.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膜,不同于细胞器的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生物性状)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大分子RNA进出细胞的通道,0层膜)

4.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生物1—3章总结

细胞鲜重各元素含量O>C>H>N

细胞干重各元素含量C>O>N>H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CHO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CHONP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CHO(NP)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CHON

含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的细胞器:

核糖体

含核酸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内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线粒体与新陈代谢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含线粒体多

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

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

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

(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

(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

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三、质壁分离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

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五、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

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

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

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

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

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糖蛋白(糖被)

组成:

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

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的发现:

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

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

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

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

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

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什么是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见课本)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

动物和人: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大量能量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

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产生乳酸:

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

发生生物:

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注意:

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

讨论:

1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

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

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2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

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

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

其排序怎样?

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

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略)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

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

类囊体薄膜上

水的光解

ATP形成:

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

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C3的还原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和速率低。

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

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

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

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

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