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56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3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4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10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15

第五章应急响应16

第六章信息发布17

第七章后期处置18

第八章保障措施19

第九章培训与演练21

第十章奖惩22

第十一章附则22

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

第一章井下火灾事故应急预案24

第二章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24

第三章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应急预案39

第四章瓦斯、一氧化炭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应急预案46

第五章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52

第六章掘进及巷修顶板事故应急预案57

第七章水害事故应急预案62

第八章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67

第九章机电事故应急预案71

第十章地面火灾或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80

第十一章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84

第十二章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85

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第一章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89

第二章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1

第三章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93

第四章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4

第五章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6

第六章提升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7

第七章机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98

附件:

1、应急预案备案表

2、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某县老厂镇老牛坡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9002-2006)规定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某县老厂镇老牛坡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工作。

范围包括本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等级非人身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大部分。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1.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某县老厂镇老牛坡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矿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科队及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

2.1矿井概况

老牛坡煤矿始建于1997年10月,属个体私营煤矿企业。

位于某县城南东36°方向,直线距离约60km处,隶属某县老厂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径东经104°33′02″~104°34′46″;北纬25°12′38″~25°13′51″矿区北至某县城110km,向东经黄泥河镇至贵州兴义市66km,向南经十八连山乡至罗平县城76km,境内全部属柏油路面,交通十分便利。

我矿为证照齐全有效,依法依规生产,井田走向长约3.01km,倾斜宽约0.51~1.42km,矿区面积2.7782km2。

开采深度由2125米至1880米标高,矿区范围由14个拐点圈定。

矿区内煤层有C2、C3、C4、C7、C8、C9、C13、C13+1、C15、C17、C18、C19等十层煤。

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服务年限47.4年,采矿许可证能力为30万吨/年。

经2012年3月储量核实,矿井保有资源量3243万吨(其中:

原111b类2021万吨,122b类156万吨,333类1066万吨,消耗资源量2087万吨。

支护形式采用锚杆锚网支护、型钢支护、砌碹支护等方式。

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式。

2.1.1邻近生产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及采空区的情况说明

本矿井相邻矿井主要有:

嵘兴煤矿、大槐树煤矿、平庆煤矿、慕乐煤矿、箐地沟煤矿、黄家湾煤矿、丹烁煤矿。

我们与之坚留有充足的煤柱,所以对我矿开采活动没有大的影响。

相邻矿井位置图详见图1-1-2。

2.1.2矿井地质

老厂煤矿区229km2范围内,广布二叠、三叠系地层,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出露地层总厚1426m。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分布于背余核部,面积约25km2。

三叠系下统主要分布于老厂背斜南东翼,面积约170km2。

中统主要沿矿区北东边界分布。

2.1.3水文地质

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仅有季节性溪沟,雨季见有水流,雨后洪水均汇集到矿山北西边缘的大河沟河。

发源于本区,分布标高1860-1280m,流量0.35-7m3/s,由南西流向北东,河床坡降30%,流经补乃、大河沟、东瓜坡、红岩脚后,注入黄泥河。

汇合处标高+1279m。

该河流基本可以满足矿山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要。

2.1.4煤层及煤质

在老牛坡煤矿采矿权范围内,矿区内煤层有C2、C3、C4、C7、C8、C9、C13、C13+1、C15、C17、C18、C19等十层煤。

本井田的煤为无烟煤

主要工业用途:

烧砖、发电、供暖,低温干馏提取化工产品等。

2.1.5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1、我矿矿区位于老厂无烟煤矿区二勘区中部,2012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

瓦斯矿井。

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5.76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2.59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

4.29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

1.93m3/min;

2、现开采C2、C8、C9、C13煤层鉴定结果为:

无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为:

不易自燃级。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

属裂隙含水层冲水为主的简单类型。

4、矿井地质构造为:

简单偏中等类型。

5、矿井无地温及冲击地压危险。

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

1、主要危险源

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

2、存在形式及场所

号号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存在场所

主要表现形式

1

各采掘工作面、各种巷道及采空区、主排水系统及二级排水系统、地质钻孔、主副井口、地面变电所、风机房。

工作面突水、钻孔导水、洪水倒灌及主要生产场所进水等。

2

工作面采空区、变电硐室、

炸药库房等主要生产场所、煤场。

煤层自燃发火、电器失火、地面生产生活设备火灾煤场煤堆自燃。

3

爆炸

采空区、采掘面、盲巷、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巷、炸药库、炸药使用、运输,压力容器。

瓦斯煤尘爆炸、爆破器材管理使用不当发生的爆炸、压力容器引发的爆炸等。

4

提升

运输

主要运输巷、主副井、采掘工作面的各提升小绞车、斜巷运输处。

立井井口坠人坠物、提升绞车过卷蹲罐、绞车制动失灵,斜巷跑车断绳、车辆冲撞挤压。

5

瓦斯

采掘工作面、老巷、盲巷、采空区等。

超限、爆炸。

6

机械

伤害

矿井生产各个环节。

特别注意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及各皮带运输环节。

7

高空

坠落

作业环境垂直落差大于国家规定的场所,如立井井口、井架,高空作业脚手架等。

井筒掉人、坠物,坠落、高空作业坠人坠物(井筒简修)。

8

地压

矿井井下。

巷道底鼓、支护失稳大面积垮落、冒顶、片帮,支架压死。

9

有害

气体

主要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回风巷、盲巷等。

表现为超标或积聚而发的爆炸或缺氧窒息死亡等。

10

高压输配电场所使用、维修地点。

触电。

3、检测、监控的手段

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

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

2.2.2危险源风险分析

1、煤尘爆炸

根据各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7煤层有煤尘爆炸的危险。

7层煤爆炸火焰长度1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40%,爆炸指数rf=48.98%,有爆炸性。

2、瓦斯爆炸

本矿井根据2007年***省煤炭工业局瓦斯鉴定结果,属低瓦斯矿井。

从瓦斯的涌出量分布分析,采空区所占的比例较大。

在开采、运输、储存过程中也会释出瓦斯,只要条件具备都会引起灾难性爆炸。

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中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3、压力容器爆炸

矿井的压力容器主要有:

压风机、压风包、压风管道、蒸汽锅炉、蒸汽管道、氧气、乙炔气体瓶等。

受压容器发生爆炸事故,不但使整个设备遭到破坏,而且会破坏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4、水灾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主要水害危险有老空水、地表水危险等。

发生地点主要为采掘工作面及各种巷道,主排水系统及二级排水系统等。

发生大的水灾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淹井。

5、火灾

井下火灾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中毒等,更主要的是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的爆炸,引发灾难性事故。

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

(1)地面火灾

矿主井提升机房、副井提升机房、主井井口房、副井井口房、通风机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矿井维修车间、煤场、办公楼、食堂及宿舍、仓库、木场等。

(2)井下火灾

井下内因火灾(煤层自燃):

煤层属II类自燃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性。

井下外因火灾:

井下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雷电引入井下引起火灾,人为造成的火灾,机械碰撞、摩擦引发的火灾。

6、冒顶灾害

(1)顶板地压灾害

老牛坡煤矿现开采煤层为9、13层煤。

煤层顶底板多为软岩,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重点是采煤工作面、以及遇地质构造带、后退回采支架回撤时以及掘进工作面与断层等地质构造带时易发生顶板事故。

因此巷道掘进中可能因空顶作业、支护不合理等问题出现冒顶伤人,以及受采动影响等因素巷道变形破坏而片帮冒顶造成事故。

7、提升运输事故

(1)提升事故灾害

本矿井主、副井均有提升设备,在提升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

矿井提升事故主要包括:

提升过速、过卷、蹲罐、断绳、井筒坠人、井筒坠物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设施设备损坏。

(2)运输事故灾害

本矿开拓提升环节较多,矿车制动、防溜措施采取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运输设备对人员的挤、轧、碰撞造成人身伤害。

矿车在运行过程中,因矿车掉道脱轨、人员躲避不及时因造成对人员的挤、轧、碰撞,造成人身伤害。

8、电气安全事故

当供电线路发生断线、倒杆、线路共振、雷击等事故,用电设备对人体可能产生电击和电伤、电火花事故,井下供电线网发生漏电,不仅会引起人身触电,而且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发生煤尘瓦斯爆炸的重大事故,井上下电气设备起火也会引发重大事故。

9、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行(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各类机电、水泵、风机、皮带运输机、支架、轨道式机械、机加工设备等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胶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10、爆破材料爆炸

井下爆炸材料库,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管理、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爆炸,将引发灾难性灾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应严格按爆炸品管理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11、高空坠落

矿井地面坠落危害为高空作业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如井架、线杆等建筑物均可能发生高空作业坠落。

井下坠落主要有:

立井井口人员坠落及提升过程中人员坠落伤害,井口异物坠落也会伤害井下人员。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新坊煤矿救护大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

由老牛坡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

3.1.1成立矿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

应急指挥系统图图3-1

 

 

3.1.2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指挥:

xx矿长

副总指挥:

xx总工程师

 xx救护大队队长

xx安全副矿长

xx生产副矿长

成员:

xx总支书记

xx工会主席

xx办公室主任

xx通防科科长

xx机电科长长

xx调度室主任

xx供销科科长

3.1.3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主任:

xx  副主任:

伍良雄  

生产调度室电话:

救护队值班电话:

3.1.4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10个组

 1、现场指挥组:

由矿领导、救护队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抢险救灾组:

由老牛坡煤矿救护队、矿调度室负责人及矿抢险救灾队三个分队每队30人组成;

3、技术处理组:

由矿技术负责人、救护队技术负责人和有关技术负责人组成;

4、物资供应组:

由供销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5、通信信息组:

由机电科和通防科部门负责人组成;

 6、警戒保卫组:

由保卫科和老厂派出所负责人组成;

7、医疗救护组:

由矿医务室负责人组成;

8、后勤保障组:

由供销科、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9、善后处理组:

由工会、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10、事故调查组:

由安全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3.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

  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救援的工作进展情况;

  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

  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卫工作。

  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

  3.2.2总指挥的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批准工作;  

2、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当矿井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矿长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在矿长未到前,由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3、负责对外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3.2.3副总指挥的职责

  1、组织有关人员拟定应急救援方案;  

2、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工作。

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专门人员严格控制入井人数,签发抢救事故用“入井特别许可证”和“进入事故现场许可证”;

  3、根据总指挥授权,代行总指挥权力。

  3.2.4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1、制定应急救援程序,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3、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标定报警的方位,险情的等级等要素,及时拟定救援计划并向指挥部汇报。

根据事态的发展,随时修正救援方案,供指挥部决策;

  4、根据总指挥的授权,与相关救援单位进行协调并下达有关命令;

  5、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统计人员、财物的损失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将有关材料建档、归档。

  3.2.5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各小组的职责

  1、现场指挥组:

主要负责指挥事故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2、抢险救灾组:

具体负责实施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

  3、技术处理组:

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物资供应组:

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通讯信息组:

主要负责地面和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6、警戒保卫组:

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矿井的警戒、维持秩序等工作;

  7、医疗救护组:

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8、后勤保障组:

主要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9、善后处理组:

主要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10、事故调查组:

主要负责事故后事故分析报告,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2.6各有关成员的职责

  1、矿长:

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矿总工程师:

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3、各有关副矿长:

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作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

4、安全科科长:

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5、煤矿救护队队长:

对煤矿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煤矿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

如果与外局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指挥部。

由公司的救护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

6、通防科科长:

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主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7、生产技术科科长:

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

并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

8、调度室主任:

及时向矿长、矿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有关领导和单位汇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及事故处理情况;向下传达矿长命令,召集有关人员或单位到调度室待命,协调各单位处理事故的工作。

9、有关的队长、班长:

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内工作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到安全地点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10、矿值班调度员:

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故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救护队、矿长、矿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按照《预案》中所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

11、矿监控中心主任:

应根据入井人员矿灯自救器领取情况,查清在井下的员工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持有经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灯房严格检查,制止入井;必须切断与救灾无关的其它通讯,保证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

12、供销科科长:

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13、机电科科长:

根据矿长命令,负责调整主要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情况,及时抢修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

14、抢险救灾队队长:

配合新方救护队,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并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15、医务室负责人:

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

16、综合办公室主任:

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7、保卫科科长:

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对重大危险源实行24h连续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应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4.2预警行动

1、事故预警条件。

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

2、事故预警方式。

井下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地面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3、各专项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具体的预警方式。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处置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本矿事故汇报程序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意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排、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抢救。

4.3.2信息上报和传递

事故发生后,事故汇报程序具体见下图

图4-1:

老牛坡煤矿事故汇报程序图

 

 

4.3.3现场人员向调度室报告内容

(1)灾害、事故发生地点、具体位置。

(2)灾害、事故发生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反映灾害、事故主要特征。

第五章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矿事故分为较大事故(Ⅰ级)和一般事故(Ⅱ级)。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矿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较大事故)响应、Ⅱ级(一般事故)响应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

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造成30~50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

可能造成1~3人死亡,或造成30人以下中毒、重伤,有一定社会影响等。

5.2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性质,启动相应的事故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

受害人员分布,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救灾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之前开展救援的情况,确定《施救方案》,做好施救准备实施救援。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根据需要配带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规定。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现场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专业队伍按《施救方案》和有关施救规定,本着“先伤、后亡”的原则抢救遇害人员。

同时,做好施救和现场保护工作。

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