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58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docx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

汽车发动机构造拆装实训

指导书

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系

Ⅰ实训目的、意义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保证汽车高效、高速、安全运行的关键,其各机构、系统等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各项使用性能的优劣。

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检修则是恢复或保证发动机和汽车使用性能、提高其运行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该实训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理论课程的教学密切配合,形成互补,理论联系实际,以巩固学生所学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的基本知识,并加深理解;训练学生汽车发动机拆装的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专业生产的本领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按规范/规章安全、文明、环保生产的良好职业素养,为从事生产活动打下牢固基础。

Ⅱ实训基本内容

(1)专用、通用工量具及仪器的使用;

(2)发动机的解体与装合;

(3)发动机机体组及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训练;

(4)曲柄连杆机构及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调整训练;

(5)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及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调整训练;

(6)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及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调试训练;

(7)冷却系统及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调整训练;

(8)润滑系统及其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调整训练;

Ⅲ实训基本要求

(1)明确实训的目的、任务;

(2)进一步加深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掌握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及装配关系,认识主要零部件;

(4)掌握各专用/通用工具、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5)掌握发动机总成及各机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拆装规范与要领;

(6)掌握发动机总成及各机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检测与调整方法;

(7)了解发动机维护的作业内容;

(8)配合“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具有初步分析、判断并排除一般常见故障的能力;

(9)熟悉汽车发动机维修安全生产的规范。

Ⅳ实训教学手段

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指导教师现场讲授、示范操作、指导与学生实际操作、思考分析相结合。

(1)演示性教学。

对适合于演示的项目或受实训/实验室资源限制的项目,以指导教师讲授、操作示范为主,学生以观察为重点,辅以适当的操作,达到教学目的;

(2)操作性教学。

由实训/实验指导教师边讲授、边操作示范、边指导,以学生独立完

成各实训/实验项目,达到教学目的。

Ⅴ实训须知

1.必做和选做的实训

目录表中打“*”号的项目,或在书中有“选作”说明的内容为选做实训/实验,其余为必做实训/实验。

对选做实训/实验项目,视实训/实验室资源情况而定。

2.实训时间要求

(1)原则上,本实训安排在学生修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理论课后或修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的发动机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的内容后进行;

(2)实训,学生应仔细阅读实训指导书的内容,复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相关内容;

(3)学生应在规定时间段内,按操作规范完成实训,并经指导教师验收考核;

(4)杜绝无故迟到、早退、缺课现象,否则按有关规定处理。

3.实训成绩考核办法

(1)实训/实验成绩按百分制给出,分优(≥9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五个等级;

(2)实训成绩包括实训指导书预习成绩、实训纪律成绩、实训操作与问答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四部份,各项成绩按百分给出。

建议各项权重分别为10%、10%、50%和30%。

4.实训报告的书写

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应按要求及时写实训报告,实训指导教师根据上述四部分综合评定成绩。

实训报告应由实训条件、实训过程与步骤(操作要领)、结果整理等组成,内容要充实,不得抄袭。

Ⅵ实训注意事项

为避免人员、器具、设备的损伤,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训中应严格按生产一线的规程进行作业,树立安全、文明、环保的生产意识,形成安全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观念。

1.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机件、器具、设备和人身安全;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乱动实训室内与本实训无关的任何设备、陈列部件和工具等,不得乱动电器开关;

(3)实训/实验室严禁烟火;

(4)严禁在实验/实训室内打逗、嬉戏;

(5)注意防腐蚀。

2.操作注意事项

(1)在使用易燃材料(如燃油、喷漆、棉纱、香蕉水等)的地方,不许点火,不许用喷灯。

(2)注意互相配合、协同工作,防止任何碰伤事故的发生。

尤其拆装大的零部件、需起吊或举起发动机或零件时,连接件(如吊链、绳索等)及连接处务必牢靠。

不得在吊起或举

起的工件下面进行工作,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放在易被积压的部位或运动件易伤及的部位。

(3)注意工量具、教具、器具、设备的安全与正确使用。

对不熟悉的器具、设备等,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动用。

(4)发动机拆解一定要在完全冷态下进行,以免零件变形。

拆卸前应释放燃油、润滑油、冷却液的压力,避免高温或高压液体喷出伤及人身。

(5)严格按技术规范、合理的操作工艺进行拆装,不得丢失或漏装零件。

对精密配合、无互换性或有方位要求的零部件,注意装配标记和结构特点,不得出现错乱。

(6)对不可拆卸的部位或机件应事先弄清楚,避免猛敲猛打和强拆、蛮拆,防止零部件出现不应有的损伤。

(7)对连接螺母或螺栓的拆装,必须使用合适的开口扳手、套筒扳手、梅花扳手及扭力扳手等,不得使用活动扳手或手钳,以防破坏螺母或螺栓头的棱角。

(8)避免直接锤击任何零件的加工面,必要时垫一软金属(如铜)棒或木块,或用橡胶锤敲击。

3.其它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实训/实验室管理规定》,保持实训/实验场地整洁、卫生;

(2)实训/实验完毕,整理实训/实验现场,保养设备(仪器),清点工具;

(3)注意实训教室内的通风要顺畅;

(4)实训中严禁着装过于宽松,严禁任何人穿拖鞋、短裤进入实训/实验室;

(5)严禁在实训/实验室嬉闹;

(6)分组进行的项目,每组宜控制在4~6人。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各组间不得随意调换成员、工量具等。

Ⅶ实训项目

实训一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

一、实训内容

(1)发动机外围附件的拆卸。

(2)机体组的拆卸。

(3)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

(4)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相互装配关系。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

(1)熟悉发动机外部附件的拆卸及其与机体组的相对关系。

(2)熟悉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功用。

(3)掌握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方法、步骤及操作规范。

(4)能熟练进行气缸盖的拆装。

(5)掌握机体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装配与传动关系。

(6)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调整与装配关系。

三、实训设备与工量具

各小组应配备下列工量具及设备:

(1)常用拆装工具和专用工具(火花塞套筒、机油滤清器拆装专用扳手等)各一套。

(2)发动机一台。

(3)厚薄规。

(4)发动机拆装翻转台或拆装工作台。

(5)其它,如零件盘/箱或零件搁架、清洗用料、油盆、棉纱等。

四、注意事项

现代发动机多采用电控技术,附属装置较传统的发动机多,若拆装不当,易造成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拆卸时,必须按操作规范要求进行。

(1)正确使用工量具,以免造成机件或工量具的损坏。

(2)按规范拆卸外部附件和机体组零部件。

(3)拆装过程中勿敲击和损伤气缸体和气缸盖结合平面及其它机件的结合面。

(4)气缸盖螺栓一定要用扭矩扳手按要求的次序进行拆装,最后一次拧紧时的扭矩值要符合原厂的规定。

(5)拆卸真空软管和电线插头时,应在街头出用标签注明连接位置,以防安装时出现差错产生人为故障,

(6)拆卸真空软管时,应拉住管端,不能牵拉软管的中间部分。

(7)拉开电线插头时,应牵拉插座,不能拉引部分,以免损伤线头,造成通电不良。

(8)拆卸传感器或继电器之类的电气件时,不得碰伤。

如果掉落在硬地上,应将更换新件,不可再使用。

(9)拆卸锈住的螺丝或零件时,应先用煤油浸润,非迫不得已,不允许使用加长扳手或加热法进行拆卸。

(10)拆装销轴时,不允许直接敲击,必须用铜铳冲。

(11)拆下的机件或零件,应放在零件箱内或零件搁加上。

五、拆装步骤

机体组主要有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垫、气缸盖螺栓、油底壳等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有活塞组、连杆组合曲轴飞轮组组成。

对不同的发动机,虽拆卸步骤不尽相同,但方法大同小异。

基本的原则是:

先拆除外围附件,再按照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卸。

将发动机吊放在拆装工作台或翻转架上后,按以下顺序及要领拆卸:

1.拆卸外部附件

(1)清洗发动机外表的油污和灰尘,放尽发动机内润滑油和冷却水。

(2)拆卸V型皮带:

旋松发电机传动皮带张紧臂的固定螺栓,拆卸水泵、发电机的传动V形带。

注意在拆卸传动带前,要先做好其转动方向记号。

否则,反方向装的皮带在使用中易断裂损坏。

(3)拆卸水泵和发电机皮带轮及其支架、曲轴带轮。

(4)依次拆下发电机、起动机、分电器、水泵等及其上尚未拆卸的连接管、线。

(5)拆下空气滤清器、曲轴箱通风管及进气恒温装置或进气预热装置。

(6)拆下汽油滤清器、燃油泵、进排气岐管、机油滤清器等及其衬垫和连接管。

(7)对于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应拆卸节气门体、怠速稳定阀及燃油分配管、喷油器等。

对柴油机要拆除喷油泵调速器总成等。

2.拆卸正时传动装置

(1)首先转动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检查正时标记,凸轮轴正时齿形皮带轮上的标记应与其后侧壳体上的对齐。

若正时标记不清楚或无正时标记,应分别在凸轮轴正时带轮或链轮与齿形带或链条和曲轴正时带轮或链轮与齿形带或链条上,做好对应的正时标记。

对于齿轮传动的配气机构,配气正时记号一般都打在相啮合的齿轮上,但也有分别打在正时齿轮和正时齿轮室罩盖上的。

(2)拆卸齿形带或链条防护罩,或正是齿轮罩盖。

(3)旋松齿形带或链条张紧轮紧固螺母,使齿形带或链条松弛。

拆下齿形带或链条。

注意,取下前应先做好方向标记。

(4)拆下张紧轮、中间轴带轮或链轮。

(5)拆下曲轴正时齿形带轮或链轮。

(6)拆下正时齿形带或链条的后防护罩。

3.拆卸气缸盖与气缸垫

(1)旋出气门室罩的螺栓,取下气门室罩、挡油罩及密封衬垫。

(2)对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拆下凸轮轴、曲轴正时位置传感器罩及传感器,拆下爆震传感器及其它传感器等。

(3)拆下发动机进、出水管、小循环水管。

(4)拆下火花塞或喷油器。

(5)对于顶置气门、顶置凸轮轴式发动机,应先拆下凸轮轴(用扭力扳手,从两端到中间分次、均匀地旋出凸轮轴轴承紧固螺母,拆下凸轮轴轴承盖),并将摇臂轴与摇臂在安装状态下一同取下。

(6)拆卸气缸盖螺母、螺栓或螺柱。

必须按照由外到内、先两端后中央、交叉对称的顺序分次均匀地旋松,取下全部气缸盖螺栓。

决不允许一次把一个螺母或螺栓彻底松开。

(7)将气缸盖安全、平稳地取下并放好。

注意观察气缸垫在安装状态下的方位,然后轻轻的揭下气缸垫。

注意,拆卸气缸盖和气缸垫时,可用橡胶锤或手锤木柄在气缸盖四周轻轻敲击,使其松动;也可用手转动曲轴,利用气缸内压缩压力的作用,使气缸垫很容易地离开气缸体上平面。

但不允许用起子或撬杠撬气缸盖,以免损坏气缸盖衬垫。

气缸垫在放置时不可曲折。

4.拆卸离合器总成

(1)将发动机侧置,检查离合器盖与飞轮上有无记号。

若无记号,应做上记号。

(2)对称均匀地拆下变速器固定螺栓,取下离合器总成。

5.拆卸油底壳

(1)发动机侧置,分次均匀地旋下油底壳螺栓,取下油底壳。

(2)拆下集滤器、油管和机油泵。

6.拆卸活塞连杆组

(1)转动曲轴,将活塞连杆组的活塞处于上(或下)止点,检查活塞顶、连杆、连杆大头盖上有无标记。

若无标记,应在活塞顶、连杆、连杆大头盖(有喷油孔一侧)上按顺序、方向用钢字号码或尖铳铳上记号。

(2)用厚薄规检查连杆大端的轴向间隙。

(3)转动曲轴,将所要拆的活塞连杆组的活塞处于下止点,用扭力扳手分两次松开连杆螺母,取下连杆大头盖、轴承(瓦)、衬垫,并按顺序放好。

(4)手锤木柄向上推出活塞连杆组(若气缸上部磨损严重,出现了缸肩,应先刮平,以免损坏活塞环),平稳地将其取下。

(5)每取出一组活塞连杆组后,应将该组连杆大头盖、轴承、衬垫、螺栓螺母按原样装回,不可错乱。

7.拆卸曲轴飞轮组

(1)将气缸体倒置在工作台上,拆卸中间轴密封凸缘。

(2)检查曲轴轴向间隙。

用撬杠将曲轴拨向一端,然后用厚薄规或百分表测量出轴向间隙值。

(3)拆下曲轴前端各组件,拉出前油封,拆下油封凸缘及衬垫。

(4)旋下飞轮紧固螺栓,从曲轴凸缘拆下飞轮。

(5)拆下曲轴后端油封。

(6)检查曲轴主轴承盖上是否有记号。

若无记号,应按顺序做上。

(7)撬开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栓上的锁止片或拆下锁止铁丝。

用扭力扳手,从两端向中间分次均匀地松开曲轴主轴承盖全部紧固螺栓,取下主轴承盖、轴承和衬垫,并按原位置顺序依次放好。

(8)抬下曲轴,再将轴承盖、轴承及垫片按原位装回,并将固定螺栓稍微拧入。

(9)拆卸中间轴密封凸缘及油封,取出中间轴。

(对凸轮轴下置的发动机,拆去凸轮轴止推凸缘固定螺栓,拆去分电器连接轴,平稳地将凸轮轴抽出)

8.拆解活塞连杆组

(1)用活塞环装卸钳拆下活塞环,观察活塞环上的标记。

(2)用尖嘴钳取出活塞销卡(锁)环,用活塞销铳子铳出活塞销,使活塞与连杆分离;对铝制活塞,先将活塞连杆组放在热水中加热到75~85℃,并在热状态下用铳子铳出活塞销。

9.活塞连杆组的组装

组装前,将已校正、修配好的活塞连杆组各零件再进行一次检验,合格后,再清洗,以压缩空气吹干。

组装步骤和要求如下:

(1)将活塞置入水中,加热至80~100℃,取出后迅速擦净,并将连杆小头放入活塞内腔,使衬套孔对准销座孔,随即将涂以机油的活塞销推入活塞销座孔和连杆衬套,再将锁环装入锁环槽中。

两锁环装入环槽内的深度应不小于钢丝直径的2/3,能在环槽中拨转,且与活塞销两端留有0.10~0.25mm的间隙。

活塞与连杆组装时,一定要注意二者的缸序和安装方向,不能错乱。

可根据装配标记或结构特点加以识别。

在发动机前端向后端看,活塞的膨胀槽应在左面(次推力面),活塞顶部的箭头标记或边缘缺口、连杆杆身上的凸圆点应朝向前端,连杆大端上的喷油孔方向应朝向凸轮轴一方,连杆与连杆盖的记号应一致。

另外,连干大头承孔中上下两片轴瓦的定位凹槽应位于同一侧,朝向气缸左侧。

(2)活塞冷却后,在连杆检验仪上检验活塞轴线对连杆大端承孔轴线的垂直度:

将连杆大端承孔套装在检验仪的支承轴上,当活塞裙部贴在检验仪平板上时,用厚薄规测量活塞顶

部边缘与平板间的间隙,再翻转180°,测量另一侧的间隙,两间隙之差即为垂直度,其数值应符合要求。

(3)安装活塞环应用活塞环装卸钳,避免将环折断。

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各道活塞环的类型、规格、顺序和安装方向。

安装气环时,镀铬的环应装在第一道。

有的发动机活塞环的端部一侧面都制有装配标记,如“O”、“OO”或“T1”、“T2”等,表示安装顺序分别为第一道、第二道,且带标记的一面朝上。

各种环的组合方式和安装方向要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改变。

扭曲环的安装有方向性,内圆切槽向上,装在第一道,而外圆切槽向下,装第二道、第三道。

在活塞环安装过程中,要把握好环的开口要交错布置的原则。

以第一道环的开口为始点,其它环(包括油环)依次间隔90°~180°。

第一道环开口应布置在次推力面一侧。

各道环开口一般都不要布置在与活塞销轴线呈±45°圆心夹角的方向,因为活塞销两端的裙部圆柱面下凹,机油存量较多,容易从环口向上窜入燃烧室。

各道环口还应避开膨胀槽位置。

组合油环的安装:

安装内衬簧时,先将螺旋弹簧的锁口接头拉开,将弹簧装到油环槽内,再插入锁口钢丝,使两端结合好,最后把刮油片装到弹簧上,并使锁口结合部在环片开口的对面,刮油片的开口也要交错排列,两个刮油片的油环,其开口间隔180°,三个刮油片的油环,其开口互隔120°。

六、预习检测题

1.拆卸发动机前应放掉发动机内的()和()。

2.拆卸V型皮带和齿形正时带前,要做好()记号。

3.拆卸锈住的螺丝或零件时,应先用()浸润。

4.拆卸气缸盖螺母、螺栓或螺柱时,要用()扳手,必须按照由外到内、先()后()、()对称的顺序()均匀地旋松,()一次把一个螺母或螺栓彻底松开。

5.拆卸活塞连杆组时,转动曲轴,将活塞连杆组的活塞处于上(或下)止点,检查活塞顶、连杆、连杆大头盖上有无()。

若无,应在活塞顶、连杆、连杆大头盖(有喷油孔一侧)上按顺序、方向做上()。

6.曲轴主轴承盖主轴承盖、轴承和衬垫取下后,要按()顺序依次放好。

实训二配气机构的拆装与调整

一、实训内容

(1)配气机构的拆装。

(2)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

(1)熟悉配气机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装配关系。

(2)掌握配气机构的拆装方法。

(3)掌握曲轴与凸轮轴正时传动的关系。

(4)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方法。

三、实训设备与工量具

各小组配备下列工量具及设备:

(1)顶置气门配气机构发动机一台。

(2)发动机拆装翻转架或工作平台、V形支架等。

(3)厚薄规等量具,常用工具一套。

(4)气门弹簧装卸钳。

(5)其它,如零件盘/箱或零件搁架、机油、清洗用料、油盆、棉纱等。

四、实训步骤与方法

配气机构的拆卸是在拆下缸盖上所有附件、拆下气门室罩等(方法、步骤见“实训一”)之后进行。

1.顶置气门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的拆装

(1)配气机构的拆卸

如果气门是由摆臂驱动或凸轮轴直接驱动的机构,拆卸步骤为:

①按“实训一”的方法步骤拆除正时齿形带-带轮(或链-链轮)传动组件、气缸盖。

②拆卸凸轮轴:

用扭力扳手,从两端到中间分次、均匀地旋出凸轮轴轴承盖紧固螺母,拆下凸轮轴轴承盖,按顺序放好。

之后取下凸轮轴。

③拆卸摆臂轴支座,取下摆臂组件,或取下液压挺杆总成,按顺序摆放。

④用气门弹簧装卸钳,将气门弹簧座压下,取下气门锁夹(或锁销)及气门、气门弹簧座、气门弹簧、气门油封。

拆下的气门若无记号,应做好相应的标记,按缸号顺序放在零件安放架上,不得错乱。

注意:

用尖嘴钳取气门锁夹,禁止用手取出。

⑤有的用摇臂驱动气门的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则按摇臂组件、液力挺柱、凸轮轴、气门组件的顺序拆卸。

(2)配气机构的安装

安装过程大致按拆卸过程相反的顺序进行。

①清理、检验各零部件及油道,按顺序放好。

②安装气门组件

a.安装气门前应先检查气门和导管的配合间隙是否合适。

b.装新的气门油封:

套上塑料管,再用专用工具压入。

c.装上气门弹簧座。

d.在气门杆部涂以机油,插人气门导管,注意不要损伤油封。

e.利用气门弹簧装卸钳装上气门弹簧和锁片。

锁片装好后,用塑料锤轻敲几下,以确保锁止可靠。

注意,内外弹簧的旋向应相反。

③安装气缸盖

a.放好气缸盖垫。

注意,卷边要朝向易修整面或较硬平面:

缸体、缸盖同是铸铁,卷边面朝向缸盖;铸铁缸体、铝合金缸盖,卷边面朝向缸体;同是铝合金,卷边朝向湿式缸套的边缘(硬平面);或按标记安装;各孔与缸体、缸盖上的孔要匹配、对正。

b.转动曲轴,使各缸活塞均不在上止点位置,以防与气门相撞。

c.装上气缸盖,按照从中间到两边交叉拧紧的顺序,拧紧气缸盖螺栓,分3~4步拧紧。

对铸铁缸盖,冷态下拧紧一次,热态下再次拧紧,因铸铁缸盖的膨胀系数小于螺栓的;铝合金缸盖,冷态下拧紧一次即可,因铝缸盖的膨胀系数大于螺栓的。

④安装摆臂组件、(液力)挺住。

⑤安装凸轮轴和油封:

a.将凸轮轴颈涂少许润滑油放人缸盖各轴承座上。

b.安装凸轮时,第一缸的凸轮必须朝上,不压迫气门。

c.安装凸轮轴轴承盖时,注意轴孔上下两半对准。

d.按要求的顺序(从中间到两头,对角交替)、力矩,分次均匀地拧紧轴承盖螺栓。

e.安装凸轮轴油封:

在密封圈唇边和外圈涂油,将密封圈平压入油封承孔中。

注意不要压到底,否则会堵塞油道。

f.放人半圆键,安装凸轮轴正时齿轮,以规定的转矩加以紧固。

注意:

安装凸轮轴时,第一缸的凸轮必须朝上;凸轮轴转动时,曲轴不可置于上止点,否则会损坏气门或活塞顶部。

⑥安装曲轴和凸轮轴正时带轮(链轮)、中间轴及轮,按要求旋紧螺栓。

⑦安装正时齿形带-带轮(或正时链-链轮)组件:

a.先把齿形带套在曲轴和中间轴正时带轮上。

b.将正时齿形皮带套在凸轮轴正时齿轮上。

c.装上张紧轮,顺时针转动张紧轮使齿形带张紧,按规定力矩旋紧螺母。

d.检查与调整正时齿形带: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凸轮轴正时齿轮和中间轮之间的齿形带,以刚好能转90°为合适。

若翻转大于或小于90°,表示太紧或太松,需松开张紧轮螺母,调整张紧轮。

调好后,将曲轴转2~3圈后,复查一遍,予以确认,并紧固张紧轮固定螺母。

注意:

装配时应将正时记号对准,正时齿形带的方向要与原方向一致。

e.最后装上正时齿带轮护罩。

2.顶置气门下置凸轮轴配气机构的拆装

拆卸时,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规定的顺序分次均匀地旋松气缸盖螺栓和气门摇臂支架固定螺钉。

(2)取下摇臂组件、气门推杆、气缸盖。

(3)气门组的拆卸。

(4)解体摇臂机构。

(5)气门传动组的拆卸

①拆下油底壳、机油泵及其传动机件。

②拆卸挺柱室盖及密封垫,取出挺柱(有的发动机挺柱装在挺柱导向体中,导向体可拆卸,拆装时须注意装配标记,不得错乱)并依缸按顺序放置,以便对号安装。

③拆下正时齿轮室盖及衬垫。

④检查正时齿轮的安装记号,如无记号或记号不清,应做出相对应的装配记号(第一缸活塞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

⑤解除凸轮轴轴向定位:

拆下凸轮轴推力凸缘固定螺钉。

⑥平稳地将凸轮轴抽出,若正时齿轮无需更换,可不拆下。

(6)熟悉各零部件的具体构造和装配关系。

安装时,大致按与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进行。

注意事项和要求与顶置凸轮轴的大致相同。

3.调整气门间隙

调整气门间隙及配气定时前,首先熟悉所调发动机的有关技术参数,如发火顺序、配气

定时、进排气门间隙值、进排气门升程、进排气门持续开启期等。

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整应在气门完全关闭,且挺柱落在最低位置时进行。

通常在气缸压缩行程终了时,同时调整进、排气门。

步骤如下:

(1)识别进、排气门

方法一:

转动曲轴,依次观察发动机各缸的进、排气门的运动。

先动的为排气门,紧接着后动的为进气门,并做好标记。

方法二:

根据进、排气歧管,进、排气道与进排气门的对应关系确定。

(2)确认第一缸压缩上止点

方法一:

逆推法。

预找一缸(或某缸)的压缩上止点,可转动曲轴,观察与该缸曲拐在同一个方位的另一气缸的排气门,其打开又逐渐关闭过程中进气门动作的瞬间,即为此缸的排气上止点,一缸(或某缸)则在压缩上止点。

对直列六缸机,即所谓的调一看六、调二看五、调三看四。

方法二:

分火头判断法。

将分电器盖打开,并转动曲轴,当分火头转到与一缸分高压线位置相对时,表示一缸在压缩上止点。

方法三:

按发动机上第一缸上止点记号确定第一缸压缩上止点。

一般在飞轮与飞轮壳上、正时齿轮与正时齿轮室上都制有确定第一缸上止点的记号。

在确定第一缸进入压缩行程后,慢慢摇转曲轴,使第一缸上止点记号对齐,此时一缸活塞处在压缩行程上止点。

方法四:

检查第一缸两气门摇臂能否绕轴微摆,若第一缸进排气门均能摆动,则第一缸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

(3)气门间隙的调整

①二次调整法:

按照气缸发火顺序以“双排不进”的原则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