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86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

中央海航酒店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

(十二)、急救知识与技术35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3、《土方及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广州海航酒店项目一期写字楼基坑支护工程勘察报告》。

5、本工程设计提供的图纸及有关基坑施工的技术要求、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我司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中央海航酒店位于广州市桂花岗机场路西侧;拟建一栋35层A级办公楼,冲孔桩基础,下设三层地下室。

由于场地地质、地形及环境的限制,本建筑地下室开挖需要进行支护。

本基坑为中央海航酒店项目一期写字楼,本期工程建成后,北侧将拆除现有海航酒店,建设二期工程(四层地下室)。

一期工程的基坑长84.6米,宽63.5米,周长约为290米,现状场地东侧地坪较高,约为10.5m,其余三侧地面标高为8.92~9.32m,要求基坑施工前坡顶整平至9.05m(相对标高-2.40m)。

基坑大开挖深度约12.40m,北侧B-C-D段承台尺寸较大,考虑承台超挖的影响基坑深度为14.3m,其余按12.4m计。

基坑北侧临近一幢已建6层现有海航酒店,沉管灌注桩基础,地下室边线距现有建筑物边线约6.7米,基坑东侧临近机场西路和解放北路,地下室边线距机场西路人行通道边线约7.0米;基坑南侧临近一幢已建6层建筑物,属海航酒店附属办公楼,沉管灌注桩基础,地下室边线距现有建筑物边线约6.3米;基坑西侧临近大片6~8层的居民楼,桩基础形式不详,地下室边线距居民楼约11.9~13.4米。

基坑东侧的机场西路下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埋深约0.5~1.5米,距地下室边距离约6~10米。

其余三侧均无地下管线分布。

(2)、主要设计要求及特点

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支护使用年限为一年。

基坑设计采用钻孔围护桩+钢筋砼内支撑+高压旋喷桩止水的方式,共两层内支撑。

主体结构基础采用钻孔桩。

由于本工程埋藏的岩层为石灰系灰岩,岩溶发育,对基坑施工及工程桩基础构成危害,因此在基坑支护施工前,设计要求对岩溶进行施工勘察,发现溶洞及时进行注浆加固。

(3)、水文地质情况

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的形式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和基岩中。

(2)、(3)、(4)层粉质粘土、粘土层渗透性较差,属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

第(5)层石灰岩,岩溶发育,是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富水层位。

钻孔钻至基岩层和溶洞时,有漏水现象,说明石灰岩裂隙或溶洞的连通性较好,且石灰岩岩面局部分布有软塑状粘性土,发育土洞,岩溶水丰富。

表层松散填土,雨季时富含上层滞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同层的渗透补给。

石灰岩岩溶分布极不均匀,在裂隙和岩溶通道不发育的地段水量少,在岩溶和裂隙通道集中分布区,水量丰富。

本工程溶土洞发育,分布范围广,由于基岩埋深较浅,基坑开挖时将揭露部分基岩及溶洞。

溶土洞的发现,对工程极为不利,给主体结构的基础带来严重隐患;同时由于岩溶水水量丰富,基坑开挖时坑底可能出现突涌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工程正式开工前,需先进行基坑外侧及坑内的溶土洞处理,目的是在基坑外侧坑底以下10m范围内构筑一道止水帷幕,对基坑内则在坑底以下6m范围内形成“硬壳层”,确保地基基础牢固和防止基坑突水。

第三章危险源及相关措施

(1)、危险源分类:

破坏后果: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分类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广东省建筑与市政施工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3、地质勘探报告

4、地物地貌对基坑的影响

安全隐患预测:

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

1)挡土结构施工不良。

2)挡土结构渗漏水严重,致使挡土结构后面土体流失。

3)挡土结构异常变形。

4)地面超载引起挡土板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5)各阶段挖土超挖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6)未进行支护与土体整体稳定和抗滑移验算或验算错误,导致挡土结构整体垮塌。

7)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结构垮塌。

2、与锚杆体系有关的事故

1)勘察、设计上的不当造成事故。

2)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3、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

1)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

2)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4、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发生在挡土结构上的事故。

2)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

3)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

4)未对井点降水进行整体流量均匀性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过大、过快导致已有临近建(构)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

5、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

2)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

3)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

4)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

5)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

6)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

危险源监控:

基坑检测项目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应侧

应侧

应侧

(2)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

应侧

应侧

宜侧

(3)地下水位。

应侧

应侧

宜侧

(4)柱、墙内力。

应侧

宜侧

可测

(5)锚杆拉力。

应侧

宜侧

可测

(6)支撑轴力。

应侧

宜侧

可测

(7)立柱变形。

应侧

宜侧

可测

(8)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应侧

宜侧

可测

(9)支护结构界上侧向压力。

宜侧

可测

可测

可选择结构类型:

支护桩

支护结构选型表

结构型式

使用条件

排桩或地下连续墙

1.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2.悬臂式结构在软土场地中不宜大于5m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宜采用降水、排桩加截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

水泥土墙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2.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150kpa3.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

土钉墙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2.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逆作拱墙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2.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3.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4.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5.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放坡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三级2.施工场地应满足放坡条件3.可独立或与上述其他结构结合使用4.当地下水位高于坡脚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软土场地可采用深层搅拌、注浆、间隔或全部加固等方法对局部或整个基坑底土进行加固,或采用降水措施提高基坑内侧被动抗力。

施工要求:

支护桩:

1.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

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2.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200mm;当用作承重结构时,桩底沉渣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要求执行;

3.支护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4.非均匀配筋支护桩的钢筋笼在帮扎、吊装和埋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安放方向和设计方向一致;

5.冠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第四章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

包括有关机械进场条件调查,给排水、供电条件的调查,现有建(构)筑物的调查以及地下障碍物与施工对周围影响的调查。

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

为使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合理和完工后使用性能良好,必须事先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做全面、正确的勘探,如地下水位及水位变化情况、地下水流动速度、承压水层的分布与压力大小等。

3)制订施工方案。

(2)、施工注意

1、土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

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

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

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

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

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

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件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

因此。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扳。

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3、防止桩位移和倾斜

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

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

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

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

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

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

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

为此,在群桩基础的链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

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

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

4、配合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随着挖土加深侧压力加大.变形增大,周围地面沉降亦加大。

及时加设支撑(土锚),尤其是施加预紧力的支撑。

对减少变形和沉降有很大的作用。

为此,在制订基坑挖土方案时.一定要配合支撑(土锚)加设的需要,分层进行挖土,避免片面只考虑挖土方便而妨碍支撑的及时加设.造成有害影响。

支撑浇筑后要养护至一定强度才可继续向下开挖。

挖土时.挖土机械应避免直接压在支撑上,否则要采取有效措施。

挖土方式影响支护结构的荷载,要尽可能使支护结构均匀受力,减少变形。

为此.要坚持采用分层、分块、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挖土。

第五章、挖土施工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1、组织土方施工及支撑安装现场指挥班子,设安全、质量、施工、专业调度等管理人员,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

2、加强与有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协调,严格遵守广州市关于土方施工的管理规定,及时办理有关手续,服从有关部门的指示和指令,做好一切必要的工作。

3、配备足够的挖土机械、劳动力和车辆,做好施工的一切准备,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进度。

4、落实弃土场地,配备足够的弃土机具和劳动力。

现场设临时堆土点,以备不时之需。

5、规划好运土车辆在施工现场及附近的行驶路线,安排专人指挥工地进出口交通和场内交通,确保道路畅通。

6、组织保洁队,清扫路口,清洁土方车辆轮胎上泥土。

(2)、质量保证措施

1、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认真执行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有关规定,统一调度,杜绝一切违章行为的出现。

2、每次挖土前,保证预降水质量,充分降低土方含水量。

3、每一段的土方开挖和支撑安装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并在支撑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段土方的开挖。

4、在整个土方施工阶段,应始终保持低于工作面的排水的畅通,并及时排水。

基坑围护一旦出现渗漏,应立即进行修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挖土质量。

5、严格按给定的标高控制点和工作界限挖土,配备专人,及时测量并控制开挖标高,杜绝超挖和乱挖现象的发生,以防超挖造成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或少挖造成人工挖土量的增加。

6、一旦土方开挖到基坑设计标高,立即分块进行铺设土工布、碎石及浇捣垫层的施工。

7、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整理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挖土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

(3)、安全生产措施

1、基坑上口四周设置安全防护栏杆,下基坑设置人行扶梯,栏杆扶梯应符合安全要求,并适时进行检查。

2、负责地下墙工程施工单位,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配备堵漏材料和抢救措施,一旦围护墙出现渗漏,立即进行抢救堵漏。

3、基坑开挖前应全面调查地上、地下障碍物和管线情况,进行具体位置交底,对暂未处理的树立明显标志。

4、各道工序,各种机械,各工种要遵守各自的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相互间的安全距离,施工机械不得碰撞围护结构。

5、要严格执行现场施工用电规定,非专业人员禁止动用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供电线路,闸箱,机电设备的完好和绝缘情况,电线要架空或埋入地下,防止机械碰压等。

6、支撑是整个围护结构体系中重要部件,应严格遵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外,还应在施工全过程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7、由于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有时限要求,必须昼夜施工。

夜间施工基坑内及现场道路,车辆出入口必须设置足够照明,吊运土方时,起吊时不得碰撞支撑。

第六章土方开挖阶段的应急措施

土方开挖有时会引起围护桩或临近建筑物、管线等产生一些异常现象。

此时需要配合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1.围护桩间渗水与漏水

土方开挖后支护桩间出现渗水或漏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重时则往往会造成土颗粒流失.引起支护桩背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渗水或漏水应及时处理,常用的方法有:

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

对渗水量较大。

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放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一修补”方法。

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围护桩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桩体进入桩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围护桩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

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方法再进行。

引流一修补”。

如果引流出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设法排出即可。

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桩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mm.在支护桩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

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

采用压密注浆时应注意.其施工对支护桩会产生一定压力.有时会引起支护桩向坑内较大的侧向位移,这在重力式或悬臂支护结构中更应注意,必要时应在坑内局部回土后进行.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

2、支撑式支护结构

由于支撑的刚度一般较大.带有支撑的支护结构一般位移较小.其位移主要是插入坑底部分的支护桩向内变形。

为了满足基础底板施工需要,最下一道支撑离坑底总有一定距离,对一道支撑的支护结构。

其支撑离坑底距离更大,支护桩下段的约束较小.因此在基坑开挖后,围护桩下段位移较大,往往由此造成桩背土体的沉陷。

因此,对于支撑式支护结构.如发生桩背土体的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围护桩(墙)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

具体措施有:

1)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

如条件许可。

也可在坑外降水;

2)进行坑底加固。

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

3)垫层随挖随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

4)加厚垫层、采用配筋垫层或设置坑底支撑。

对于周围环境保护很重要的工程,如开挖后发生较大变形后.可在坑底加厚垫层,并采用配筋垫层.使坑底形成可靠的支撑.同时加厚配筋垫层对抑制坑内土体隆起也非常有利。

减少了坑内土体隆起.也就控制了支护桩下段位移。

3.流砂及管涌的处理

在细砂、粉砂层土中往往会出现局部流砂或管涌的情况.对基坑施工带来困难。

如流砂等十分严重则会引起基坑周围的建筑、管线的倾斜、沉降。

对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注”流砂。

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lm左右。

降水是防治流砂的最有效的方法。

管涌一般发生在支护桩附近,如果设计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满足要求。

则造成管涌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坑底的下部位的支护排桩中出现断桩.或施打未及标高,或地下连续墙出现较大的孔、洞,或由于排桩净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又出现漏桩、断桩或孔洞.造成管涌通道所致。

4.临近建筑与管线位移的控制

基坑开挖后,坑内大量土方挖去,土体平衡发生很大变化,对坑外建筑或地下管线往往也会引起较大的沉降或位移,有时还会造成建筑的倾斜,并由此引起房屋裂缝,管线断裂、泄漏。

基坑开挖时必须加强观察,当位移或沉降值达到报警值后。

应立即采取措施。

对建筑的沉降的控制一般可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

根据基坑开挖进程。

连续跟踪注浆。

注浆孔布置可在围护桩背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两排注浆孔间则适当布置。

注浆深度应在地表至坑底以下2~4m范围,具体可根据工程条件确定。

此时注浆压力控制不宜过大。

否则不仅对围护桩会造成较大侧压力,对建筑本身也不利。

注浆量可根据支护桩的估算位移量及土的空隙率来确定。

采用跟踪注浆时。

应严密观察建筑的沉降状况.防止由注浆引起土体搅动而加剧建筑物的沉降或将建筑物抬起,对沉降很大。

第七章雨季及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本工程施工过程安排在冬季,争取在冬季完成,如果由于特殊原因遇到多雨季节,为保证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气象部门搜集本地区近年来气象资料,掌握降雨趋势的中短期,了解施工地段的汇水面积和历年水情,根据雨季特点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做好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

2、根据工程安排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

3、施工场地作好排水系统并保持通畅。

做好机械及电器设备的防雨防雷措施,在车道移滑路段做好防滑措施工作,避免雨天车辆行走出现意外事故。

布设排水边沟,保证在雨季时排水畅通,保持施工区域无积水。

4、机械设备及水泥材料等采取防雨、防潮措施,进行覆盖、垫高,保证通风良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和造成材料浪费。

6、对场内道路进行硬地化处理,并做好地面排水,确保雨季施工运输畅通,施工作业正常进行。

7、配电箱等电力设施做好绝缘防护,并有专人进行检查,施工用电的电缆、电线尽量埋置在地下,对露天的电杆、电线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2)、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能按时完成本工程项目,一些工序将安排在夜间施工。

夜间施工将按当地有关的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夜间施工的工程质量及人员安全。

1、夜间施工时采用探照灯作为施工照明,保证现场有足够的照明亮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灯光照向周围居民楼。

2、噪音比较大的机械设备尽量安排在日间操作。

3、加强夜间施工安全监督,避免因光线不足或疲劳困倦等因素而出现意外。

第八章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与监测目的

中央海航基坑开挖深度A区12.4m,B区12.4~13.9m,核心筒开挖深度达18.1米,其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风险性大的系统工程,施工应遵照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规定,确保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监测目的:

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2、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基坑工程监测主要由业主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实施,提供专项监测方案;我方主要进行简易的监测,如位移观测测、沉降观测和必要的巡视检查。

(二)、基坑及周边监测准备工作

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移、沉降等多项内容进行监测。

为此,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录像等工作,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详细了解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在基坑周边及周边建筑物、路面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

(三)、检测项目、数量及检测方法

1、根据设计图纸,监测的主要项目有:

(1)支护结构水平及垂直观测;

(2)地下水位观测;

(3)支护桩内测斜;

(4)支撑轴力;

(5)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2、其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见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见表11-0表11-1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表

序号

量测

项目

位置或

监测对象

测试

元件

监测

精度

测点

布置

1

支护结构水平观测

冠梁顶

全站仪

1.0mm

间距15m,共设18个观测点

2

支护结构垂直观测

冠梁顶

水准仪

1.0mm

3

地下水位

基坑周边

水位管,水位计

1.0mm

共设8个,管底伸至强风化面或基坑底

4

桩测斜

内置测斜孔

测斜管,测斜仪

1.0mm

共设18个,测点间距15m

5

支撑轴力

支撑端部或中部

轴力计或应变计

≤1/100(F.S)

轴力较大处布置,共10个点

6

邻近建筑物

沉降

基坑周边需保护的建筑物

水准仪

1.0mm

共设22个观测点

3、基坑监测点布置和埋设:

1)优先考虑煤气管和大口径上水管。

它们是刚性压力管.对差异沉降较敏感,接头处是薄弱环节;

2)根据预估的地表沉降曲线,对影响大的管线加密布点.影响小的管线兼顾;

3)测点间距一般为10~15m。

最好按每节管的长度布点。

能真实反映管线(地基)沉降曲线;

4)测点埋设方式有两种:

直接测点和间接测点,直接测点是用抱箍把测点做在管线本身上;间接测点是将测点埋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

直接测点,具有能真实反映管线沉降和位移的优点,但这种测点埋设施工较困难,特别在城市干道下的管线难做直接测点。

有时可以采取两种测点相结合的办法,即利用管线在地面的露头作直接测点,再布置一些间接测点;

5)地下管线测点的编号应遵守有关部门的规定,如上海市管线办公室制定的统一编号为煤气管(M),上水管(S),电力电缆(D),电话电缆(H)等。

基坑监测点布置详见施工图YT-23。

(四)、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及应急措施

本工程监测中,每一测试项目都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实际情况,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以判定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调整施工步序和优化设计方案。

一般情况下,每个警戒值均由两部分控制,即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许的变化量。

1、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1、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

2、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目的;

3、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4、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2、警戒值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

监测项目

控制值

变化速率mm/d

1

支护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

30mm

2~3

2

支护桩侧向变形

30mm

2~3

3

立柱竖向位移

2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