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2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中的爱情.docx

古诗词中的爱情

专题二春蚕到死丝方尽--------古诗词中的爱情

一、中国古代诗歌分为三大部分九个类型:

人与人之关系——爱情诗、友情诗、亲情诗

人与社会之关系——咏怀诗、咏史诗、时事诗

人与自然之关系——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

二、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

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一词,而用“恩爱”:

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

因为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爱情”不发达,先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中国不缺乏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作品,尤其是《诗经·国风》里关于爱情的诗篇很多。

在后期的汉魏乐府、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里面也有大量的爱情诗。

讲到爱情,你的心中最先跳出的是哪些词汇或诗句?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约定。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以回家。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誓约竟成了空话。

一个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他的妻子的爱,沉默到连名字也没有。

《击鼓》的忧伤弥漫了整部《诗经》,卫国的风,千百年来不停地吹,吹红了人们的眼,吹动了人们的心。

(爱的无望,生的悲哀)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译: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类最朴素、最永恒的爱情誓言。

▪执手”或“牵手”成了一种美丽的状态。

执手的双方,尽情享受一份亲密,感觉着彼此手掌的温度,它是两心相许、情投意合的爱人间的默契和誓言。

▪苏芮《牵手》: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最浪漫的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诗经》305篇,表现相思相恋的,约50余首,占六分之一,另外还有表现婚姻生活的诗。

三、《诗经》

《诗经》里表现纯真爱情的民歌,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

《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犹如山花般烂漫、赤子般无瑕。

《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样简单明了,酣畅淋漓。

《国风》中传唱最多最广的是爱情:

1、有描写结婚之前男女间彼此爱慕、约会恋爱抑或失恋分手的情歌。

如《关雎》、《卷耳》、《汉广》、《草虫》、《摽有梅》(摽biào,落下)、《野有死麕》(麕jūn,獐子)、《静女》、《将仲子》、《蒹葭》等;

2、有描写男女间谈婚论嫁、结合生子、夫妻恩爱的情歌。

如《雀巢》、《殷其雷》、《绿衣》、《终风》、《硕人》、《木瓜》、《女曰鸡鸣》、《常棣dì》等;

【诗经·国风·卫风】

《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

按:

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

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

非。

4.木桃!

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

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卫风·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本诗在字面意思上并无晦涩难懂之处,虽有三段,但其实只讲了一个意思:

你赠我木瓜,我还君美玉,不为答谢啊,只求情谊永久。

值得玩味和深思的是本诗的结构和主题。

    本诗的结构在“诗三百“中很有特色,从章句细节上来看,并没有采用《诗经》中最常用的四字句,而是以五字句和三字句来行文,利用句式的长短变化,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从文章整体上来说,三段句式完全相同,个别名词虽有变化,然而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木瓜”、“木桃”、“木李”也是同一属的植物,至于“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

叠章易字,一咏三叹,情感的表达在此一步步加深,通过“义”和“音”的重复,达到“情”的深化,不可不妙,不可不赞!

   《木瓜》一诗虽然简单,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却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

其中占主流的,应该是“友谊说“和“爱情说“。

我想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情感经历,来谈一谈自己对本诗主题的赏析。

第一次读到《诗经·木瓜》是在初中的课堂上,那时候只觉得这是一首写友谊的诗。

朋友之间的感情,或者说付出,从来都不是追求等价的交换,而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在友谊中,这种回报绝不是单方的,君以此待我,我亦以此报君,以深情换厚意,不计较物质的得失,只求“永以为好也“。

此后青春渐长,一些感情开始萌发,再来读此诗,读出男女之情的意味。

“木瓜“,“琼琚“,未必是实指,更重要的是一种信物,定情的信物。

现代学者也多持此说法,认为这是一首男女赠答的爱情诗。

然而,“诗无达诂”,关于爱情诗这个观点,我还有自己的另一种理解。

“投木瓜”和“报琼琚”,代表的不仅仅是定情这件事,此外还表达了一种爱情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爱情的价值观。

“爱情“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爱情不应该只是像蜡烛,靠单方面的完全燃烧来维持温暖和光明。

如本诗而言,爱情应该是有“投“,有“报“,“木瓜“也好,“琼琚“也好,“匪报也”,爱情没有贵贱,没有亏欠,重要的是共同付出,以我的“好“,报你的“好“,“永以为好“。

其实,无论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人类一切高尚的情感都有着相同的一种表现:

回报给他人的价值,要比自己受赠的大得多。

但物质有价,情意无价,在这样的一种得到与回报的过程之中,对人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情感、精神的愉悦与满足。

“木瓜”、“琼琚”仅仅是一种媒介,一种载体,其物质价值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人们所在乎的只是“投”与“报”之间所感受到的对彼此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

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诗以情动人”,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理解的感情可能也是不同,没有必要一定为本诗下个“爱情诗”或者的“友情诗”的定义。

我现在再来看这首诗,倾向于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如果说从这首诗又得到什么新的感悟的话,那就是在与他人相处之时,珍视、理解他人情意,勿存计较,真诚相待。

3、还有描写婚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分离,甚至走向感情破裂的离妇、怨妇、弃妇之歌。

如《汝坟》、《江有汜sì》、《日月》、《谷风》、《新台》、《氓》(氓méng,古代称百姓)、《采葛》、《小戎》、《东山》等。

这些歌词有着对人的自然的生命之美的亲昵、颂赞和歌唱,也有着对美丽爱情的向往、惆怅和婉叹,还有着对青春生命流失的迷惘、彷徨和焦虑,它们都是本真生命情感的自然显现,富有诗性的美丽。

企慕情境

▪蒹葭》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境。

▪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用身手触摸,是永远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在水一方”代表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四、汉乐府

汉乐府:

语言率直自然,风格清新质朴

1、《有所思》——敢爱敢恨: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皓)知之。

2、《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是长篇叙事诗的艺术典范。

《还珠格格》主题曲之“当……”

啊,啊,啊……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死了都要爱》

死了都要爱 ,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

死了都要爱, 不哭到微笑不痛快, 宇宙毁灭心还在。

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 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 只要你勇敢跟我来。

 爱,不用刻意安排, 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快。

 享受现在,别一开怀就怕受伤害,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死了都要爱, 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

 死了都要爱, 不哭到微笑不痛快, 宇宙毁灭心还在。

 

穷途末路都要爱, 不极度浪漫不痛快,发会雪白,土会掩埋,思念不腐坏。

到绝路都要爱,不天荒地老不痛快,不怕热爱变火海,爱到沸腾才精采。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一首是情诗。

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

▪上:

天。

邪:

耶。

上邪:

犹言“天啊”。

这句是指天为誓。

相知:

相亲相爱。

命:

令、使。

▪从“长命”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断绝不衰减。

▪陵:

山峰。

震震:

雷声。

雨雪:

降雪。

▪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天下雷、夏天下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五、唐诗

相思王维·唐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

别名相思子;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可做饰物,唐诗中常用它来表达相思之情。

王维(701?

—761),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安史之乱后获罪贬职,后居住于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他善以画理、乐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曾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

离思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附近)人。

贞元九年明经及第,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名列第一,除右拾遗。

历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

诗与白居易齐名。

▪原作五首,此为其一。

这组七绝均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去世。

元稹甚为悲痛,先后写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悼亡诗。

▪取次:

草草,随便。

▪缘:

因为。

▪在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正确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误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一种无奈;

▪在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是一种折磨

恨不相逢未嫁时”,相见恨晚,是一种遗憾;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

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

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全诗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所引当出自网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想必是网文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对原诗有所改动。

该文颇凄美,遍转各网站。

意思是:

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我觉得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还有距离的远近,此诗和流传于网络的《最远的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

尤其是后面的那几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

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十年生死两茫茫”,死不同期,也是一种遗憾。

人生,有太多的无奈。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心心复心心”,愿君心,似我心,是最美好的愿望,可是伊人却总是在水一方,有时觉得很近,有时却又不可琢磨,心与心之间为什么总有这样那样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泰戈尔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一号樊南生;河南沁阳人。

早年接近牛僧孺党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并得其子令狐绹推荐,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受秘书省校书郎。

后娶李裕德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为妻,转近其门,从此陷入牛李党争,长期寄人篱下。

晚年客死荥阳。

其诗多写时代离乱和个人失意的感概。

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具特色。

尤工七言律诗。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十九首“无题”组诗之一,主题隐晦含蓄,多属不便言明或思绪繁杂难以立题概括之作。

此诗一说写离别相思,一说写政治寄托。

“相见”句:

前一“难”字指难得、困难;后一“难”字指难堪、难舍难分。

东风:

春风。

残:

凋谢。

丝:

和“思”谐音。

蜡炬:

蜡烛。

泪:

烛泪。

镜:

对镜梳妆,用作动词。

但:

只。

云鬓改:

指容颜变得憔悴。

云鬓:

形容青年女子鬓发丰美如云。

蓬山:

指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莱山,这里借指对方的住处。

青鸟:

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借指信使。

探看:

探望。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为李商隐大中二年(848)35岁时留滞荆巴时寄怀其妻王氏之作。

寄北:

因诗人家在河南北部,故说“寄北”。

《万首唐人绝句》中诗题为《夜雨寄内》。

▪巴山:

泛指巴蜀地区。

唐五代词

▪词是合乐歌唱的新体诗,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燕乐(胡乐)的流行而兴于唐。

▪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这些词大都具有感情真挚、朴素清新的民间文艺特色,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

▪中唐以后,文人填词渐成风气。

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刘禹锡、白居易等,在写诗之余,都偶尔作词。

▪到了晚唐,涌现了一批以填词为主的文人词家。

其中,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

诉衷情顾敻(xiòng)·五代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

眉敛。

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

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

约公元928年前后在世,字、里无考。

顾夐在前蜀时曾在内廷做小臣,后来当了茂州刺史。

前蜀灭亡后,他在后蜀做官,一直做到太尉,人称“顾太尉”。

是一个以词知名的人。

▪永夜:

长夜。

掩:

关闭。

眉敛:

皱眉。

争忍:

怎忍。

孤衾:

喻独宿。

衾,被子。

六、宋词

词到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

北宋前期代表作家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等。

北宋前期词至柳永而出现改观。

柳永通晓音律,致力于长调慢词的创作,改变了长期以来词的创作以小令为主的局面。

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开创了豪放词风,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铸、周邦彦等。

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者。

南宋前期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张元幹、张孝祥等。

南宋最伟大的词人是爱国词人辛弃疾。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831,字殷功,蓝田(今属陕西)人。

贞元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

都城:

指的是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笑:

形容桃花开得欢的样子。

卜算子李之仪·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长江头:

长江上游今四川省一带地方。

君:

你。

长江尾:

长江下游今江苏省一带地方。

休:

停止。

已:

终了。

结句说:

肯定不会辜负我的一片痴情!

李之仪:

—1117,字端叔,自号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山东省)人。

元丰中登进士。

元祐末从苏州于定州幕府,终官朝请大夫。

他的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

多次韵,小令长于淡语、景语、情语,学习民歌乐府,深婉含蓄。

雨霖铃柳永·宋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980?

—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柳七。

崇安(即福建崇安)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

长亭:

古时驿路上供行人休息之地。

骤雨:

急骤的阵雨。

都门:

指汴京。

帐饮:

又称露饮。

在户外饮宴,用布帐围住,既防尘土,又防女眷为路人看见。

无绪:

心怀惆怅,没有情绪。

兰舟:

相传鲁班用木兰树刻作舟,故后世以兰舟为船的美称。

暮霭:

黄昏时的云气。

楚天:

指行者所去的南方。

经年:

几年;若干年。

风情:

风流情谊。

江城子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年38岁。

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十年:

指作者之妻王弗逝世已10年。

茫茫:

形容全无音信。

思量(liáng):

思念,想念。

“千里”句:

当时作者在密州,亡妻之坟远在四川,因而称“千里孤坟”。

“纵使”三句:

自伤生活不安定,处境不顺利,奔走劳碌,未老先衰。

霜,比喻白发。

轩窗:

居室的窗户。

料得:

料想。

短松冈:

种着小松树的山冈。

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这里指王弗墓地。

一剪梅李清照·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

红色荷花。

玉簟秋: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从竹席上感到了秋天的凉意。

锦书:

锦字回文书,指情书。

雁字:

群雁飞时排成“一”字或“人”字。

古诗词中的爱情,有初恋时的羞涩;有“求之不得”的辗转反侧;有两情相悦的甜蜜;有离别时的两地相思;有结婚时宜室宜家的祝福;

也有被弃时的幽怨、相见恨晚的遗憾……——几千年的时空变换,唯有这份情感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