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28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docx

论语中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分类号

LTDC

编号

单恻筑人塔

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人姓名

申请专业学位类别

户、

:

二教.育硕舌

申请学位专业方向

指导一教一师姓名:

刘兴林

别教授

卜、卜之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TheAnaleetsofConufcius”gentlemanly

PersonalityinsPirationofrmoderneducation

AThessi

Submitetdni尸artialofhteRequiermenst

凡rthe万.EDeg孑℃einC,llineesTeaching

By

LiBumin

PostgraduateProgram

CollegeofLiterature

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yt

SuPervisor:

LiuXinglin

AcademieTitle:

AssociateProefssor5ignature

APProved

Novembe几2006纂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

作者签名:

书胜日期:

知醉、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作者签、:

淋红日期:

耐年溯龟日导师签名日期:

决夕降汝白刀又共万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ACL工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令,尸郭文提交后滞后:

作者签名:

理歼岁厚术、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

导师签名:

夕》

日期:

洲件);月兮日日期:

乡。

吓年/碑月抢

今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5THESIS唾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人格”的阐述,并结合我国当前教育

现状特别是道德教育缺失的现象,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作为孔子思想和儒家学

说的经典—《论语》,记录了孔子对儒家“君子人格”的诸多论述。

“君子人格”这一道德内涵的界定,对我们当前教育特别是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启迪

作用。

通过分析当今青少年在道德知、情、义三方面的缺憾,在西方大众文化中接

受的不良影响以及在网络中受到的不良影响,总结出:

当代青少年的人格不够健全。

从而寻找孔子的君子人格与当今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切合之处。

同时在新世纪教育改

革的大背景下,研究孔子思想也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

论语孔子君子人格现代教育启迪@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Abstract

ThisPPaeranalyzeshte”Anaieets”ofConufeiusonthe”gentlemna,5Personaliyt,,

exPositionChina,5currentstatusnadsPeeialedueation15hteedueationdeficit,inorderto

getsomeinsPiration.AsthedoetrineofConufeiusnadConufcinaclassics一Analeetsof

Conufcius”,thereeordofConufeiusConufeinaism,,gentlemen,sPersonaliyt,”themany

exPositions.”Gentlemen,5Personaliyt,”htemoraleonnotationsofthedefinition,Our

sPecialedueationstudentstoasoundmoraledueation15amajorinsPiration.Inthe

eontextofedueationalreofmrintheneweentuyr,thestudyofConufeiusthoughteould

ProvideimPortantlessonsandinsPiration.

Keywords:

AnalectsConufcius

modemeducational

GentlemenPersonaliyt

enlightemnent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目录

内容摘要,·、,·,,、·。

、····,、,···,·-,·····,··‘·,,····,-···,,,···-,,·····-,···‘·、-·······-·····,,,···,······一I

Abstract···--·······,·」‘···········!

··,·,···‘················,···,·····,·‘4····,··········4····,···················一n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缺失,·,·····,,,·····,、······,,······················,···4···、·········……,…、.…,.……1

一、道德中知、情、意的缺憾·····,,,······,,····,,·····,,·····················,···‘··,,··········一1

二、西方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影响················,······························:

···············,·····一4

三、网络中的不良影响·····、·······、·,·············】···············、················,······、,····.··.....……4

第二章《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分析‘······-·、·····‘·····1‘······················。

·······、···“……6

一、君子的界定‘·····‘······,······、,1···,,······················,···1····,·二·4··,·········、·····,··············……6

二、君子人格的界定··········,·。

···、·····,··‘·,,······,,··‘··,,·······,·,·,·········..··一,,..…7

1

.

内在思想的界定··,··、····1·····1·····--···,·······‘······-···,··-·,··,·....·.-..…‘..…7

.2君子理想人格的规范,···4····,··············,,·····················,······,···········4··.……、…8

三、如何塑造君子人格·1··‘、,,······,,·····、,,·····、,······、,·······,·····、,······、·······、······,·····,,,,··…9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4··········································】·……9

2

.

言行一致的诚信品德················,······、···················,,·············,·········,·.一n

3

.

文质统一的谦逊风度·····,···········‘1··········,·········‘··········....……,.‘.,…n

4.要有高度的家庭和国家责任感····,·」············、····,··、······4···········,··‘······……12

5

.

主体修养

·,······,,,····、,,····,,···-,-,····,、·4···,、·····,,······-、······,,·········,、··

一14

第三章君子人格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

一17

一、对教师而言,要树立崇高形象·························、·,·····,·······、,·····、·,······,·······,··…17

1

.

正修齐治平的崇高使命感····,、······,·。

··、·,·····,,····,,····、,,····、-,···一····一17

2

.

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师德·····、······,、························4····,··············……18

3

.

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硬技能····、,······、···············、········、······················、······……20

二、对学生而言,要塑造健全人格·,‘···,··········‘·····,。

······,、·····1······“·······4·,·…22

.1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4·二·4···,·········,....……,…22

2

.

探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途径,·······‘·、··‘····,·····、,,·····,······,,·····一22

3

.

树立学生本位的观念···········一·······,····、····‘·····,,····,1·,···。

······-····,……24

4.营造“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4····,,,······,·······,················,·····~····一25

参考文献。

····,、····、,,···,·,···········,,·····、········,·······4···、,,·····、·····,·,·····、··,···········,·,···4·,,·…27篡硕士学崔论文MASTER,5THESIS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缺失

孔子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虽然说不同时期的儒学者对孔子的思想有

不同的阐释。

但孔子努力使自己成为“行”者、“忠”者、“信”者的成人思想可以

作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之人格目标的一种解释。

孔子修己安人的主张是中国

人修身养性,立足社会的基本模式。

但是21世纪的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中,青少年的思想领域、思维模式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

一、道德中知、情、意的缺憾

以孔子的成人思想来观照现代青少年的道德状况,用现代心理学的人格层次理

论来解释,21世纪的青少年道德存在以下几种缺憾:

首先是知的缺憾,即人生观的偏差,人生信念的脆弱。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

念是人对于生活上所遵循的原则和理想深刻而有根据的信仰”,①具有坚定的积极向

上信念的人,是力求达到目的、坚定热爱生活的人,这种人有能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和自己的事业,为了完成应尽的义务不惜牺牲一切。

现代主义的弊端之一正是表现在其对人类追求物欲满足不加以节制,而一味地

撩拨和刺激这一点上,这种弊端在当前转型与过渡时期的社会中尤为突出。

传统价

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仍然在继续。

这种冲突以及现代主义的诸多弊端首先是对

成年人的影响,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日愈加剧的心理危机和精神焦虑。

由于“现

代主义建立在工具理性文化之上是根源于工具理性主义及其价值体系之中的,实用

的功利和效益是其最根本的原则,现实的兑现与实证也是其根本的追求,正是这样,

导致了人类的精神领域中清感因素被大大排斥、压抑和弱化了。

”②而这些非理性的

因素,对人类来一说是更为重要的和根本的。

以往在传统社会中人类那种注重情感交

流、心灵沟通,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当今社会正在逐渐被

实用性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所取代。

当今人们的

交往已逐渐转化为互利互惠、有无功效有无实惠的原则来进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

大多是一种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人们之间的感情日趋淡薄。

成年人的精神状态

,王坤庆:

《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德·卡尔·雅斯贝斯:

《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通过社会、文化、家庭等途径影响青少年。

青少年的人生观并没定型,成年人的精

神失落,空虚不安,甚至消极厌世投射到青少年的心灵就软化了他们对社会的认同

感,模糊了对未来前景的信心,冲击他们积极乐观、和谐充实的心态,取而代之的

是急功近利以及个人中心主义。

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世精神的扩张必然导致人

生信念的失落。

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多没有信念或者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念,即使

认为自己有信念者也很难说清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关系。

可见,青少年

学生对信念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对信念的巨大作用是没有体会的。

其次是道德情感的淡漠,即道德责任心与道德使命感的缺乏。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

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由于特定的社

会环境和教育体制,养成了青少年从小到大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

后干什

么,往往只有一些美好和模糊的憧憬而己,他们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将

来,审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再加上独生子女比例之大和“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溺爱,我们的青少年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

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取而代之的是自我意识的膨胀。

具体体现在以

下几点:

个人理想强而社会理想弱青少年大都憧憬自己成年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

关注自身的发展和现时的利益,渴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创造物质条件优越、社会地

位显赫的生活。

他们认为社会理想既大且空,甚至模糊不清。

他们关注社会也只是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并不考虑国家的前途和发展。

他们习惯从自我的独立个

体出发进行比较和判断。

他们习惯在事实面前接受真理,在事实面前看待问题,习

惯接受经过了自己亲身体验的认知过程,善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善于微观

比较不善于宏观比较,所以很难形成社会整体责任感。

重现实轻理想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是价值规律,逐利是根本原则。

市场经济的

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青少年的物质竞争意识很强,一心一意要发奋进

取,谋取最大的物质利益。

这种以物质利益为重的价值取向引导着青少年从注重知

识的价值到更多的注重金钱的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杠杆作用日益增

大,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逐渐增强。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从经济

利益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设计自我发展的道路,经济利益突显出来,理想弱化。

在孜孜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越来越强烈地感到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只

是与自己相距遥远的外在的东西。

社会对青少年的期待实质上是对人才的期望对祖国未来的期望,所以说青少年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肩上担负着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神圣使命。

但是当今青少年的使命感可能衰落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中国人从羞于言钱、视金钱如粪土到市场经济的追名逐利,人

们传统的价值观经历了一次彻底的颠覆,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社

会定位。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中,“以天下为已任”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核

心,这实质上是一份个体对“天下”的使命感。

但是,在新的环境中也是感同身受

的,他们似乎是被迫地失去了远大理想和使命感,一切以实用为原则。

在学习过程

中,对实际效用的追求压倒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怀。

学习是

为了就业,就业是为了经济地位,对身外的人和物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政治热

情低,社会参与意识不强,缺乏正义感和同清心,虽然愤世嫉俗,但是知行背离,

道德虚无感代替了社会责任感,无法如前辈人那样站在历史的高度培养自己不受经

济利益束缚的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批判的精神,缺失了对国家、社会和人类

的关怀,几乎消失了对社会终极目标的使命感。

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异化。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

根本看法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

21世纪是

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类生活,关注人的生命,已成为人们

探索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体现。

21世纪的青少年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较

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

命意义的困惑及学习工作的压力,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

他们价值观的

异化体现在:

行为与认识的脱节他们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的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他们想摆

脱依赖,放弃权威,追求独立人格,但缺乏辨证思维能力和实际的独立能力,在理

论与现实的冲突中,他们的思想活跃但混乱,既有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又显

得理想模糊。

一方面对“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观比较淡漠,认为

是脱离现实的“假大空”,另一方面又对崇尚自我完全抛弃社会国家利益的私利主

义嗤之以鼻。

但在现实的践行中,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不知不觉地顺应并且认同

了较低的社会道德行为模式。

以致当今的青少年对于人生价值问题,在认识与实践、

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折衷主义人生价值体系。

人生理想失去平衡市场经济给青少年的人生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资本

主宰一切,金钱高于一切的观念渗透到社会和精神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人生价值观

向金钱和个人倾斜,金钱同人的地位等同起来。

这些都使他们本来已不明朗的人生

理想在意识领域变得更渺小。

相当多的青少年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个人的

学识、才能、机遇甚至是人际关系,而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没有直接关系。

他们宁愿⑥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把人生的祛码都置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上,而不情愿在高尚的人生理想上增加

重量,或者说他们的人生理想的天平被物质利益的重量压垮了。

二、西方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影响

来自西方大众文化的影响对青少年也是一种冲击。

西方大众文化也可以说是一

种快餐文化。

以好莱坞、麦当劳、可口可乐、流行音乐、流行舞蹈为特征的西方大

众文化对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青少年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

这种西方文化的渗透是

整个西方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青少年。

同时,青少年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弱。

西方的工具理性取代了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教义。

文明的发展冲破了禁欲主义的藩篱,却走向了另一端的放纵,严肃和理性受到了巨

大的冲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沉浸在感官文化之中,大量的非主流文化充斥在社会

的角落,本能欲望的泛化导致当代人性走向缺失和虚无。

人们的道德意志在一定程

度上被摧毁,实用成为第一原则,精神的力量被削弱,人们的精神状态中,精神领.

域的活动不是从信仰出发,而是从达到目的的途径出发。

“上帝死了”,“无家可归

了”。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派”作家就展示过这样一批充满了困惑感、

无聊感、厌倦感的“现代青年”,他们误认为维护个人尊严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取财

富,以便使自己的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

经济社会的发展,东西方的进一步融合,

西风东渐,西方人心灵的孤寂,精神的失落也影响了在传统道德熏染下的中国青少

年在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失落。

在人类的生活方式中,技术成规,单纯的手工技巧、

形式,准确的方法等取代了艺术、哲学等精神品的地位。

“时代的技术性、工具性、

机器性日益明显。

当代人性逐渐被外物所奴役、被技术所异化。

”①青少年在这种冲

击下,自然把实用与快乐作为生活的第一准则,精神的装束越来越单薄,在欲望的

支配下也陷入了苦闷、疏离、孤独、浮躁,难以建构一种稳定的人格。

人生观、价

值观和理想思维模式较前辈人普遍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被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所替代,追名逐利成为很多青少年的人生理想,人与

人之间关系逐渐冷漠、隔阂。

三、网络中的不良影响

网络正成为青少年的又一个世界。

中国青少年对网络的沉迷几近畸形,是别国

门)德·鲁道大·奥伊肯: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缪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

所没有的奇怪现象,甚至如何让中国的青少年摆脱网络中的不良影响己成为中国人

研究的热门课题。

这种畸形源于中国青少年沉重的现实压力,或者可以归于应试教

育的结果。

父母的殷切期望、老师的权威式的要求,社会瞬息万变的评价标准,令

这些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国的孩子们在现实的蠕行中气喘吁吁。

于在现实中无法发展自己个性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无疑是一个精神宣泄的寓所,一

个精神流亡的圣地。

特别是那些在现实中老师不重视,家长不贴心,学习也不好的

学生,在现实中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的不安的精神在网络中找到归宿。

网络的新颖、互动、开放、平等、虚拟、高速、无限等特征正好迎合了青少年自我

表现的需要、个性张扬的需要,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自主意识、创造欲望,甚至

破坏、捣毁、报复的欲望。

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

挑战。

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认识还处于膺懂阶

段,在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往往会产生道德失范的行为,

还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的弱化和社会责任感的下降。

网络信息泛滥可能导致青少

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的无序、混乱可能带来青少年精神的虚无感。

⑨硕士学位论文加【ASTER,5THESIS

第二章《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分析

一、君子的界定

何谓“君子”呢?

从历史的进程上来看,“君子”的称谓,西周时就已经普遍

流行。

而考之历史,最初的“君子”一词并不是作为一种人格称谓来使用的,而主

要是作为具有一定身份的贵族或是有地位的人的通称。

由《诗经》的记述,可以确

知:

“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

”。

它是等级身份

的泛称,其实也就是指贵族统治者。

如《诗经·小雅·大东》中说:

“君子所履,

小人所视。

”孔颖达于此条《正义》说:

“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

君子

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

”他们“君子”的地位高贵,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称

其为君子,常含有对其身份教养、仪表的赞美之意。

由此可知,“君子”在最初是

不具有“道德”的内涵的,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称谓,是贵族在位者的专

称。

下层庶民纵有道德也不配称为君子,因为他们另有小人的专名。

但是,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氏族贵族特权的衰落,“君子”专指当权贵族的情况逐渐改变,

有时一也用来称呼亲爱的人或受尊敬的人,如妻称夫为“君子”,但保留了美称的语

义特征。

孔子利用君子一称在人们心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