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32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docx

汽柴油加氢装置技术问答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

第二部分反应部分基础知识及操作法28

第三部分分馏部分基础知识及操作法64

第四部分设备基础知识87

第五部分仪表及安全与防护知识183

第六部分安全与防护知识195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天然石油是什么?

天然石油又称原油,从外观看,它是从淡黄色、暗褐到黑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从元素组成上看,它是由极其众多的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混合物,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总数占95~99%以上。

2.从化学组成上看,原油由哪些元素组成?

原油主要由碳氢两大元素组成,是一种以烃类化合物为主的复杂混合物,其中碳占83~87%,氢占11~14%,其次是由含硫、氮、氧等元素所组成的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构成的非烃类化合物,硫、氮、氧合计占1~5%;另外,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钒、镍、钠、铜、铁、铅以及微量的非金属元素,如砷、磷、氯等,其含量都是ppm级的。

3.石油中非烃类指什么?

系指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中除了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少量非金属元素,如硫、氧、氮、氯等及微量的金属元素如钠、镁、钾、钙、铁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但一般指含碳化合物,含氧、氮化合物以及胶质、沥青等。

4.什么是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就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有双键或三键的开链烃和脂环烃。

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烃相比,分子中氢原子要少。

烯烃(如烯烃、丙烯)、炔烃(如乙炔)、环烯烃(如环戊烯)都属于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几乎不存在于原油和天然气中,而存在于石油二次加工产品中。

5.石油馏份中烃类分布有何规律?

汽油馏份(低于180℃)中含有C5~C11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单环环烃及单环芳香烃。

煤油、柴油馏份(180℃~350℃)中,含有C5~C20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双环、三环环烷烃和三环芳香烃。

蜡油馏份(350℃~520℃)中,含有C20~C30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单环、双环、三环环烷烃,以及单环、双环和三环芳香烃。

6.石油馏分中芳烃有哪些分布特点?

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高沸点馏分(>350℃)中,中间馏分主要含单、双和三环芳烃;直馏瓦斯油的芳烃含量相对较低,催化轻循环油芳烃含量较高。

7.原油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原油的组成极为复杂,对原油的确切分类是很困难的。

原油性质的差别,主要在于化学组成不同,所以一般倾向于化学分类法,但有时为了应用方便,也采用商品分类法。

原油的化学分类法以它的化学组成为基础,但因为有关原油化学组成的分析比较复杂,所以通常利用原油的几个与化学组成有直接关联的物理性质作为分类基础。

在原油的化学分类法中,最常用的有特性因数分类法及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8.按特性因数原油如何分类?

按特性因数(K)大小,原油分为三类

特性因数K大于12.1石蜡基原油

特性因数K为11.5~12.1中间基原油

特性因数K为10.5~11.5环烷基原油

石蜡基原油烷烃含量一般超过50%,其特点是密度小,凝固点高,含硫、含胶质低。

环烷基原油一般密度大,凝固点低。

中间基原油的性质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9.原油按关键馏分的特性如何分类?

原油在实沸点蒸馏装置馏出约250~275℃作为第一关键馏分,残油用没有填料柱的蒸馏瓶在40mmHg残压下蒸馏,切取275~300℃馏分(相当于常压395~425℃)作为第二关键馏分。

测定以上两个关键馏分的密度,对照表1-1中的密度分类标准,决定两个关键馏分的属性,最后按照表1-2确定该原油的性质。

表1-1关键馏分的分类指标

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第一关键馏分

(轻油部分)

d420<0.8210

比重指数>40

(K>11.9)

d420<0.8210~0.8562

比重指数33~40

(K=11.5~11.9)

d420>0.8562

比重指数<33

(K<11.5=

第二关键馏分

d420<0.8723

比重指数>30

(K>12.2)

d420=0.8723~0.9305

比重指数20~30

(K=11.5~12.2)

d420>0.9305

比重指数<20

(K<11.5=

分类及其特点

石蜡基原油,含较多石蜡,凝点高

中间基原油,含有一定数量的烷烃、环烷烃与芳香烃

环烷基原油,含有较多环烷烃,凝点低

表1-2关键馏分特性分析

编号

轻油部分的类别

重油部分的类别

原油的类别

1

2

3

4

5

6

7

石蜡(P)

石蜡(P)

中间(I)

中间(I)

中间(I)

环烷(N)

环烷(N)

石蜡(P)

中间(I)

石蜡(P)

中间(I)

环烷(N)

中间(I)

环烷(N)

石蜡(P)

石蜡~中间(P~I)

中间~石蜡(I~P)

中间(I)

中间~环烷(I~N)

环烷~中间(N~I)

环烷(N)

10.原油商品分类有几种?

各按什么原则进行?

原油的商品分类法可以作为化学分类法的补充,在工业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类的根据包括:

按密度分类、按含硫量分类、按含蜡量分类、按含胶质量分类等。

美国石油学会(简称API)制订的用以表示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一种量度。

美国和中国以API度作为原油分类的基准(见原油评价)。

其标准温度为15.6℃(60°F),它和15.6℃时的相对密度(与水比)的关系API度为液体的比重指数,用来表示液体的相对密度。

API°=141.5/d15.615.6-131.5。

由上式可知,API度愈大,相对密度愈小。

目前,国际上把API度作为决定原油价格的主要标准之一。

它的数值愈大,表示原油愈轻,价格愈高。

①按原油的密度分类:

轻质原油>34°API;<852kg/m3(20℃)

中质原油34~20°API;852~930kg/m3(20℃)

重质原油20~10°API;931~998kg/m3(20℃)

特稠原油<10°API;>998kg/m3(20℃)

②按原油的含硫量分类:

低硫原油硫含量<0.5%

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

高硫原油硫含量>2.0%

但世界各国都按本国所使用原油性质规定,互不相同,以上所列的数据可看作分类的参考标准。

③按含蜡量分类:

一般是在石油中取出一馏分,其粘度值为53mm2/s(50℃),然后测其凝点。

当凝点低于-6℃时,称为低蜡原油;当凝点在-15℃~20℃时,称为含蜡原油;当凝点大于21℃时,称为多蜡原油。

按含蜡量分类:

低蜡原油蜡含量0.5%~2.5%

含蜡原油蜡含量2.5%~10%

高蜡原油蜡含量>10%

④按含胶质分类:

以重油(沸点高于300℃的馏分)中胶质含量来分。

含胶质量小于17%,称为低胶质原油;贪胶质量在18%~35%,称为含胶质原油;含胶质量大于35%,称为多胶质原油。

11.原油中硫以什么形态存在?

各形态的含硫化合物的分布有何特点?

硫在原油馏份中的分布一般是随着馏份沸程的升高而增加、大部分集中在重馏分中,硫在原油中的存在形态已经确定的有:

元素硫(S)、硫化氢(H2S)、硫醇类(RHS)、硫醚(RSR)、硫醚类(RSR´)、二硫化物(RSSR´)、杂环化合物(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萘苯并噻吩及其烷基衍生物)。

含硫化合物按性质划分,可分为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

活性硫化物主要包括元素硫、硫化氢和硫醇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金属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非活性硫化物主要包括硫醚、二硫化物和噻吩等对金属设备无腐蚀作用的硫化物,一些非活性硫化物经受热分解可以转化为活性硫化物。

硫的浓度一般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加。

硫醇通常集中在低沸点馏分中,随着沸点的上升,硫醇含量显著下降,>300℃的馏分几乎不含硫醇。

硫醚主要分布在中沸点馏分中,300~350℃馏分中的硫醚含量可占到该馏分硫含量的50%,重质馏分硫醚含量一般下降。

二硫化物一般分布在沸点110℃以上的馏分中,300℃以上馏分则含量极少。

杂环硫化物主要分布在中沸点以上馏分,裂化馏分中杂环硫化物所占总硫的比例(接近100%)高于直馏馏分(60~70%)。

12.原油中氮以什么形态存在?

分布规律是什么?

原油中氮含量均低于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

我国大多数原油含氮量均低于千分之五。

氮在原油中的存在形态已经确定的有:

①杂环芳烃,如吡咯、吲哚、吡啶、喹啉等单、双环杂环氮化物及咔唑、吖啶及其衍生物等稠环氮化物;②非杂环化合物苯胺类。

氮含量一般随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加,较轻的馏分氮化物主要是单、双环杂环氮化物,较重馏分主要含稠环氮化物。

原油中氮的分布随着馏分沸点的升高,其氮含量迅速升高,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重油中。

我国原油中氮含量偏高,且大多数原油的渣油中浓集了约90%的氮。

大部分氮也是以胶状、沥青状物质形态存在于渣油中。

原油中的氮化物可分为碱性和非碱性两类。

所谓碱性氮化物是指能用高氯酸(HClO4)在醋酸溶液中滴定的氮化物。

非碱性氮化物则不能。

原油馏分中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系、喹啉系、异喹啉系和吖啶系;弱碱性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咯系、吲哚系和咔唑系。

13.原油中氧及其馏分以什么形态存在?

原油中的氧大部分集中在胶状、沥青状物质中,除此之外,原油中氧均以有机化合物状态存在,这些含氧化合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两类。

酸性氧化物中有环烷酸、脂肪酸以及酚类,总称为石油酸。

中性氧化物有醛、酮等,它们在原油中含量极少。

在原油的酸性氧化物中,以环烷酸最为重要,它约占原油酸性氧化物的90%左右。

环烷酸的含量。

因原油产地不同而异,一般多在1%以下。

环烷酸在原油馏分中的分布规律很特殊,在中间馏分中(沸程约为250~350℃左右)环烷酸含量最高,而在低沸分以及高沸重分中环烷酸含量比较低。

14.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有哪些?

在原油中,一部分微量金属以无机的水溶性盐类形式存在。

如钾、钠的氯化物盐类,这些金属盐类主要存在于原油乳化的水相里,在脱盐过程中可以通过水洗除去。

另一些金属是以油溶性的有机化合物或络合物形式存在,这类金属经原油蒸馏后,大部分浓集在渣油中。

此外一些金属还可能以极细的矿物质微粒悬浮于原油中。

15.什么是油品的比重和密度?

有何意义?

物质的密度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以符号ρ表示,单位为千克/米3。

液体油品的比重为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无因次单位,常以d表示。

我国以油品在20℃时的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作为油品的标准比重,以d420表示。

由于油品的实际温度并不正好是20℃,所以需将任意温度下测定的比重换算成20℃的标准比重。

换算公式:

d420=d4t+r(t-20)

式中:

r为温度校正值

欧美各国,油品的比重通常用比重指数或称API度表示。

可利用专用换算表,将API度换算成引d15.615.6,再换算成d420,也可反过来查,将d420换算成API比重指数。

油品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它的烃类分子大小和分子结构,油品比重反映了油品的轻重。

馏分组成相同,比重大,环烷烃、芳烃含量多;比重小,烷烃含量较多。

同一种原油的馏分,密度大,说明该馏分沸点高和分子量大。

16.什么叫油品的初馏点,干点,馏程?

有何意义?

对于一种纯的化合物,在一定的外压条件下,都有它自己的沸点,例如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力下,它的沸点是100℃。

油品与纯化合物不同,它是复杂的混合物,因而其沸点表现为一段连续的沸点范围,简称沸程。

初馏点和干点是表示油品馏分组成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初馏点是表示油品在馏程实验测定时馏出第一滴凝液时的温度;干点是表示馏出最后一滴凝液时的温度;在规定的条件下蒸馏切割出来的油品,是以初馏点到终馏点(或干点)的温度范围,称为馏程(即“沸程”)来表示其规格的。

(注:

一般使用终馏点而不使用干点,对于特殊用途的石脑油,如涂料工业用石脑油,可以报告干点。

当某些样品的终馏点的精密度总是不能符合精密度规定时也可以用干点代替终馏点。

我们可以从馏程数据来判断油品轻重馏分所占的比例及蒸发性能的好坏。

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过高则冷车不易起动,过低则易形成“气阻”而中断油路(特别是夏季)。

50%馏出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能。

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油品不易蒸发和不完全燃烧的重质馏分含量。

17.原料油特性因数K值的含义?

K值的高低说明什么?

特性因数K常用以划分石油和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在评价原料的质量上被普遍使用。

它是由密度和平均沸点计算得到,也可以从计算特性因数的诺谟图求出。

K值有UOPK值和WatsonK值两种。

特性因数是一种说明原料石蜡烃含量的指标。

K值高,原料的石蜡烃含量高;K值低,原料的石蜡烃含量低。

但它在芳香烃和环烷烃之间则不能区分开。

K的平均值,烷烃约为13,环烷烃约为11.5,芳烃约为10.5。

特性因数K大于12.1为石蜡基原油,K为11.5~12.1为中间基原油,K为10.5~11.5为环烷基原油。

另外非通用的分类法还有沥青基原油,K小于11.5;含芳香烃较多的芳香烃基原油。

后两种原油在通用方法中均属于环烷基原油。

原料特性因素K值的高低,最能说明该原料的生焦倾向和裂化性能。

原料的K值越高,它就越易于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小;反之,原料的K值越低,它就难以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大。

18.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灰分?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所剩的不燃物质,称为灰分。

以百分数表示。

此种不燃物质是油品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环烷酸的钙盐、镁盐、钠盐等形成的。

重油中此种碱金属的含量占灰分总量的2O~3O%。

19.什么是原料油的残炭?

它是由什么组成?

残炭是实验室破坏蒸馏(油样在不充足的空气中燃烧)后剩留的物质,是用来衡量裂化原料的非催化焦生成倾向的一种特性指标,得到非常普遍的使用。

作为加氢裂化原料的馏分油的残炭值很低,一般不超过0.2%(质),其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少。

渣油的残炭值较高,在5%~27%(质)之间,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高。

残炭一般由多环芳烃缩合而成,而渣油中不仅含有大量芳烃,而且含有大量的胶质和沥青质,而胶质和沥青质也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杂环芳烃,因而实验室中分析出来的残炭,也是一些加工过程中生焦的前身物质。

20.油品的残炭如何测定(康氏残炭法)?

将油品放入残炭测定器中,在不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油中的多环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受热蒸发,分解并缩合,排出燃烧气体后所剩的鳞片状黑色残余物,称为残炭,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残炭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油品的化学组成,残炭多还说明油品容易氧化生胶或生成积炭。

残炭它不完全是炭而是一种会进一步热解变化的焦炭。

试样或10%蒸余物的康氏残炭值X[(%)质量/质量]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m1――残炭的质量

m0――试样的质量

21.什么叫残留百分数?

待经过干点的测定后,待烧瓶冷却后,将其内容物倒入5ml量筒中,并且将烧瓶悬垂在5ml量筒上,让蒸馏烧瓶排油,直至观察到5ml量筒的体积没有增加为止。

该测得的体积为残留体积,以百分数表示或者以毫升表示。

22.什么是油品的粘度?

有何意义?

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如何?

什么是油品的粘温性质?

液体受外力作用时,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

分子间的内摩擦阻力越大,则粘度也越大。

粘度是评定油品流动性的指标,是油品尤其是润滑油的重要质量指标。

润滑油必须具有适当的粘度,若粘度过大,则流动性差,不能在机器启动时迅速流到各摩擦点去,使之得不到润滑;粘度过小,则不能保证润滑效果,容易造成机件干摩擦,对于柴油来说,粘度合适,则喷射的油滴小而均匀,燃烧完全。

粘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可归纳分为绝对粘度和条件粘度两类。

绝对粘度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两种。

动力粘度的单位为Pa·s,其物理意义为:

面积各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液体,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旧用单位是P(泊)和cP(厘泊),换算关系为1Pa·s=10P=1000cP。

运动粘度是液体的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密度ρ之比,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以符号v1表示。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2/s,旧用mm2/s和cSt(厘沲),换算关系为1mm2/s=1cSt。

石油产品的规格中,大都采用运动粘度,润滑油的牌号很多是根据其运动粘度的大小来规定的。

条件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通用粘度、赛氏重油粘度、雷氏1号粘度、雷氏2号粘度等几种,在欧美各国比较通用。

油品在流动和输送过程中、粘度对流量和阻力降有很大的影响。

粘度是一种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参数,温度升高则粘度变小。

温度升高时,油品的粘度减小,而温度降低时,粘度则增大,油品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质。

有的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有的则变化大,受温度变化小的油品粘温性能就好。

油品的粘温性质常用的有两种表示法:

一种是粘度比,即油品在两个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的比值;另一种是粘度指数。

通常压力小于40大气压时,压力对粘度影响可忽略,但在高压下,粘度随压力升高而急剧增大。

特别要说明的是,油品混合物的粘度是没有可加性的。

23.什么是油品的闪点?

有何意义?

闪点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加热油品时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用℃表示。

根据测定方法和仪器的不同,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测定方法,前者用以测定重质油品,后者用以测定轻质油品。

闪点常用来划定油品的危险等级,例如闪点在45℃以上称为可燃品,45℃以下称为易燃品。

汽油的闪点相当爆炸上限温度,煤柴油等相当于下限浓度的油温。

闪点与油品蒸发性有关,与油品的10%馏出点温度关联极好。

24.什么是油品的燃点?

什么是油品的自燃点?

燃点是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能被外部火源引燃并迟续燃烧不少于5秒钟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在加热时,不需外部火源引燃,而自身能发生剧烈的氧化产生自行燃烧,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油温称为自燃点。

油品愈轻,其闪点和燃点愈低,而自燃点愈高。

烷烃比芳香烃易自燃。

25.什么叫油品的浊点、冰点、倾点和凝点?

浊点是指油品在试验条件下,开始出现烃类的微晶粒或水雾而使油品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

油品出现浊点后,继续冷却,直到油中呈现出肉眼能看得见的晶体,此时的温度就是油品的结晶点,俗称冰点。

倾点是指石油产品在冷却过程中能从标准型式的容器中流出的最低温度。

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仪器中,按一定的试验条件测得油品失去流动性(试管倾斜45°角,经一分钟后,肉眼看不到油面有所移动)时的温度。

凝点的实质是油品低温下粘度增大,形成无定形的玻璃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或含蜡的油品蜡大量结晶,连接成网状结构,结晶骨架把液态的油包在其中,使其失去流动性。

同一油品的浊点要高于冰点,冰点高于凝点。

26.什么是油品的冷滤点?

冷滤点是按照SH/T0248规定的测定条件,当试油通过过滤器的流量每分钟不足20mL时的最高温度。

由于冷凝点的测定条件近似于使用条件,所以可以用来粗略地判断柴油可能使用的最低温度。

冷滤点高低与柴油的低温粘度和含蜡量有关。

低温下粘度大或出现的蜡结晶多,都会使柴油的冷凝点升高。

27.油品苯胺点表示什么?

所谓苯胺点是指以苯为溶剂与油品按体积1:

1混合时的临界溶解温度。

苯胺点是表示油品中芳烃含量的指标,苯胺点越低,说明油品烃类结构与苯胺越相似,油品中芳烃含量越高。

28.什么叫烟点?

什么叫辉光值?

烟点是指在特制的灯中测定燃料火焰不冒烟时的最大高度,烟点又称无烟火焰高度。

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以毫米表示。

是煤油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

烟点越高,燃料生成积炭倾向越小。

油品含芳烃量越低,烟点越高。

辉光值表示燃料燃烧时火焰的辐射强度。

辉光值低,表示燃料芳烃含量高,火焰中的炭微粒数量多,火焰辐射强度大。

 

29.什么是油品的酸度和酸值?

酸度是指中和100mL试油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mg(KOH)/100mL],该值一般适用于轻质油品;酸值是指中和1g试油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mg(KOH)/g],该值一般适用于重质油品。

测试方法是用沸腾的乙醇抽出试油中的酸性成分,然后再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滴定。

根据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消耗量,算出油品的酸度或酸值。

30.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碘值?

其数值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1OO克试油所能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石油产品的碘值。

碘值是表示油品安定性的指标之一。

从测得碘值的大小可以说明油品中的不饱和烃含量的多少。

石油产品中的不饱和烃愈多,碘值就愈高,油品安定性也愈差。

31.什么是溴价?

油品的溴价代表什么?

将一定量的油品度样用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滴定完成时每100克油品所消耗的溴的克数表示溴价。

溴价越高,代表油品中不饱和烃含量越高。

32.什么是BMCI值?

BMCI值也称芳烃指数,是依据油品的馏程和密度两个基本性质建立起来的关联指标,数值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多少,数值高表示芳烃含量高。

它的基础是以正己烷的BMCI值为0,苯的BMCI值为100。

要求加氢裂化尾油BMCI值不能超过20,一般以小于10为佳。

反应深度越大,BMCI值越低,乙烯收率越高。

33.什么是石脑油的“芳烃潜含量”?

芳烃潜含量%(重)=苯潜含量%+甲苯潜含量%+C8芳烃潜含量%

苯潜含量%(重)=C6环烷%(重)×78/84+苯%(重)

甲苯潜含量%(重)=C7环烷%(重)×92/98+甲苯%(重)

C8潜含量%(重)=C8环烷%(重)×106/112+C8芳烃%(重)

上面的计算式中,78、84、92、98、106、112分别为苯、六碳环烷烃、甲苯、七碳环烷烃、八碳环烷烃和八碳芳烃的分子量。

石脑油的芳烃潜含量表示在生产中把石脑油中C6-C8的环烷烃全部转化为芳烃时所能生产的芳烃量。

34.什么叫结晶点?

如何测定?

轻质油品在试验条件下冷却,开始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称成为浊点,继续将试油冷却,直到油中出现用肉眼看得见的结晶时,称为结晶点,俗称冰点。

浊点和结晶点都是表示燃料低温性能的指标。

浊点和结晶点高,说明燃料的低温性较差,在较高温度下就会析出结晶,堵塞过滤器,妨碍甚至中断供油。

因此,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规格对浊点和结晶点均有严格规定。

35.什么是油品的凝点?

凝点的测定方法?

凝点就是按照GB/T510规定的测定条件,试油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

凝点和冷凝点是评定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

试验方法就是将试样装在规定的试管内,并冷却到预期的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度时经过1min,观察液面是否移动。

直至确定某温度能使试样的液面停留不动而提高2℃又能够使液面移动时,该点就可以视为该试样的凝点。

36.反映油品热性质的物理量有哪些?

反映油品热性质的物理量主要是指热焓、比热、汽化潜热。

油品的热焓是指1公斤油品在基准状态(1个大气压下的基准温度)下加热到某一温度、某一压力时所需的热量(其中包括发生相变的热量)。

压力变化对液相油品的焓值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而压力对汽相油品的焓值却影响很大,必须考虑压力变化影响因素,同一温度下,比重小及特性因数大的油品则焓值相对也高。

焓值单位以千卡/公斤表示。

比热又称热容,它是指单位物质(按重量或分子计)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单位是千卡/公斤·℃或千卡/公斤分子·℃。

液体油品的比热低于水的比热,油汽的比热也低于水蒸汽的比热。

汽化潜热又称蒸发潜热,它是指单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所需的热量,单位以千卡/公斤表示。

当温度和压力升高时,汽化潜热逐渐减少,到临界点时,汽化潜热等于零。

37.什么是油品的平均沸点?

平均沸点有几种表示方法?

石油及其产品是复杂的混合物,在某一定压力下,其沸点不是一个温度,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加热过程中,低沸点的轻组分首先汽化,随着温度的升高,较重组分才依次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