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33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docx

作文评审标准及角度教师用

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要求

(四)写作

  一、文体要求: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二、能力基层:

表达运用E

  三、评分标准:

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

写作前,要对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确定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

  

(2)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包括两次意思:

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考查时可以给予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文体,而是要求考生在选择了某种文体后,必须按这一文体的规范去写作。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要求文章表达的感情自然、真诚,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

“思想健康”要求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要求文章言之有物。

“中心明确”要求文章有清晰明确的统领所有材料的中心。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要求文章语言规范、准确、连贯。

“结构完整”要求文章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标点正确”要求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

“不写错别字”要求文中使用现行规范汉字,书写正确。

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深刻”指文章的见解深刻。

高考作文鼓励见解精辟、独到,或抓住要害,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指出规律等等,能给人以启发。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指文章材料充足,内容翔实。

“论据充实”指论述时旁征博引,有理有据。

“形象丰满”指描述对象具体可感,形神兼备。

“意境深远”指所写内容情景交融,言近旨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这是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提出高一层次的语言要求。

为了使文章有文采,或用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用灵活多变的句式,或用恰当形象的修辞,或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句。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见解新颖”指文章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见解。

“材料新鲜”指文章选择的材料鲜活,具有时代特色。

“构思新巧”指文章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新颖别致。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指文章推出的新结论或创作的新形象往往是一般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

“有个性色彩”指文章能体现出考生较鲜明的个性特点。

  作文评分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

发展等级有四项,共16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

所谓一点评分法,就是以16个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分,直至得到满分20分。

学生作文互批评改的标准

(一)作文格式、卷面书写、病句、错别字、分段、标点符号、字数等。

(计30分)

1.是否有题目(     )(3分)

A.有(3分)  B.无,-3分;

C.命题作文改换题目但程度轻或话题作文用话题作为题目1分; 

D.命题作文完全另换题目,0分。

2.题目的位置(     )(3分)

A.前空4格,2分;    B.居中,3分;  C.位置感不好,看起来别扭,0分。

3.卷面书写(     )(5分) 

A.非常好,基本无涂抹,字迹清晰,5分;B.卷面尚可,有少量涂抹,字迹较清晰,4分;

C.卷面一般,总体感觉还可以,3分;D.卷面不太整洁,涂抹较多,字迹潦草,0分;

E.卷面凌乱不堪,无法辨认,-3分。

4.病句(    )(3分)【注意:

最好将病句找出来,用红笔标示】

A.语句通顺、明白晓畅,3分;

B.有少量(3句以下)病句,读起来不流畅,意思不明确,1分;

C.病句超过3个以上且意思含糊不清,0分。

5.错别字(    )(3分)【注意:

将错别字找出来,用红笔标示,相同错别字累计,并列举】

A.没有错别字,3分;B. 少于三个(不含三个),2分; 

C.大于等于三个且少于六个,1分;D.错别字大于等于六个,0分;

E. 错别字太多,扣2-3分。

6.分段(    )(3分)     

A.全文大于或等于5个自然段,3分;B. 全文3-4个自然段,2分;

C.全文就1个自然段或2个自然段,0分。

7.标点符号(    )(3分)  

A.标点使用准确规范无误,3分;

B.个别标点使用有误,数量较少,3个以下;(2分)

C.标点使用错误较多(包括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基本标点书写在每句话的第一个格内;句末的句号用类似点的形式表现的;引号、省略号使用不规范),0分。

8.作文字数(    )(5分)  

【注意:

考场作文多写或少些都不好,最适宜的是超过规定字数50-100左右,方格稿又有剩余】

A.超过规定字数,剩余1-5行,5分;     B. 超过规定字数,剩余6-8行,4分;

C.不足规定字数,少于50字以内;或字数超过最后一个方格,即写超了,3分。

 

D.不足规定字数,50-100字左右;或字数超过最后一个方格,写超了一行以上,2分。

E、不足规定字数,超过100字以上,0分。

9.卷面加分(    )(2分)         

A.卷面干净整洁,无任何涂抹勾画,字迹工整清晰,无错别字,2分;

B.卷面干净整洁,最多有一处涂抹勾画,字迹工整清晰,有1-3个错别字,1分。

C.普通卷面,无加分。

(二)文章的结构(10分)

10.结构完整(    )(10分)

A.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样式新颖,例如使用小标题串联、题记、书信、实验报告等形式且内容与形式结合完美,样式美观得体,9-10分;

B.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样式新颖,例如使用小标题串联、题记、书信、实验报告等形式且内容与形式结合一般,样式基本美观得体,7-8分;

C.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样式新颖,例如使用小标题串联、题记、书信、实验报告等形式且内容与形式结合不好,外表美但内容不好,5-6分;

D.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没有新颖的样式,但内容与语言非常好,4-5分;

E.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没有新颖的样式,但内容与语言一般,2-3分;

F.能分段,条理较清楚,内容与语言一般,1分;G.结构混乱,不能完篇,0分。

(三)文章内容(40分)

11.文章内容(     )(30分)

A.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选材典型,37-40分;

B.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选材较典型,33-36分;

C.基本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感情较真实,选材一般;28-32分;

D.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选材平淡;24-31分;

E.文不对题,不知所云,选材与中心脱离;24分以下。

(四)文章语言(20分)

12.文章语言(    )(20分)

【注意:

最好将精彩语句找出来,用红笔波浪线标示】

A.语言顺畅,表达方式运用合理,语言精彩(修辞方法的使用、诗句、成语、引用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或富有哲理(描写方法多样),没有语病,18-20分;

B.语言顺畅,表达方式运用较合理,语言较精彩(修辞方法的使用、引用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或富有哲理(描写方法多样),偶有语病,14-17分;

C. 语言基本顺畅,表达方式运用一般,语言使用一般,有少部分精彩语句,语病不多,10-13分;

D.语言不顺畅,表达方式运用混乱,语言平淡无精彩的语言,语病较多,7-9分;

E.语病严重,文理不通,6分以下。

 

1、题目       ;2、题目位置            ;3、卷面书写            ;4、病句            ;5、错别字    ;6、分段         ;7、标点符号         ;8、作文字数          ;

9、卷面加分        ;10、文章的结构       ;11、文章内容      ;12、文章语言         ;

作文总得分:

               

作文批改人:

               

作文简评:

                                                     

为什么,怎么样重视作文?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

那么怎样让考试作文得高分呢?

我觉得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题和立意凡考试作文必须审题,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环境下,作公平的竞争。

审题,就是要对试题展现的所有内容作全面、准确的审读和理解,把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把题目的各种限制审清楚,明确要我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领会,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写作文。

高考作文评判明确规定,凡审题有问题的试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过二类卷最低分。

由此可见,审题的准确与否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

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认识生活,提炼主题,使主题体现时代的精神,既反映时代,也作用于时代,跳动时代的脉搏,推动着时代的前进。

文章的“意”,其实就是作者在体验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种思想,是作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撞击”的产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近两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真实自我,有些同学忽视了对文章思想倾向的把握,看问题不全面,观点偏激,更有甚者由腐败现象而怀疑党的领导和党的政策。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政治清明,言论自由,话说错了不会追查什么政治问题,但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正确的是非观还是应该有的。

这一点必须注意。

  

2、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

俗话说: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

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

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

①确切。

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

②精练。

指标题字数恰当。

③生动。

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

④新颖。

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

⑤有意蕴。

指有内在的含义。

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

段落:

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

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

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

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

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

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3、文体和内容高考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有两类:

一类是规定必须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另一类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文体去写。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中“文体不限”,让考生自由选择文体,这里要特别注意,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要你在选择了一种文体后,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特点写作,要写什么象什么。

不可随心所欲,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章。

文章内容方面:

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来写。

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

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

作文可以虚构,“允许”编写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编写故事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

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

4、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

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

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

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

有道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可有些考生犯“入题慢”的毛病:

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

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使老师难以衡量其实际写作水平。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这样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

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

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语言和字数考试作文语言要规范准确,具有个性和活力。

不要文白夹杂;不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真正让语言亮起来。

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

但考试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

我们必须按照规定去做。

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

如果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字数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

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

否则,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

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

6、书写和卷面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

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写草字。

标点符号书写也要规范,特别是格式要正确,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

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

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洁与否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心理和情绪,书写工整,卷面清洁,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7、检查与修改考试作文试题和其他试题一样,做完后也需要认真检查,看有没有笔误的错别字,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内容。

审查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一定要修改过来,对于句段该删的要删掉,该增的要增补,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使人一目了然。

不能因为修改而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魏书生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

把作文批改分成10个部分,每个部分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5分)

刚入学,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

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

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

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锗,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

格式正确。

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卷面是否整洁(5分)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

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3.错别字几个(5分)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

就搞流水作业:

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

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

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

学生批改之后,老师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

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

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4.有几处病句(5分)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5分)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有五处扣5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

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集中、新颖、深刻、准确(5分)

  这四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集中、新颖、深刻、准确,其中关键要抓住两点:

深刻与集中。

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学生在批改时将文章的中心是否集中、新颖、深刻、准确写入尾批。

集中占3分,深刻占2分。

  7.看文章的选材(5分)

  这一条批语提三点要求:

①文章是否围绕中心选材。

②材料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③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在批改时,将中心材料用波浪线注明在文章的下面,同时把符合生活实际的材料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材料,分别注明在文章的旁边;尾批时也将用材料的情况写进去。

第一点占3分,后面两点各占1分。

  8.看文章的结构(5分)

就文章的结构而言,批语也要写清三点:

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或者自然。

第一点2分,其他两点1.5分。

  9.看表达方式(5分)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

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如写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

写说明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

写散文,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章中结合得怎么样。

尾批时写入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根据文章情况,可酌情减分。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用词是否确切(5分)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

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用词不准确酌情扣分。

并将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用词是否确切写在尾批中。

由于老师讲课用的时间极少,批改作文的任务多数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

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有五点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

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为戒鉴,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

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

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

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互批作文的好处有多。

但是,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若组织引导得不好,会搞得一塌糊涂。

正因为如此,试行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

 

高中作文评改应该高效

----与高中语文老师的探讨

湖南省会同县第一中学张如山

【摘要】 

本文根据作文评改能力训练的序列性,提出四步式作文评改模式:

第一步是基础理论的学习,第二步是以教师为主的同评同改模式,第三步是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的合作式评改模式,第四步是学生高度自主评改的模式。

在突破以往作文评改“少、慢、差、费”的无效劳动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改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通过教师的系统指导,最后达到以学生高度自主评改作文的最高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教师单方评改”为“学生自主评改”。

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真正达到“教”学生评改是为了“不教学生评改”的目的。

 

【关键词】序列、模式、自主、评改 

鲁迅先生所说:

“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

但却决不说好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

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在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领域,人们历来比较重视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而对于作文教学过程的研究,则重视不够。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一味地靠盲目训练。

当前,一般的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几句评语,评语如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收效甚微。

叶圣陶先生说:

“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还有一句名言,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一改传统的以教师评改为主的单一模式: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这与叶先生提出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有不少老师注意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研究,在作文评改模式的探讨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但是,对于这个评改模式的建构,还缺乏基础性和序列性。

笔者希望本文能在建构一个适应新课改的作文评改模式方面,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步,学习基础理论

作为必要的准备,在这个阶段,应该教给学生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