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44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docx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大学生在线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

 

 

南华大学

二ΟΟ七年六月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

南华大学

 

风雨兼程,薪火相继,南华大学从195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建立,历经衡阳工学院重建、1993年改名中南工学院,2000年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校,2002年与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合并,实行实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成为了湖南省第一所为海军培养国防生的高校。

近50年来,南华大学始终立足国家需要,坚守核类学科阵地,坚持为核服务,不断铸造核特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目前,南华大学是我国国控核类专业人才战略储备培养的10所高校之一,核类专业齐全、规模较大,是我国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长期以来,学校切实加强绞园文化建设,坚持“德育首位”理念,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防教育、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献身核事业”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践行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核特色校园文化。

一、“两弹一星”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突出作用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了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表彰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我们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团结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我们会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精髓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爱国精神。

南华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适应服务面向的行业特性,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科为基础,突出“核”特色,矢志不渝,不断探索,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核工业培养了大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对于“两弹一星”精神在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我们有着较为科学、系统、深刻的认识。

我们认为,在大学校园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教育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而“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在学生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继承“两弹一星”精神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南华大学是上世纪50年代由于祖国核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一的高校,她见证了我国核工业的光辉发展历程。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适应服务面向的行业特性,逐渐开创和形成了为社会青睐、人民欢迎、国家肯定的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科为基础,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核工业培养了大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这也是教育部2005年对南华大学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所作的评价。

 1、以德育为先导,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实施全面、全程、全员和方法多样性的“大德育”,将培育大学生具有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重要素质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学校通过坚持不懈地组织学生参观韶山德育基地、重走井冈山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用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教育学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二是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防教育、核工业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核工业精神教育四年不断线。

通过核工业创业史教育、西部“核城”行、“两弹一星”精神研究和组织学生到核工业企业进行以“四个一”(请劳动模范作一场报告、写一篇生产实习体会、上交一条合理化建议、开展一次核工业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为主题的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献身核事业”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践行“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核工业奉献精神。

三是把核工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和全过程,引导学生到国防科技工业和核工业单位去建功立业。

2、以学科为基础,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人才提供牢固的专业保障。

学校是国内较早开办核专业、培养核专业人才的少数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之初,立足中国核工业建设事业的需要,开设了放射性冶金、放射性采矿、放射性选矿、放射性地质、放射性矿物分析、矿山机电等专业,培养原子能事业方面的专门人才,初步创办成为一所铀矿冶为主的专业学院,为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强化核优势、服务核工业,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核学科,重点建设核专业。

尤其是90年代核工业的低谷时期,许多高校萎缩了核专业,学校仍然坚持加强核专业建设,继续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

并校后,学校更是抓住机遇,发展核学科,扩大招生规模,促进核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目前,学校45个本科专业中,有25个专业招收国防生;属于和涉及核的有15个;43个硕士点中,属于和涉及核的占三分之一以上;4个博士点中就有2个与核直接相关。

学校能为国家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核工业专门人才。

学校已形成了以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和铀采矿工程为龙头的专业学科群。

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4门与核相关的课程被列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

为适应核工业的发展,学校将进一步拓宽现有核专业,特别是实现核与医的结合,为培养大批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学校坚持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经过长期的坚守和培育,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主要是核工业培养了一万余名以核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奋斗在地质、矿山、核燃料、核试验与核发射基地、核电站、海军核潜艇基地等核工业和国防工业第一线,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国防与核工业系统的生产、科研、管理骨干,并有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中高层管理人才。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的厂矿、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厂矿长、院所长、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管理与技术骨干、中层及其以上干部,相当一部分是学校毕业生。

核技术专业85届——94届毕业生共319人,其中晋升高级工程师304人,占95.30%。

22名南华学子长期扎根于举世闻名的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我国卫星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学校毕业生中,有以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总经理吴建常和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总工程师、监事会主席曹光佑为代表的省部级领导;有以被国家授予“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荣誉称号的孙德纶教授为代表的院校长;有以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德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工作者与劳动模范;有以参加“神舟”系列飞船研制工作,被中核集团评为首届“十杰青年”杨彬华为代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

这些人才突出地表现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素质特征,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是“下得去、留得住、能扎根、能奉献”。

尤其是在国家核工业发展的低谷时期,学校毕业生始终坚守核事业,为核工业走出低谷,迎来第二阶段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学校服务国防科技事业和核工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学校的新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其中核专业及涉核专业录取分数均超出二本录取线30-40分;学校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核专业及涉核专业就业率均为100%。

学校招生和就业工作均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三、开展多种活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

1、加强理论学习。

针对我校“核”的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上的“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特色,学校先后成立了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建立了王淦昌塑像等等。

在全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教育。

学校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通过读书交流、参观走访、社会考察、服务社会等途径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

充分依托团支部、团校、“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即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型“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把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先后举办了多次专题研讨会,详细讨论了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去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开展主题教育。

研究会每年都会开展一些固定性活动,如5月份开展有关“两弹一星”精神的征文比赛活动;组织会员观看反映“两弹一星”精神的爱国主义影片;制作系列展板,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出版《“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会刊》,等等。

学校多次邀请404厂的先进人物、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老一辈科研人员、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专家给学生举办讲座或做报告,引导学生以老一辈科技专家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精神为榜样,认清当代青年肩负的“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3、深化实践活动。

利用假期和双修日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罗荣桓故居、404厂、九泉卫星发射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接受生动形象的“两弹一星”精神教育。

2002年秋,研究会举行了“和平利用核能,反对核扩散”为主题的大型宣传和万人签名活动,并将签名横幅和《致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一封公开信》寄给联合国秘书长处,以表达对我国政府反对核扩散的一贯立场的支持和对国际事务的关注。

2003年1月27日,核技术学院收到了联合国对外联络办公室执行官KevinKennedy的回函,对我校师生热爱和平,关注国际事务表示感谢和赞扬。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性格。

形成学校的特色是独特的校园文化作用的结果。

培育学校独特的文化,塑造学校鲜明的个性,用独特的文化和鲜明的个性保证学校精心拟定的目标、策略变为具体的业绩,这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南华大学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始终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注重培养大学生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和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不断增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发奋学习,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